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南京市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长期的探索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特色。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先锋城市,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是多年来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今,青奥会的来临必然对南京社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南京;社区文化;成绩;青奥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G8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00-03
一、 南京社区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社区制度文化的基本建立
早在2002年,南京市就根据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命名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的决定》、《加强街道工作委员会建设的决定》等文件,为南京市社区建设搭建了良好平台。各区县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接着,南京市又提出了《南京市社区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从更高层次、更高起点谋划社区建设工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南京市率先制定出创设和谐社区评价标准,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社区建设的新理念和普遍共识,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和创建举措也在纷纷地开展中。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锁金村办事处在深入总结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发布了《和谐社区评价准则》。该标准围绕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规定了具体分数制的社区评分细则和过程管理的目标与措施。与此同时,锁金村办事处还制作了街道和社区两个层面的群众满意度测评表,积极推进社区文化质量认证活动深入开展。这项探索堪称社区文化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从全国来看也是走在前列的,并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
(二)社区党建文化卓见成效
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南京市对原居委会进行了重组调整,建立了新的社区居委会。至2010年,南京市共有363个社区党组织,覆盖了每个社区。社区居委会实行民主选举,扩大了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的比例,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议事协商、民主理财、居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探索与实践。推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共驻共建,居民自治制度得到了加强。社区群团组织和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全市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已达4 000多个,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多种文体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的凝聚力。“十一五”期间,经过两次换届选举,社区工作队伍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公推直选的363个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共向党员群众作出了2 732件办实事的承诺,截至年底共完成2 678件,完成率高达98%,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党员占57%,大专以上学历占37%,其中主任、副主任中党员占90%,比例均有较大提高。各区采取统一招聘、培训,持证上岗,居委会聘用,一批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全市社区志愿者组织达2 103个,13.47万人活跃在全市社区中。公推直选的363个社区驻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比以往更多了,一年来,363个社区党组织先后与1 365个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单位支持社区资金实物折合金额达1 664.1万元。
(三)行为文化社区议事园的创建
建设和谐社区离不开社区的民主管理和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多年来,南京市在推进社区的民主自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经验之一就是创造性地开展了社区议事园的创建,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最有代表性的是南京市鼓楼区工人新村社区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探索。社区议事园是建立在以全体社区居民为主体,以议事会、议事箱、议事厅、议事栏为载体的社区议事机制,主要是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就某一话题集中社区相关居民代表进行讨论,话题主要来自居民意见以及社区工作者平时和居民的沟通。议事会由社区单位、知名人士、党风廉政监督员、社区党员、社区居民代表组成,或根据议题邀请有关专家和群众参加。议事箱设在小区的各个角落,以便社区居委会及时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问题和困难。议事栏设在宣传橱窗内,内容包括本期议题、群众反映、专家点评、回音壁四个部分,将议题、讨论过程和反馈情况及时向社区成员公布。议事厅用于召开议事会和接待群众来访,为广大居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场所。自实行议事园活动以来,工人新村有近千人次走进议事厅,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决策。社区居委会月平均接到居民来电、来信、来访数百多条次,多年来解决各种尖锐矛盾和稳定问题更是数不胜数。社会议事园的成功实践,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社区群众之间的桥梁,有效地保证了群众参加社区的管理建设,进一步畅通了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从而切实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
各社区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在服务对象上,从传统的民政对象拓宽到全体居民;在服务内容上,从单项服务逐步发展到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系列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坚持有偿、低偿和无偿相结合。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社区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社区信息化已初见成效,为居民服务的社区综合平台已初步建立,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目前,全市社区服务和活动用房平均达120平方米以上,普遍建立了活动室、阅览室、培训室、调解室、警务室以及宣传栏和公示栏。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南京市广泛开展以青奥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 000多项(次),为市统筹建设保障房项目小区配置体育健身器材100套,为各区县改造出新健身器材300套。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行政村)双四级全民健身设施框架体系,建成了4 000个晨晚练健身点、1 768个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点)、112个街镇体育活动中心、752个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 301个较大自然村小篮球架和631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03个职工体育健身俱乐部,实现城乡社区全民健身一般性设施的全覆盖。年末,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1 574.88万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达54.4%。全市拥有社区服务机构832个,其中农村142个,城市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8 402个。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1.98万人,其中城市5.81万人,农村6.17万人;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等各类优抚人员1.99万人。近年来,各地还加大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在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计生服务、卫生保洁、社会治安等协管员,很大程度上完善着社区的整个服务网络。 (四)社区视觉文化服务综合平台的构建
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落脚点,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福祉和社区的稳定与和谐。20多年以来,南京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社区服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建立了广覆盖、全方位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构筑起了服务居民的社区综合平台。各类区及街社区服务中心、城镇老年公寓、社区劳动和保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社区全民健身点遍布全市,并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社区服务品牌。玄武区锁金村街道成立了“一人帮万家,万家帮一人”的“万家帮服务中介公司”,立足于“办万家事、解万家难、集万家情、送万家暖”,从帮生活到帮学习、帮创业、帮发展,开展为居民提供医疗、家政、维修等数十项服务,成功创立了万家帮品牌。街道还设立了万家帮讲坛,开通了锁金视窗社区服务网,实行一网式服务。2005年,玄武区率先在梅园、玄武湖和锁金村街道进行居家养老试点,提供以家庭、社会及政府共同关注的六位一体和三段连一线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为此,玄武区还专门举办了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十运会期间,锁金村街道四村社区组织“万家帮文明劝导义工服务队”;新街口街道创办“邻里一家亲”社区互助社,创设“社区岗位储备银行”和再就业明星创业园,开展再就业培训,同时,配合居家养老和安全社区,开展邻里守望活动。
二、 青奥会对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青奥会有助于奠定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
目前,就体育事业而言,国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投在竞技体育领域,使得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群众体育的发展相对较慢。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在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已发生转变和我国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以及体育现象的扩大化、体育教育的普及和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余暇时间增多,对体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改变以往单纯注重竞技体育的弊端,认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互依靠、相互渗透的关系,重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是体育运动自身发展的规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作用、相互转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让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青奥会有助于推动社区群众体育的发展
2010年2月11日,南京成功申办青奥会成功。南京市从一开始申办青奥会,就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并举办了一系列的体育活动来支持南京申办青奥会。2010年1月1日,南京市10群众元旦长跑为申办青奥会加油,在南京市部分社区也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为申办青奥会加油。群众体育在申办青奥会成功之前就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在申办成功之后,社会各界也都以不同的形式活动庆祝南京申办青奥成功。南京市各区群体处也纷纷举办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庆祝第二届青奥会举办权落户南京。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的成功必将推动南京群众体育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历史证明,每一次体育盛会都会对主要举办区域的群众体育发展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青奥会虽然没有奥运会那样气势宏大,但专家称其影响力在全运会之上。
(三)青奥会有助于促进社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
青奥会作为仅次于奥运会的一项城市重大体育赛事,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以前,都要建立新的或重新利用一批旧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其他相关的大量基础设施,尤其像青奥会这种大型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其要求大量不同运动项目的场馆设施和相关非体育基础设施。国外许多城市政府决策者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吸引外来的投资去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体育和娱乐休闲设施等多方面待完善行业。南京市承办青奥会能激发城市综合建设、市容环境、公交客运、商贸餐饮、旅游购物、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活力,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必然在此过程中受益匪浅。
(四)青奥会有助于带动社区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原北京奥组委对外联络部部长张清说:“近年来,世界青少年营养失调、肥胖症居多、沉迷网络等社会问题已引起国际奥委会的关注。”他说:“这种背景下,和奥运会侧重于竞赛不同,青奥会更注重对青年人身心健康的教育。”青奥会融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扮演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学校体育是在人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过程,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密不可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任务。第二届青奥会在南京落户,必将促进南京各社区内的中小学体育的发展。青奥会不仅吸引有竞技天赋青少年的参与,同时也对关注青奥会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教育,青奥会都毫无疑问地加强了奥林匹克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南京筹划申办青奥会的过程中,南京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以青奥会为主题的体育活动,使得广大青少年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认知、了解青奥会。青奥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青少年是青奥会的主体,是青奥主流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南京市广大中小学学生从青奥会申办成功到整个后续筹办过程都举办了各种以青奥会为主题的活动,加速了青奥精神在中小学中的传播,同时,也必将深刻的影响到他们的体育行为方式,从而加速社区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
(五)青奥会的举办有助于提升社区民众的人文素质
南京市原本就是博爱之都、人文之都,经过青奥会的举办,市民的人文素质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青奥会的举办会极大提高南京市社区居民的公共道德意识,教育广大居民表现东道主热情待人、礼貌待客的精神风貌,对于社区人文环境的改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青奥会目标所特有的青少年教育功能,对奥林匹克文化及核心思想的传播,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探讨与辩论,提倡青年人要肩负社会责任,都将为南京市社区营造良好的生活、文化、体育人文氛围,激发青少年爱国、爱家的热情,将有力促进南京市城市社区的发展。
(六)青奥会有助于提升城市社区居民心理收入
尽管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产生的影响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但是获得经济上的有益影响并不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唯一动机。比如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对于运动员和观看者来说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对于举办城市社区的居民来说,大型体育赛事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观看高水平比赛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一种节日的气氛。一个成功的赛事还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收入”,比如增加自豪感和荣誉感等。青奥会是中国的盛会,特别是中国南京市的盛会,作为各社区的居民,一次世界争先举办的盛会最后落户于自己的城市,本身是一种自豪,一次世界瞩目的机会投向了自己所在的城市,申办的成功本身也是一种荣誉,因此,青奥会的举办将很大程度地提升南京市社区居民的心理收入。
结语
南京市繁荣的社区文化体现着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实力,青奥会举办权的成功取得便是最好的证明,南京市社区文化的成绩与青奥会对其建设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关于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6).
[2] 王凯.耦合性:探究南京承办 2014 年“青奥会”的成功之道[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
[3] 李晓蕾,胡振宇.2014年青奥会与南京城市未来发展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
[4]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R].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2011-02-06.
[5] 南京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工作总结[R].南京市规划局,2011-10-23.
[责任编辑 王 佳]
关键词:南京;社区文化;成绩;青奥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G8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00-03
一、 南京社区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社区制度文化的基本建立
早在2002年,南京市就根据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命名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的决定》、《加强街道工作委员会建设的决定》等文件,为南京市社区建设搭建了良好平台。各区县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接着,南京市又提出了《南京市社区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从更高层次、更高起点谋划社区建设工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南京市率先制定出创设和谐社区评价标准,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社区建设的新理念和普遍共识,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和创建举措也在纷纷地开展中。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锁金村办事处在深入总结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发布了《和谐社区评价准则》。该标准围绕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规定了具体分数制的社区评分细则和过程管理的目标与措施。与此同时,锁金村办事处还制作了街道和社区两个层面的群众满意度测评表,积极推进社区文化质量认证活动深入开展。这项探索堪称社区文化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从全国来看也是走在前列的,并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
(二)社区党建文化卓见成效
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南京市对原居委会进行了重组调整,建立了新的社区居委会。至2010年,南京市共有363个社区党组织,覆盖了每个社区。社区居委会实行民主选举,扩大了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的比例,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议事协商、民主理财、居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探索与实践。推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共驻共建,居民自治制度得到了加强。社区群团组织和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全市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已达4 000多个,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多种文体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的凝聚力。“十一五”期间,经过两次换届选举,社区工作队伍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公推直选的363个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共向党员群众作出了2 732件办实事的承诺,截至年底共完成2 678件,完成率高达98%,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党员占57%,大专以上学历占37%,其中主任、副主任中党员占90%,比例均有较大提高。各区采取统一招聘、培训,持证上岗,居委会聘用,一批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全市社区志愿者组织达2 103个,13.47万人活跃在全市社区中。公推直选的363个社区驻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比以往更多了,一年来,363个社区党组织先后与1 365个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单位支持社区资金实物折合金额达1 664.1万元。
(三)行为文化社区议事园的创建
建设和谐社区离不开社区的民主管理和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多年来,南京市在推进社区的民主自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经验之一就是创造性地开展了社区议事园的创建,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最有代表性的是南京市鼓楼区工人新村社区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探索。社区议事园是建立在以全体社区居民为主体,以议事会、议事箱、议事厅、议事栏为载体的社区议事机制,主要是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就某一话题集中社区相关居民代表进行讨论,话题主要来自居民意见以及社区工作者平时和居民的沟通。议事会由社区单位、知名人士、党风廉政监督员、社区党员、社区居民代表组成,或根据议题邀请有关专家和群众参加。议事箱设在小区的各个角落,以便社区居委会及时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问题和困难。议事栏设在宣传橱窗内,内容包括本期议题、群众反映、专家点评、回音壁四个部分,将议题、讨论过程和反馈情况及时向社区成员公布。议事厅用于召开议事会和接待群众来访,为广大居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场所。自实行议事园活动以来,工人新村有近千人次走进议事厅,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决策。社区居委会月平均接到居民来电、来信、来访数百多条次,多年来解决各种尖锐矛盾和稳定问题更是数不胜数。社会议事园的成功实践,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社区群众之间的桥梁,有效地保证了群众参加社区的管理建设,进一步畅通了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从而切实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
各社区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在服务对象上,从传统的民政对象拓宽到全体居民;在服务内容上,从单项服务逐步发展到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系列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坚持有偿、低偿和无偿相结合。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社区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社区信息化已初见成效,为居民服务的社区综合平台已初步建立,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目前,全市社区服务和活动用房平均达120平方米以上,普遍建立了活动室、阅览室、培训室、调解室、警务室以及宣传栏和公示栏。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南京市广泛开展以青奥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 000多项(次),为市统筹建设保障房项目小区配置体育健身器材100套,为各区县改造出新健身器材300套。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行政村)双四级全民健身设施框架体系,建成了4 000个晨晚练健身点、1 768个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点)、112个街镇体育活动中心、752个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 301个较大自然村小篮球架和631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03个职工体育健身俱乐部,实现城乡社区全民健身一般性设施的全覆盖。年末,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1 574.88万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达54.4%。全市拥有社区服务机构832个,其中农村142个,城市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8 402个。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1.98万人,其中城市5.81万人,农村6.17万人;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等各类优抚人员1.99万人。近年来,各地还加大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在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计生服务、卫生保洁、社会治安等协管员,很大程度上完善着社区的整个服务网络。 (四)社区视觉文化服务综合平台的构建
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落脚点,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福祉和社区的稳定与和谐。20多年以来,南京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社区服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建立了广覆盖、全方位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构筑起了服务居民的社区综合平台。各类区及街社区服务中心、城镇老年公寓、社区劳动和保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社区全民健身点遍布全市,并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社区服务品牌。玄武区锁金村街道成立了“一人帮万家,万家帮一人”的“万家帮服务中介公司”,立足于“办万家事、解万家难、集万家情、送万家暖”,从帮生活到帮学习、帮创业、帮发展,开展为居民提供医疗、家政、维修等数十项服务,成功创立了万家帮品牌。街道还设立了万家帮讲坛,开通了锁金视窗社区服务网,实行一网式服务。2005年,玄武区率先在梅园、玄武湖和锁金村街道进行居家养老试点,提供以家庭、社会及政府共同关注的六位一体和三段连一线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为此,玄武区还专门举办了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十运会期间,锁金村街道四村社区组织“万家帮文明劝导义工服务队”;新街口街道创办“邻里一家亲”社区互助社,创设“社区岗位储备银行”和再就业明星创业园,开展再就业培训,同时,配合居家养老和安全社区,开展邻里守望活动。
二、 青奥会对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青奥会有助于奠定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
目前,就体育事业而言,国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投在竞技体育领域,使得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群众体育的发展相对较慢。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在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已发生转变和我国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以及体育现象的扩大化、体育教育的普及和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余暇时间增多,对体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改变以往单纯注重竞技体育的弊端,认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互依靠、相互渗透的关系,重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是体育运动自身发展的规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作用、相互转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让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青奥会有助于推动社区群众体育的发展
2010年2月11日,南京成功申办青奥会成功。南京市从一开始申办青奥会,就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并举办了一系列的体育活动来支持南京申办青奥会。2010年1月1日,南京市10群众元旦长跑为申办青奥会加油,在南京市部分社区也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为申办青奥会加油。群众体育在申办青奥会成功之前就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在申办成功之后,社会各界也都以不同的形式活动庆祝南京申办青奥成功。南京市各区群体处也纷纷举办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庆祝第二届青奥会举办权落户南京。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的成功必将推动南京群众体育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历史证明,每一次体育盛会都会对主要举办区域的群众体育发展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青奥会虽然没有奥运会那样气势宏大,但专家称其影响力在全运会之上。
(三)青奥会有助于促进社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
青奥会作为仅次于奥运会的一项城市重大体育赛事,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以前,都要建立新的或重新利用一批旧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其他相关的大量基础设施,尤其像青奥会这种大型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其要求大量不同运动项目的场馆设施和相关非体育基础设施。国外许多城市政府决策者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吸引外来的投资去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体育和娱乐休闲设施等多方面待完善行业。南京市承办青奥会能激发城市综合建设、市容环境、公交客运、商贸餐饮、旅游购物、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活力,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必然在此过程中受益匪浅。
(四)青奥会有助于带动社区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原北京奥组委对外联络部部长张清说:“近年来,世界青少年营养失调、肥胖症居多、沉迷网络等社会问题已引起国际奥委会的关注。”他说:“这种背景下,和奥运会侧重于竞赛不同,青奥会更注重对青年人身心健康的教育。”青奥会融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扮演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学校体育是在人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过程,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密不可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任务。第二届青奥会在南京落户,必将促进南京各社区内的中小学体育的发展。青奥会不仅吸引有竞技天赋青少年的参与,同时也对关注青奥会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教育,青奥会都毫无疑问地加强了奥林匹克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南京筹划申办青奥会的过程中,南京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以青奥会为主题的体育活动,使得广大青少年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认知、了解青奥会。青奥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青少年是青奥会的主体,是青奥主流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南京市广大中小学学生从青奥会申办成功到整个后续筹办过程都举办了各种以青奥会为主题的活动,加速了青奥精神在中小学中的传播,同时,也必将深刻的影响到他们的体育行为方式,从而加速社区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
(五)青奥会的举办有助于提升社区民众的人文素质
南京市原本就是博爱之都、人文之都,经过青奥会的举办,市民的人文素质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青奥会的举办会极大提高南京市社区居民的公共道德意识,教育广大居民表现东道主热情待人、礼貌待客的精神风貌,对于社区人文环境的改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青奥会目标所特有的青少年教育功能,对奥林匹克文化及核心思想的传播,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探讨与辩论,提倡青年人要肩负社会责任,都将为南京市社区营造良好的生活、文化、体育人文氛围,激发青少年爱国、爱家的热情,将有力促进南京市城市社区的发展。
(六)青奥会有助于提升城市社区居民心理收入
尽管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产生的影响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但是获得经济上的有益影响并不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唯一动机。比如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对于运动员和观看者来说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对于举办城市社区的居民来说,大型体育赛事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观看高水平比赛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一种节日的气氛。一个成功的赛事还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收入”,比如增加自豪感和荣誉感等。青奥会是中国的盛会,特别是中国南京市的盛会,作为各社区的居民,一次世界争先举办的盛会最后落户于自己的城市,本身是一种自豪,一次世界瞩目的机会投向了自己所在的城市,申办的成功本身也是一种荣誉,因此,青奥会的举办将很大程度地提升南京市社区居民的心理收入。
结语
南京市繁荣的社区文化体现着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实力,青奥会举办权的成功取得便是最好的证明,南京市社区文化的成绩与青奥会对其建设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关于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6).
[2] 王凯.耦合性:探究南京承办 2014 年“青奥会”的成功之道[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
[3] 李晓蕾,胡振宇.2014年青奥会与南京城市未来发展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
[4]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R].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2011-02-06.
[5] 南京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工作总结[R].南京市规划局,2011-10-23.
[责任编辑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