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教材、课堂模式和考试内容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设想。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改 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
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方法也就有了。对待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目的。目的明确了,选择适宜的教材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学习效果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选择。教材选得准,选得好,师生便都有积极性。如何才能选好教材呢?在这方面我们不要忘记时代的变化。教材的内容从某些方面来说,应当反应—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十多年来,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文字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词汇和词语,有些词出现的频率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大大高于从前。
我们在选材时,从材料所出现的文字到文字材料本身的内容,都要注意与现时相结合,体现一个“新”字,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意味的文章。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些内容确实显得有些乏味,学生兴趣不大。因此,我们要教学改革,选择教材也是关键的一步。应该选择那些既贴近现实生活,又使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作为教材,使学生拿起书来就想读,读过之后有记忆。这种感觉找到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有了。
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精读课是重之又重的课程,而所设的口语、写作课几乎等于没有。在精读课上,教师也不外乎是读读课文,分析结构,讲讲重点难点。教师“满堂灌”之后,学生再做做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结果呢?却是收效甚微,即“效益低”。因此,我认为在听、说、读、写课中应作个调整,即压缩精读课,增加专门的听说课和写作课以及以听说为主的模拟课,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第一,压缩精读课,并把精读、泛读两课相结合。有些可自行解决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有限的时间。教师在阅读课上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可用笔头翻译、口头回答问题等形式),二是要解决学生自己确实难以攻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这样,教师可通过扩大学生阅读量的方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产生一种应有的语言感觉。反过来,这又为更大量的阅读和准确的理解打下丁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老师要当个指挥员,为学生设计出学习方案,指导学生学习,具体运用到阅读教学,也就是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认真阅读和不断地解决问题,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并能在阅读速度和准确性上有所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
第二,设立小班听说课。语言课是个实践课,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而现在学生的问题突出去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敢说,怕出错,实践机会少。二是大脑储存少,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為此,笔者建议设立20人左右的小班上听说课。这样做有两个优点:其一,课堂气氛缓和、融洽,可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障碍。其二,小班课可使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次数增加,这样,学生个体练习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听说课内容可丰富多彩,但一开始应以日常用语为主,逐渐增加内容难度和速度。如果开始内容较复杂,速度又较快,学生难以接受,就会失去兴趣相信心。通过听,让学生注意材料中的语言表达方法,为说作好准备。情景对话、小组讨论、复述以及演小剧等,常常是我们所利用的有效形式,并要求学生尽量模仿语音语调等。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练习机会多了,准确率高了,说话的胆子也就大了。兴趣和积极性都有了,听说能力也就会慢慢得到提高。
第三,开设模拟课。模拟课实际上也是根据不同的情景、场合进行的一种听说活动。它比一般听说课更具有实用性,往往给学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我们可以设立求职面试或国际会议的模拟现场,使学生懂得在这样的场合下如何使用英语,以便他们今后不会感到困惑。
第四,设立单独的写作课。众所用如,语言的基本功是各项语言技能的基础。外语也是如此,对说和写来说尤为突出。一般认为听和读是接受性技能,即输入过程;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即输出过程。写比说更难,关键在于它完全依赖于按一定方式排列的文字符号传递信息。文法不通,用词有误,读者则无从了解作者的意图。可以说,写对语言使用的正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我们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薄弱。在大学英语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写作课。以至多年来,在四级考试中写作这一项的成绩总是不高。因此,写作课应占用一定比例,应把它当做一门专门的课来讲。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写在考试中可能碰到的不同文体的文章,还要教会他们写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诸如求职信、留学申请书、业务电函等,并注意格式的正确,以增加写作课的实用性。现在的学生,往往在四、六级考试前死背一些范文,又不能灵活运用,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下笔。不少人临到毕业,连写封英语求职信也感到十分困难。对于发往国外的信函,甚至连信封都不会写。这些都说明了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较低,能力较差。所以,写作课一定要增加其实用性。
考试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自有教育以来—直延用至今。从本质上讲,考试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考出教学质量。而如今,似乎教学要与考试相匹配,考什么,教师重点抓什么。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缺少完整性,受到某些限制,也造成了教学上的缺陷。在考试中靠猜来答题的学生大有人在。这是在大学外语教学界公认的问题,也是造成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考试的模式改革中,应从考试形式和内容下手,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大纲已提及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而获取信息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交流的方式又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耳听口说,另一种是笔译手写。我觉得试卷只包括三部分就足可说明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了。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教学新模式,我们应当随着国际和国内的变化来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蓉.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 知识经济. 2011(15)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改 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
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方法也就有了。对待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目的。目的明确了,选择适宜的教材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学习效果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选择。教材选得准,选得好,师生便都有积极性。如何才能选好教材呢?在这方面我们不要忘记时代的变化。教材的内容从某些方面来说,应当反应—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十多年来,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文字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词汇和词语,有些词出现的频率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大大高于从前。
我们在选材时,从材料所出现的文字到文字材料本身的内容,都要注意与现时相结合,体现一个“新”字,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意味的文章。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些内容确实显得有些乏味,学生兴趣不大。因此,我们要教学改革,选择教材也是关键的一步。应该选择那些既贴近现实生活,又使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作为教材,使学生拿起书来就想读,读过之后有记忆。这种感觉找到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有了。
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精读课是重之又重的课程,而所设的口语、写作课几乎等于没有。在精读课上,教师也不外乎是读读课文,分析结构,讲讲重点难点。教师“满堂灌”之后,学生再做做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结果呢?却是收效甚微,即“效益低”。因此,我认为在听、说、读、写课中应作个调整,即压缩精读课,增加专门的听说课和写作课以及以听说为主的模拟课,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第一,压缩精读课,并把精读、泛读两课相结合。有些可自行解决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有限的时间。教师在阅读课上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可用笔头翻译、口头回答问题等形式),二是要解决学生自己确实难以攻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这样,教师可通过扩大学生阅读量的方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产生一种应有的语言感觉。反过来,这又为更大量的阅读和准确的理解打下丁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老师要当个指挥员,为学生设计出学习方案,指导学生学习,具体运用到阅读教学,也就是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认真阅读和不断地解决问题,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并能在阅读速度和准确性上有所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
第二,设立小班听说课。语言课是个实践课,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而现在学生的问题突出去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敢说,怕出错,实践机会少。二是大脑储存少,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為此,笔者建议设立20人左右的小班上听说课。这样做有两个优点:其一,课堂气氛缓和、融洽,可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障碍。其二,小班课可使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次数增加,这样,学生个体练习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听说课内容可丰富多彩,但一开始应以日常用语为主,逐渐增加内容难度和速度。如果开始内容较复杂,速度又较快,学生难以接受,就会失去兴趣相信心。通过听,让学生注意材料中的语言表达方法,为说作好准备。情景对话、小组讨论、复述以及演小剧等,常常是我们所利用的有效形式,并要求学生尽量模仿语音语调等。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练习机会多了,准确率高了,说话的胆子也就大了。兴趣和积极性都有了,听说能力也就会慢慢得到提高。
第三,开设模拟课。模拟课实际上也是根据不同的情景、场合进行的一种听说活动。它比一般听说课更具有实用性,往往给学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我们可以设立求职面试或国际会议的模拟现场,使学生懂得在这样的场合下如何使用英语,以便他们今后不会感到困惑。
第四,设立单独的写作课。众所用如,语言的基本功是各项语言技能的基础。外语也是如此,对说和写来说尤为突出。一般认为听和读是接受性技能,即输入过程;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即输出过程。写比说更难,关键在于它完全依赖于按一定方式排列的文字符号传递信息。文法不通,用词有误,读者则无从了解作者的意图。可以说,写对语言使用的正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我们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薄弱。在大学英语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写作课。以至多年来,在四级考试中写作这一项的成绩总是不高。因此,写作课应占用一定比例,应把它当做一门专门的课来讲。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写在考试中可能碰到的不同文体的文章,还要教会他们写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诸如求职信、留学申请书、业务电函等,并注意格式的正确,以增加写作课的实用性。现在的学生,往往在四、六级考试前死背一些范文,又不能灵活运用,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如何下笔。不少人临到毕业,连写封英语求职信也感到十分困难。对于发往国外的信函,甚至连信封都不会写。这些都说明了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较低,能力较差。所以,写作课一定要增加其实用性。
考试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自有教育以来—直延用至今。从本质上讲,考试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考出教学质量。而如今,似乎教学要与考试相匹配,考什么,教师重点抓什么。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缺少完整性,受到某些限制,也造成了教学上的缺陷。在考试中靠猜来答题的学生大有人在。这是在大学外语教学界公认的问题,也是造成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考试的模式改革中,应从考试形式和内容下手,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大纲已提及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而获取信息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交流的方式又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耳听口说,另一种是笔译手写。我觉得试卷只包括三部分就足可说明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了。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教学新模式,我们应当随着国际和国内的变化来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蓉.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 知识经济. 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