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语文读本》,实现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文本。它与教科书若即若离,又互相为用。入选作品文质兼美,文化内涵丰富,情感表达真挚,贴近学生生活;90%以上为名家名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典范,形式活泼。怎么用好《语文读本》呢?下面笔者就使用《语文读本》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读本》使用意识
  如何把握高中语文教材的“读本”与“教本”的关系?编写者在编写读本的时候,是抱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举一反三”的目的来编写的。为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编选了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政治经济科普和文学文化常识读物,每学期一般在35万字以上,这使学生300万字的阅读量有了基本的保证。但如何把这些文章的阅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文章的具体阅读中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品味的提高,这不仅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一个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处理读本与教本的关系,必须本着实践的原则,始终不渝地朝着“习惯、能力和人格”这个目标努力。关于语文读本,教师中是有一些认识误区的:或者认为语文读本是一种负担,只有课本的内容才是硬任务,只要把教本里的内容讲完了也就万事大吉,至于读本,能不涉及就不涉及。或者以为语文读本就是一本“课外读物”,让学生随便翻翻,增加一点语文的知识和素养也是好的,其根据是读本的“说明”里就明确了读本只是教本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两种观点都还没有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中解脱出来,用这种方法教学,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对学生来说,这自然是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牢记教本是读本的主体,读本是教本的延伸。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消除鸿沟,有效教学。
  二、有机结合教本和读本,实现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语文学习在实施教科书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教科书中的某些有价值的知识点,从中挖掘出有意义的课外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印证,为拓展阅读视野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1.抓出处。如读《诗经》中的《氓》《无衣》《静女》,可以联读《黍离》《溱洧》《子衿》,借此了解《诗经》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诗歌语言的修辞手法,大量诵读中感受其音节铿锵、和谐悦耳,更富抑扬顿挫的美感。将同一出处的不同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可以大大提升对课文的解读水平,开阔阅读视野和加深对课文的认知深度。
  2.抓体裁。如学《游褒禅山记》,可联读《黄州快哉亭记》等涉及“记”这一文体的作品,对它们的内容与手法加以比较,使学生能较平面、明确地认识“记”这一文体属散文范畴,可记物、记事、记游,还可写景、议论、考证、说明,作者回旋、挥洒的余地广,而且适用范围甚大。
  3.抓题材。教材以相同题材为单元组篇,可以由此来拓展阅读,通过相同题材的文章来认识不同的名家。如读冯至的《别离》,这是一首抒写友情并融人了生命体验的诗,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可联读《送沈子福归江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体会和区分不同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对于相同题材的驾驭。
  4.抓作者。可以在学一篇课文时联读作者的另外文章。如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联系其《大明湖之春》,作者写济南的名胜,引到大名湖,强调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目的是衬托济南的不凡,衬托济南的“阔气”,衬托大名湖的“一片绿”,衬托大名湖“名贵的出产”,从中体会作者对济南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其他文献
有专家这样概括学生作文的三个阶段:枯涩阶段、泉涌阶段、割爱阶段。我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引领学生度过痛苦的“枯涩”阶段,进入欣喜的“泉涌”阶段,最后登上出精品的“割爱”阶段。为此,我们的策略是作文教学三步走:激发情感——入格上道——出彩升格。   一、激情   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大概是许多学生共同的心声。我们可一遍一遍地告诫学生,“作文是语文高考的半壁河山”;可以不厌其烦地找学生
期刊
我们手中的素材,常常是很简略、粗糙的,要运用到作文中,必然要经过加工,才能作为一个完美而独特的素材。如何加工呢?在这里,介绍几种独特的方法:    仿写素材   对于我们手中掌握着的素材,你不可能完全一样地“照抄”下来,那么,就可以按照主题进行仿写。如这样一则素材:没有长须飘拂的冯友兰,没有美学散步的宗白华,没有妙语连珠的吴组缃,没有口衔烟斗旁若无人的王瑶,北大的未名湖肯定会寂寞多了。前四句都
期刊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
期刊
关于“共读共写”,我已经在农村中学摸索了八年。在“共读共写”中,我亦已经与学生共同进步了八年。关于在农村中学实施“共读共写”,我有些许拙见,与同仁们共勉。   一、农村中学实施“共读共写”的必要性   1.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   余秋雨告诉我们:“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
期刊
自然界中的鸟语花香,常常流诸文人雅士的笔端,成为他们抒情达意的媒介,看似平常普通的花草,到了文人笔下就显得灵气袭人,风姿绰约。光那富有风流神韵的花之称谓,也够让人赏心悦目的。   落花: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落英:朝饮林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王夫子)
期刊
课改都已十年了,但还有很多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和新的教学要求理解不透,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感到困惑,或是一脸的无奈,或是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状令人担忧,更令人深思。怎样才能走出困惑,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两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振兴中华民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改把教学
期刊
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每逢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作文不知如何下手。即使文章写出来了,文章质量不高,毛病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文章中体现的学生写作思维混乱,立意不高,结构不清,缺乏逻辑性。因此,必须要进行写作思维培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着重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
期刊
在实际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要求,才能够有效保障分组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  一、坚持合理分组原则,适应学生基础实际  合作学习小组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基本的学习单位,在这样的学习载体之中,教师的各项教学目标要求可以得到有效实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可以向教师进行表达,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动的通道。在学习合作小组的分组过程中学问较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直接就将
期刊
我是一名教师,1987年师范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记得教材已作了几次调整,单我所在的学校语文教材一直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出版的版本。在现在各地方可以自主选择教材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使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只是在2007年我又一轮教授人教版的新语文课本时,发现有几处改动和毛病,今借贵研究会征文之际,写出感受,你们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
期刊
女儿正上初中,期末考试写作文《少年的心声》,大声呼喊作业太多让她睡不够觉,没时间玩儿,电视、网络都难得一看,读书更谈不上。这是实实在在的,各科每天都有作业,有时数量惊人,更可恶的是有些作业纯属机械重复:课文注解不只要看要读要背,更要抄写,今日复明日;不论单词听写错没错,从模块一至模块N统统写N遍。家长一看就是暴力作业,真想让孩子不做了,可是孩子认真,自尊心又强,不愿因为完不成作业让老师数落,就只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