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接受的局面。而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做到学生能发表见解;教师不揭示,学生能动手操作;教师不代替,学生能讨论解决;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参与实践;教师不包办,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一、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教师“包讲”或者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提供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数学独到的见解。
如: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例题“小东家有白兔6只,黑兔比白兔多2只。黑兔有几只?”后,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白兔有6只,我就摆上6根小棒,黑兔的只数我是这样摆的,先摆6根小棒,这样黑兔和白兔就同样多了,再摆2根,黑兔就比白兔多2只了,我数了数,黑兔一共有8只。
生2:我是这样想的,黑兔比白兔多2只,就是黑兔多白兔少,要我们算黑兔有多少只,我就用加法来算,6 2=8,黑兔有8只。
生3:我用画图的方法来算,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6只白兔,然后再画一条表示黑兔,因为黑兔比白兔多,所以我画得比白兔这段长,所以我用加法计算,6 2=8,黑兔有8只。
這样教学,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问题在学生的自由表达中得到解决。
二、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这样简单化的学习模式,是增强学生实践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学生得出三角形意义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提出问题:“能否把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中的“围成”一词改成“组成”呢?”我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充分利用身边的学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听后,兴趣盎然,都积极思考,动起手来。有的同桌同学就地取材运用笔或直尺作学具,一起动手摆一摆,试一试;有的同桌同学还一起来画一画“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非三角形)”等等。这样,让学生们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使他们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感知、理解并逐步加深对“围成”与“组成”这两个词不同的认识。这样的教学,促使了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发挥潜能,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提供合作讨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合作讨论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但明辨了对与错,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勾通和信息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除不尽,就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除不尽该怎么办?”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学生议论纷纷。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得出可以求商的近似值。这时,又有学生提出:“商的近似值怎么求?”我再让学生讨论,有的认为保留整数,有的认为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通过讨论交流,得到统一,根据题目的实际需要保留小数位数。随着讨论的深化,有的学生又提出:“如果商要保留两位小数,应该除到小数哪一位上呢?”这时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有的提出除到小数第二位,有的提出除到小数第三位,还有的提出商的位数越多越好。从讨论交流中学生们感到第一种意见,误差太大;第三种意见,没有必要;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也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论,善于表达的能力。
四、提供课外探究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让学生学好数学,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空间,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后,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4)社会调查,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5)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改变由教师完全主宰课堂的状况,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具有主动参与,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一、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教师“包讲”或者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提供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数学独到的见解。
如: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例题“小东家有白兔6只,黑兔比白兔多2只。黑兔有几只?”后,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白兔有6只,我就摆上6根小棒,黑兔的只数我是这样摆的,先摆6根小棒,这样黑兔和白兔就同样多了,再摆2根,黑兔就比白兔多2只了,我数了数,黑兔一共有8只。
生2:我是这样想的,黑兔比白兔多2只,就是黑兔多白兔少,要我们算黑兔有多少只,我就用加法来算,6 2=8,黑兔有8只。
生3:我用画图的方法来算,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6只白兔,然后再画一条表示黑兔,因为黑兔比白兔多,所以我画得比白兔这段长,所以我用加法计算,6 2=8,黑兔有8只。
這样教学,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问题在学生的自由表达中得到解决。
二、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这样简单化的学习模式,是增强学生实践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学生得出三角形意义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提出问题:“能否把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中的“围成”一词改成“组成”呢?”我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充分利用身边的学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听后,兴趣盎然,都积极思考,动起手来。有的同桌同学就地取材运用笔或直尺作学具,一起动手摆一摆,试一试;有的同桌同学还一起来画一画“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非三角形)”等等。这样,让学生们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使他们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感知、理解并逐步加深对“围成”与“组成”这两个词不同的认识。这样的教学,促使了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发挥潜能,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提供合作讨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合作讨论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但明辨了对与错,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勾通和信息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除不尽,就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除不尽该怎么办?”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学生议论纷纷。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得出可以求商的近似值。这时,又有学生提出:“商的近似值怎么求?”我再让学生讨论,有的认为保留整数,有的认为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通过讨论交流,得到统一,根据题目的实际需要保留小数位数。随着讨论的深化,有的学生又提出:“如果商要保留两位小数,应该除到小数哪一位上呢?”这时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有的提出除到小数第二位,有的提出除到小数第三位,还有的提出商的位数越多越好。从讨论交流中学生们感到第一种意见,误差太大;第三种意见,没有必要;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也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论,善于表达的能力。
四、提供课外探究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让学生学好数学,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空间,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后,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4)社会调查,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5)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改变由教师完全主宰课堂的状况,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具有主动参与,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