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本山的帽子到小沈阳的裙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ng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提到赵本山。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那顶极富喜剧色彩的“老解放帽”;一提到小沈阳,人们也会联想到他腰下的苏格兰红裙。十几年前,赵本山的帽子“横空出世”,成为赵式小品的经典符号;如今,小沈阳的裙子也“一炮而红”,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文化。从赵本山帽子的成功到小沈阳裙子的火爆,这一现象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涵着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特点和传播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流行文化的特点,从视觉符号、大众心理及媒体制造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另类解读。
  关键词:流行文化 消费社会 视觉符号 媒体
  
  一、消费社会和流行文化
  
  如今,流行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已然成为当代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之所以说其特殊,是因为它以流行的形式,在不同的特定时期内和广泛的社会群体中,紧密地环绕着人们的实际社会生活。从本质上说,就是广泛通行于社会大众层面的一种文化形式符号。
  在消费社会中,流行文化常常与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等联系起来,而且它们的内涵也具有交叉性。消费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类型,它颠覆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将消费者和消费行为置于主导地位之上。在这种背景下,流行文化在消费社会中除了具有原有的“内容通俗化、格调感官化、形式简单化、包装时髦化”等特点之外,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二、流行文化在消费社会中的新特点
  
  流行文化的符号性。消费社会,是一个完全符号化了的社会。符号是人们借以表达或体现思想、观念、心理等各方面情绪的载体。流行文化也同样具有符号的意义。罗兰·巴特认为,流行符号是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他指出:“流行就像一部保持意义却不固定其意义的机器一样,永远是一种既失落意义。又确实具有意义的悖论性事物。它是人类自恃有能力把毫无意义的东西变成有所意指的一种景观。因此,流行看起来就像是意指作用的一般行为的典型形式,重构文学的存在。它提供给人们阅读的不是事物的意义,而是它们的意指作用。于是,它变成了‘十足人类’的符号。它的这种基本地位绝不是脱离现实的。”
  确实如此。流行文化的符号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形象传播,而是一个涵盖了信息接受者心理意义的生成过程。无论是赵本山的帽子,还是小沈阳的裙子,甚至是一代电影大师卓别林别具特色的鞋子,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事物,在消费社会中被赋予了某种符号的意义。于是从原本的“毫无意义”变成了“有所意指”。
  流行文化的商品性。消费社会中,流行文化常表现出强烈的商业性,遵循着商业化的价值取向。流行文化的产生不是自然生成的,更多的是像普通商品的生产一样,包括了策划、设计、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生产者用各种可能使用的手段来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要求,并以此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流行文化正是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被实践着的。当流行来袭,不管人们身处何处、接受与否,总能感受到其旺盛扩张之势,流行文化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这背后有一股力量一直在推动着它的快速变化,这股力量就是商业利益。
  小沈阳在2009年登上春晚舞台,遂一夜成名。为什么不是2008年,或者是别的什么晚会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2009年春晚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因为它能使推出小沈阳这一策划活动收获最大化的利益。在百姓看了几十年的春晚之后,一方面产生了视觉疲劳,另一方面却又有着较高的心理期待。赵本山和春晚导演适时推出了一个“穿着裙子的小沈阳”。他不男不女的装束、抿着嘴扭捏作态的表演,以及走路的“啪啪地”,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他。之后,全国都开始了模仿小沈阳的热潮,甚至很多餐馆都开始让服务员穿上“小沈阳的裙子”来吸引顾客。小沈阳无疑是央视春晚的最大赢家,俨然成为一个价值不菲的商品符号。
  流行文化的娱乐性。消费社会的流行文化具有强烈的娱乐性特点。当代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大众流行文化是一种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文化,它不再和如何工作、如何取得成就相关,而只关心享乐和消费。”而另一位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在其《娱乐至死》一书中也深刻指出:“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虽然两位学者都持批判的观点,却共同道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当代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呈现出娱乐化的特点。流行文化是被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娱乐大众。赵本山破旧的“解放帽”,微驼的背再加上几步鸭子步:小沈阳头上的发卡,跑偏了的红裙以及滑稽的表情,这些经典元素构成的形象特征能够引起观众的开怀大笑和回味不绝,从而成为舞台上一道另类的风景线。
  
  三、从帽子到裙子——流行背后的原因思考
  
  大众心理——流行文化滋生的土壤。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大众心理通常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怀旧。二是求新、求变。面对社会的变革、经济的转型,人们需要构筑新的文化语境,制造新的文化符号,借此表达或体现思想、观念、心理、生存等方面的新需求。而流行文化正是整合了人们的这种新的诉求,以一种普世通用的品位和形式,承载了人们的表达欲望,从而成为一种通行的文化符号。流行是不断地演进和发展的,这就恰恰体现了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赵本山以其一贯的“帽子造型”延续着以往经典赵氏小品的风格和特色,承载了人们的怀旧心理。而小沈阳的裙子这一强烈的视觉符号又不失时机地满足了观众求新求变的欲求。二者的结合恰到好处,因此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可以说,大众心理潜在的需求正是流行文化得以滋生的肥沃土壤。
  视觉符号——流行文化传播的排头兵。丹尼尔·贝尔教授在他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明确提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也指出,现代是追求“消费时的情感快乐及梦想与欲望”的时代。各种视觉影像包围着人们的视野。人们为这种视觉传媒所控制,从视觉中获得欲望满足。
  有人总结说小沈阳一夜成名依靠的是“j大件”,即“头上的发卡、肩上的挎包和腰问的裙子”。这和赵本山的破帽子一样成为小沈阳个人的标志性特征。视觉符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迅速捕获人们的注意力和眼球。成功吸引受众的注意是流行文化传播的第一步,由此视觉符号成为流行文化传播的排头兵。
  大众传媒——流行文化蔓延的助推器。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几乎没有一天可以回避媒体。人们总是根据媒体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适应环境的行动。大众传媒在采取各种策略实行其媒体活动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策略就是利用重复的流行信息对受众进行流行资讯的“连续轰炸”,通过制造流行符号和大众媒介的神话叙事来“制造幻影”、“塑造偶像”等。简言之,就是由于媒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传播某一信息进而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信息环境,由此激发了一群人产生适应环境的需要,从而推动流行的产生。流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制造出来的。
  赵本山和小沈阳都是通过春晚的大舞台、通过全国媒体共同的强势传播而走向全国的。因此,现代传播媒介和科技手段是流行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也是流行文化迅速蔓延和扩张的助推器。
  
  四、结 语
  
  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流行,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当代表演,如同市场一样,是一种普遍形式。”流行文化的声色感受、流行文化的直观刺激、流行文化的绚丽形式在消费社会中层出不穷。当年赵本山的帽子,或许还仅仅是个人特征的表现符号,如今小沈阳的裙子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另类的流行文化。从帽子到裙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质的飞跃,也是消费社会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2008年全球经济动荡,并波及了中国金融市场。本文以2008年英国《经济学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财经”和“商业”两个栏目的内容分析,描述了该杂志在经济危机中对中国问题报道的概况。《经济学人》持续关注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形象刻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并把中国视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拯救者:但由于固有的历史、意识形态成见的影响,其报道措辞和数据来源都值得玩味。  关键词:经济危机 
期刊
摘要:“去年母亲节刚过,汶川大地震撕开一道深深的伤口,数以万计的母亲,失去了她们的孩子:数以万计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母亲。又一个母亲节悄然而至。为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为那些失去母亲的孩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为帮助灾区母亲圆梦,《楚天都市报》推出“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动”,重回震区,寻访那些在灾难后仍乐观生活下来的坚强女性。本文以该报“心系汶川·母亲节特别行动”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
期刊
1985年《真理报》头版分析    《真理报》作为苏共中央的机关报,与苏共的关系密不可分。《真理报》直接反映了不同时期苏共的方针、政策和新闻思想,在苏联报业中享有无上的地位。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唯一机关报,《真理报》的社论和其他重要文章不仅在苏联国内,而且常被许多国家重要报纸转载,因而有“报纸的报纸”之称。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初即提出加速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
期刊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称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他一生活动非常复杂,著述颇丰,涉及政治、哲学、学术、文化史等诸多方面,且卓有成就。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图书馆实践    梁启超一生酷爱读书,他的饮冰室藏书达3470种、41819册,且以珍本、类书居多。1929年梁启超逝世,“所藏书数十万卷
期刊
21世纪是人类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而在人类传播史上,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是知识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更是人类思想、行为、观念、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变革。手机具有高度的便捷性,这是手机最基本的功能,现在随着功能的增强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机还可以读新闻、看电视、写博客、玩游戏、炒股票等,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  手机的便捷性和多功能性
期刊
大众传媒的发展总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就像印刷术催生了纸质报纸的传播、无线电成就了广播事业的大发展一样,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快速普及,使得DV、手机、数字电视、BBS、博客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手段,社会信息传播进入了名副其实的新媒介时代。当然新媒介时代并不仅仅体现为传播媒介手段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新特点,如信息数量的空前增长,信息生成得更
期刊
传媒业的严峻挑战    金融危机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经济低迷会造成广告投入减少。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资金收紧,广告减少,媒体投放大幅削减,对传媒业的影响和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对于以上市、风险投资等方式直接融资的传媒,金融危机也会直接影响到其财务状况资本市场方面,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下降在所难免。随着市场的细分,各类媒体的定位和特点不同。所遭受的影响和程度也会不同。  金融危机对纸
期刊
一所富有创新意识和活力的大学往往是新知识凝聚的载体和创新人才聚集的地方。新疆高等院校尽管在财力上比不过名牌大学宽余,在人力上比不过名牌大学充实,但借助对口支援高校的优势资源,也积极提升办学层次,优化办学环境。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博士点,增加硕士点。不断促使地方性综合大学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一、新闻学专业建设的开放性    对口支援的内地名校的办学理论、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整体实力
期刊
校园舆情是学校师生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对校园内外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现象的反映和意愿表达,是在校园范围内产生、播散并发挥影响的一种公众意见和态度。校园舆情导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展,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校园媒体通常是指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园网络、校园期刊等校园文化信息传播交流载体,它是我国新闻媒体中的特殊一员。主要由高校主办。针对高校师生需求,在校园内部传播
期刊
摘要: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外部原因和发行、广告、营销、人才以及内容等内部原因两方面分析了《半岛都市报》崛起的原因,并且将其与同一市场上的主要同类报纸进行了各方面对比,以期总结《半岛都市报》成功的经验,并希望能对新兴报纸进入陌生市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自1999年8月9日创刊以来,《半岛都市报》(以下简称《半岛》)业已成为青岛乃至山东半岛地区发行量最大、经营状况最好、影响力最大的都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