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药物应用状况。 方法:对我院113例小叶肺炎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的药物共有44种,其中抗菌药物19种。治疗痊愈105例,好转7例,未好转1例,治疗痊愈率92.92% 结论:治疗小叶肺炎临床用药状况基本合理,细菌性小叶肺炎的致病病原体确定仍是治疗的难点及关键。
【关键词】儿科;支气管肺炎;急性;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小叶肺炎又被称为支气管肺炎,是对婴幼儿造成健康威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四季均可发病,春冬为多发季,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为了分析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用药情况,以规范临床用药的合理化,笔者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的113例儿科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共调查小叶肺炎患儿113例,其中男58例、女55例;年龄范围为2~9岁,平均年龄为4.1±0.9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急促,肺部有中、细湿性罗音,X线肺部文理增粗。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受教育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分析113例患儿的用药情况,统计分析各类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对用药各方面是否合理进行分类分析,并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
1.3评价标准
依照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进行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价。评价方面:第一,联用合理,如奥格门汀和青霉素钠等同类抗菌药物联用,作用机制相同将引发协同效应,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引发致敏反应。第二,用法恰当 β- 内酰胺类抗生半衰期较短,是必须要每日多次给药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第三,溶剂选择 如葡萄糖不与奥格门汀配伍。第四,正确选用药物,符合国家临床标准,不用对婴幼儿安全性未明药物。[1]
依照病患痊愈情况,进行治疗效率统计。治疗痊愈:患儿所有病症消失,肺部X射线纹理变细恢复正常;好转:咳嗽程度减轻、发热情况缓解、紫绀程度降低、肺部啰音消失;
未好转:病征未恢复。
1.4统计方法
采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中的PEMS 2.1版处理。
2结果
113例小叶肺炎患儿中使用的抗生素药物19种,患儿抗生素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以β-内酰胺类为主,占总使用量80%,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使用频率最高。经统计分析,113例小叶肺炎患儿中,用药符合标准58例,用药基本符合标准32例,用药不符合标准23例。药物联用情况单用33例,二联药物使用68例,三联药物使用12例。治疗痊愈105例,好转7例,未好转1例,治疗痊愈率92.92%。
3讨论
小叶肺炎通常由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其主要引发因素有为病毒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由于患儿免疫功能尚未健全,抵御致病菌感染的能力不足,导致春冬季等病毒繁殖能力较强的季节,小叶肺炎高发。小叶肺炎主要病症部位在支气管,严重的小叶肺炎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呼吸、心跳衰竭。小叶肺炎在发展中国家由致病菌感染引起多于病毒感染。文献报道表明,单一细菌感染占24%,病毒诱发感染占到32%,支原体感染就占了14%,多诱因混合型感染占到28%。病原体检查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性肺炎的基础。病原体是细菌型肺炎治疗的关键,准确找到治病病原体,应用敏感抗生素进行对因治疗。由于肺炎病原体在儿童体内不易查明,大多是凭据经验使用抗生素。故医生对于患病儿肺炎各部特征如病程、胸部X线和地方流行病监测数据选择正确的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2]。
小叶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由于病毒细菌感染是其病因,故抗感染治疗最为关键,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对小叶肺炎显得尤为重要。由患儿抗菌药使用率为100%,也可以看出抗感染药物在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对113例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共使用了19种抗感染类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占80.55%。[3]
抗菌药物选择多用单用和二联使用,约占95%。调查发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3例,占20.35%。不合理用药下列情形之一的存在:(1)多药联用不合理(2)用法不当(3)溶剂选择有误(4)药物选用不当。如奥格门汀和青霉素钠等同类抗菌药物联用,作用机制相同将引发协同效应,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引发致敏反应。β- 内酰胺类抗生半衰期较短,是必须要每日多次给药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抑菌浓度。一些对婴幼儿安全性尚未明确的药物不应对幼龄患儿使用[4]。
治疗小叶肺炎的关键在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论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准确找到其致病病原体并对因用药是治疗小叶肺炎的核心。故笔者认为,除了以病人病程、胸部X线和地方流行病监测数据对病人用药,还需要寻找到更加快捷、准确的手段找到致病病原体,这样才能真正精确合理的对因使用相应的敏感抗生素,所以小叶肺炎的治疗既要有高效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更需要更加直观的检测手段[5]。
参考文献
[1]苏卫东.头孢唑林与氨苄青霉素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肺炎126 例[J].临床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09,6(13):29.
[2]袁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9):517.
[3]陆权.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 临床儿科杂志,2003,1(21):3- 5.
[4]刘连华;188例儿科急性支气管肺炎的药物治疗观察[J].当代医学,2014,27:42-43.
[5]覃美; 胡颖;146例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588-589.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药物应用状况。 方法:对我院113例小叶肺炎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的药物共有44种,其中抗菌药物19种。治疗痊愈105例,好转7例,未好转1例,治疗痊愈率92.92% 结论:治疗小叶肺炎临床用药状况基本合理,细菌性小叶肺炎的致病病原体确定仍是治疗的难点及关键。
【关键词】儿科;支气管肺炎;急性;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小叶肺炎又被称为支气管肺炎,是对婴幼儿造成健康威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四季均可发病,春冬为多发季,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为了分析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用药情况,以规范临床用药的合理化,笔者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的113例儿科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共调查小叶肺炎患儿113例,其中男58例、女55例;年龄范围为2~9岁,平均年龄为4.1±0.9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急促,肺部有中、细湿性罗音,X线肺部文理增粗。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受教育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分析113例患儿的用药情况,统计分析各类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对用药各方面是否合理进行分类分析,并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
1.3评价标准
依照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进行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价。评价方面:第一,联用合理,如奥格门汀和青霉素钠等同类抗菌药物联用,作用机制相同将引发协同效应,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引发致敏反应。第二,用法恰当 β- 内酰胺类抗生半衰期较短,是必须要每日多次给药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第三,溶剂选择 如葡萄糖不与奥格门汀配伍。第四,正确选用药物,符合国家临床标准,不用对婴幼儿安全性未明药物。[1]
依照病患痊愈情况,进行治疗效率统计。治疗痊愈:患儿所有病症消失,肺部X射线纹理变细恢复正常;好转:咳嗽程度减轻、发热情况缓解、紫绀程度降低、肺部啰音消失;
未好转:病征未恢复。
1.4统计方法
采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中的PEMS 2.1版处理。
2结果
113例小叶肺炎患儿中使用的抗生素药物19种,患儿抗生素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以β-内酰胺类为主,占总使用量80%,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使用频率最高。经统计分析,113例小叶肺炎患儿中,用药符合标准58例,用药基本符合标准32例,用药不符合标准23例。药物联用情况单用33例,二联药物使用68例,三联药物使用12例。治疗痊愈105例,好转7例,未好转1例,治疗痊愈率92.92%。
3讨论
小叶肺炎通常由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其主要引发因素有为病毒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由于患儿免疫功能尚未健全,抵御致病菌感染的能力不足,导致春冬季等病毒繁殖能力较强的季节,小叶肺炎高发。小叶肺炎主要病症部位在支气管,严重的小叶肺炎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呼吸、心跳衰竭。小叶肺炎在发展中国家由致病菌感染引起多于病毒感染。文献报道表明,单一细菌感染占24%,病毒诱发感染占到32%,支原体感染就占了14%,多诱因混合型感染占到28%。病原体检查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性肺炎的基础。病原体是细菌型肺炎治疗的关键,准确找到治病病原体,应用敏感抗生素进行对因治疗。由于肺炎病原体在儿童体内不易查明,大多是凭据经验使用抗生素。故医生对于患病儿肺炎各部特征如病程、胸部X线和地方流行病监测数据选择正确的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2]。
小叶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由于病毒细菌感染是其病因,故抗感染治疗最为关键,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对小叶肺炎显得尤为重要。由患儿抗菌药使用率为100%,也可以看出抗感染药物在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对113例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共使用了19种抗感染类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占80.55%。[3]
抗菌药物选择多用单用和二联使用,约占95%。调查发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3例,占20.35%。不合理用药下列情形之一的存在:(1)多药联用不合理(2)用法不当(3)溶剂选择有误(4)药物选用不当。如奥格门汀和青霉素钠等同类抗菌药物联用,作用机制相同将引发协同效应,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引发致敏反应。β- 内酰胺类抗生半衰期较短,是必须要每日多次给药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抑菌浓度。一些对婴幼儿安全性尚未明确的药物不应对幼龄患儿使用[4]。
治疗小叶肺炎的关键在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论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准确找到其致病病原体并对因用药是治疗小叶肺炎的核心。故笔者认为,除了以病人病程、胸部X线和地方流行病监测数据对病人用药,还需要寻找到更加快捷、准确的手段找到致病病原体,这样才能真正精确合理的对因使用相应的敏感抗生素,所以小叶肺炎的治疗既要有高效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更需要更加直观的检测手段[5]。
参考文献
[1]苏卫东.头孢唑林与氨苄青霉素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肺炎126 例[J].临床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09,6(13):29.
[2]袁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9):517.
[3]陆权.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 临床儿科杂志,2003,1(21):3- 5.
[4]刘连华;188例儿科急性支气管肺炎的药物治疗观察[J].当代医学,2014,27:42-43.
[5]覃美; 胡颖;146例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58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