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肯綮,迎刃而解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i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的“分析与概括”主要是对内容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它是以翻译为基础的“对号入座”,既有文意理解的要求,又兼顾到对文本信息的把握,重在对原文内容(事件、人物、观点、情感等)的梳理与整合。解答这类题要求我们鸟瞰全文,把握整体。
  一般的解题思路是:读懂、梳理、定点、比较。以《赠御医何承云序》为例:
  
  
  
  赠御医何承云序
  陈继儒
  
  士尝言,不为相则为将,乃医则二者多兼之。相寿国,医寿人,心相等也。三军五旅,举而委之将,四肢百骸,举而委之医,任相等也。相调阴阳,将制中外,医参虚实,功相等也。相者制治于未乱,将者图变于预设,医者知微于腠理,智相等也。夫医一技耳,今且与将相絜短长而共低昂,得无重哉?
  余尝心慕乎承云何公之医也,公克以医世其家,家有藏书,咸禁方奇经,多秘弗传。公受而读之,裁以己意,核以古法,术益精良,而公之名日益显。于是起为景藩御医,声驰吴楚间!未几南归,而乡之扶疾而赖公以起者,户满屦矣。四方请学者,车塞道矣。公不问贫富远迩,求即辄应,投即辄中。故上自缙绅先生,以及细民之家,每见公,必拱手加敬,称仁人云。
  庚辰秋,余抱病三月,几与鬼邻,而复值母艰,内有哀痛迫肠,外有虚热攻体,时命大谬,谓当已耳。适余恍惚中若有以告公者,当是时,余未识公也。及公至,按而视之,洞烛如白日,投药试饵,应手而愈。故自今循顶至踵,得与有生之乐者,夫孰非公所赐耶?
  然则公非直与将相等也,有将相不及公者三。将与相位尊骄倨,每倚富贵而羞贫贱,至疾苦不相闻;而公以药石惠及匹夫匹妇。其不及公者,一也。虚縻爵禄,执空文以罔主上,无所称塞;而公视人若视其身,治病若治其家,德不望报,报不原责。其不及公者,二也。将相不贤,或巧撄善类,阴螫豪杰,以快私意;而公于贤士大夫,保恤调护,毕其技能,有扶植上人之心焉。其不及公者,三也。是三者,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异日不肖者倘有进,则请法其意而广之,公借其术以医不肖之身,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人之心,庶几有以谢公也夫。
  
  (选自《陈眉公全集》,有删改)
  
  问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①作者认为医生兼具相与将两者的特点,相与医的初衷是一致的,将与医的责任是一样的。行医虽然是一门技艺,但是医和相将的地位一样重要。
  ②何承云继承家业研读家藏医书,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改动,并以古代的方法加以检验,医技愈加精湛,名声日益显扬。
  ③何承云对各地的学医者,不问他们家境的贫富和住的远近,只要有求就允诺,只要投靠就接纳。他对待病人如同对待家人一样,不求回报。
  ④作者认为在惠及普通百姓、做事尽职和仁人之心三个方面,将相都不如何承云,作者要借何承云的医术去医治天下人,以此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首先就是要读懂。通晓文意,就是扫清字词障碍。
  比如文中的“复值母艰”中的“艰”字的理解,它有“艰难、困难”的意思,也可指“父母丧”,那么我们结合语境,就可以确定它在这里解释为“母丧”;“与将相絜短长”中的“絜”在教材中出现过,“度长絜大”,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度量、比较”的意思。
  这种扫清字词障碍和做文言实词辨析的选择题有所不同,我们不必追求字词解释的完全正确到位,但一定要做到对文意的理解不至于有偏差或留有“死角”,因为分析概括题
  
  中涉及到内容分析的部分,往往就是在细节上做文章,设置一些陷阱,因此我们切不可在此大意。
  接着,我们要对文章进行梳理。就是根据文人散文的文体特征,把握文章结构。
  古代文人散文和一般正史传记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文体的丰富、复杂、自由的特点,它不再是以叙事为主,而是兼及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这也给我们把握文意增加了一些难度,但是我们也不必恐慌,毕竟在我们高中必修教材、读本和选修教材中对各种文体的文人散文也多有了解,复习时有意识地掌握下各种文体的特点即可。
  
  例文属于“赠序”,
  “赠序”这种文体始于唐代,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根据这一文体特点,我们可以分析文章的大致结构。作者从对“医”这一职业的称颂开始,将它和“相”“将”进行比较,指出它的重要性;接着对何承云进行介绍,从其家学渊源到名声驰扬,从他的医人到教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对他赞颂有加,称他为“仁人”;然后介绍了“我”与何承云相识过程,“我”重病之时,幸得何承云的诊治,“应手而愈”,从而才能有生之乐,表达了“我”对何承云的一片深切的感激之情;最后,文章再次议论,抒发“我”的感慨,与开头的第一小节遥相照应,“公非直与将相等也,将相不及公者三”,指出何承云这个医者的可贵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生发开去,希望能“借其术以医天下人之心”,以此作为对何承云的感谢之意。
  在解题过程中,理清全文线索、关系、观点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抓重点句,牢牢把握它可以看清文脉,从而准确判断分析与概括的正误。所以我们在段落大意的概括过程中要尤其重视这些重点句。比如“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人之心”表达的是我对何承云尊敬之意而产生的愿望,根据上文的“则请法其意而广之”的意思,是效仿他的做法而推广它,很显然,“我”所借的是他的医德、品行。
  然后,就是定点。根据题目要求,搜寻相关信息。
  分析和概括题涉及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那么每个选项都会比较复杂,与原文对照的点也分布较广。所以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题干,寻找选项中表述文字的信息源头。然后将选项与文本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即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错的选项不是每一个点都分析概括出了问题,它可能只在一个关键词的理解上出了偏差,抓住了这个关键词,就等于击中了这个选项的穴位。
  最后,我们推敲点面内容,找准选项症结。
  我们要注意到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错项设置的一些规律,比如误解词语或曲解文意、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偷梁换柱、无中生有、误用因果等,对这些规律有所了解并分类解析,能帮助我们在解题时快速作出判断。
  另外,我们要注意到散文的特点,就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我们也要有一些针对性的了解:写人叙事部分涉及到人物关系,事情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结局,头绪众多,内容庞杂;而议论部分一般有三个重要因素:论据、论证和论点,论据材料可以反映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方法显示推理过程。三者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弄清这种关系才能理解其精髓,防止分析和概括出现偏颇。
  
  
  
  答案
  第④项。作者不是“要借何承云的医术去医治天下人”,而是借他的医德去医治天下人之心。
  
  (作者:邢延,江苏省海门中学)
其他文献
从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来看,总体上有一种倾向:从抒情文体向议论文体过渡,而80%的同学选择了议论文,由此可以看出议论文的重要性。    在议论文中,鲜活新颖的材料的灵活运用在论证中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却经常发现,要么缺少可以恰当证明观点的事例,要么使用的还是陈旧老套的事例。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怎样让自己的作文中的材料鲜活生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构建一个
期刊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阅卷老师来说,富有表现力的文句往往能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毫不犹豫地打出高分。日常作文训练,要加强文句锤炼,练就独具个性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语言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来探讨如何使文句富有表现力。  一、 精心锤炼语言,增强文章意韵。  清代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要使文句富有表现力,应选
期刊
在文言文阅读中,大部分同学都对其中的虚词理解感到头痛,因为虚词太灵活了,不易把握。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指出:“虚词所以成为虚词就在于它的意义是跟着实词变,跟着句子组织变。”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这里入手,跟着实词变、跟着句子组织变,它变我也变,化难为易,灵活掌握常用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中有很多成分省略,但谓语动词一般不省略。如果一句话中没有动词,那么,虚词、实词兼类的文言虚词就
期刊
看到背面  指导教师 袁宗强  喜欢鲁迅先生的文字还是近几个月的事,以一个确切又令人怀念的时光碎片来划出那个开始的话,应该是《祝福》中描写“我”思索祥林嫂之死的那一段。曾经读先生的文章,也只是口上念几声,心中留下几句,不等光阴如梭,记忆就自动将那些模糊成混乱的影子了,从未有这般见血封喉般的犀利刺入脑海。  拾了先生的遗产,我的思想也握了一把披荆斩棘的刃,坚固而锋利。我也恬不知耻地给它取名为“革命”
期刊
构思新巧,就是运用创新思维,突破庸常的写法,在立意、结构、选材、手法等诸方面别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做到结构出新,素材出新,立意出新,写法出新,体裁出新。我们以“坚守的价值”这一文题为例,具体阐发记叙类文体如何运思出新巧。  一、 一线串珠。  “心中有丘壑,笔下有文章。”谋篇布局,是写作不可或缺的环节。选材之后,用一根红线才能串起那些光亮的珠玉。不然,材料七零八落,不能立体地、多角度地映衬
期刊
古人云:“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文采的句子和语段,就像“玉”和“珠”,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鲜活亮丽的语言,能使文章流光溢彩,夺人眼球,使阅卷老师在赏读时顿生一种促动美和震撼美。因此,写作语言在文从字顺、表达清楚的基础上,更应该具有灵动飞扬的色彩。  怎样才能使写作语言亮丽生辉呢?它可以是巧妙使用修辞,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巧妙添枝加叶,借用流行歌词,巧用虚实转化等等。  下面就“巧
期刊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有两类:(1) 探索动点的位置;(2) 探索图形的形状。前者主要是通过求出动点坐标来达到目的;后者通常是通过确定某条边的长度来解决问题。       类型一:探索动点的位置(动点在一条定直线上移动)      【例1】 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C1C⊥底面ABC,AA1=A1C=AC=2,AB=BC,且AB⊥BC,O为AC的中
期刊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2002年以来,高考试题      都以主观题形式呈现。这样的主观表达形式,使得许多文言翻译基础较差的同学束手无策,困惑多,失分也多。    困惑面面观    1. “文言表述过于简练,我不知道该补充哪些内容才算翻译完整?”  这里涉及文言翻译的“补”字。需要增补的词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古汉语的单音词非常多,而现代汉语却以复音词为多数,这些复音词又
期刊
语文Ⅰ(试题)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第1页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抨击/怦然心动粗犷/旷日持久倜傥/孝悌忠信  B. 抵达/扺掌而谈楔子/锲而不舍诘难/佶屈聱牙  C. 奴婢/刚愎自用嗔怪/思维缜密叱咤/姹紫嫣红  D. 渎职/穷兵黩武歆羡/万马齐喑洗濯/擢发难数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期刊
近几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阅读      翻译题分值都保持在9~10分,虽然说“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要求    不高,但是考虑到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几个题目中分值最大的一块,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翻译能力要求一直比较高。如果说理解是由“言”到“意”,那么翻译则是由“意”到“言”,由“心知”到“文达”,是理解的“外化”。  下面就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谈一谈高考记叙类文言文翻译技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