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班级文化建设先进班集体”“武汉市优秀班集体”,学生在2016年、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赛中也斩获一等奖……
“原来,做最好的自己可以附加这么多惊喜!”在谈到这些荣誉时,滕敏的回应中更多的是风轻云淡。
将各种荣誉当作“附加的惊喜”,显然,滕敏多年在课程建设之路上的努力“志不在荣”。“做最好的自己”,让我们看到一位教育者丰满纯澈的专业世界里的“诗和远方”。
三厘米的成长
滕敏的微信公众号名为“三厘米的成长”。
问及名字的缘由时,她说:“竹子在前4年只长了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每天以三十多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6周就能长到近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并不是没有生长,而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成长,是需要储备的,否则,永远熬不过那‘三厘米’!”
从学生的“保姆”到同行者乃至合伙人,滕敏的“三厘米”,何止积蓄了4年。
2013年前,滕敏在仙桃市教育界已小有名气。在仙桃二中这个当地还算不错的学校,她带着最好的班,学生乖巧懂事,家人陪在身边,工作顺心,生活安逸,一切看似是最好的安排。
机缘巧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界引进人才,得知这个消息,滕敏平静的心开始泛起涟漪。
家人的支持,让滕敏最终决定离开工作生活了11年的地方,带着儿子,投入另一片天地。
这是滕敏教育生涯的重要节点。
新的环境,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同的学生群体,滕敏发现之前的经验完全失效了,随之消失的还有自己的从容和智慧。
困则思变。常规的班级管理模式(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科代表→组长)弊端在于,学生遇到问题时层层反映,以致所有的問题全部集中到班主任那里,让班主任身心俱疲。
扁平化管理,或许可以借鉴。经过反复论证,滕敏提出了“5 13”的班级管理架构,即5个班长和13个组长。5个班长含1个总班长、2个纪律班长、1个学习班长、1个宣传班长,这5人成立班长议会,管理、商讨、决定班级的一切事务。班里有事情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好,找相应的班长,班长无法解决,就交由班长议会协商解决,再将结果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认可后,由班长宣布,组长实施。
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能自行解决绝大部分问题,班主任也轻松起来。尝到甜头后的滕敏决定大胆放手,让班级尽显学生姿态。
于是,依托校规,根据班级愿景,全员参与制订班规,由班长议会商定修改意见,13个组长参与投票,直至全班宣布通过,开始实行。
班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班级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学生也在不断改变,所以要根据班级的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班规。班长议会成员会在每两周举行的集中会议上专题讨论,商定后汇报给班主任,再向全班公布修订后的班规。
这个过程,学生在成长,班级在成长,班规也在不断成长。
不断成长的,还有滕敏。她惊奇地发现,在教育中,学生不是亦步亦趋的跟随者,他们完全可以是老师的同行者,甚至是合伙人,师生之间可以彼此成全。
所以,她大胆地把班级交给学生:黑板报、教室走廊文化墙装饰等实行短期项目制,由一个牵头人负责,与志同道合者组成项目组,项目完成了,项目组就解散。于是,各种搞怪个性的照片、“感动中国”式的代言词、镶嵌了学生名字的口号等,让人耳目一新,滕敏不禁惊叹于学生的创造力。
“班级是谁的?是学生的。”这个观点的扎根过程,就是滕敏三厘米的成长。
厚积薄发
所谓水到渠成,其实就是厚积薄发。
滕敏所在的学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倡导“幸福教育”。只是,幸福应该怎样体现并落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滕敏。
困扰她的,还有另一个问题:班级管理缺乏总体统筹和规划,要想专业化,必须有所改变。
钟启泉在《现代课程论》中说:“课程,意味着儿童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之下的整个生活活动的总体计划。”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有进程和总体规划及评价,是学校目标的具体体现。
育人课程化,班级管理课程化,一箭双雕!滕敏终于找到了施力点。
2016年,从接手新一届七(10)班开始,滕敏便尝试着让班级管理一步步升华,形成适宜每个孩子成长的班本课程——M.A.N课程:自立类课程(Management course)、素养类课程(Ability course)、乐创类课程(Noble course)。三类课程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为了让这三类课程落地,滕敏又把自立类课程群分为班级治理课程和班级梦想课程;素养类课程群分为实力课程、活力课程、魅力课程;乐创类课程群分为创作课程和创意课程。
开学不久,七(10)班就确定了班名,制作了班徽和班旗。学生意犹未尽,还想选一首班歌。在一次班会上,班长倡议:“为了让我们的班级更具特色,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班歌!”整个教室立刻沸腾起来。
很快,又有了不同的声音:“老师,我们没有可以选的歌。”“对,没有歌可以代表我们的班级。”“要不我们自己写歌吧!”……
民主决策的结果是:自己制作班歌!
如何制作?这又是一个问题。
“找几个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写歌词。”
“胡啸从小上音乐兴趣班,他可以作曲呀!”
“写歌词和作曲可不容易,还是请音乐老师帮我们写。”
“看看有没有家长懂音乐,可请家长帮忙。”
“都请别人帮忙,那如何反映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呢?”
“我们可以推选一个班歌编写小组呀。”
……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提出了许多具体可操作的意见。
届时,班歌课程启动了。从作词开始,13个小组从班级的特点、班名班训、班级的目标出发,一一讨论,最终形成初稿。词作完了,谱曲是有难度的,由家长出马完成。最后班歌词曲合一,完美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滕敏将指导班级制作班歌作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一个载体,使其成为自立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M.A.N课程的宗旨就是让学生站在课程的中央。
于是,滕敏让全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接力书写“魅力班史”成为魅力十班的共同约定:学生每天轮流书写班史,细心观察当天的纪律、卫生、学习及身边的人和事,在班史本上留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可写可画,直面问题,传递正能量。截止到现在,学生已经共同完成了七年级班史《阳光灿烂的日子》,八年级班史第一部《约定在心 相伴同行》,第二部《约定拼搏 约定卓越》,九年级第一部班史《奔跑追梦的日子》。
班级的素养类课程以演讲赛、辩论赛、小微赛为载体展开。小微赛依据班级出现的问题,以比赛促问题解决,每次小微赛做到定流程、重过程、有奖台。小微赛易操作且见效快:交作业拖拉,课前花5分钟时间,举行交作业比赛,看哪个组交得最快、最整齐。英语书写不尽如人意,课上花10分钟举行书写大赛,等等。
比赛虽然只要几分钟,但加上当堂评比和颁奖,耗时还是太多。后来,滕敏改为每周总结、公布比赛结果,每月仪式课上统一颁奖。
乐创类课程丰富多彩:54个人108份创意海报作品展,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美丽的季节,走进校园发现美丽的一初,画出美丽的校园;“六一”的创意集体照;乐趣满满的水果创意秀;玩转乐高机器人;看见未来的Steam创作;自己设计的3D打印作品;从班级文化的板报课到孩子们的特色创意课……把班级文化、班级活动当课程来做,滕敏和学生收获了一路风景。
冰心先生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厚积薄发,岁月会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出来。
发现“需要”,制造“被需要”
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都有被重视、被肯定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他在被重视、被肯定的方面就会爆发出巨大的热情。
M.A.N课程即是发现“需要”,制造“被需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向上的热情——
周五第一节课前,茜茜笑吟吟地走到滕敏身边说:“老师,我来交班务日志。”滕敏点点头,顺手接过班务日志翻开:整洁、规范,班级每天的基本事务、课堂情况、突发状况,还有每周班长议会的总结及对班级管理的改进措施,一目了然。
茜茜之前在班上并不突出,但她细致、友好、正直。于是,滕敏鼓励她当班级的监督委员,并对她说:“你就是班级前行的记录者,公平公正公开对待班级的事务,班级便是你的,你对于班级来说很重要。”
因为被需要、被肯定,茜茜变了,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对班级的事务,她认真且乐意做好。因为她知道自己对于班级很重要,大家需要她。
从某一天开始,滕敏的办公室总有一盆洗手水。谁干的呢?明明,一个聪明的“懒”家伙,他平时能不动就不动,能少做绝不多做。
那天,滕敏连上两节课后,半举着满是粉笔灰的双手向教室后走去,经过明明的桌旁求助道:“小家伙,帮我去打盆水来洗手吧!”他立马起身,去办公室拿盆打水。
刚回办公室,明明打水回来了。“真好,谢谢你。”滕敏边洗边调侃,“如果老师每天下课都有水洗洗手,那该多幸福!小家伙,让老师因为你而幸福,你可以做到吧?”明明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离开了。第二天,明明悄悄地进办公室取盆打水,滕敏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谢意。第三天、第四天……明明真的坚持每天打水。他每次收获的不仅是表扬和感谢,还有师生交流。
开学第一个月,用学生的个人愿望代替班规,落实自我评价、自我要求、自我管理,最终达到班级自主管理,让学生意识到:班级的荣誉和进步,与自己小小愿望的实现是分不开的。
课间,科代表们忙着统计作业积分、收发作业、检查听写订正或者在黑板上抄题,他们知道,班级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自己的辛勤劳动。清洁班长每天检查完卫生后,关好门窗最后离开,正因如此,教室才显得整洁温馨。
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人人都来当班长。每天早晨,由前一天的值日班长将徽章佩戴在当天值日班长的左手衣袖上。每一位值日班长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上记录当天值日的小结、班级的情况、自己的体会,第二天由老师在全班分享。这样的分享是一种个人的提高,更是给后面的同学一个提醒和示范,促使全班学生关注值日班长给集体带来的积极变化,让值日班长享受被需要的感觉。
……
在一个班级中,孩子们都能感到自己被需要、被肯定,这激发了他们对班级的热情和热爱,继而自觉地规整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前行。
很多时候,无论是班级的管理還是与孩子们的相处,多制造一些“被需要”的机会和感觉,便会听到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音。
课程育人,滕敏和她的合伙人一直在路上,但课程的力量已有见证。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此话,送给滕敏,也送给她的“小家伙们”。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原来,做最好的自己可以附加这么多惊喜!”在谈到这些荣誉时,滕敏的回应中更多的是风轻云淡。
将各种荣誉当作“附加的惊喜”,显然,滕敏多年在课程建设之路上的努力“志不在荣”。“做最好的自己”,让我们看到一位教育者丰满纯澈的专业世界里的“诗和远方”。
三厘米的成长
滕敏的微信公众号名为“三厘米的成长”。
问及名字的缘由时,她说:“竹子在前4年只长了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每天以三十多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6周就能长到近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并不是没有生长,而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成长,是需要储备的,否则,永远熬不过那‘三厘米’!”
从学生的“保姆”到同行者乃至合伙人,滕敏的“三厘米”,何止积蓄了4年。
2013年前,滕敏在仙桃市教育界已小有名气。在仙桃二中这个当地还算不错的学校,她带着最好的班,学生乖巧懂事,家人陪在身边,工作顺心,生活安逸,一切看似是最好的安排。
机缘巧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界引进人才,得知这个消息,滕敏平静的心开始泛起涟漪。
家人的支持,让滕敏最终决定离开工作生活了11年的地方,带着儿子,投入另一片天地。
这是滕敏教育生涯的重要节点。
新的环境,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同的学生群体,滕敏发现之前的经验完全失效了,随之消失的还有自己的从容和智慧。
困则思变。常规的班级管理模式(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科代表→组长)弊端在于,学生遇到问题时层层反映,以致所有的問题全部集中到班主任那里,让班主任身心俱疲。
扁平化管理,或许可以借鉴。经过反复论证,滕敏提出了“5 13”的班级管理架构,即5个班长和13个组长。5个班长含1个总班长、2个纪律班长、1个学习班长、1个宣传班长,这5人成立班长议会,管理、商讨、决定班级的一切事务。班里有事情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好,找相应的班长,班长无法解决,就交由班长议会协商解决,再将结果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认可后,由班长宣布,组长实施。
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能自行解决绝大部分问题,班主任也轻松起来。尝到甜头后的滕敏决定大胆放手,让班级尽显学生姿态。
于是,依托校规,根据班级愿景,全员参与制订班规,由班长议会商定修改意见,13个组长参与投票,直至全班宣布通过,开始实行。
班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班级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学生也在不断改变,所以要根据班级的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班规。班长议会成员会在每两周举行的集中会议上专题讨论,商定后汇报给班主任,再向全班公布修订后的班规。
这个过程,学生在成长,班级在成长,班规也在不断成长。
不断成长的,还有滕敏。她惊奇地发现,在教育中,学生不是亦步亦趋的跟随者,他们完全可以是老师的同行者,甚至是合伙人,师生之间可以彼此成全。
所以,她大胆地把班级交给学生:黑板报、教室走廊文化墙装饰等实行短期项目制,由一个牵头人负责,与志同道合者组成项目组,项目完成了,项目组就解散。于是,各种搞怪个性的照片、“感动中国”式的代言词、镶嵌了学生名字的口号等,让人耳目一新,滕敏不禁惊叹于学生的创造力。
“班级是谁的?是学生的。”这个观点的扎根过程,就是滕敏三厘米的成长。
厚积薄发
所谓水到渠成,其实就是厚积薄发。
滕敏所在的学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倡导“幸福教育”。只是,幸福应该怎样体现并落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滕敏。
困扰她的,还有另一个问题:班级管理缺乏总体统筹和规划,要想专业化,必须有所改变。
钟启泉在《现代课程论》中说:“课程,意味着儿童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之下的整个生活活动的总体计划。”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有进程和总体规划及评价,是学校目标的具体体现。
育人课程化,班级管理课程化,一箭双雕!滕敏终于找到了施力点。
2016年,从接手新一届七(10)班开始,滕敏便尝试着让班级管理一步步升华,形成适宜每个孩子成长的班本课程——M.A.N课程:自立类课程(Management course)、素养类课程(Ability course)、乐创类课程(Noble course)。三类课程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为了让这三类课程落地,滕敏又把自立类课程群分为班级治理课程和班级梦想课程;素养类课程群分为实力课程、活力课程、魅力课程;乐创类课程群分为创作课程和创意课程。
开学不久,七(10)班就确定了班名,制作了班徽和班旗。学生意犹未尽,还想选一首班歌。在一次班会上,班长倡议:“为了让我们的班级更具特色,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班歌!”整个教室立刻沸腾起来。
很快,又有了不同的声音:“老师,我们没有可以选的歌。”“对,没有歌可以代表我们的班级。”“要不我们自己写歌吧!”……
民主决策的结果是:自己制作班歌!
如何制作?这又是一个问题。
“找几个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写歌词。”
“胡啸从小上音乐兴趣班,他可以作曲呀!”
“写歌词和作曲可不容易,还是请音乐老师帮我们写。”
“看看有没有家长懂音乐,可请家长帮忙。”
“都请别人帮忙,那如何反映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呢?”
“我们可以推选一个班歌编写小组呀。”
……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提出了许多具体可操作的意见。
届时,班歌课程启动了。从作词开始,13个小组从班级的特点、班名班训、班级的目标出发,一一讨论,最终形成初稿。词作完了,谱曲是有难度的,由家长出马完成。最后班歌词曲合一,完美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滕敏将指导班级制作班歌作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一个载体,使其成为自立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M.A.N课程的宗旨就是让学生站在课程的中央。
于是,滕敏让全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接力书写“魅力班史”成为魅力十班的共同约定:学生每天轮流书写班史,细心观察当天的纪律、卫生、学习及身边的人和事,在班史本上留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可写可画,直面问题,传递正能量。截止到现在,学生已经共同完成了七年级班史《阳光灿烂的日子》,八年级班史第一部《约定在心 相伴同行》,第二部《约定拼搏 约定卓越》,九年级第一部班史《奔跑追梦的日子》。
班级的素养类课程以演讲赛、辩论赛、小微赛为载体展开。小微赛依据班级出现的问题,以比赛促问题解决,每次小微赛做到定流程、重过程、有奖台。小微赛易操作且见效快:交作业拖拉,课前花5分钟时间,举行交作业比赛,看哪个组交得最快、最整齐。英语书写不尽如人意,课上花10分钟举行书写大赛,等等。
比赛虽然只要几分钟,但加上当堂评比和颁奖,耗时还是太多。后来,滕敏改为每周总结、公布比赛结果,每月仪式课上统一颁奖。
乐创类课程丰富多彩:54个人108份创意海报作品展,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美丽的季节,走进校园发现美丽的一初,画出美丽的校园;“六一”的创意集体照;乐趣满满的水果创意秀;玩转乐高机器人;看见未来的Steam创作;自己设计的3D打印作品;从班级文化的板报课到孩子们的特色创意课……把班级文化、班级活动当课程来做,滕敏和学生收获了一路风景。
冰心先生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厚积薄发,岁月会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出来。
发现“需要”,制造“被需要”
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都有被重视、被肯定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他在被重视、被肯定的方面就会爆发出巨大的热情。
M.A.N课程即是发现“需要”,制造“被需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向上的热情——
周五第一节课前,茜茜笑吟吟地走到滕敏身边说:“老师,我来交班务日志。”滕敏点点头,顺手接过班务日志翻开:整洁、规范,班级每天的基本事务、课堂情况、突发状况,还有每周班长议会的总结及对班级管理的改进措施,一目了然。
茜茜之前在班上并不突出,但她细致、友好、正直。于是,滕敏鼓励她当班级的监督委员,并对她说:“你就是班级前行的记录者,公平公正公开对待班级的事务,班级便是你的,你对于班级来说很重要。”
因为被需要、被肯定,茜茜变了,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对班级的事务,她认真且乐意做好。因为她知道自己对于班级很重要,大家需要她。
从某一天开始,滕敏的办公室总有一盆洗手水。谁干的呢?明明,一个聪明的“懒”家伙,他平时能不动就不动,能少做绝不多做。
那天,滕敏连上两节课后,半举着满是粉笔灰的双手向教室后走去,经过明明的桌旁求助道:“小家伙,帮我去打盆水来洗手吧!”他立马起身,去办公室拿盆打水。
刚回办公室,明明打水回来了。“真好,谢谢你。”滕敏边洗边调侃,“如果老师每天下课都有水洗洗手,那该多幸福!小家伙,让老师因为你而幸福,你可以做到吧?”明明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离开了。第二天,明明悄悄地进办公室取盆打水,滕敏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谢意。第三天、第四天……明明真的坚持每天打水。他每次收获的不仅是表扬和感谢,还有师生交流。
开学第一个月,用学生的个人愿望代替班规,落实自我评价、自我要求、自我管理,最终达到班级自主管理,让学生意识到:班级的荣誉和进步,与自己小小愿望的实现是分不开的。
课间,科代表们忙着统计作业积分、收发作业、检查听写订正或者在黑板上抄题,他们知道,班级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自己的辛勤劳动。清洁班长每天检查完卫生后,关好门窗最后离开,正因如此,教室才显得整洁温馨。
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人人都来当班长。每天早晨,由前一天的值日班长将徽章佩戴在当天值日班长的左手衣袖上。每一位值日班长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上记录当天值日的小结、班级的情况、自己的体会,第二天由老师在全班分享。这样的分享是一种个人的提高,更是给后面的同学一个提醒和示范,促使全班学生关注值日班长给集体带来的积极变化,让值日班长享受被需要的感觉。
……
在一个班级中,孩子们都能感到自己被需要、被肯定,这激发了他们对班级的热情和热爱,继而自觉地规整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前行。
很多时候,无论是班级的管理還是与孩子们的相处,多制造一些“被需要”的机会和感觉,便会听到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音。
课程育人,滕敏和她的合伙人一直在路上,但课程的力量已有见证。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此话,送给滕敏,也送给她的“小家伙们”。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