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通感之谜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将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将月光下的荷叶和花比作“笼着轻纱的梦”,将荷塘中的月光和影比作“梵铃上奏着的名曲”。香应该是“嗅”的而不是“听”的;荷叶和花应该是清楚“看”到的,而不是迷朦“感觉”到的;荷塘中的光和影,应该是“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很多人对此很不理解。然而,修辞学家却大为赞赏,因为作者使用了“通感”的手法,使文章更加传神。
  其实,这种“通感”的修辞手法,不是作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种不可思议的通感现象。
  
  听觉和视觉
  
  耳朵,在五官中的职责是听,其所管的无疑是声音。然而,在各地却发现了不少能用耳朵“看”字辨色的人。
  福建的黄小蓉,就是其中的一个。香港《明报》记者劳乔在《港澳著名人士测试大陆特异功能》中写道:“佳宾们背地写好小纸条,亲手交给这陌生的女童。她将字条塞入耳内,约经两分钟的辛苦传导搜索后,当场写出答案。首先是字数,然后是用笔的种类和颜色,最后按照测试纸条上的题目一笔一划从容书写出来,令到场佳宾全都惊奇叫绝。高潮时,有一题是女童不可能知道的人名和勋衔:‘尤德爵士’,也完整无误地写出答案。当写到“爵”字时,笔划较多字义难懂,第一次写一个大约相似的字形而涂掉,再次倾神搜索后,就完全像出题人所写的笔划完完整整地写了出来,全场爆出掌声。小黄每次运用功力搜索纸条字迹时,满头大汗,耗损精力相当大,要补充多量的饮水和休息片刻,才能进行第二次测题。
  当然,这类听觉通感现象绝不只中国才有。美国阿肯色州的迈克·摩洛每当听到电子乐器的声音时,可以“看到十分显明的形状的颜色——棍棒上升,可爱的绿色金字塔飞扬。”而当听到大声的单一声调,眼前的万物瞬即都会变成明亮的橙色。相似的,佛罗里达州有位社会工作者,一旦听到音乐就会看到“无数金球和直线在眼前飞舞。”法国作曲家奥利维·马新,曾对采访者说:“色彩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我有一种天赋,每当我听到音乐或看到乐谱,会看到色彩。”
  “A是黑色,/E是白色,/I是红色,/u是绿色,/——元音O啊,/我总有一天会述说你的潜伏和诞生!”这是法国诗人蓝波写的一首诗。字母怎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原来是他通感的特殊感受。
  作家纳布可夫,也有这种通感现象。他孩提时曾经告诉他妈妈:他看到的每一个英文字母,都有不同的颜色。因为他妈妈同样有这种通感经历,所以,对孩子的“发现”并不奇怪。
  美国密执安州有个妇女,说自己能看到声音,且能从声音中分辨出颜色和味道。她说,丈夫的声音是“奇异的金褐色,味道好像烤得松脆、涂上奶油的点心。”
  还有一个女学生说,每当她的男朋友吻她嘴时,她就会“看”到“桔汁雪泥泡沫”。因而,老师怀疑她吸毒,强迫她去戒毒。其实,她什么毒未吸,只是通感罢了。
  
  嗅觉和味觉
  
  鼻子管气味,司嗅觉。同耳朵管听觉,眼睛管视觉一样,是个常识。可是,有的人鼻子也有“多管闲事”的现象。
  安徽有个叫杜小银的少年,可以用鼻子嗅出字。即使有人用1%的地卡因药液干扰,也照样不误。
  澳大利亚的布林塔,长有一个13厘米长的怪鼻子。他不看,不听,也不摸病人,而仅仅用鼻子嗅。一嗅,对方的病情就会在他的脑际像电视屏幕一样显示出来。他就靠这诊断,给别人治病。也就是说,他的鼻子的嗅觉能与“听”、“看”、“摸”等多种感官通感。
  更出奇的是用鼻子嗅风测风。加拿大纽芬兰附近,住着一个农民兼猎户的人,名叫杜格尔。风的信息一进入他的鼻子,他的脑子里就会显现出风的方向,风的大小。一次,他出猎回家,嗅出将有大风袭来。于是,报告了铁路当局。当局及时采取了措施。这样,当时速达190公里的大风袭来时,避免了货车翻入山谷的事故。从此铁路局聘请杜格尔专职嗅风。
  味觉,无疑是舌头产生的。然而,有人却不。
  纽约市的舞台灯光设计师华森,喝柠檬汁时,就会产生许多针压在脸上及手上的感觉。而尝荷兰薄荷,就会产生直径二英寸左右的冰冷玻璃柱的感觉。另一位北卡罗州的心理学家,说自己每次吃天使蛋糕时,产生的感觉不是甜味,而是粉红色。
  英国有个奇姑娘甚至能用脚掌尝味。她叫布莱莫曼,赤着双脚踩到辣椒水时,嘴里会出现辣椒浆味;踩到地上的巧克力糖浆时,嘴里会出现巧克力味。医生说她的脚底皮肤细孔错生了味蕾。
  
  触觉
  
  触觉与其它五官通感的现象更多。
  上海有个叫王丽莉的小学生,有一种手掌的触觉与视觉通感的现象。她当着《解放日报》编辑记者们的面,用手摸出了密封着的“红笔写的‘山’字,蓝笔写的‘玉’字和‘96’两字。”还有一个朋友赵红,在几百双眼睛注视下,用脚踩在华东师大物理系陈涵奎教授亲手做的试样上面,不一会说:“是‘物理’两字,用黑色圆珠笔写的。”老教授连声说:“对对!”并且在实验报告上签了字。
  俄罗斯女子罗莎·库列索娃,具有与王、赵相似的通感现象。波波夫科学技术学会对她进行了严密的测试,她的“手伸出,眼睛被蒙上布,再把不透明的隔板放在她的手和脸之间,使她完全没有看到物体的可能性。把人头像的纸牌、三角形、星形拿到罗莎跟前,她便准确无误地说出这些形状。”
  其实,这种触觉与视觉等通感的现象,在部分盲人中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的。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岛的盲人用手摸一下物体,就清楚地“看出”那物体的特征。意大利的一个女盲童能用鼻尖和耳垂“看”东西。苏格兰的一名男盲童会分辨不同颜色的光,并能辨别几米远的发光物体。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女孩,眼睛被厚厚的一叠绷带缠住,还能够辨别不同的颜色,并能阅读大号字印刷的小段文字。
  对于通感现象,目前科学界有人认为可能存在,也有人持怀疑态度。作为一大谜团,有待于科学研究人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
  (责任编辑/韩春萌)
其他文献
“印加”,在印第安语中的含意是“太阳的子孙”。有一则神话是这样说的:太阳神在的喀喀湖中的岛上创造了一男一女,并让他俩结为夫妻。太阳神吩咐他们说:“我的孩子,这岛上的生存空间太小了,不利于你们千秋万代繁衍发展。你们一定要到另外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去,才会有更多的幸福。”并给了一根指引他们路径的金杖。他们听从太阳神的旨意,带着金杖一直朝北走着,这天,来到了一座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正想歇息一会儿再朝
期刊
缘起    爱情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怀着极大的兴趣不断地探索它的秘密,以图揭开它的真实面目;然而,爱情问题又往往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十分复杂。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争论不休。  不过.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婚娶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撮合的,男女双方常常像牲口一样,被人机械地捆绑在一块,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公开探讨爱情问题。  直到20世纪初叶,以陈独秀、
期刊
广告业自诞生之后,就与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广告有时可以影响甚至左右媒介的正常操作,而且这种影响的强度与状况可以说触目惊心,是局外人根本难以想象的。    1    在美国电视业刚起步的时期,新闻与娱乐节目都由广告户出资制作。这使得广告户能够直接控制非广告类节目,他们可以让节目体现自身的观念意识与商业利益。美国是1970年开始禁止香烟的电视广告的。在50年代,全国广
期刊
儒商一词,究竟起于何时,目前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儒商古已有之,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是典型的儒商。子贡“善货殖”长于经商理财,他不仅是儒商,而且还是政治家、外交家,对春秋末期东方的几个诸侯国吴、越、齐、鲁,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子贡最大的功绩,在于弘扬了孔子学说,应该说他是儒商的祖师爷。也有人认为越国的范蠡、郑国的弦高、赵国的吕不韦,都可以算是古代的儒商。  传说原是楚国人的范蠡,在越国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
期刊
北京的冬天是漫长的,一年内约有一百五十余天比较寒冷,最冷时可达摄氏零下二十度。冷天这样长,昔日的皇宫里是怎样取暖的呢?  紫禁城内的宫殿建筑大都是座北朝南,这种建筑设计,有利于依靠日照取暖。此外,无论正房、偏房,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十分保暖。再加上一道又一道高大的宫墙,也可以抵挡寒冬季节西北风的侵袭。当然,建筑上的设计,仅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室内取暖,还要另外有一套设备和措施。  在紫禁城内一
期刊
首创者亨利·特伦格罗斯    1807年12月29日。大西洋上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有大炮的木质战舰“埃恩森”号,被风刮到英伦岛最西端的彭赞斯角,在离岸100多米处搁浅了。战舰随着波浪的上下起伏颠簸着,船壳很快被海底岩石撞破裂,船身立即倾斜,船上的水兵乱作一团,纷纷跳海逃生。100多人在这次悲剧中丧生。  立在沿岸峭壁上的人们束手无策,他们虽然想把遇难者救上岸来,无奈鞭长莫及,只有
期刊
位于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潭游览区的“隐形碑”,堪称中国碑刻文化之一绝。  黑龙潭游览区风景秀丽,“隐形碑”刻在四面临水的矿岩石壁上,整个碑岩长10余米,宛如一条伏身于水面的无头石龙。在其石壁上刻有唐代龙王座像以及唐、宋、明代以来镌刻的大、小碑文,虽历时长久但字迹清晰可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龙王座像石龛左右两侧嵌壁碑,石面光滑,无任何笔迹,石面呈灰白色。但如果你将一盆清水泼到上面,奇迹就出现了:左侧碑石上
期刊
英国的斯通亨奇石环曾被认为是世界史前最庞大的石阵,18世纪在法国发现卡纳克石柱阵后,这一说法被推翻。    总长10公里的石柱阵    法国的石阵分布在布列塔尼半岛的卡纳克镇附近,平列成纵队,柱与柱间相距数米。石柱由花岗岩加工而成,石面削磨平滑,呈棒槌状,柱底以天然砾石圈围垫固。  石阵的入口是花岗石板砌成的甬道。甬道尽处是座方形石室,四壁镌有模糊的花纹,似人脸似盾牌。据称这个甬道、石室已有700
期刊
驰名上海的王家沙点心店,经营着有“四大名旦”美誉的四种小吃点心:鸡肉生煎馒头、虾仁馄饨、甜咸酥饼和两面黄,凡是品尝过“四大名旦”的人,无不啧啧称好。这四种小吃在上海独树一帜,吸引着无数南来北往的顾客,为“王家沙”这块招牌增添了光彩。然而,王家沙每天应市的生煎馒头、虾仁馄饨等小吃都是限量出售,售完为止,到时打烊,过时不候。人们不禁为之疑惑,孰不知这是王家沙招徕生意的高妙一着,用店主姚氏的话来说,这就
期刊
六十年代,盛传前苏联有一种能治百病的神秘“药丸”,据说它融电子学、科研、魔术于一体,治愈了许多疾病。  究竟真相如何?事情还得从30多年前说起。  西伯利亚西部有个古城叫冬斯克,约有50万人口。在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它是一座封闭的城市,是前苏联军事工业联合企业生产重型武器的基地。可是,除了不计其数的核弹头外,这里还按苏共中央的指示制造专供政治局委员使用的神秘“药丸”,俗称“救命丸”。  这种比真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