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卡纳克石柱阵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的斯通亨奇石环曾被认为是世界史前最庞大的石阵,18世纪在法国发现卡纳克石柱阵后,这一说法被推翻。
  
  总长10公里的石柱阵
  
  法国的石阵分布在布列塔尼半岛的卡纳克镇附近,平列成纵队,柱与柱间相距数米。石柱由花岗岩加工而成,石面削磨平滑,呈棒槌状,柱底以天然砾石圈围垫固。
  石阵的入口是花岗石板砌成的甬道。甬道尽处是座方形石室,四壁镌有模糊的花纹,似人脸似盾牌。据称这个甬道、石室已有7000年的历史。
  从这里顺着乡间小径前进,约行7公里便可看到一根巨大石柱的残骸,裂成四截倒卧在地。它原高20米,重350吨,是欧洲已知最大的石柱,号称“神仙石”。
  越过“神仙石”,便是连绵不绝的石柱阵。石阵成12行纵队,向东蜿蜒在高低起伏的山丘沼泽间,一直没入松林极目之处,长达4公里。石柱行列稍有弯曲,柱与柱间距离不一。起点的石柱高约4米,最高7米,愈往东愈低愈小。这就是称为“勒芒奈克”的第一石阵。
  走出松林,进入第二石阵,由一座古老的石磨坊作为分界线,站在磨坊顶可以瞭望两旁的石柱阵势。第二石阵叫做“克马里欧”,分成7行,总长5公里多。
  走出第二石阵,便是称为“克列斯坎”的第三石阵。它分列13行,总长仅355米,石柱比前两阵排列得更为密集。
  3个石阵共有石柱4000根左右,其中3000多根依然竖立在大地上,真是天下一大奇观。
  石阵的尽头是克列斯坎村的遗址。这个古老山村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一幢幢小屋都是用石柱削掉的碎块建造的。
  
  是罗马时代的遗物吗?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么惊人宏大的石柱阵容,西方18世纪以前的史籍竟无只言片语的记载,当今的辞书和地理历史文献也绝少提及。难道它是18世纪以后的近代建筑?
  1764年,一位考古学家路过这里,无意间发现了这些奇怪的石柱群,作了报道,认为它是罗马时代的遗物,石阵方才引起世人的注意。经过100多年的考古发掘,多数人接受了罗马遗物的看法。
  凭什么说是罗马时代的遗物呢?其一是民间传说。公元3世纪,罗马军队不断袭击布列塔尼半岛,卡纳克的守护神康奈里“大展神威”,登临山巅,用手一指,将追赶上来的罗马士兵封死在原地,一个个化成石柱,那最大的“神仙石”便是统帅。
  神话不可信,应该从民俗中去找根据。早在公元前56年罗马凯撒大帝征服布列塔尼时,当地高卢人已经盛行活人祭神的宗教仪式。于是推想,那些石阵就是高卢祭司的“庙宇”,“神仙石”是宰人的“祭坛”。
  石阵或许与拜蛇风俗有联系。高卢人崇拜蟒蛇,以蛇为图腾,那些弯弯曲曲的石阵,似乎是模仿蟒蛇爬行姿势排列的。
  对石阵的用途,说法更多。有人认为布列塔尼海滨居民以捕鱼为生,石阵是晒鱼、晾网用的“平台”;有人说布列塔尼海风凛冽,罗马人竖立石柱作为庇护兵营的“挡风墙”。有人猜测,石阵是古人进行类似曲棍球、滚球、高尔夫球比赛的场地;有人认定,石阵是通向闹市、旅店或妓女棚屋的途径。更荒唐的是,有人竟称石阵是外星人访问地球的“登陆台”。
  经过100多年的考古发掘,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对石柱年代的研究,认定石阵存在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400年之间,比罗马时代早得多,罗马遗物的说法开始动摇了。
  
  古墓推翻罗马之说
  
  本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借助放射性碳测技术,确定石阵存在于公元前4650年到公元前4300年,距今已有6000多年,比英国斯通亨奇石环还早1000多年,可称为人类史前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遗址之一。
  要揭开石柱阵的秘密,必先弄清营造石阵古人的本源,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情景。石阵附近的文化遗址特别是古墓葬,提供了许多可靠的间接物证。
  1900-1907年,法国考古学家勒胡西率领一支队伍,发掘卡纳克的古墓群,其中圣米谢尔墓的体积达7.5万立方米,出土大量公元前4000年前后的遗物。1979-1984年,另一考古学家勒霍斯带队发掘卡纳克海滨格夫尔林尼岛上的一个甬道墓,发现此墓是个刻意经营的地下建筑,大理石块砌成的同心圆台宛如露天运动场的看台,墓壁上有精美的浮雕图案。碳测鉴定,年代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他们在20公里外发掘另一古墓,墓内石雕也有类似的图案。
  这座佚名甬道墓,今已辟为地下博物馆对外开放。新石器时代的石雕令人目不暇接。29块墓道壁石板有23块刻了图案,6000年前的无名大师镌下许多同心圆弧、枞树、斧头、蛇、牧羊者手杖等图形,还有类似女神的人像。墓的内室顶板一方硕大的石板上,刻着一头长角牛的牛头及其前身,还有一把斧头的前半截。这方石板明显人为截断,那半截就装在20公里外那座古墓的内室。进行模拟衔接,果然珠联璧合,正是一方14米长的刻图石板一分为二,总重量在60吨以上。为什么要将完整的石板截断,分装在相距20公里的两墓中?又用什么工具来运输30多吨重的巨板?
  
  6000年前的大力士
  
  史前卡纳克人有本领营造这么宏大的“地下殿堂”,自然也有能力架设简单的“地面柱林”。
  石柱阵和古墓葬所在地都没有岩石资源,所用石材必须从三四公里外的岩山采取。新石器时代人类最先进的搬运工具是绳索、滚轴、杠杆、滑车,再利用土坡下滑。
  1979年,200名志愿者在石阵附近的布冈地方,探索石柱和古墓石板的运送方法。他们模仿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和方法,将绳索捆在一块32吨重的混凝土板块上,放在木滚轴上拖拽。这些人前拉后推,使尽吃奶气力,才在平地上移动了100米。
  古人把那么多的巨石搬到卡纳克,凿平磨光,再把它竖立起来,组成石阵,或雕镌图案,构筑巨大墓穴,靠的什么“神”力?是什么鼓舞他们狂热地进行如此浩大的工程?英国著名考古学家哈丁翰如此评价道:“卡纳克石柱群比金字塔更神秘,是考古学上历时最久而未被人类攻破的秘密。”
  英国考古学者伯尔著成《布列塔尼巨石》一书,承认“现代人很难理解纪元前四五千年的浩大工程”,这个谜要靠一系列文化考古成果来解开,围绕巨柱群所产生的习俗和神话,应是考古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
  (责任编辑/孙开颜)
其他文献
陈璧君,南洋华侨陈耕基的女儿,老同盟会会员中的名人、大汉奸汪精卫的夫人。她的身材不高,乍一看去,不算威武。但她的性格却泼辣无比。在国民党内的高级官员中,人人都知道陈璧君不怕天,不怕地,敢哭敢闹,威风凛凛。人们对她最一般的称呼是“汪夫人”。恭敬她的人,誉她为“女中豪杰”,厌恶她的人,贬她为“母老虎”。    投身革命 不失英雄虎胆    陈璧君确有虎胆。当年汪精卫抱着“求仁得仁”的决心去炸摄政王时,
期刊
1853年7月和1854年2月,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开到东京湾,以武力强迫德川幕府结束二百多年的锁国政策,同美国签订通商条约。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的美国军舰上载有一位普通中国人。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在炮口下被迫开放的全过程,并写下《日本日记》流传后世。这位日本开国的见证人名字叫罗森。  在美国舰队到来之前,日本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国家。1635年德川幕府全面锁国,幕府对出国、传教和接触西学的惩罚很厉害。锁国期
期刊
马尾位于闽江下游,在福州东南部。距市区二十余公里,自古有地形“层峦复嶂,暗礁硊沙,有山皆石,开险著名”之称。  时代的风风雨雨,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的痕迹……    罗星塔    罗星塔,俗称“磨山塔”,传说为宋时柳七娘所建,石质七层八角,高三十一点五米。  风雨沧桑,罗星塔也历尽坎坷。明万历年间,塔毁。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重建,此后,历经兵燹之灾,几毁几建。今天所看到的罗星塔,是1963年重修
期刊
“印加”,在印第安语中的含意是“太阳的子孙”。有一则神话是这样说的:太阳神在的喀喀湖中的岛上创造了一男一女,并让他俩结为夫妻。太阳神吩咐他们说:“我的孩子,这岛上的生存空间太小了,不利于你们千秋万代繁衍发展。你们一定要到另外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去,才会有更多的幸福。”并给了一根指引他们路径的金杖。他们听从太阳神的旨意,带着金杖一直朝北走着,这天,来到了一座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正想歇息一会儿再朝
期刊
缘起    爱情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怀着极大的兴趣不断地探索它的秘密,以图揭开它的真实面目;然而,爱情问题又往往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十分复杂。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争论不休。  不过.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婚娶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撮合的,男女双方常常像牲口一样,被人机械地捆绑在一块,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公开探讨爱情问题。  直到20世纪初叶,以陈独秀、
期刊
广告业自诞生之后,就与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广告有时可以影响甚至左右媒介的正常操作,而且这种影响的强度与状况可以说触目惊心,是局外人根本难以想象的。    1    在美国电视业刚起步的时期,新闻与娱乐节目都由广告户出资制作。这使得广告户能够直接控制非广告类节目,他们可以让节目体现自身的观念意识与商业利益。美国是1970年开始禁止香烟的电视广告的。在50年代,全国广
期刊
儒商一词,究竟起于何时,目前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儒商古已有之,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是典型的儒商。子贡“善货殖”长于经商理财,他不仅是儒商,而且还是政治家、外交家,对春秋末期东方的几个诸侯国吴、越、齐、鲁,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子贡最大的功绩,在于弘扬了孔子学说,应该说他是儒商的祖师爷。也有人认为越国的范蠡、郑国的弦高、赵国的吕不韦,都可以算是古代的儒商。  传说原是楚国人的范蠡,在越国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
期刊
北京的冬天是漫长的,一年内约有一百五十余天比较寒冷,最冷时可达摄氏零下二十度。冷天这样长,昔日的皇宫里是怎样取暖的呢?  紫禁城内的宫殿建筑大都是座北朝南,这种建筑设计,有利于依靠日照取暖。此外,无论正房、偏房,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十分保暖。再加上一道又一道高大的宫墙,也可以抵挡寒冬季节西北风的侵袭。当然,建筑上的设计,仅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室内取暖,还要另外有一套设备和措施。  在紫禁城内一
期刊
首创者亨利·特伦格罗斯    1807年12月29日。大西洋上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有大炮的木质战舰“埃恩森”号,被风刮到英伦岛最西端的彭赞斯角,在离岸100多米处搁浅了。战舰随着波浪的上下起伏颠簸着,船壳很快被海底岩石撞破裂,船身立即倾斜,船上的水兵乱作一团,纷纷跳海逃生。100多人在这次悲剧中丧生。  立在沿岸峭壁上的人们束手无策,他们虽然想把遇难者救上岸来,无奈鞭长莫及,只有
期刊
位于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潭游览区的“隐形碑”,堪称中国碑刻文化之一绝。  黑龙潭游览区风景秀丽,“隐形碑”刻在四面临水的矿岩石壁上,整个碑岩长10余米,宛如一条伏身于水面的无头石龙。在其石壁上刻有唐代龙王座像以及唐、宋、明代以来镌刻的大、小碑文,虽历时长久但字迹清晰可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龙王座像石龛左右两侧嵌壁碑,石面光滑,无任何笔迹,石面呈灰白色。但如果你将一盆清水泼到上面,奇迹就出现了:左侧碑石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