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并购中的HR角色调查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h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并购中存在哪些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并购中扮演什么角色?
  为此,作者对6家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这6家企业均为上市公司。其中,有1家企业属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1家属于A股及H股上市公司,其余为国内A股上市公司。
  作者的调查对象主要是以上6家企业参与并购的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共计发放问卷62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48.4%,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共计25份。以上调查对象中均包含6个案例企业主管并购的中层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本次调查和深度访谈共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其他文献
随着零售渠道商在全球的普遍做大,随着今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行业对全球列强的彻底开放,中国的渠道商与供应商应如何构建一种新型的双赢模式?除了与外资竞相跑马圈地,渠道商如何通过在产业链上与供应商的竞合来壮大自己的底蕴?与此同时,供应商如何通过结盟渠道商,进一步理顺自己的营销体系、降低自己的通路成本,并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做出反应?    未来,零售列强将猛于虎?    林正大:2004年12月11日,
期刊
正大集团农牧业中国副董事长 姚民仆 北京大军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  在当今世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而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道德说教,而以SA8000为代表的企业人文准入体系的出现,已昭示着“社会责任感”正在成为制约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新要素。习惯于将“社会责任”理解为可有可无的“暮年善举”或将“企业伦理”理解为关起门的“家务事”的中国企业家们,我们的观念该如何紧跟时代需要?    尽社会责任,要
期刊
科技创新,无疑是创新中最容易为人所知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要想走在科技的前沿恐怕还为期尚远,但我们照样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品尝科技创新的收益。每一种科技创新都需要商品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制造、流通、服务……都蕴含着不小的市场和机会,绝不是一两家企业可以独享的。如果你的嗅觉足够灵敏,你或许能够抢先分一杯羹。在下面这两个IBM的科技创新实例中,就可以发现这样的机会。    RFID(无线射频
期刊
仅仅牵手了7个月,由于整合不力带来的巨额亏损,就让TCL和阿尔卡特的手机“联姻”迎来了分手时刻。  表面上看,TCL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闪电止血”,可以将运作成本降下来。“阿尔卡特退出后,我们(T&A)终于不用背负阿尔卡特员工的巨额工资。”T&A北京分公司员工如释重负。另外,全资子公司能更好地实施管理控制和业务整合。  但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新的整合协议无异于“饮鸩止渴”。   
期刊
著名管理学者明茨伯格提出:“商学院把错误的东西教给错误的人,MBA学生中极少有人有任何管理经验,而你无法在教室里教他们如何管理。”这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MBA的争论。    MBA = 一无所长?    在英语国家有一种开玩笑的方式,就是把一个词的缩写用其它意思重新创意解释(这就好比我们汉语中将“天才”解释为“天生的蠢材”),例如:PhD(博士)就被戏谑为Permanent Head Damage(
期刊
面对新近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罗兰·贝格直言:跨国并购失败的中国企业,更多的是机会导向,而非战略导向。    并购失败的五大原因    《中外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上,国际化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您认为现在是否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合适时机?   罗兰·贝格:绝对是,而且中国企业必须要走向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是美国经济的2/3,并
期刊
在“技术瓶颈”日益限制我们超越“世界工厂”以进一步发展时,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加入新标准的制定?当我们还缺少足够的技术基础、足够的资金实力、足够的风险承受力时,对于未来的产业标准,我们的务实选择是什么?当我们拥有全世界为之垂涎的市场资源时,我们能否形成我们自己的统一标准?对于西方技术列强的标准霸权,我们现在到说“不”的时机了吗?而再往深挖掘,我们又会豁然发问:我们争标准,就只能争技术标准吗?    标
期刊
本刊按  看看这个西方老牌公司的结局,我们会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一贯高举自由贸易的西方社会,面对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会忽然陷入贸易保护的恐慌。国际化,就意味着要时刻辨析对手、观察对手、理解对手,然后及时应变,最终在和谐中占得最丰厚的利润。对这一点,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没什么不同。    名牌破产了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度过的。小时候,我一心想要一辆Schwinn牌自行车。邻居家的孩子都以
期刊
美国人靠什么打败中国餐馆?  ——组织没有压力就会没落    哲理的故事  有一个美国商人A君在美国的一个城市经营中国菜,生意很红火。不久,三个中国留学生也在对面开了个中国餐馆。开始只是一个小门脸,因为他们是正宗,自然中国菜做得好,把这位美国商人的生意抢走了不少。餐馆经理很着急,与A君商量用什么办法和对面竞争。谁知A君却让餐馆经理每日去对面买一份留学生们做的中国菜,认真研究。一个月后全部买齐了,然
期刊
大量获得成功的中国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走过了近20个年头。它们的成长足迹,基本代表了整个中国企业群体的成长足迹。在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一个需要迎接巨大挑战的时代,我们既不应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20年里,我们应该看清: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缺少了什么?在变革中,我们需要坚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摒弃的又是什么?在埋头学习日美经验20年后,提出管理体系“中国造”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艾 丰:我想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