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情欲信,词欲巧。”即语言要生动、形象。如何使学生语言变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一些探索,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借用“他行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不同的行业有着各自的特殊语言,因而大大丰富了我们祖国的语言库存。引导学生积累、借用“他行语”会使其作文的语言生动、幽默。所谓借用,实际是将此行业性词语活用到彼行业的文章中去,并赋予新的内涵、旨趣。如:
  1.在他看来,无论生活怎样艰难,一个人都不应该一脸春秋战国地影响天气,影响环境,影响他人的心情。
  2.渐渐地,她身上快乐的一面盖住了忧郁的一面,自信的光芒遮住了自卑的窗口,经过心理整形的她很快便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气质、最有才华、对社会生活也最有影响的第一夫人之一。
  例1中的“春秋战国”是历史学科的术语,例2中的“整形”是医学行业的术语,而在这两个句子中,学生却让这两个词进行了跨行业的借用,令人耳目一新。既然借用“他行语”可创新词义,使其新颖、生动、形象,收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那么引导学生研究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有心摄取摘录,并正确借用,就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作文语言丰富起来。
  二、借用民俗语。民俗语,是经过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具有鲜灵灵、活脱脱的生命力,是中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宝库。首先,引导学生比照书面语和民俗语。我们说“这个人见异思迁”,而民俗语则说“看见和尚想念经,看见骑马想当兵”;我们说“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而民俗语则说“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借得芭蕉扇,能过火焰山”;我们说“一个人要敢作敢为”,而民俗则说“前怕狼,后怕虎,不狠的猫捕不到鼠”,等等。通过书面语和民俗语的比较,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群众的语言不仅简约凝练,鲜明活泼形象,富于幽默感,而且琅琅上口,易记好懂,极大地刺激了学生语言意识的觉醒。其次是引导学生采集民俗语,鼓励其多采、采好。
  三、借用歌曲词。在许多歌曲里,有不少优秀的“个性化”“顿悟体”“语丝体”的歌词,这些歌词很能引起花季中学生的强烈兴趣。引入这一“源头活水”也是医治语言贫乏干枯的方法之一。如《少年壮志不言愁》等歌曲词洋溢着新一代的报国情;《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烛光里的妈妈》则又倾吐了人世间的至情。这些歌曲词是“源于内心的郁结,本乎情性的自然”,绝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歌曲词中包孕着启人心智,导人践履的生活哲理,对学生的人格追求和世界观、审美观的影响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借用古诗文佳句。悠久灿烂的古诗文,正可引导学生学习其清丽圆美、绵密婉转、淳厚深沉、雄奇悲凉等各种语言风格。
  让学生比较诗词与散文不同的语言风致。比如王维诗“雨中草色绿堪染”的意境,到了朱自清的散文里,就成了“雨是最寻常的……树叶儿都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我多次引导学生把倒装、省略、跳跃、凝练的诗词改写成规范的散文语言。如写春色,就有“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等,再以此为轴心,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古诗诗佳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通过把古人浓缩了的生活还原,把结晶了的感情展示,学生习作不仅意境优美,语言也富丽典雅,光是出自他们自己设计的文题就含蓄隽永,画意盎然。如《桃花春风》《斜辉脉脉》等。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学生作文语言的源泉一旦疏浚,下苦功向社会、向群众、向流行歌曲,向古籍学习、锻炼自已的语言,就会告别“冰泉冷涩弦凝绝”的尴尬,进入“银瓶乍破水将迸”的状态,从而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提高了自已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
期刊
关于“共读共写”,我已经在农村中学摸索了八年。在“共读共写”中,我亦已经与学生共同进步了八年。关于在农村中学实施“共读共写”,我有些许拙见,与同仁们共勉。   一、农村中学实施“共读共写”的必要性   1.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   余秋雨告诉我们:“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
期刊
自然界中的鸟语花香,常常流诸文人雅士的笔端,成为他们抒情达意的媒介,看似平常普通的花草,到了文人笔下就显得灵气袭人,风姿绰约。光那富有风流神韵的花之称谓,也够让人赏心悦目的。   落花: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落英:朝饮林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王夫子)
期刊
课改都已十年了,但还有很多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和新的教学要求理解不透,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感到困惑,或是一脸的无奈,或是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状令人担忧,更令人深思。怎样才能走出困惑,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两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振兴中华民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改把教学
期刊
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每逢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作文不知如何下手。即使文章写出来了,文章质量不高,毛病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文章中体现的学生写作思维混乱,立意不高,结构不清,缺乏逻辑性。因此,必须要进行写作思维培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着重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
期刊
在实际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要求,才能够有效保障分组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  一、坚持合理分组原则,适应学生基础实际  合作学习小组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基本的学习单位,在这样的学习载体之中,教师的各项教学目标要求可以得到有效实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可以向教师进行表达,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动的通道。在学习合作小组的分组过程中学问较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直接就将
期刊
我是一名教师,1987年师范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记得教材已作了几次调整,单我所在的学校语文教材一直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出版的版本。在现在各地方可以自主选择教材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使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只是在2007年我又一轮教授人教版的新语文课本时,发现有几处改动和毛病,今借贵研究会征文之际,写出感受,你们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
期刊
女儿正上初中,期末考试写作文《少年的心声》,大声呼喊作业太多让她睡不够觉,没时间玩儿,电视、网络都难得一看,读书更谈不上。这是实实在在的,各科每天都有作业,有时数量惊人,更可恶的是有些作业纯属机械重复:课文注解不只要看要读要背,更要抄写,今日复明日;不论单词听写错没错,从模块一至模块N统统写N遍。家长一看就是暴力作业,真想让孩子不做了,可是孩子认真,自尊心又强,不愿因为完不成作业让老师数落,就只好
期刊
《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文本。它与教科书若即若离,又互相为用。入选作品文质兼美,文化内涵丰富,情感表达真挚,贴近学生生活;90%以上为名家名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典范,形式活泼。怎么用好《语文读本》呢?下面笔者就使用《语文读本》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读本》使用意识   如何把握高中语文教材的“读本”与“教本”的关系?编写者在编写读本的时
期刊
考场作文巧用多变的句式,可使文章亮丽迷人,多姿多彩,妙笔生花;读之则如饮香茗,余甘未尽,如食橄榄,余香无穷。  一、长短结合,摇曳纵横  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长句容量大,表达周密、详尽,短句字数少,表达简洁、明快,考场作文长短句参差使用,可使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错落有致,读之有平仄之韵,曲折之美,跳动之感。  如中考满分作文《我因先生而自豪》中:“先生姓刘,不喜功,不慕荣,爱读书,爱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