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切的体验 真情的课堂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ang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明海曾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语文以其独有的文化特性与情致,始终保持着‘天生的浪漫’,充满着生命活力。”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情感世界的开拓,精神空间的构建。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习是诗意的回归,生活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感是淡漠乃至厌倦的,缺失了学习的欲望和内部驱动力。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错综复杂,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让学生在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切体验中,增强对学习语文重要性的认识,更应动之以情,运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置身于真情的母语课堂中,升腾起热爱语文的真挚感情。怎样让学生回归真情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导入,点燃学生激情
  罗生布拉特曾说“当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阅读者的心境呈一致时,那么阅读效果是最好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所得就是他们学习新知、锻炼能力的宝贵财富,课堂上有意识地经常让学生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学生就会在内心生成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在这个基础上引入新的学习课题、学习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学《公输》一文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大家还记得2003年3月20日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吗?(学生纷纷点头)这场战争不仅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我们还清晰地记得,这场战争爆发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爱好和平的人士力图阻止美英等少数国家。但是,结果怎样呢?(生:失败了。美英等国最终还是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那么,国际社会的斡旋为何以失败告终呢?(生:美国太强大了,想称霸世界,谁不听话就打谁。)看来,阻止战争,不仅要有三寸不烂之舌,还要有实力做后盾。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对这点作了诠释,不信,大家一起来读《公输》,看墨子怎样阻止强国去攻打弱小国家的。这一导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件说起,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新语文材料的学习。
  二、用心积累感动,找回学生真善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谁要是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际交往频繁,主体意识日益凸显,信息量空前丰富,生活方式渐趋多元,在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一种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也衍生许多浮躁和焦虑,许多学生远离了宁静和诗意,陌生了真相和实情,淡漠了亲情和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让学生拥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感动人和被人感动,是非常重要的。2009年2月的一天,我偶尔打开电视机,没想到正在播放2008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我深深地被感染了。韩惠民“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李桂林、陆建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金晶“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的泪一次次流淌,让我的心一次次震撼!第二天早自修,我迫不及待地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传递给学生,也许是我用情太深的缘故吧,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言语感染了,整个早自修异常的安静,随着我入情的叙述,我仿佛能听到学生们的心在不停的颤动,我依稀能看到学生们的泪水在自然流淌。我想:学生的感悟,源于教师的感悟,要求学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体验,要求学生入情,教师首先要入情。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当教师把语文教学转化成情感的交流,转化成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时,学生才会获得真正的愉悦,才会获得人生的感悟。这种收获来源于指导学生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用心积累。
  三、教师激情演绎,唤起学生真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最隐私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美、体味美,教师本身必须富有激情。教师的激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喜欢自然流露感情的老师,而不喜欢冷冰冰,故意做作,毫无热情的老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有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动的收获;播上行动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初中学生的情感和品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果语文教师能入情入理,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与培养,那么学生就能不断发展自己的健康情感,对语文喜爱也不会仅仅停留在知识积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拨动“情”弦,就一定能打造出富有生命真情的课堂。
  四、开展多种活动,加深学生体验
  于漪老师指出:“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就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总是采取同一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还要积极地开展各项课堂活动。譬如一分钟演讲、自导课本剧、即兴表演等。教学《晏子使楚》时,我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另两位学生扮演文中楚王和晏子,通过两人对楚王和晏子的语言、动作及个性化的神态的演绎,学生普遍反映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更容易了,对人物性格、主题的把握更准确了。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抓住对比契机,体验生活反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点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可抓住学生生活体验和教材内容的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斑羚飞渡》一课,我提问:“站在伤心崖上的斑羚们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这时候该怎么办?如果我们处在这样的境地,会怎么办?如果有逃生的可能,我们人类又会怎么做?”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肯定是争先恐后。”“谁会愿意放弃逃生的机会?”“电影《泰坦尼克号》发生过类似情况,当时的情形别提有多乱了”。“斑羚们是怎么做的?”我又接着抛出问题。“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没有拥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学生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斑羚们采取的策略一一作答。答完后,全班同学都进入了沉思。由此,我引导学生开展有关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生活在群体中、社会上需要有这种团队精神、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教师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的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由此生发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用前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自己,初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这样利用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反差,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同时也适时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六、注重朗读指导,丰富学生情感
  好的朗读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有老师说:“语文这东西很奇怪,有些地方一旦细细研读起来,反而说不清、道不明了。”确实如此。有些词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朗读不仅是意会最好的方法也是意会所得的最好方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如同赋予了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学生朗读时要觉得已达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发吾心”的程度,才能称为真读。让学生从他人和自己的试读中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诵读中体会出文章的意、情、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词语的感知能力,对语境的感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审美能力。把朗读作为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以自己的心灵触摸文本,理解、感悟、发现文章的意义,并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真切地传达出来,语文课堂才能激起更美丽的浪花。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体验学习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独立存在又互相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手感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各个器官的学习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无法割裂分离。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持体验性学习的多样性,又保证体验性学习的实效性。生活中太多的真善美能让学生真正触摸到生活的脉络和真谛,太多的事例触动了学生们本来柔弱和善良的心。而真切的体验就像是一味良药,一把钥匙,谁能很好地运用它,谁就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给课堂注入真情与活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其他文献
中华文明启宇央, 法天效地辟洪荒,  儒释道合归千流, 大善大德执大象。  牟子古国注浩荡, 牟门荣光栖霞长,  尽公尽舍济神州, 四百年来醇风尚。  月圆天心龙世界, 春满华枝德家乡,  潮起潮落堪与世, 种善种德最无徉。    前 言  山东半岛蓬莱有道教仙境蓬莱阁,黄县(龙口)有民俗景观丁家豪宅,栖霞有德化深厚的牟氏庄园。牟氏庄园有“中国民间小故宫”之称。  牟氏家族注重耕读传家,尤重身体力
期刊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它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尤其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标志——唐诗宋词更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笔者结合实践,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中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教学服务。  一、精彩的导入以激发情感  精彩的导入能让学生瞬间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诗歌的赏析服务
期刊
语文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探究与个性化的关系,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体验,让学生在探究求知中实现学习能力的个性化。为此,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性兴趣的发现与培养  兴趣是一把钥匙,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它的存在。探究性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由学生兴趣驱动的教学,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眼下,呼唤“诚信教育”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一种厚望。语文教材蕴涵着很强的人文素养,《诚实和信任》一课正是要让学生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如何把一个严肃的“思想教育”命题融入自由轻松的教学中的,笔者撷取教这课中的三个环节谈谈想法。  一   [环节一]  投影出示:出事故的原因和作者处理的方法  师:实话实说,你对作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吗?  生1: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更进一步指出,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学生阅读的规律和特点,充分重视学生阅读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综合能力。  一、注重创设情境,加强氛围感染  著名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
期刊
摘 要:鲁迅在其小说创作上借鉴了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  关键词:鲁迅;小说;描写对象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期刊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是学生发现知识、体验创新、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主阵地之一。在化学课教学中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就能使之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也是促使学困生转化的关键环节。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感,撤去学困生滋生的温床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心智因素、环境因
期刊
摘 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逻辑起点和价值目标。“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最高命题,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了“以人为本”这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和谐校园才会春光永驻。  关键词:和谐校园;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  新教材所追求的新精神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不同体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一、倾注热
期刊
鼓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事半功倍。教学过程中运用鼓励应要有针对性,鼓励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基础上。  科学家认为:亲切鼓励的话语,能使原来处于静止或休眠状态的分子活跃,从而加快他们的新陈代谢。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的充分的鼓励,能力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对学生多鼓励、表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