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tta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09-01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以及再手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效果评价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因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种严重病症。其病情相对严重,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上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急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规范化的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范围为47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持续胸痛,时间大于等于30分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没有显著效果。患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邻胸前导联ST段持续上抬。体内心肌酶等生化指标明显上升。患者不存在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患者卧床休息,并对其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以及吸氧,使用止痛剂进行镇静,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病情变化,对并发症以及休克进行预防和控制等。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分诊护士进行初评、早期检查以及评估。在接诊的30秒内,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并咨询患者相关信息,同时进行分诊,之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最后结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抢救处理,之后登记和挂号,并建立绿色通道,由分诊护理人员将其送至抢救室,并由医师进行抢救处理。在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估之后,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安排进行指挥和调度,在定时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在1分钟到2分钟内对患者进行每分钟2升到5升的吸氧,在3分钟内对患者进行血压以及血氧的检测,在1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并采集血液标本等。
  1.3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 临床效果评价
  (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达1级。
  (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达2级。
  (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没有改善迹象,或者患者病情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如下表所示:
  可见,实验组在并发症以及再手术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护理工作上,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1]。在临床上,急诊护理路径是针对急诊科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点而制定的一套护理程序,其能够减少患者在醫疗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防止错过手术最佳时间[2]。同时,在标准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护理急救,实现了急诊护理工作的预见性、标准性以及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在此次临床研究中,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以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范锦娣.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16—17.
  [2] 张巧利,贺中云,陈静,等.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58—6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03-02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操作不当与血培养阳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采血培养护士36名,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士利用日常操作进行采血并培养,研究组护士则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后再进行采血培养工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血培养标本200份,比较两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护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199-01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100例COPD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患者,予观察组在通气机上机前、通气中以及撤除通气机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198-01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同步胸部放射治疗生活质量改善。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2年03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Ⅲa-Ⅲb期肺腺癌患者37例,接受吉非替尼250mg/d,同步放疗19 例,接受单纯放疗18例;方法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08-01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入院后不同时期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对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急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08-02  【关键词】 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科的多发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溶栓治疗是近年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进展之一,其目的是应用溶栓药物,使病变血管的血栓溶解后再通,心肌得到灌注,濒临坏死的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17-01  【摘要】阐述了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个性化教育以及健康教育与护理活动有机结合等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强调了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实施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
期刊
【中圖分类号】R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18-01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  民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为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  病。引起本病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吸烟,感染、刺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13-02  【摘要】目的 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前抢救成功率。结果:院前急救在严重创伤的救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而且为患者到医院进一步诊治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严重创伤 院前急救 护理  近年来严重创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13-01  【摘要】目的认真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现象、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急诊护理及抢救质量。方法做好相应的心理评估,对各类不同急诊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分析。做出护理诊断,制定心理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结合临床实践证明,把握急诊患者的不同心理,可以促进护患沟通,减少纠纷,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16-02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加强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对盆腔炎住院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和加强护理,与护理前自身比较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卫生习惯的改变。结果:观护理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认知程度更高,了解更深,对不合理卫生习惯的改变更彻底,患者的满意度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