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 《庄子》的永恒魅力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yji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遴选10部代表作,那么,《庄子》一书肯定会入列,且无疑将名列前茅,独领风骚。
   正因为《庄子》一书的独特地位与价值,所以,千百年来,读《庄子》、解《庄子》的著述,可谓车载斗量,不胜枚举。这些成果之中,不乏真知灼见,多有鸿篇巨制,像郭庆藩的《庄子集解》、刘文典的《庄子义证》,当代人陈鼓应、刘笑敢、颜世安、杨义诸先生的著述,皆称得上是体大思精、享誉学林的杰作,置于座右,庶几无憾!其实,只要对《庄子》中一两篇有精辟的诠释,已足以驰骋学坛,笑傲天下了。当年,马叙伦在北京大学讲授《庄子》,整个学期也不就是通解《庄子》的《天下篇》而已嗎?但“马天下”之誉,则使得他立足北大,传为脍炙人口的学林佳话。
   当然,气有浩然,学无止境,面对《庄子》,还是可以做新的解读、新的诠释,可以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叩问,从而去感受《庄子》的不朽魅力,领略《庄子》的真实世界,这与已有的成果并不相悖。异彩纷呈,方为健康的学术生态;百花齐放,才是庄学的兴盛气象。所谓“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尤其是在高科技、信息化横扫一切的今天,如何让自己摆脱物欲的羁绊,走出精神的桎梏,升华人生的境界,对《庄子》一书进行富有现代性的阅读,这项工作乃是永无止境的。
   林光华女士的新著《放下心中的尺子》一书,就是《庄子》新解读方面的标志性丰硕成果之一。全书中充沛洋溢的独立自由人格与自省批判精神,道出生命的真谛、大道的本质。
  窃以为道家中,老子的本质属性与理想境界是“自然”,所谓“上善若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庄子源于老子,又高于老子,归宗于老子,又超越于老子。真正的“自由”与彻底的“自在”,是其高明的指向与永恒的命题。而能否实现,能否圆融,其关键是要破除人们心灵深处的“执迷”,完全放空自己,所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真正进入“坐忘”的最高境界。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摈弃一切有形与无形的成见与标准,与天地同,与万物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光华以“放下心中的尺子”来体认《庄子》的宗旨,揭示《庄子》的精髓,可谓纲举目张、鞭辟入里。庄子的核心要义,是引领人们通过内省与批判,解除所有外在的尺子,同时通过修身与功夫,解除一切内在的尺子,身心合一,万物一体,合乎大道而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用后人的话讲,即“全真葆性,不以物累形”。这样,光华为自己找到了解读《庄子》的最佳契合点,也为读者建议了走入《庄子》的最便捷又最正确的路径。
   诚如光华所言:“《庄子》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很多扇门,道术,生死,天人,美丑,善恶,真假,梦醒……每一扇门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门。”学术界的基本共识,《庄子》全书中,《内篇》当为庄子本人所作,是其思想最纯粹的体现,至于《外篇》与《杂篇》,更有可能系庄子的后学依托庄子名下之所为。故光华对《庄子》的解读,也围绕《内篇》七篇而展开。在她的眼里,《内篇》中的《逍遥游》从时间与空间的大视野,开出心灵自由的理想;《齐物论》站在道的高度,突破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开出万物平等的多彩世界;《养生主》以技论道,天性为贵,滋养心源;《人间世》道尽艰险人世的复杂关系,以静制动,心斋以对;《德充符》贱形贵神,还原人性的光芒;《大宗师》借真人写真知,安命自在,笑对生死;《应帝王》用心若镜,揭开内圣外王的秘密。这些提示将《内篇》各篇的主题进行了准确的揭示。
   通观光华此书,给我的基本印象是书中不乏新见,其荦荦大端,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庄子的逍遥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将其分为自由、自在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状态。光华指出,有待逍遥达到的是自由,无待逍遥达到的是自在。自由是大鹏的境界,是有条件的、有依赖性的,需要风的鼓动与水的厚积,是谓“有待”;而自在是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是不依赖任何条件的,无所不适,在任何地方任何处境下都能逍遥,是谓“无待”。人从“自我”到“自由”到“自在”的修行过程,正是从“俗我”到“真我”到“灵我”的修行过程,最终达到三者的统一,从而能体悟整个宇宙,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周遭环境,有限得以升华为无限。
   其次,曾有不少人将庄子的“齐物”论简单地批评为“相对主义”,光华没有认同这种看法,在她看来,庄子的“齐物”精神就根本旨趣而言,可以理解为“平等”精神,不仅是人与人的平等,更是人与万物的平等,不仅是价值上的平等,更是“万物一体”“与宇宙相接通”的终极体验。这应该说,更符合庄子的本意。
   再次,《庄子·应帝王》记载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为报答中央之帝浑沌,替浑沌“日凿一窍”,结果是“七日而浑沌死”。光华将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与今天的教育现状相结合,提出“救救孩子”,保护孩子天性的具体做法,打破今天“不能输在起跑线”“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背后的营销与误导,让教育回到人的天性、理性与自性上来,让教师与家长真正注重孩子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完整与灵魂的生动。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光华在解读《庄子》的过程中,格外关注其书的文学笔法,注重分析庄子寓言的多重含义,注重考究庄子卮言背后所包含的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譬如,就庖丁解牛,她分别分析了牛、刀的各自象征,探究庖丁代表什么人,思考为什么庄子用“解牛”,而不是用杀牛、宰牛等词,在整体考量《庄子》内篇的基础上,光华得出这样的结论:刀,指的是人之心,牛,指的是复杂的社会,而那位庖丁,乃是每一个“与物相刃相靡”而不知其所归的人之象征。如此一来,庖丁解牛的哲理意蕴遂透过文学意象的渲染而得以昭白于世了。
  毫无疑义,《庄子》的学说是一场美妙的思想盛宴,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来提高大家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这在浮躁喧哗的当今尤其如此。
  换言之,在今天,用《庄子》的心态、《庄子》的智慧去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人生挑战,你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和高明,从而用最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更好地生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的王国,最终进入自在的世界。而光华《放下心中的尺子》一书或许能在你的人生旅途上,助你一臂之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责任编辑郎静)
其他文献
双雪涛笔下人物的性格往往具有一种自反式的逻辑,温和下潜藏着偏执,焦躁中夹杂着隐忍,纯粹里暗含着狡猾。这样的人物描画引领着意料之外的情节走向,自然会抓取读者的视线。双雪涛的小说不拘一格,游走于类型与反类型写作之间,维持着严肃与通俗的平衡,让评论者和普通读者皆有所得。东北故乡的真切“记忆”是他的创作源泉,但是他又曾在自己的小说里调侃作文和撒谎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朴素地讲,双雪涛小说创作的有趣源于略带空灵
期刊
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人类的生活,对人类文化生活、经济运行和社会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人工智能不仅是理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更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焦点。其中,“人机结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议题。   2020年8月28日,马斯克(ElonMusk)在Neuralink发布会上展示了脑机接口新设备,只需将一枚硬币大小的计算机芯片植入大脑中,即可感知、记录甚至改善大脑活动。实
期刊
一   如今这个时代,只要点开微信、微博上的热帖,对底下的留言评论稍加关注,不难不被当中的“戾气”所震慑。这些留言往往歧见纷纭、党同伐异,常使人有置身乱局之感。特别是出现社会重大事件的时候,网络上会迅速集结几股势力,大家各怀立场、尖锐对立,彼此视对方为“乌合之众”,并不遗余力地攻击谩骂。当然,如有足够耐心在这些留言中披沙拣金的话,偶尔也会发现一些有思想的声音,但这类声音实在微弱,很容易就会被那情
期刊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无论是从其研究著述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王春林都称得上是有其一席之位的批评家。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其勤奋的程度,他那一篇篇雪花飞似的评论文章以及等身的著作便是最好的证明。贺绍俊称他为“一头认真的批评‘大象’”,孟繁华称他为“文学批评前线的战士”,然而这“战士”绝不仅骁勇,而且更善战。他的当代文学评论,既有不断立足于现场、跟踪式的阅读和批评,如《新世纪长篇小说地图》《新世纪长篇小说
期刊
【导读】本文通过对《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文化研究》等刊物的考察,梳理2020年我国媒介文化研究的整体发展状况,并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以饭圈亚文化、媒介化空间转向、短视频为代表的视听文化、社交媒体文化、数字化的审美鸿沟等议题颇受关注。也正是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当代媒介文化不断发生裂变,新的审美形态和文化认同在数字技术的介入过程中不断得到重构和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
期刊
《新時代文论与审美之思》,范玉刚著,人民出版社,2019  新时代以来,中国的文艺理论与美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一定意义上彰显出理论的重大转型。众多著述在立论基础、问题意识、现实关怀、话语形态等方面焕然一新。其中,范玉刚教授的新作《新时代文论与审美之思》,是具有开拓性的一本专著。该书于2019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5万余字,汇聚了作者近5年的一些重要文章。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为马克思主
期刊
【导读】文学和图像是艺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以王朝体系的编年史叙事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图像关系进行了爬梳、整理,并以“文学图像论”为基本理论模型,建构了一种立足于中国语境的文学图像关系史。其中,横跨中唐至清末1000多年的士人阶层的题画诗,以及其所题咏的文人画,则构成了把握《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书写的一条线索。  【关键词】文学图像题画诗文人画  在《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以下简
期刊
【导读】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同名主题曲由著名歌星王菲演唱,在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本文以王菲版主题曲及其争议为研究对象,从“主旋律美学”和“流行音乐文化”两个层面来分析引发争议的原因,由此探讨“主旋律流行音乐”的可能性。  【关键词】王菲《我和我的祖国》流行音乐主旋律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在预售阶段票房就超过了2亿元,创造了主旋律电影的预售纪录。预告片未出之
期刊
【导读】在后形而上学语境下,以知识论的方式追求真理越发显得难能可贵,这是需要足够的学术能力与学术勇气才能胜任的。《祁志祥学术自选集》广泛涉猎文学、美学、佛学、人学、国学等诸领域,而且能分别收获知识,创构理论。祁志祥的求真型研究,尚有较为自觉的反思意识,因而可谓之建构主义的知识生产。  【关键词】《祁志祥学术自选集》求真建构主义  大凡知识人,都会有对知识的追问。这是毫无疑问的。然则,对知识的追问有
期刊
【导读】图像对文学的僭越,构成了所谓“文学危机”的一个面相。米勒宣称的“文学死亡论”是对文学在图像时代遭遇的焦虑,而这一焦虑主要源于自指性文学语言观的困境。相较而言,“文学图像论”强调作为符号实践的文学和图像在与社会历史互动过程中的构成性。《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对文图符号实践构成性的观照,可在“庄周梦蝶”母题的跨媒介叙事中窥得一斑。  【关键词】文学危机文学图像论跨媒介叙事符号实践  当理论将反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