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早期良好的监护很重要。方法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4月行19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本文就术后病人的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手术可解除瓣膜狭窄或返流,改善血流动力学,长期改善心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创伤、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损伤、麻醉药物的影响,均可在短期内加重心功能损害。结论 术后早期良好的监护很重要。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监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75-01
心脏瓣膜置换术需要体外循环支持。由于心脏本身的病理改变,加之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害及手术本身的影响,患者在术后病情复杂,危重且变化迅速,需要进行严密的检测和护理。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手术可解除瓣膜狭窄或返流,改善血流动力学,长期改善心功能。但手术创伤、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损伤、麻醉药物的影响,均可在短期内加重心功能损害。术后早期良好的监护很重要。我院2007年1月——2009年4月行19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本文就术后病人的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7例中,男性102例,女性95例;年龄6-70岁,平均42±18岁;病程2-32年,平均14.5±8.2年。风湿性心瓣膜病169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8例。
1.2 方法 手术均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采用冷晶体诱停及温血主动脉根部或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方法,在心脏停跳下完成。[1]。
2 结 果
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主要因素与并发症发生关系,进行χ2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以下因素能够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①术前心功能差,心功能Ⅲ-Ⅳ;②心胸比率0.7;③左室功能严重障碍,左室舒张末内径≥70mm或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50mL/m2;④术中心肌保护不良;⑤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等。
3 讨 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与患者病史、各重要器官功能状态、心脏病理改变、围术期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下因素与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①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多数存在病程长,曾反复心衰,须长期服用强心药及利尿剂,心功能储备较差。同时会影响肾脏、肝脏、肠道、肺等多器官功能,易伴发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术中、术后多应用大量正性肌力药物,使外周血管痉挛,导致顽固性酸中毒及代谢紊乱,可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衰竭等。②心肌保护不良。手術的成功与否不但与外科技术有关,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处理亦相当重要[2]。心肌保护不良是引起复跳困难、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而术后低心排、严重心律失常又是引起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死亡病例原因中有低心排、严重心律失常的分别占27.53%,21.74%。③体外循环时间过长63-83分钟。
4 监 护
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测 病人回病房时一般处于麻醉未清醒状态,在清醒之前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嗜睡,昏迷,以了解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判断有无脑缺血,缺氧,脑栓塞及脑水肿等。患者术后清醒应呼唤病人,嘱其活动手指和脚趾,排除脑栓塞的可能[3]。
4.2 加强呼吸管理,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 ①术后均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治疗中要经常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检查固定情况,防止脱出。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躁动时,合理应用镇痛剂和镇静剂调整呼吸机,预防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而增加耗氧量。②采用勤吸痰、速度快、动作轻、时间短的方法,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黏稠时,气管内滴入稀释液(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2-5min后再行吸痰,支气管痉挛时静注氨茶碱。③拔管后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定时拍背,刺激咳痰、排痰,对咳嗽无力者,行气管内鼻导管吸痰,吸痰过程中注意给氧。④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细菌和霉菌感染,气管切开超过1周者,做痰培养,药敏试验,气管内滴入此患者静脉用抗生素稀释液加强局部治疗,防止管腔分泌物干痂堵塞。
4.3 严密观察引流情况,防止心脏压塞 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情况,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在更换患者体位时,应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术后6-8h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如持续3h引流量增多,>500ml以上,应报告医生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有心包压塞体征,应及时开胸探查。
4.4 低心排综合征的监护 低心排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末梢循环差,皮肤有花斑,血压低,中心静脉压增高,尿量减少,皮肤湿冷,监护中要严密观察血压,每小时测中心静脉压1次,同时注意观察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左房压,观察皮肤温度、末梢循环、尿量、颈静脉有无怒张,脉压差有无减小,呼吸、血气分析等情况。要注意正性肌力药物及扩血管药物的浓度,保持液路通畅,防止因扭曲、压迫等引起血压过度下降,导致病情恶化。
4.5 心律失常的监护 ①室性心律失常的监护、每日查血钾,防止发生低血钾或高血钾,以免诱发心律失常,保证充分的给氧,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药物,注意滴速,有频发室性早搏时静注利多卡因1-2mg/kg,严防利多卡因与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同一瓶静滴。②临时体外起搏器的观察:在监护中注意观察心电波型有无起搏峰,要经常听诊心率与心电监护起搏心率是否相同,预防起搏失灵,定时更换起搏器电池,妥善将起搏器及导线固定好,防止脱落,并保护好电极,防止外界电流刺激而引起心律失常。 4.6 抗凝治疗的监护 抗凝治疗中要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根据凝血酶原时间给抗凝剂,以防抗凝过量引起出血或抗凝不足引起栓塞。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引流量多少,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尿、大便有无潜血,患者有无头痛及神经系统症状[4]。
4.7 电解质的检测 体外循环术后由于低温,手术创伤,血液稀释,细胞破坏等,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如血中钾,钠,镁,氯等值发生变化,尤以血钾变化最显著,对病人的心脏影响也最大。
①低血钾心电图变现为T波低平,ST段压低,心律失常如早搏和心动过速。尿量多时需注意补钾,每100ml 尿补钾1-3mmol;低血钾时注意避免过度通气,纠正呼吸性碱中毒。补钾量根据血钾值计算:需补氯化钾量(mmol)=(正常血钾值-测得血钾值)×0.3×体重(kg),从中心静脉补充。②高血钾时T波高耸,呈双凹波峰;QRS波宽大,ST段压低。高血钾时立即停止补钾,纠正酸中毒,静脉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静脉注射钙剂对抗钾的毒性;利尿排钾。③低血钙时Q-T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肌收缩无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肌肉抽搐等。大量输血时,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预防和纠正低血钾。
4.8 药物的使用与监护 体外循环术后镇静止痛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较多,需合理选择并注意监测其效果及不良反应。
4.8.1 镇静剂 术后清醒而不能拔管者,需充分镇静止痛,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芬太尼和鲁米那钠注射器,10%水合氯醛管喂或灌腸。镇静剂均会引起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尤以芬太尼明显,小儿要根据体重严格控制用量,防止血压聚降引起生命危急;大剂量使用易导致患者不易清醒;芬太尼会抑制呼吸和胃肠运动,因此芬太尼只用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4.8.2 血管活动性药 如心率缓慢,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如低血压明显,则采用其他作用较强的正性肌力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阿拉明)、肾上腺素等。在滴注高浓度升压药同时,需滴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为保证各药物持续匀速进入体内,需要微量泵推注药物,各管道要表示清楚。根据心率血压变化调整药物的速度,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3]。
4.8.3 激素类药物 因体外循环的全身炎症反应,术后大量输血等,术后的3d常给予皮质激素,最常用的是地塞米松。使用期间要防止感染及注意电解紊乱。
参考文献
[1] 王志农,朱家麟,张宝仁,等.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135-137.
[2] 左景珍,于昂,李卫民,等.70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其主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54-356.
[3] 王志红.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03.01,ISBN7-80157-733-7.
[4] 伍淑文,莫雄飞,杨云英,等.门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41-42.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监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75-01
心脏瓣膜置换术需要体外循环支持。由于心脏本身的病理改变,加之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害及手术本身的影响,患者在术后病情复杂,危重且变化迅速,需要进行严密的检测和护理。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手术可解除瓣膜狭窄或返流,改善血流动力学,长期改善心功能。但手术创伤、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损伤、麻醉药物的影响,均可在短期内加重心功能损害。术后早期良好的监护很重要。我院2007年1月——2009年4月行19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本文就术后病人的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7例中,男性102例,女性95例;年龄6-70岁,平均42±18岁;病程2-32年,平均14.5±8.2年。风湿性心瓣膜病169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8例。
1.2 方法 手术均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采用冷晶体诱停及温血主动脉根部或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方法,在心脏停跳下完成。[1]。
2 结 果
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主要因素与并发症发生关系,进行χ2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以下因素能够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①术前心功能差,心功能Ⅲ-Ⅳ;②心胸比率0.7;③左室功能严重障碍,左室舒张末内径≥70mm或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50mL/m2;④术中心肌保护不良;⑤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等。
3 讨 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与患者病史、各重要器官功能状态、心脏病理改变、围术期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下因素与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①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多数存在病程长,曾反复心衰,须长期服用强心药及利尿剂,心功能储备较差。同时会影响肾脏、肝脏、肠道、肺等多器官功能,易伴发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术中、术后多应用大量正性肌力药物,使外周血管痉挛,导致顽固性酸中毒及代谢紊乱,可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衰竭等。②心肌保护不良。手術的成功与否不但与外科技术有关,术中心肌保护及术后处理亦相当重要[2]。心肌保护不良是引起复跳困难、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而术后低心排、严重心律失常又是引起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死亡病例原因中有低心排、严重心律失常的分别占27.53%,21.74%。③体外循环时间过长63-83分钟。
4 监 护
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测 病人回病房时一般处于麻醉未清醒状态,在清醒之前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嗜睡,昏迷,以了解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判断有无脑缺血,缺氧,脑栓塞及脑水肿等。患者术后清醒应呼唤病人,嘱其活动手指和脚趾,排除脑栓塞的可能[3]。
4.2 加强呼吸管理,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 ①术后均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治疗中要经常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检查固定情况,防止脱出。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躁动时,合理应用镇痛剂和镇静剂调整呼吸机,预防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而增加耗氧量。②采用勤吸痰、速度快、动作轻、时间短的方法,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黏稠时,气管内滴入稀释液(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2-5min后再行吸痰,支气管痉挛时静注氨茶碱。③拔管后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定时拍背,刺激咳痰、排痰,对咳嗽无力者,行气管内鼻导管吸痰,吸痰过程中注意给氧。④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细菌和霉菌感染,气管切开超过1周者,做痰培养,药敏试验,气管内滴入此患者静脉用抗生素稀释液加强局部治疗,防止管腔分泌物干痂堵塞。
4.3 严密观察引流情况,防止心脏压塞 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情况,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在更换患者体位时,应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术后6-8h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如持续3h引流量增多,>500ml以上,应报告医生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有心包压塞体征,应及时开胸探查。
4.4 低心排综合征的监护 低心排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末梢循环差,皮肤有花斑,血压低,中心静脉压增高,尿量减少,皮肤湿冷,监护中要严密观察血压,每小时测中心静脉压1次,同时注意观察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左房压,观察皮肤温度、末梢循环、尿量、颈静脉有无怒张,脉压差有无减小,呼吸、血气分析等情况。要注意正性肌力药物及扩血管药物的浓度,保持液路通畅,防止因扭曲、压迫等引起血压过度下降,导致病情恶化。
4.5 心律失常的监护 ①室性心律失常的监护、每日查血钾,防止发生低血钾或高血钾,以免诱发心律失常,保证充分的给氧,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药物,注意滴速,有频发室性早搏时静注利多卡因1-2mg/kg,严防利多卡因与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同一瓶静滴。②临时体外起搏器的观察:在监护中注意观察心电波型有无起搏峰,要经常听诊心率与心电监护起搏心率是否相同,预防起搏失灵,定时更换起搏器电池,妥善将起搏器及导线固定好,防止脱落,并保护好电极,防止外界电流刺激而引起心律失常。 4.6 抗凝治疗的监护 抗凝治疗中要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根据凝血酶原时间给抗凝剂,以防抗凝过量引起出血或抗凝不足引起栓塞。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引流量多少,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尿、大便有无潜血,患者有无头痛及神经系统症状[4]。
4.7 电解质的检测 体外循环术后由于低温,手术创伤,血液稀释,细胞破坏等,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如血中钾,钠,镁,氯等值发生变化,尤以血钾变化最显著,对病人的心脏影响也最大。
①低血钾心电图变现为T波低平,ST段压低,心律失常如早搏和心动过速。尿量多时需注意补钾,每100ml 尿补钾1-3mmol;低血钾时注意避免过度通气,纠正呼吸性碱中毒。补钾量根据血钾值计算:需补氯化钾量(mmol)=(正常血钾值-测得血钾值)×0.3×体重(kg),从中心静脉补充。②高血钾时T波高耸,呈双凹波峰;QRS波宽大,ST段压低。高血钾时立即停止补钾,纠正酸中毒,静脉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静脉注射钙剂对抗钾的毒性;利尿排钾。③低血钙时Q-T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肌收缩无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肌肉抽搐等。大量输血时,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预防和纠正低血钾。
4.8 药物的使用与监护 体外循环术后镇静止痛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较多,需合理选择并注意监测其效果及不良反应。
4.8.1 镇静剂 术后清醒而不能拔管者,需充分镇静止痛,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芬太尼和鲁米那钠注射器,10%水合氯醛管喂或灌腸。镇静剂均会引起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尤以芬太尼明显,小儿要根据体重严格控制用量,防止血压聚降引起生命危急;大剂量使用易导致患者不易清醒;芬太尼会抑制呼吸和胃肠运动,因此芬太尼只用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4.8.2 血管活动性药 如心率缓慢,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如低血压明显,则采用其他作用较强的正性肌力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阿拉明)、肾上腺素等。在滴注高浓度升压药同时,需滴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为保证各药物持续匀速进入体内,需要微量泵推注药物,各管道要表示清楚。根据心率血压变化调整药物的速度,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3]。
4.8.3 激素类药物 因体外循环的全身炎症反应,术后大量输血等,术后的3d常给予皮质激素,最常用的是地塞米松。使用期间要防止感染及注意电解紊乱。
参考文献
[1] 王志农,朱家麟,张宝仁,等.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135-137.
[2] 左景珍,于昂,李卫民,等.70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其主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54-356.
[3] 王志红.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03.01,ISBN7-80157-733-7.
[4] 伍淑文,莫雄飞,杨云英,等.门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