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辅音音位和声母、元音音位和韵母、声调和音节结构等几方面综合各家的权威看法,对拉祜语的音位系统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关键词:拉祜语;音位系统;辅音;元音;民族语;保护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世界上的众多语言在经济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有很多已经消失或者正面临濒危。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字。这些民族的语言一旦消失,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等也会随之消亡。所以,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已经引起了国际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82种语言中,有将近一半的语言使用人口呈现削减的趋势,其中少数语言面临消亡的危险、或处于极为危机的状况”。[1]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也已经开始着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的工作。笔者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总结前人对拉祜语音位系统的概述,能为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概况
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特有的跨境民族之一。国内拉祜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澜沧江以西,在澜沧江以东沿哀牢山、无量山两大山脉也均有分布。国外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
国内语言学的相关书籍将拉祜语归属于汉藏语系彝语支(本文采取国内通行的说法)。但在P•K•本尼迪克特所著的《汉藏语言概论》里将其归属于汉藏语系藏—克伦语族缅—倮倮语支。虽然二者所叫名称不同,但系类归属基本一致,不存在太大的差异。
“拉祜语分拉祜纳和拉祜熙两个方言,操拉祜纳方言的人口占全族人口的80%以上,两种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2]“拉祜语的普通话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首府勐朗及郊区糯福、东岗、班利一带的语音为标准音”。[3](本文所引用的例词均为拉祜纳方言)
二、辅音音位和声母
拉祜语辅音有24个。列表如下:[4]
方法部位塞音塞擦音清不送气送气浊清不送气送气浊鼻音边音擦音清浊
双唇pphbm
唇齿fv
舌尖前tthdnl
舌尖中tstshdzsz
舌根kkhɡx
小舌qqh
拉祜语有24个声母。声母数和辅音数相等。
1、“辅音音位说明:
拉祜语在其实际读音中有舌尖、舌面前和舌叶三组辅音。舌尖辅音[ts]、[tsh]、[dz]、[s]、[z]作为音位只与舌尖元音[]相拼;当它们与前元音[i]、[e]、[]相拼时则变读为舌面前辅音t、th、d、、;当它们与央、后元音[A]、[ ]、[u]、[v]、[]、[]相拼时则变读为舌叶辅音[t∫]、[t∫h]、[d]、[∫]、(→)。这组舌叶辅音从舌尖辅音演变而来的后起辅音,其中只有[t∫]、[t∫h]、[∫]读音已经固定。此外相拼时则读舌面引,如[da3]很。[]则全变读为[],土语中仍读[z]。这组舌叶辅音还不完整。因此,在文字设计中把舌面和舌叶并为一组,用一套字母表示。例如:
字母音标文字
舌面:c[t][ti1]ci酸
ch[th][thi6]chit烧、烫
j[d][d2da5]jieldar商量
sh[][i1]shi金、黄
y[][3]yied用
舌叶:c[t∫][t∫ 5]car腰
ch[t∫][5][t∫ha5]char脏
j[d][d 2]jawl学习
sh[∫][∫v4]shuq烟(叶)
y[][3]yawd他
从拉祜语的方言、土语整个情况来看,舌尖和舌面两组应是主要的条件互补的变体音位。舌叶组则是由舌尖组发展而成的新兴变体,在现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位。如只有[t∫]、[t∫h]、[∫]已固定,[]仍变读为[];[d]在元音[a]前读作[da]。”[6]
2、声母特点:
(1)清浊对立严整,在塞音、塞擦音、擦音上都分清浊两类。
(2)都由单辅音构成。
(3)系统性强,配合齐整。如清浊对立、送气不送气等对立特征,在不同发音部位的音类上都严整对立。
(4)有小舌塞音。在彝语支语言中这是拉祜语特有。
(5)清浊对立区别自动使动的语法意义。浊音表示自动清音表示使动。如:d 31“喝”——t 33“使喝”[7]
(6)清浊声母同声调的关系密切。清不送气的塞、塞擦、擦音出现在高降、中平、低降和高升调上,浊的塞、塞擦、擦音出现在高降、中平、低降三个调,少在高升调。
(7)存在浊声母变清声母的趋势。
“拉祜语的塞音、塞擦音、擦音(除舌根音外)虽都分清浊,但有些词在其他语言是浊音的,在拉祜语里则是清音。从声调对比中不难发现,这些清音词是由浊音词变来的,因在声调上还保留浊类的特点。”[8]下面就用哈尼语和拉祜语做比较,以三组例字来说明拉祜语声母的这一特点。[9]
第一组哈尼语拉祜语汉义
调质低降调低降调
声母th 31te31舂
tshy31ts31咳
浊对浊s31si31懂
sa31xa31穷
例字se31se31撒
第二组哈尼语拉祜语汉义
调质低降调高降调
声母di31d53打
by31bu53拱(土)
浊对浊z31zΕ53用(钱)
a31a53荞
例字mja31ma53多
第三组哈尼语拉祜语汉义
调质低降调高降调
声母dza31tsa53吃
bja31pΕ53蜂
浊对浊ga31ka53听见
dz3131ts3生(肉)
例字ba31pa53薄
从以上三组例字中可以看出:
(1)第一组表明拉祜语清声母低降调词和哈尼语中清声母低降调词相对应;
(2)第二组表明哈尼语浊声母低降调词与拉祜语中浊声母的高降调词相对应;
(3)第三组表明拉祜语中与哈尼语浊声母词对应的清声母词,却没有发低降调,而是同其他浊声母词一样是高降调。
所以,综合图一、二和三可以说明拉祜语中的这些清声母词,过去可能是浊声母词。
三、元音音位和韵母
关于拉祜语的元音和韵母,主要有两种说法。下面分别列出,以供参考。[10]
(一)常竤恩先生在他所著的《拉祜语简志》里认为拉祜语有9个元音音位和10个复音音位。分别为i e a u v 和ia iu ua ei Ai au ou ui iau uai。
“元音说明:
前高元音[i]在舌尖辅音后读[],如:ts1集市dz1、[11]冠子(禽)等。元音[]的实际音值是[Ε]。[v]是u的齿化元音,也可标作u。标准音区不见[o]元音,它已并入u音位。u的实际读音松而偏央,近于[],有时也读作[],以读[]为主。央元音[A]还有两种变读:在舌面辅音[]后和元音[i]后读[a];在小舌辅音[q、qh]后读[ɑ];此外则读[],同属一个音位。展唇后元音[]和[]是相对立的两个音位,但对立存在的单音词为数不多。
复元音在彝语支诸语言里一般都不多。”“拉祜语的复元音比较丰富,原因有二:一是拉祜语语音结构内部变化,主要是异词元音结合(crasis)促进了复元音的形成。如i+a→ia:a2si2a→ia我知道,i+u→iu:a2si2u2→iu我明白等等。其次是汉语、傣语借词的影响。”[12]
(二)马学良先生主编的《汉藏语概论》里指出拉祜语只有只有单元音韵母16个。i i e e Ε Ε a a o o u u 。
韵母特点:
(1)只有单元音韵母。
(2)无带辅音韵尾的韵母。
(3)只有口元音韵母,无鼻化元音韵母。
(4)元音分松紧两类,完全配对。
“元音具有松紧特征是彝缅语言元音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在彝语支的诸语言里更为明显”。[13]松紧元音的区别主要是喉头是否紧缩。“紧元音就是在发元音的时候,紧缩喉头和声带的肌肉,使元音的音色清晰洪亮,这种音和不紧缩的松元音不同”。[14]彝语支语言的松紧元音对立多带伴随现象。常见的有:紧元音音节比松元音音节略高;紧元音一般比相对的松元音的舌位略低和略后;紧元音一般比松元音短促,有的语言的紧元音还后带喉塞音-。
拉祜语中存在紧元音松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一部分词语上。松化的词主要出现在同不送气清音、送气清音结合的元音上。同浊塞音、浊塞擦音结合的紧元音还没有出现松化的现象。
“彝语支语言的松紧元音是由过去的舒促韵母演变来的。促声韵丢失塞音韵尾后,元音变为紧元音,这种紧元音就与舒声韵的松元音构成松紧对立”。[15]而“松紧特征对立的出现,导致塞音韵尾的消失,再加上鼻音韵尾的消失,这就使彝语支语言的韵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韵母类型和韵母数量的简化上,是彝语支原有的两种韵母类型(‘元音’韵母和‘元音加辅音’韵母)变为单一韵母类型(‘元音’韵母)”。[16]
《拉祜语简志》和《汉藏语概论》中关于拉祜语元音和韵母的说法并不矛盾。其一,常竤恩先生在《拉祜语简志》中分析拉祜语的复元音产生和丰富的原因时,提到拉祜语语音内部的结构变化(主要是异词元音结合)是复元音产生的内因。这也就说明拉祜语原本是没有复元音的,只是因为语音内部的结构变化和汉语和傣语借词的影响,在逐渐产生了复元音。其二,在《拉祜语简志》中,常竤恩先生虽未将元音分松紧,但他并未否认松紧元音的存在。而且在他对声调的阐述中提到,拉祜语的两个促声调(54、21调)是由紧元音形成的。那么,常竤恩先生既然承认松紧元音的存在,为什么在《拉祜语简志》中归纳元音音位时没有将元音分松紧呢?参看相关整理音系和归纳音位的文章我们即可得知:在归纳音位时,针对松紧元音,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省略部分声调,标出松紧两类元音。另一种是标出全部声调,元音不分松紧。因为元音数较多,声调数较少,为了简化音位系统,一般用不同的声调表示松紧元音。
四、声调
拉祜语声调的调型比较简单,无曲折调。
(一)《拉祜语简志》中提出拉祜语有7个声调。33、31、53、35、11、54、21调。前5个是舒声调,后2个是促声调。促声调是紧元音出现在53和31调形成的。11调在单音节词上出现极少,如在合成词中出现,在语流中,变读为21调。(暂试行将11调归入21调)。
(二)《汉藏语概论》认为拉祜语4个声调。分别为53、33、31、35调。
以上两种关于拉祜语声调的说法也并不矛盾。常竤恩在《拉祜语简志》里提到“后者(指两个促声调)是紧元音出现在高降调和低降调时形成的。故这种声调具有短促和紧喉的特色,其本质当属于元音松紧问题。我们作为声调理处,主要目的是考虑到文字的简明易学,便于使用”。[17]说明他为了简化音位系统,将元音松紧问题用声调来处理。而且,他在《拉祜语简志》中提出试行11调归入21调。综合以上两点来考虑,《拉祜语简志》和《汉藏语概论》中关于拉祜语声调的看法就是没有分歧的。
五、音节结构形式
拉祜语的音节结构形式很简单,有两种。
(1)元音+声调。如:31“饭”[18]
(2)辅音+元音+声调。如:z31“房屋”[19]
以上,从辅音音位和声母、元音音位和韵母、声调和音节结构等几方面对拉祜语的音位系统进行了概括的描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更多的有志者投身于此行列,使民族的语言文化能够保持其永久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昂自明,陈锡周.关于濒危语言的文化思考.族群记忆与传承——中国云南濒危语言遗产保护研究(二).澳大利亚特罗布大学出版社,2007.47.
[2][3][12][17][18][19]常竤恩.拉祜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1.3.8.8-9.109.108.
[4]周德才.彝语和拉祜语语音比较研究.云南民族语言文学论文集——云南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教师论文选.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72.
[5]常竤恩.拉祜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88.有关辅音的拼写形式:c对应[t/t∫],ch对应[th/t∫h],加之此处后面所标音标为[t∫ha5],所以此处ch[t∫]应为ch[t∫h]的误写。
[6]常竤恩.拉祜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5-6.
此处引用的例词的声调对照见常竤恩.拉祜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9.
1调:33调表示中平调,2调:31调表示低降调,3调:53调表示高降调,4调:35调表示高升调,5调:21调表示次低降促,6调:54调表示次高降促,7调:11调表示低平调。
[7][8][9][15][16]马学良.汉藏语概论(第二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414.416-417.417.425.426.
[10]藏缅语语音和词汇编写组.藏缅语语音和词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拉祜语有单元音韵母10个“i e A o u ”。
[11]此处“、”应在“dz1”之前。
[13]刘劲荣.拉祜语松紧元音的声学特征.汉藏语言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96.
[14]戴庆厦.谈谈松紧元音.藏缅语族语言研究(四).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194.
关键词:拉祜语;音位系统;辅音;元音;民族语;保护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世界上的众多语言在经济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有很多已经消失或者正面临濒危。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字。这些民族的语言一旦消失,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等也会随之消亡。所以,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已经引起了国际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82种语言中,有将近一半的语言使用人口呈现削减的趋势,其中少数语言面临消亡的危险、或处于极为危机的状况”。[1]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也已经开始着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的工作。笔者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总结前人对拉祜语音位系统的概述,能为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概况
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特有的跨境民族之一。国内拉祜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澜沧江以西,在澜沧江以东沿哀牢山、无量山两大山脉也均有分布。国外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
国内语言学的相关书籍将拉祜语归属于汉藏语系彝语支(本文采取国内通行的说法)。但在P•K•本尼迪克特所著的《汉藏语言概论》里将其归属于汉藏语系藏—克伦语族缅—倮倮语支。虽然二者所叫名称不同,但系类归属基本一致,不存在太大的差异。
“拉祜语分拉祜纳和拉祜熙两个方言,操拉祜纳方言的人口占全族人口的80%以上,两种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2]“拉祜语的普通话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首府勐朗及郊区糯福、东岗、班利一带的语音为标准音”。[3](本文所引用的例词均为拉祜纳方言)
二、辅音音位和声母
拉祜语辅音有24个。列表如下:[4]
方法部位塞音塞擦音清不送气送气浊清不送气送气浊鼻音边音擦音清浊
双唇pphbm
唇齿fv
舌尖前tthdnl
舌尖中tstshdzsz
舌根kkhɡx
小舌qqh
拉祜语有24个声母。声母数和辅音数相等。
1、“辅音音位说明:
拉祜语在其实际读音中有舌尖、舌面前和舌叶三组辅音。舌尖辅音[ts]、[tsh]、[dz]、[s]、[z]作为音位只与舌尖元音[]相拼;当它们与前元音[i]、[e]、[]相拼时则变读为舌面前辅音t、th、d、、;当它们与央、后元音[A]、[ ]、[u]、[v]、[]、[]相拼时则变读为舌叶辅音[t∫]、[t∫h]、[d]、[∫]、(→)。这组舌叶辅音从舌尖辅音演变而来的后起辅音,其中只有[t∫]、[t∫h]、[∫]读音已经固定。此外相拼时则读舌面引,如[da3]很。[]则全变读为[],土语中仍读[z]。这组舌叶辅音还不完整。因此,在文字设计中把舌面和舌叶并为一组,用一套字母表示。例如:
字母音标文字
舌面:c[t][ti1]ci酸
ch[th][thi6]chit烧、烫
j[d][d2da5]jieldar商量
sh[][i1]shi金、黄
y[][3]yied用
舌叶:c[t∫][t∫ 5]car腰
ch[t∫][5][t∫ha5]char脏
j[d][d 2]jawl学习
sh[∫][∫v4]shuq烟(叶)
y[][3]yawd他
从拉祜语的方言、土语整个情况来看,舌尖和舌面两组应是主要的条件互补的变体音位。舌叶组则是由舌尖组发展而成的新兴变体,在现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位。如只有[t∫]、[t∫h]、[∫]已固定,[]仍变读为[];[d]在元音[a]前读作[da]。”[6]
2、声母特点:
(1)清浊对立严整,在塞音、塞擦音、擦音上都分清浊两类。
(2)都由单辅音构成。
(3)系统性强,配合齐整。如清浊对立、送气不送气等对立特征,在不同发音部位的音类上都严整对立。
(4)有小舌塞音。在彝语支语言中这是拉祜语特有。
(5)清浊对立区别自动使动的语法意义。浊音表示自动清音表示使动。如:d 31“喝”——t 33“使喝”[7]
(6)清浊声母同声调的关系密切。清不送气的塞、塞擦、擦音出现在高降、中平、低降和高升调上,浊的塞、塞擦、擦音出现在高降、中平、低降三个调,少在高升调。
(7)存在浊声母变清声母的趋势。
“拉祜语的塞音、塞擦音、擦音(除舌根音外)虽都分清浊,但有些词在其他语言是浊音的,在拉祜语里则是清音。从声调对比中不难发现,这些清音词是由浊音词变来的,因在声调上还保留浊类的特点。”[8]下面就用哈尼语和拉祜语做比较,以三组例字来说明拉祜语声母的这一特点。[9]
第一组哈尼语拉祜语汉义
调质低降调低降调
声母th 31te31舂
tshy31ts31咳
浊对浊s31si31懂
sa31xa31穷
例字se31se31撒
第二组哈尼语拉祜语汉义
调质低降调高降调
声母di31d53打
by31bu53拱(土)
浊对浊z31zΕ53用(钱)
a31a53荞
例字mja31ma53多
第三组哈尼语拉祜语汉义
调质低降调高降调
声母dza31tsa53吃
bja31pΕ53蜂
浊对浊ga31ka53听见
dz3131ts3生(肉)
例字ba31pa53薄
从以上三组例字中可以看出:
(1)第一组表明拉祜语清声母低降调词和哈尼语中清声母低降调词相对应;
(2)第二组表明哈尼语浊声母低降调词与拉祜语中浊声母的高降调词相对应;
(3)第三组表明拉祜语中与哈尼语浊声母词对应的清声母词,却没有发低降调,而是同其他浊声母词一样是高降调。
所以,综合图一、二和三可以说明拉祜语中的这些清声母词,过去可能是浊声母词。
三、元音音位和韵母
关于拉祜语的元音和韵母,主要有两种说法。下面分别列出,以供参考。[10]
(一)常竤恩先生在他所著的《拉祜语简志》里认为拉祜语有9个元音音位和10个复音音位。分别为i e a u v 和ia iu ua ei Ai au ou ui iau uai。
“元音说明:
前高元音[i]在舌尖辅音后读[],如:ts1集市dz1、[11]冠子(禽)等。元音[]的实际音值是[Ε]。[v]是u的齿化元音,也可标作u。标准音区不见[o]元音,它已并入u音位。u的实际读音松而偏央,近于[],有时也读作[],以读[]为主。央元音[A]还有两种变读:在舌面辅音[]后和元音[i]后读[a];在小舌辅音[q、qh]后读[ɑ];此外则读[],同属一个音位。展唇后元音[]和[]是相对立的两个音位,但对立存在的单音词为数不多。
复元音在彝语支诸语言里一般都不多。”“拉祜语的复元音比较丰富,原因有二:一是拉祜语语音结构内部变化,主要是异词元音结合(crasis)促进了复元音的形成。如i+a→ia:a2si2a→ia我知道,i+u→iu:a2si2u2→iu我明白等等。其次是汉语、傣语借词的影响。”[12]
(二)马学良先生主编的《汉藏语概论》里指出拉祜语只有只有单元音韵母16个。i i e e Ε Ε a a o o u u 。
韵母特点:
(1)只有单元音韵母。
(2)无带辅音韵尾的韵母。
(3)只有口元音韵母,无鼻化元音韵母。
(4)元音分松紧两类,完全配对。
“元音具有松紧特征是彝缅语言元音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在彝语支的诸语言里更为明显”。[13]松紧元音的区别主要是喉头是否紧缩。“紧元音就是在发元音的时候,紧缩喉头和声带的肌肉,使元音的音色清晰洪亮,这种音和不紧缩的松元音不同”。[14]彝语支语言的松紧元音对立多带伴随现象。常见的有:紧元音音节比松元音音节略高;紧元音一般比相对的松元音的舌位略低和略后;紧元音一般比松元音短促,有的语言的紧元音还后带喉塞音-。
拉祜语中存在紧元音松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一部分词语上。松化的词主要出现在同不送气清音、送气清音结合的元音上。同浊塞音、浊塞擦音结合的紧元音还没有出现松化的现象。
“彝语支语言的松紧元音是由过去的舒促韵母演变来的。促声韵丢失塞音韵尾后,元音变为紧元音,这种紧元音就与舒声韵的松元音构成松紧对立”。[15]而“松紧特征对立的出现,导致塞音韵尾的消失,再加上鼻音韵尾的消失,这就使彝语支语言的韵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韵母类型和韵母数量的简化上,是彝语支原有的两种韵母类型(‘元音’韵母和‘元音加辅音’韵母)变为单一韵母类型(‘元音’韵母)”。[16]
《拉祜语简志》和《汉藏语概论》中关于拉祜语元音和韵母的说法并不矛盾。其一,常竤恩先生在《拉祜语简志》中分析拉祜语的复元音产生和丰富的原因时,提到拉祜语语音内部的结构变化(主要是异词元音结合)是复元音产生的内因。这也就说明拉祜语原本是没有复元音的,只是因为语音内部的结构变化和汉语和傣语借词的影响,在逐渐产生了复元音。其二,在《拉祜语简志》中,常竤恩先生虽未将元音分松紧,但他并未否认松紧元音的存在。而且在他对声调的阐述中提到,拉祜语的两个促声调(54、21调)是由紧元音形成的。那么,常竤恩先生既然承认松紧元音的存在,为什么在《拉祜语简志》中归纳元音音位时没有将元音分松紧呢?参看相关整理音系和归纳音位的文章我们即可得知:在归纳音位时,针对松紧元音,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省略部分声调,标出松紧两类元音。另一种是标出全部声调,元音不分松紧。因为元音数较多,声调数较少,为了简化音位系统,一般用不同的声调表示松紧元音。
四、声调
拉祜语声调的调型比较简单,无曲折调。
(一)《拉祜语简志》中提出拉祜语有7个声调。33、31、53、35、11、54、21调。前5个是舒声调,后2个是促声调。促声调是紧元音出现在53和31调形成的。11调在单音节词上出现极少,如在合成词中出现,在语流中,变读为21调。(暂试行将11调归入21调)。
(二)《汉藏语概论》认为拉祜语4个声调。分别为53、33、31、35调。
以上两种关于拉祜语声调的说法也并不矛盾。常竤恩在《拉祜语简志》里提到“后者(指两个促声调)是紧元音出现在高降调和低降调时形成的。故这种声调具有短促和紧喉的特色,其本质当属于元音松紧问题。我们作为声调理处,主要目的是考虑到文字的简明易学,便于使用”。[17]说明他为了简化音位系统,将元音松紧问题用声调来处理。而且,他在《拉祜语简志》中提出试行11调归入21调。综合以上两点来考虑,《拉祜语简志》和《汉藏语概论》中关于拉祜语声调的看法就是没有分歧的。
五、音节结构形式
拉祜语的音节结构形式很简单,有两种。
(1)元音+声调。如:31“饭”[18]
(2)辅音+元音+声调。如:z31“房屋”[19]
以上,从辅音音位和声母、元音音位和韵母、声调和音节结构等几方面对拉祜语的音位系统进行了概括的描述。民族语言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更多的有志者投身于此行列,使民族的语言文化能够保持其永久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昂自明,陈锡周.关于濒危语言的文化思考.族群记忆与传承——中国云南濒危语言遗产保护研究(二).澳大利亚特罗布大学出版社,2007.47.
[2][3][12][17][18][19]常竤恩.拉祜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1.3.8.8-9.109.108.
[4]周德才.彝语和拉祜语语音比较研究.云南民族语言文学论文集——云南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教师论文选.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72.
[5]常竤恩.拉祜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88.有关辅音的拼写形式:c对应[t/t∫],ch对应[th/t∫h],加之此处后面所标音标为[t∫ha5],所以此处ch[t∫]应为ch[t∫h]的误写。
[6]常竤恩.拉祜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5-6.
此处引用的例词的声调对照见常竤恩.拉祜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9.
1调:33调表示中平调,2调:31调表示低降调,3调:53调表示高降调,4调:35调表示高升调,5调:21调表示次低降促,6调:54调表示次高降促,7调:11调表示低平调。
[7][8][9][15][16]马学良.汉藏语概论(第二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414.416-417.417.425.426.
[10]藏缅语语音和词汇编写组.藏缅语语音和词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拉祜语有单元音韵母10个“i e A o u ”。
[11]此处“、”应在“dz1”之前。
[13]刘劲荣.拉祜语松紧元音的声学特征.汉藏语言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96.
[14]戴庆厦.谈谈松紧元音.藏缅语族语言研究(四).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