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生就是一场即兴的演出,随时都有可能意外的结束”。它形象的描述了创作的规律即灵感的产生。同时演员的最高任务就是创造“人物形象”,如何创造?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问题。即兴是人的一种本能。如何去突破自己?即兴表演成为一种方法选项,将是改变一切的始点与终点。
关键词:演员;真实;即兴表演练习
前言
即兴表演在当下已经成为考查学生能否具备成为演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表演专业的入门考试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即兴完成的,才华的高低在那一瞬间得到彰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被发现,最后成为世人追捧的对象――演员。
表演专业教学,要通过剧目排练,训练学生掌握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我惊奇地发现,有时同样一批学生,跟他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创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即兴创作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自然、富有创作个性,学生表演中的“生硬”和“虚假”两个常见病很少出现,而多了不少个性创造的智慧。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传统教学,有时学生容易产生“演”的问题。因为阅读选定的剧本后,他们最容易形成一个“概念”,一个“认识”,而这种“概念”、“认识”最终会导致人物形象单薄,空洞。毋庸讳言,这些年来我们的学生人文底子越来越差,他们的“文艺素养”、“艺术感觉”,恐怕有一半是源于那些垃圾文艺,很容易用垃圾形象去套文学形象。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需要找到新的训练手段,帮助学生克服上述问题,让他们掌握富有创作个性的、正确的表演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即兴创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它的一些创作特性,正好针对了当下学生中的普遍问题。
传统教学的剧目排演流程是:文本(切入)――意象――舞台形象。而即兴创作的排演流程是:意象(切入)――舞台形象――演出文本。这是一种没有文本作为起点的创作形态,而以一个特定形象,或者以一个故事框架,有时甚至是一个意向,作为起点进行创作。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剧本初读”、“剧本分析”等过程,即兴创作的起始是相对感性的,脱离开文本,如同抽离了安全垫进行起跳,学生必然会陷入到不安全感之中。在这种没有依托的前提下开始创作,能迫使学生放弃脑中所有概念化的形象,必须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回忆,去观察,去寻找,去琢磨。
基于这一点的考虑,首先是语言、身体和形式的练习。“语言与动作行为的思考”是国际导演大师班Nicholas Barter 尼古拉斯·巴尔特导演工作坊 ――形体表演方法中演员语言、身体和形式的练习。这个练习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去找到空间,填满它,在里面走动。然后,指着你看见的这个东西,大声的叫出它的真实名字。例如:这是地板、窗户、电灯等。其目的是训练看的能力,不要口是心非。真实的交流。我们再来一次,这次对你先前指的东西说“这不是XX”。当你看见一个东西就用手指着它大声的说出这不是这个东西的名字,把它想成其它的物件。例如:指地板,说这不是天花板。其目的是训练看的联想能力,可以天马行空,提升创造的空间。这个练习的第三个部分,还是在这个空间里面,指着这个东西,叫着另外一个名字,你要说服自己相信这是另外一个东西。当你看见一个东西就用手指着它大声的说这个东西的名字,但是一定不是这个东西真实的名字,是撒谎说出的,但要和真的一样。例如:指地板,说这是天花板。其目的是训练以假当真的能力。如果你们在练习中观察到到整个空间的身体――声音状态的话,你们会发现,在练习的第一部分时身体是持续性的参与连接;在练习的第二部分中,你会发现身体有一点点的动态了;到了练习的第三部分,你会发现有很强烈的对比,能量会突然爆发,有些时候趋近于安静和静止。其目的是训练演员身体在空间里真听、真看、真思考的一种能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喜欢瑜伽和印度哲学。在印度哲学中,他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意识的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名字和形式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其实就是把这些联系打断了。所以,对于戏剧来说,这种否定的看法,可能会让人认为它是在撒谎。如果用一种有创造力的想法来看戏剧的话,我们会觉得戏剧是在锻炼我们的想象力。
即兴性的表演,是其他任何戏剧艺术样式所不允许和所不具备的。即使在戏剧小品的表演中,所占有的比例也是极其有限的,也并不是每一个戏剧小品都需要。戏剧小品表演即兴性的特点,在戏剧小品的表演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多,但运用得好,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剧场效果。它不仅是在戏剧小品演出的过程中,直接唤起观众的更多注意,拉近了观众与戏剧小品表现内容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表演形式,在演出现场建构起一座直接沟通演员与观众情感的桥梁,调动了观众直接参与戏剧小品的创作热情。如在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戏剧小品《手拉手》中,二人手拉手来到观众中,黄宏饰演的卖鞋人直接向观众解释说:“在家挺好的,一出来就撒娇”,就属于即兴式的表演。其实观众都知道,是劣质鞋将两个陌生人联系到一起,又是劣质胶把二人的手粘在了一起。在这种规定情境下,这种玩笑式的即兴性动作和语言,并没有离开戏剧小品情节。同时还为俩人的手粘在一起后,鞋贩欲与女买鞋人一起去看电影作了铺垫。这里并没有人物角色和演员身份的转换。再比如,赵本山、杨蕾表演的《小九老乐》。其中有人说到老乐怕老婆,老乐便来到观众中间随便问一位观众:“你怕老婆不?”观众:“我还没结婚呢。”这种现场抓口和表演,都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这种即兴性质的表演,往往会使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形成强烈的互动,上下呼应,彼此应合,相互交流,形成火爆热烈的剧场效果。为演员和观众在后续的演出和欣赏中,积蓄了更多的情感投入和审美关注,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戏剧小品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
当然,即兴表演是建立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的,使用剧中的实际场景,加上演员自己的即兴台词语言――在他们熟记剧中的台词之前就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替代。演员依据剧本台词使用自己的话语进行交流时,慢慢地习惯于剧作家给予的剧本文体,有助于演员理解台词,更加明确台词要说什么,让台词变成自己的话语,更加真实、自然有机。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也能建立生動有机的交流,而不是机械地去背诵台词。随着即兴表演的持续展开,演员在不自觉中自然地进入到剧作家设定的情节中。这种即兴表演练习,也可以使演员在进入真正的排演时,对舞台布景和剧情的假定性建立真实可信的信念感。我们在进行中国经典名著话剧片断排演学习时,就用了这种方法。这种即兴表演的方法使学生在不自觉中被卷入剧情,找到正确的人物感觉,建立对规定情境的信念感。
结束语
表演艺术是实践的艺术。通过性格冲突训练,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行为方式,饰演的人物越来越活泛,性格创造能力不断得以强化,而且直观地认识到人物与事件、冲突、情节的有机关系。如果说最初进行即兴创作教学,是被新鲜感、赶时髦所驱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在的目的和方法已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运用诸如“即兴创作”一类新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创作习惯,让他们能从真实生活出发去进行创作,更牢固地掌握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等。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关键词:演员;真实;即兴表演练习
前言
即兴表演在当下已经成为考查学生能否具备成为演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表演专业的入门考试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即兴完成的,才华的高低在那一瞬间得到彰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被发现,最后成为世人追捧的对象――演员。
表演专业教学,要通过剧目排练,训练学生掌握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我惊奇地发现,有时同样一批学生,跟他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创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即兴创作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自然、富有创作个性,学生表演中的“生硬”和“虚假”两个常见病很少出现,而多了不少个性创造的智慧。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传统教学,有时学生容易产生“演”的问题。因为阅读选定的剧本后,他们最容易形成一个“概念”,一个“认识”,而这种“概念”、“认识”最终会导致人物形象单薄,空洞。毋庸讳言,这些年来我们的学生人文底子越来越差,他们的“文艺素养”、“艺术感觉”,恐怕有一半是源于那些垃圾文艺,很容易用垃圾形象去套文学形象。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需要找到新的训练手段,帮助学生克服上述问题,让他们掌握富有创作个性的、正确的表演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即兴创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它的一些创作特性,正好针对了当下学生中的普遍问题。
传统教学的剧目排演流程是:文本(切入)――意象――舞台形象。而即兴创作的排演流程是:意象(切入)――舞台形象――演出文本。这是一种没有文本作为起点的创作形态,而以一个特定形象,或者以一个故事框架,有时甚至是一个意向,作为起点进行创作。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剧本初读”、“剧本分析”等过程,即兴创作的起始是相对感性的,脱离开文本,如同抽离了安全垫进行起跳,学生必然会陷入到不安全感之中。在这种没有依托的前提下开始创作,能迫使学生放弃脑中所有概念化的形象,必须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回忆,去观察,去寻找,去琢磨。
基于这一点的考虑,首先是语言、身体和形式的练习。“语言与动作行为的思考”是国际导演大师班Nicholas Barter 尼古拉斯·巴尔特导演工作坊 ――形体表演方法中演员语言、身体和形式的练习。这个练习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去找到空间,填满它,在里面走动。然后,指着你看见的这个东西,大声的叫出它的真实名字。例如:这是地板、窗户、电灯等。其目的是训练看的能力,不要口是心非。真实的交流。我们再来一次,这次对你先前指的东西说“这不是XX”。当你看见一个东西就用手指着它大声的说出这不是这个东西的名字,把它想成其它的物件。例如:指地板,说这不是天花板。其目的是训练看的联想能力,可以天马行空,提升创造的空间。这个练习的第三个部分,还是在这个空间里面,指着这个东西,叫着另外一个名字,你要说服自己相信这是另外一个东西。当你看见一个东西就用手指着它大声的说这个东西的名字,但是一定不是这个东西真实的名字,是撒谎说出的,但要和真的一样。例如:指地板,说这是天花板。其目的是训练以假当真的能力。如果你们在练习中观察到到整个空间的身体――声音状态的话,你们会发现,在练习的第一部分时身体是持续性的参与连接;在练习的第二部分中,你会发现身体有一点点的动态了;到了练习的第三部分,你会发现有很强烈的对比,能量会突然爆发,有些时候趋近于安静和静止。其目的是训练演员身体在空间里真听、真看、真思考的一种能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喜欢瑜伽和印度哲学。在印度哲学中,他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意识的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名字和形式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其实就是把这些联系打断了。所以,对于戏剧来说,这种否定的看法,可能会让人认为它是在撒谎。如果用一种有创造力的想法来看戏剧的话,我们会觉得戏剧是在锻炼我们的想象力。
即兴性的表演,是其他任何戏剧艺术样式所不允许和所不具备的。即使在戏剧小品的表演中,所占有的比例也是极其有限的,也并不是每一个戏剧小品都需要。戏剧小品表演即兴性的特点,在戏剧小品的表演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多,但运用得好,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剧场效果。它不仅是在戏剧小品演出的过程中,直接唤起观众的更多注意,拉近了观众与戏剧小品表现内容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表演形式,在演出现场建构起一座直接沟通演员与观众情感的桥梁,调动了观众直接参与戏剧小品的创作热情。如在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戏剧小品《手拉手》中,二人手拉手来到观众中,黄宏饰演的卖鞋人直接向观众解释说:“在家挺好的,一出来就撒娇”,就属于即兴式的表演。其实观众都知道,是劣质鞋将两个陌生人联系到一起,又是劣质胶把二人的手粘在了一起。在这种规定情境下,这种玩笑式的即兴性动作和语言,并没有离开戏剧小品情节。同时还为俩人的手粘在一起后,鞋贩欲与女买鞋人一起去看电影作了铺垫。这里并没有人物角色和演员身份的转换。再比如,赵本山、杨蕾表演的《小九老乐》。其中有人说到老乐怕老婆,老乐便来到观众中间随便问一位观众:“你怕老婆不?”观众:“我还没结婚呢。”这种现场抓口和表演,都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这种即兴性质的表演,往往会使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形成强烈的互动,上下呼应,彼此应合,相互交流,形成火爆热烈的剧场效果。为演员和观众在后续的演出和欣赏中,积蓄了更多的情感投入和审美关注,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戏剧小品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
当然,即兴表演是建立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的,使用剧中的实际场景,加上演员自己的即兴台词语言――在他们熟记剧中的台词之前就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替代。演员依据剧本台词使用自己的话语进行交流时,慢慢地习惯于剧作家给予的剧本文体,有助于演员理解台词,更加明确台词要说什么,让台词变成自己的话语,更加真实、自然有机。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也能建立生動有机的交流,而不是机械地去背诵台词。随着即兴表演的持续展开,演员在不自觉中自然地进入到剧作家设定的情节中。这种即兴表演练习,也可以使演员在进入真正的排演时,对舞台布景和剧情的假定性建立真实可信的信念感。我们在进行中国经典名著话剧片断排演学习时,就用了这种方法。这种即兴表演的方法使学生在不自觉中被卷入剧情,找到正确的人物感觉,建立对规定情境的信念感。
结束语
表演艺术是实践的艺术。通过性格冲突训练,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行为方式,饰演的人物越来越活泛,性格创造能力不断得以强化,而且直观地认识到人物与事件、冲突、情节的有机关系。如果说最初进行即兴创作教学,是被新鲜感、赶时髦所驱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在的目的和方法已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运用诸如“即兴创作”一类新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创作习惯,让他们能从真实生活出发去进行创作,更牢固地掌握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等。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