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水”示范,多样引导更有效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82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向郭沫若请教写作的“诀窍”,回答是:“改,改,改……”一连讲了七个“改”字。修改是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要把修改初作作为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及时检查。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呢?
   一、明确意义,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让其明确修改的意义。著名作家修改作文的逸闻趣事有很多:如,我国古代文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琢的佳话以及鲁迅先生“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等等。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这些故事和名言背后的道理,肯定比生硬的说教要管用得多,一定会在学生意识中产生不但要将作文写好,还要将作文改好的潜在动力,从而逐步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主动性。这些例子无不证明一篇好的作品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修改对于提高文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当代作家柯德就曾说过:“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国古代也曾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的,一吟双泪流”等名句。可见,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不妨下水,做好示范
   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教师“下水”,效果往往非常理想。学生写作文时,教师不妨自己也练练笔,写一篇同样类型的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文章与学生的作文放在一起,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交流环境,与学生一起感受,一起探讨。首先,各自互改对方的文章,指出对方文章的优、缺点,标明建议修改的地方,提出修改的方式、思路和具体意见。要当面交换意见,写出评语,以平等身份的真诚交流引发学生修改作文的激情和灵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自己文章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引导学生对双方的文章认真进行比照分析,共同评判谁写得更好些,好在哪里?那些片断写得差些,差在何处?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联动作用,使学生在你的示范过程中了解一般的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实实在在领悟到了认真修改的好处,不断提升修改作文的技能。
   三、大胆放手,鼓励互评互改
   让学生互改可这样进行的。每次都要求当堂完成,写好后先收上来,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由他们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换人批,看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两人可以一起探讨。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的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
   四、文不厌改,一文多改
   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进行“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
   如古人所言“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让学生明确作文修改的意义,教师“下水”做示范,示之方法,并进行多样引导,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养成精心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也定也会写出佳作!
其他文献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清代姚鼐等人提出“因声求气”之说,“声”就是文句的音韵、节奏;“气”就是作者所表达的精神、气势。可见,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范读、领读、齐读、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可读全篇,可读几段,还可读几句、读一句。多种形式的吟诵涵咏,同样为课堂营造一层浓浓的古味,使学生对文言文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起
期刊
哭的时候没人哄,我学会了坚强;   怕的时候没人陪,我学会了勇敢;   烦的时候没人问,我学会了承受;   累的时候没人可以依靠,我学会了自立……   就这样我找到了自己,   原来我很优秀,更可贵的是,世界上,   我只有一个,只有一个我!   渐渐地,我成熟了,   知道了人是被逼出来的,   只有压力才有动力,因为没有更大的不如意,   所以现在的不如意也是幸福的!  
期刊
作为四大文体样式之一的散文,它以短小隽永、精悍利落见称,被誉为文艺阵地的“轻骑兵”,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散文更是倍受人们的青睐,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难度在走低,但学生得分仍旧普遍偏低。因此,对散文阅读一般规律及技巧的研究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期刊
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学习的情境中”。(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一位优秀教师应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荡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勇于为语文课亮出美丽的“凤头”。   所谓导入的艺术性,就是要求导语设计的方式和内容必须
期刊
今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多样,涉及的诗人作家很多,且不仅限于唐诗宋词。在选择诗作和诗人方面,大致是选著名诗人不常见的诗作,或不太著名的诗人的一流诗作。这样做,或许是为了有效避免猜题、押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去探究出题及解题策略。   前人谈到诗歌鉴赏,往往强调“意会”,这是不错的,但就考试而言,还得把“意会”的结果“言传”出来。这里的“言传”就是答案。答题自然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答案的
期刊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大量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何把这些文章的特点体现出来,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历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于一种程式的教学中。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这个问题就更为明显。其实,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按照旧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套路来欣赏文章,还应从体裁自身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方法,抓住重点,由表及里,由浅
期刊
含蓄美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与传统美学的普遍要求,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明确提出“隐”这一含蓄概念及其美学特征与美学本质,后锺嵘的“滋味”说,皎然的“重意”说,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含蓄美的特征与本质,足见“含蓄”这一概念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诗歌含蓄美有哪些表现形式?这种含蓄的表达又如何体现出美?下面我们来稍加探究。  
期刊
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感触颇多。梁任公先生给我的印象,也不再只是戊戌政变的带头人,而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激情,有感染力,有热心肠,有爱国心的恩师益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开篇就交代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研究。并且《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全文写的是梁任公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学术演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通读全文,似乎梁任公先生的确与政
期刊
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取得高分的法宝关键在于要有深刻的立意。在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要想在发展等级中获得高分,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本质上挖掘提炼观点与认识,从而提升立意的深度。   一、分析本质,透过浅层意思开掘本质内涵   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做到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一般来说,分析材料,解决问题,要做到透过现象深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讨论式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特体验交流的平台。讨论必须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或进行评论或表达体验。但开放、自由并不等于随意任流,学生必须围绕着主题来探讨。共同思考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