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临下立意深刻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取得高分的法宝关键在于要有深刻的立意。在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要想在发展等级中获得高分,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本质上挖掘提炼观点与认识,从而提升立意的深度。
   一、分析本质,透过浅层意思开掘本质内涵
   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做到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一般来说,分析材料,解决问题,要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分析。具体而言,就是概括材料所体现的现象,提炼出内涵中的本质内容;逐层分析材料所展示的现象问题,一步步地向本质推进。特别是所选取的材料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应从表象中折射出大的内涵,这样的立意才能站得高,立得远,才能体现文章的本质内容。例如:以“登临”为题,如果只选一次游历登山的历程使自己得到某种启示,倒也是符合题意,但这种立意仅仅是一个比较浮浅,感受一般的立意角度,如果将其上升到一个较高的角度,探求一下“登临可以更清楚地审视一切,获得人生境界的升华”这一立意,那就摆脱了“登临”的一般意义,从现象而深入到本质中去。
   二、感悟生活,从日常小事中反映本质,提示本质
   立意要做到深刻,透彻,并非仅仅是选取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平凡中体现出伟大,则更有利于指示深刻地主旨。要想做到深刻立意,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能够体现人、事精神内涵的材料,往往也能做到比较深刻地立意。如果说,你对生活感悟较深,能够以触摸内在蕴含的本质的内容,揭示出生活的真谛,照样能做到立意高远,深刻有力。
   三、关注社会,针对热点、焦点问题激浊扬清
   立意的深刻要做到抒发自己独到见解,表达出前瞻性的思考,深入挖掘哲理意蕴,将新鲜的理念引入文章,这就要求考生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们比较注重的焦点问题,特别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深层思考,充满着对社会进步的真诚关注,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使文章的立意比较深入地展开。如201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中对中国崛起的命题,考生若选择关注民生这一角度,从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选择一些表现变化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房价、医疗卫生等来深入开掘,就能写出充满理性的文章来。
   总之,立意深刻需要一个深入地开掘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做到透过现象看问题,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有超前的思考,敢于增添鲜活的新鲜理念,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立意高远,深刻有力。
  
其他文献
教学到高三阶段,转入了备考复习阶段。我们语文备课组第一轮复习首先是教材的复习。复习备考,要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所有学生积极参入不断提高应试能力,但这一切都要落脚在课堂教学上。高三复习备考之初,我就在思考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功能,使教材的复习落到实处。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是立足课本,围绕考点,深层挖掘   教材的复习如果是按课本教材顺序,老师按部就班的把原来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面对变革中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再一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要让教师从沉闷、刻板的教学程式中摆脱出来,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就要在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精心设置导语,激发语文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历来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一个独特新颖的导入就象一把钥匙,可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激发学
期刊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清代姚鼐等人提出“因声求气”之说,“声”就是文句的音韵、节奏;“气”就是作者所表达的精神、气势。可见,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范读、领读、齐读、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可读全篇,可读几段,还可读几句、读一句。多种形式的吟诵涵咏,同样为课堂营造一层浓浓的古味,使学生对文言文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起
期刊
哭的时候没人哄,我学会了坚强;   怕的时候没人陪,我学会了勇敢;   烦的时候没人问,我学会了承受;   累的时候没人可以依靠,我学会了自立……   就这样我找到了自己,   原来我很优秀,更可贵的是,世界上,   我只有一个,只有一个我!   渐渐地,我成熟了,   知道了人是被逼出来的,   只有压力才有动力,因为没有更大的不如意,   所以现在的不如意也是幸福的!  
期刊
作为四大文体样式之一的散文,它以短小隽永、精悍利落见称,被誉为文艺阵地的“轻骑兵”,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散文更是倍受人们的青睐,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难度在走低,但学生得分仍旧普遍偏低。因此,对散文阅读一般规律及技巧的研究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期刊
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学习的情境中”。(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一位优秀教师应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荡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勇于为语文课亮出美丽的“凤头”。   所谓导入的艺术性,就是要求导语设计的方式和内容必须
期刊
今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多样,涉及的诗人作家很多,且不仅限于唐诗宋词。在选择诗作和诗人方面,大致是选著名诗人不常见的诗作,或不太著名的诗人的一流诗作。这样做,或许是为了有效避免猜题、押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去探究出题及解题策略。   前人谈到诗歌鉴赏,往往强调“意会”,这是不错的,但就考试而言,还得把“意会”的结果“言传”出来。这里的“言传”就是答案。答题自然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答案的
期刊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大量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何把这些文章的特点体现出来,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历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于一种程式的教学中。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这个问题就更为明显。其实,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按照旧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套路来欣赏文章,还应从体裁自身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方法,抓住重点,由表及里,由浅
期刊
含蓄美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与传统美学的普遍要求,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明确提出“隐”这一含蓄概念及其美学特征与美学本质,后锺嵘的“滋味”说,皎然的“重意”说,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含蓄美的特征与本质,足见“含蓄”这一概念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诗歌含蓄美有哪些表现形式?这种含蓄的表达又如何体现出美?下面我们来稍加探究。  
期刊
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感触颇多。梁任公先生给我的印象,也不再只是戊戌政变的带头人,而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激情,有感染力,有热心肠,有爱国心的恩师益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开篇就交代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研究。并且《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全文写的是梁任公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学术演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通读全文,似乎梁任公先生的确与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