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但只会哭的孩子只有糖吃,没有肉吃。日系车企想要重振“雄风”,单纯的优惠是不够的,能抓住消费者的心才会获得生存的机会。
一线市场销售人员的流失对于日系车企来说,是个缓慢而沉重的打击。当经销商也支撑不下去之时,就是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重创之时。日系车企虽然也在相对积极地采取自救措施,但若不从根源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只能任环境宰割。
日系品牌陷离职潮
最近,日系车销售表现低迷,这对日系品牌4S店的销售人员产生了较大影响。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4S店后发现,不少日系车销售顾问已经开始离职或已有离职的想法。另据确切消息,日产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北京某店的总经理也于前不久离职。
“自10月以来,我们店已有两位销售顾问离开,去做其他品牌销售了。”一位东风日产4S店的销售经理说,销售的低迷让很多销售人员产生了负面情绪,虽然正值年底冲量期,仍有不少销售人员选择离开。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首席汽车分析师程晓东表示,此前车商和销售人员之间属于双向选择,各品牌4S店人员相互流动属于正常状态,但最近几个月日系车受制于低迷的市场表现,导致很多销售人才外流,特别是部分日系车企减产的消息发布后,让今年年底的销售人员离职潮更集中在日系品牌上。
记者发现,日系车销售人员中率先离职的多为从业时间较短的新人。“现在不少新人销售热情不高,店内经常能看到他们聊天,不过,以目前的销售态势来看,短期内很难提起他们的士气。”多家日系品牌经销商表示,店内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销售顾问可能有大部分在年底前后离开。
此外,一些任职多年的销售骨干也纷纷萌生了退意。“我们的收入与销量直接挂钩,眼下年底销售高峰也无起色,大家普遍感觉压力大。”一位在东风日产4S店工作多年的销售顾问说。
销售群体如此流动正在改变原有的格局。市场人士预测,这样一来势必会出现不同品牌4S店间强者更强的局面,而销售人员的优劣又将直接影响到店内业绩,因此,如果让这种情况持续,明年各品牌的销售态势或可从当下的人员变化上窥得一些端倪。
日系车企脱离中国不现实
据媒体报道,铃木汽车日前传出了为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而打造缅甸生产基地的消息。同时,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丰田、日产、本田等主流日系车企纷纷宣布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整车组装厂或发动机工厂。
尽管日本汽车制造商纷纷扩大东南亚国家产能这一趋势意味着日本企业开始减轻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从而降低因中日关系恶化带来的风险。但多数日系品牌仍认为,日系汽车企业想要脱离中国市场是不现实的。
首先,中国市场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占有全球25%的市场份额。其次,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正在放缓,日系品牌在中国的投资一旦减少,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让日系品牌在中国的地位持续下滑。坦白地说,如今这种局势,对日系车极为不利,日系品牌在中国后续发展都将受到拖累。然而,选择简单的转移产能或许能规避一时的风险,但长久看,只会让日系企业在中国出现被边缘化的危机。
事实上,持续加大本土投入、加快合资自主的方式也许是不错的切入点。尽管舆论对合资自主品牌褒贬不一,但仍不失为日系品牌扭转在华颓势的中期策略。有消息称,丰田也正在谋划合资自主品牌,其中广汽丰田的合资自主品牌将于明年面世。
随着日系车企对中国的战略开始分化,虽然现在还无法预测日系车今后会有怎样的市场表现,但部分车企释放出对华投资积极的信号,也是企业保持在华生命力的关键。从长远来看,日系品牌在今年上半年对华战略投资、本土化策略已经开始发力。虽然过程艰难,但日系企业对华投资战略的转变还可以更为主动一些。
稳定军心,主动自救
在此过程中,最受伤的其实是终端经销商,无论是销售的压力还是人员流失的压力,他们都比其他制造企业来得更加真切,对于局势转机的期待也更加急切。企业可以将压力转嫁到经销商身上,经销商则无力为销量的颓势、人员的出走买单。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改弦更张也是无奈之举。如果车企可以与经销商共同进退,减轻经销商的销售压力,设身处地地为有志挺过此次危机的经销商考虑,也许是保住一线市场的明智之举。
随着日系车企救市方案的出台和经销商层面给出的优惠活动力度的加大,日系车企正从此前的静观其变转变为如今的共同出击。现在还无法确定日系车在11月会有怎样的市场表现,部分4S店逐渐回升的客流或许可以算作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只是在金钱上给予优惠,只能尝到暂时的一点甜头,是不能吸引大批忠实顾客的,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才应该是杀手锏。
有业内人士指出,日系车想要走出低谷,维持产品品质与不可替代性是唯一办法。在中国,日系车的代名词就是人性化、舒适、省油。之前,日系车在中国的热销,也证明了其在中国人心中是有一定地位的。日系车最好在自己的优势方面,更加努力地创新,推出更多优势产品。而不可替代性,是很难做到但关键的一点,如果能达到佳能在相机中的地位,那将会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具体怎样做到,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而目前可以做到的是,设法留住一线销售,给经销商减负。与其把资金花在降价这种只能吃到糖的促销上,不如在产品品质和销售上双管齐下,中国市场还是有肉吃的。
一线市场销售人员的流失对于日系车企来说,是个缓慢而沉重的打击。当经销商也支撑不下去之时,就是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重创之时。日系车企虽然也在相对积极地采取自救措施,但若不从根源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只能任环境宰割。
日系品牌陷离职潮
最近,日系车销售表现低迷,这对日系品牌4S店的销售人员产生了较大影响。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4S店后发现,不少日系车销售顾问已经开始离职或已有离职的想法。另据确切消息,日产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北京某店的总经理也于前不久离职。
“自10月以来,我们店已有两位销售顾问离开,去做其他品牌销售了。”一位东风日产4S店的销售经理说,销售的低迷让很多销售人员产生了负面情绪,虽然正值年底冲量期,仍有不少销售人员选择离开。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首席汽车分析师程晓东表示,此前车商和销售人员之间属于双向选择,各品牌4S店人员相互流动属于正常状态,但最近几个月日系车受制于低迷的市场表现,导致很多销售人才外流,特别是部分日系车企减产的消息发布后,让今年年底的销售人员离职潮更集中在日系品牌上。
记者发现,日系车销售人员中率先离职的多为从业时间较短的新人。“现在不少新人销售热情不高,店内经常能看到他们聊天,不过,以目前的销售态势来看,短期内很难提起他们的士气。”多家日系品牌经销商表示,店内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销售顾问可能有大部分在年底前后离开。
此外,一些任职多年的销售骨干也纷纷萌生了退意。“我们的收入与销量直接挂钩,眼下年底销售高峰也无起色,大家普遍感觉压力大。”一位在东风日产4S店工作多年的销售顾问说。
销售群体如此流动正在改变原有的格局。市场人士预测,这样一来势必会出现不同品牌4S店间强者更强的局面,而销售人员的优劣又将直接影响到店内业绩,因此,如果让这种情况持续,明年各品牌的销售态势或可从当下的人员变化上窥得一些端倪。
日系车企脱离中国不现实
据媒体报道,铃木汽车日前传出了为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而打造缅甸生产基地的消息。同时,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丰田、日产、本田等主流日系车企纷纷宣布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整车组装厂或发动机工厂。
尽管日本汽车制造商纷纷扩大东南亚国家产能这一趋势意味着日本企业开始减轻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从而降低因中日关系恶化带来的风险。但多数日系品牌仍认为,日系汽车企业想要脱离中国市场是不现实的。
首先,中国市场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占有全球25%的市场份额。其次,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正在放缓,日系品牌在中国的投资一旦减少,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让日系品牌在中国的地位持续下滑。坦白地说,如今这种局势,对日系车极为不利,日系品牌在中国后续发展都将受到拖累。然而,选择简单的转移产能或许能规避一时的风险,但长久看,只会让日系企业在中国出现被边缘化的危机。
事实上,持续加大本土投入、加快合资自主的方式也许是不错的切入点。尽管舆论对合资自主品牌褒贬不一,但仍不失为日系品牌扭转在华颓势的中期策略。有消息称,丰田也正在谋划合资自主品牌,其中广汽丰田的合资自主品牌将于明年面世。
随着日系车企对中国的战略开始分化,虽然现在还无法预测日系车今后会有怎样的市场表现,但部分车企释放出对华投资积极的信号,也是企业保持在华生命力的关键。从长远来看,日系品牌在今年上半年对华战略投资、本土化策略已经开始发力。虽然过程艰难,但日系企业对华投资战略的转变还可以更为主动一些。
稳定军心,主动自救
在此过程中,最受伤的其实是终端经销商,无论是销售的压力还是人员流失的压力,他们都比其他制造企业来得更加真切,对于局势转机的期待也更加急切。企业可以将压力转嫁到经销商身上,经销商则无力为销量的颓势、人员的出走买单。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改弦更张也是无奈之举。如果车企可以与经销商共同进退,减轻经销商的销售压力,设身处地地为有志挺过此次危机的经销商考虑,也许是保住一线市场的明智之举。
随着日系车企救市方案的出台和经销商层面给出的优惠活动力度的加大,日系车企正从此前的静观其变转变为如今的共同出击。现在还无法确定日系车在11月会有怎样的市场表现,部分4S店逐渐回升的客流或许可以算作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只是在金钱上给予优惠,只能尝到暂时的一点甜头,是不能吸引大批忠实顾客的,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才应该是杀手锏。
有业内人士指出,日系车想要走出低谷,维持产品品质与不可替代性是唯一办法。在中国,日系车的代名词就是人性化、舒适、省油。之前,日系车在中国的热销,也证明了其在中国人心中是有一定地位的。日系车最好在自己的优势方面,更加努力地创新,推出更多优势产品。而不可替代性,是很难做到但关键的一点,如果能达到佳能在相机中的地位,那将会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具体怎样做到,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而目前可以做到的是,设法留住一线销售,给经销商减负。与其把资金花在降价这种只能吃到糖的促销上,不如在产品品质和销售上双管齐下,中国市场还是有肉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