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应落选教材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下简称《鲁》)是旧版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它以独特的人物形象、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给广大师生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已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智取生辰纲》(以下简称《智》)。笔者认为,两篇虽然都是《水浒传》名篇,都是刻画梁山好汉的篇章,但相比《智》而言,《鲁》更有优势。笔者在这里稍作比较,与读者共研。
   第一,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中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他们个个人物形象鲜明,绝不雷同。但能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好汉者有几?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循规蹈矩,对自己家人特别自私。(见《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冲 张教头……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李逵呢?“大人世界的小孩”而且永远长不大。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排头砍去,而所砍的全是无辜的看客。他是一个真正的淳朴的嗜血者。没有是非曲直,急公近义,草菅人命。再看鲁智深,他的嫉恶如仇、英勇善战、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读来大快人心。纵观整部《水浒传》,都是蒙上了一层沉郁,带有悲剧色彩的阴影。唯有鲁智深一上场,如阴霾里出现的一道曙光。也难怪金圣叹在评价鲁智深时一下子就给他“如佛”“圣人”“好汉”等八顶帽子。
   第二,《鲁》的个性更鲜明,人物刻画更成功
   单说拳打镇关西这一部分,在酒楼上资助金老父女时就体现了他仗义疏财。护送金老父女可以等上两个时辰,考虑得不可谓不周到。拳打镇关西之举,按我们常人做法,是找到镇关西,确认事实是否属实,才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可鲁智深就是“智深”,不是先查明事实,而是先戏虐、捉弄镇关西:先是让镇关西切瘦肉切臊子,再是切肥肉臊子,后是切寸金软骨。试想用肥肉臊子能做什么?用寸金软骨臊子又能做什么?一个“消遣”彻底让镇关西知明来意而怒不可遏,于是就有了一阵“肉雨”。我认为鲁智深不光有抱不平的正义之心,还有十足的幽默细胞。这可不是他的表演欲!更重要的是鲁智深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是十分不易的。相比杨志的小心谨慎而又蛮横的个性刻画,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是不是更成功更“好汉”呢?
   第三,《鲁》的细节描写更成功
   酒楼上,鲁提辖“丢还”这一个动作充满了对李忠的鄙夷。拳打镇之霸,让镇关西切臊子,吊足读者胃口后,进而引向故事的高潮——拳打。它是整个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整部《水浒传》最精彩、最经典、最大快人心的场景。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写出镇关西的感受。读来身临其境、不忍释卷、回肠荡气。读此情节与细节,真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足见施耐庵的写作功力是如此之非凡。而《智》文段,细节描写不是没有,只是相比之下,《鲁》更胜一筹。
   第四,《鲁》与《智》的价值取向
   《鲁》告诉我们什么,带来了什么,有何启示?不言而喻,镇关西这类在强者面前低眉哈腰,在弱势面前飞扬跋扈的小人,的确该打。他强行霸占金翠莲,更可气的是还向金老父女要典身钱。真是偷鸡成了还赚了一把米。那么《智》呢?告诉我们什么?单这一部分,谁是英雄,谁是正义?梁山晁盖、吴用等七好汉,劫了富却未济贫。这不是英雄好汉的所为,而是地地道道的黑吃黑啊!杨志固然忠义,可他为谁奔波卖命?在这一部分,杨志与晁盖等孰正孰非?鲁提辖不劫富而济贫,与晁盖、吴用等的劫富为我所用,与杨志的愚忠,我们该学习哪一位?
   《鲁》让我们呼唤人间的浩然正气,因为在今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人正处于危难之中,而众人充当看客的消息见诸报端。今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这么冷漠?今天,“镇关西”一类人绝迹了吗?所以我们呼唤“鲁智深”这一类人来维护正义,主持公道,伸出援手。
   在这里我绝不是鼓吹《水浒传》中的暴力美学,不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求“路见不平一声吼”啊!
其他文献
我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她滋养了无数中国文人学士。然而,初中古诗歌教学的现状却很不乐观。据了解,很多学生初中三年的早读时间都花在古诗歌和文言文的背诵上了,考试时还拿不到高分。弄得初三师生焦头烂额。能否给初中的古诗歌教学规范一个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路?笔者根据自己在不同年级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古诗歌教学的三种境界“入诗·入境·入情”,归纳了古诗歌教学的五个步骤“诵读
期刊
无论是从选文的篇目,还是教材所占的比例来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始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教学?我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觉得要传授好这部分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披文入情明理,感受文言魅力。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一味地咬文嚼字,会让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因此要先把学生引入到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去,让学生从世俗的繁杂生活中走出,逐渐沉静下来,披文入情明理,感受文章魅力
期刊
语文学习中学生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绞尽脑汁拼凑出来的文章经常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今天笔者专门就学生作文难出个性而谈谈个人的理解。    时下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抱怨最多的就是素材、题材单一,想象力极度贫乏。尤其是教育教学落后地区和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学生表现更加明显。不管教师布置什么题目的作文,学生的素材几乎都会向家人亲情靠,向自己的考试得失靠,叙述模式手法固定,思维根本就打不开。这样学生的作
期刊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当代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发展,这无疑对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挑战。只有了解班主任工作艺术的重要性,掌握其中的工作原则,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关怀热爱学生,因势利导,做到客观正确地评价,并且即时准确地了解班级整体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特征,因材施“管”,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有许多艺术,需要我们去欣赏: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艺术   卢梭在
期刊
高考作文确立了“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两个等级的评分标准,这给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三的作文训练,首先就是要落实好“基础等级”的各项要求,力争每一个考生都能拿到尽可能高的基础等级分;其次,在抓好“基础等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发展等级”的训练。“发展等级”的评分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只要一点突出或多点达到,都能拿到可观的“发展等级”分。因此,我们平时的作
期刊
给材料作文较之命题作文,具有取材的宽泛性,学生写作的可信性,以及读写结合的有机性等特点,这不仅成为中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也成为教师平时进行作文训练的主要方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好一半文”,题目的酝酿过程往往就是确定立意、明晰思路、构建结构的过程。因此给材料作文的拟题便显得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的材料,可采用不同的技巧,在此笔者仅谈几点个人的拙见:   一、议论类   议论性材料作文的拟题
期刊
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即是有创造性,有新意。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时期,在新的教育观念之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语文学科必须参与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之一。   作文是一个创新的园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打破思维定势,不墨守成规,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新意。   高考作文在
期刊
教师教学语言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合乎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行业交际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更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要要素之一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应具有科学性,同时应具有艺术性。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永无止境。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应有哪些技巧呢?
期刊
语文课堂中的自学,不是平常那种老一套的自学方法,查找工具书,弄清生字读音、词语含义,再把课文读个三二遍,就算是自学语文课了。当然,我们并不排除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在某种程度上讲,也的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好处,那就是既可减轻教师工作量,又可实际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但这种原始的、落后的自学方法,是很肤浅和单调的,极易引起学生的乏味,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组织和培养学生搞好自学呢?笔者近
期刊
大堰河,具体出生日期不详,姓名不详。浙江金华农村人。“大堰河”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大堰河既是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又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她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贫穷家庭的劳动妇女。从小就被卖作童养媳。她一生经过两次婚姻,生有五个儿子。她的第二任丈夫,爱喝酒、爱打骂她,却又深爱着她。酒精烧坏了他的胃肠,旧社会农民民不聊生的境况更烧坏了他的脾气。  为了维持这个家,她任劳任怨。甚至为财主的儿子当保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