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下简称《鲁》)是旧版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它以独特的人物形象、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给广大师生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已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智取生辰纲》(以下简称《智》)。笔者认为,两篇虽然都是《水浒传》名篇,都是刻画梁山好汉的篇章,但相比《智》而言,《鲁》更有优势。笔者在这里稍作比较,与读者共研。
第一,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中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他们个个人物形象鲜明,绝不雷同。但能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好汉者有几?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循规蹈矩,对自己家人特别自私。(见《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冲 张教头……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李逵呢?“大人世界的小孩”而且永远长不大。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排头砍去,而所砍的全是无辜的看客。他是一个真正的淳朴的嗜血者。没有是非曲直,急公近义,草菅人命。再看鲁智深,他的嫉恶如仇、英勇善战、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读来大快人心。纵观整部《水浒传》,都是蒙上了一层沉郁,带有悲剧色彩的阴影。唯有鲁智深一上场,如阴霾里出现的一道曙光。也难怪金圣叹在评价鲁智深时一下子就给他“如佛”“圣人”“好汉”等八顶帽子。
第二,《鲁》的个性更鲜明,人物刻画更成功
单说拳打镇关西这一部分,在酒楼上资助金老父女时就体现了他仗义疏财。护送金老父女可以等上两个时辰,考虑得不可谓不周到。拳打镇关西之举,按我们常人做法,是找到镇关西,确认事实是否属实,才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可鲁智深就是“智深”,不是先查明事实,而是先戏虐、捉弄镇关西:先是让镇关西切瘦肉切臊子,再是切肥肉臊子,后是切寸金软骨。试想用肥肉臊子能做什么?用寸金软骨臊子又能做什么?一个“消遣”彻底让镇关西知明来意而怒不可遏,于是就有了一阵“肉雨”。我认为鲁智深不光有抱不平的正义之心,还有十足的幽默细胞。这可不是他的表演欲!更重要的是鲁智深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是十分不易的。相比杨志的小心谨慎而又蛮横的个性刻画,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是不是更成功更“好汉”呢?
第三,《鲁》的细节描写更成功
酒楼上,鲁提辖“丢还”这一个动作充满了对李忠的鄙夷。拳打镇之霸,让镇关西切臊子,吊足读者胃口后,进而引向故事的高潮——拳打。它是整个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整部《水浒传》最精彩、最经典、最大快人心的场景。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写出镇关西的感受。读来身临其境、不忍释卷、回肠荡气。读此情节与细节,真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足见施耐庵的写作功力是如此之非凡。而《智》文段,细节描写不是没有,只是相比之下,《鲁》更胜一筹。
第四,《鲁》与《智》的价值取向
《鲁》告诉我们什么,带来了什么,有何启示?不言而喻,镇关西这类在强者面前低眉哈腰,在弱势面前飞扬跋扈的小人,的确该打。他强行霸占金翠莲,更可气的是还向金老父女要典身钱。真是偷鸡成了还赚了一把米。那么《智》呢?告诉我们什么?单这一部分,谁是英雄,谁是正义?梁山晁盖、吴用等七好汉,劫了富却未济贫。这不是英雄好汉的所为,而是地地道道的黑吃黑啊!杨志固然忠义,可他为谁奔波卖命?在这一部分,杨志与晁盖等孰正孰非?鲁提辖不劫富而济贫,与晁盖、吴用等的劫富为我所用,与杨志的愚忠,我们该学习哪一位?
《鲁》让我们呼唤人间的浩然正气,因为在今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人正处于危难之中,而众人充当看客的消息见诸报端。今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这么冷漠?今天,“镇关西”一类人绝迹了吗?所以我们呼唤“鲁智深”这一类人来维护正义,主持公道,伸出援手。
在这里我绝不是鼓吹《水浒传》中的暴力美学,不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求“路见不平一声吼”啊!
第一,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中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他们个个人物形象鲜明,绝不雷同。但能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好汉者有几?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循规蹈矩,对自己家人特别自私。(见《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冲 张教头……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李逵呢?“大人世界的小孩”而且永远长不大。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排头砍去,而所砍的全是无辜的看客。他是一个真正的淳朴的嗜血者。没有是非曲直,急公近义,草菅人命。再看鲁智深,他的嫉恶如仇、英勇善战、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读来大快人心。纵观整部《水浒传》,都是蒙上了一层沉郁,带有悲剧色彩的阴影。唯有鲁智深一上场,如阴霾里出现的一道曙光。也难怪金圣叹在评价鲁智深时一下子就给他“如佛”“圣人”“好汉”等八顶帽子。
第二,《鲁》的个性更鲜明,人物刻画更成功
单说拳打镇关西这一部分,在酒楼上资助金老父女时就体现了他仗义疏财。护送金老父女可以等上两个时辰,考虑得不可谓不周到。拳打镇关西之举,按我们常人做法,是找到镇关西,确认事实是否属实,才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可鲁智深就是“智深”,不是先查明事实,而是先戏虐、捉弄镇关西:先是让镇关西切瘦肉切臊子,再是切肥肉臊子,后是切寸金软骨。试想用肥肉臊子能做什么?用寸金软骨臊子又能做什么?一个“消遣”彻底让镇关西知明来意而怒不可遏,于是就有了一阵“肉雨”。我认为鲁智深不光有抱不平的正义之心,还有十足的幽默细胞。这可不是他的表演欲!更重要的是鲁智深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是十分不易的。相比杨志的小心谨慎而又蛮横的个性刻画,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是不是更成功更“好汉”呢?
第三,《鲁》的细节描写更成功
酒楼上,鲁提辖“丢还”这一个动作充满了对李忠的鄙夷。拳打镇之霸,让镇关西切臊子,吊足读者胃口后,进而引向故事的高潮——拳打。它是整个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整部《水浒传》最精彩、最经典、最大快人心的场景。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写出镇关西的感受。读来身临其境、不忍释卷、回肠荡气。读此情节与细节,真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足见施耐庵的写作功力是如此之非凡。而《智》文段,细节描写不是没有,只是相比之下,《鲁》更胜一筹。
第四,《鲁》与《智》的价值取向
《鲁》告诉我们什么,带来了什么,有何启示?不言而喻,镇关西这类在强者面前低眉哈腰,在弱势面前飞扬跋扈的小人,的确该打。他强行霸占金翠莲,更可气的是还向金老父女要典身钱。真是偷鸡成了还赚了一把米。那么《智》呢?告诉我们什么?单这一部分,谁是英雄,谁是正义?梁山晁盖、吴用等七好汉,劫了富却未济贫。这不是英雄好汉的所为,而是地地道道的黑吃黑啊!杨志固然忠义,可他为谁奔波卖命?在这一部分,杨志与晁盖等孰正孰非?鲁提辖不劫富而济贫,与晁盖、吴用等的劫富为我所用,与杨志的愚忠,我们该学习哪一位?
《鲁》让我们呼唤人间的浩然正气,因为在今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人正处于危难之中,而众人充当看客的消息见诸报端。今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这么冷漠?今天,“镇关西”一类人绝迹了吗?所以我们呼唤“鲁智深”这一类人来维护正义,主持公道,伸出援手。
在这里我绝不是鼓吹《水浒传》中的暴力美学,不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求“路见不平一声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