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教材对比下的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s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编写体系,还有栏目设计等,都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更契合课标的精神,还更具有时代气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新旧教材之间的对比,结合异同明晰编者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笔者以二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新旧教材“异同”对比下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新旧教材“不变”对比下的教学策略
  从其溯源来看,统编本教材是在人教版教材修订的基础上编写的,在保留人教版教材优点的同时,在内容、结构乃至课后习题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注重知识积累向技能运用转变,这种编排思想,不仅结合了学生实际,还适应了时代需求。但无论怎样,统编本教材多少还带有人教版教材的“遗传因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不变”有效实施教学策略。
  1.注重传统文化传承
  将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从中可以发现不少优秀课文虽得以保留,但在编排顺序上却有所变化,目的一方面是适应语文要素的编排,另一方面也是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人教版教材中的《我是什么》《称象》《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蕴含传统文化的经典课文都得以保留,而一些富有争议的课文,比如《窗前的气球》却被删掉了。另外原来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也被调整到二年级上册中。比较两个版本的教材,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就是都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研读教材,根据调整方向准确把握编者意图,主动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强化文化渗透熏陶,以便真正让语文学科变得有“品位”,继而为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创造条件。
  2.注重识字能力培养
  相对而言,二年级语文教学仍是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在这一方面,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是一致的,甚至要求更高,不仅注重学生的书写能力,还注重学生的词语积累。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要求会认的字只有8个,分别为“灰、迎、阿”等,会写的生字也有6个,即“有、变”等;但是在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课文虽相同,但对生字词要求却不一样,要求会认的生字却有15个,分别为“塘、脑”等,会写的生字也有10个,即“两、哪”等。无论是要求会认还是要求会写,其数量均已大幅增加,由此可知统编本教材更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识字教学,主动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快乐识字。
  3.注重释放儿童天性
  语文课程,应更加注重语言学习。教材是最好的语言练习例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除了在语言表达方面注重规范,富有典型性外,更注重贴近儿童实际,重视他们的天性释放。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与教材编者对话,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尽可能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让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规范,为学生语言准确表达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如人教版教材中《称象》这一篇课文,在统编本教材中对题目进行了微调,增加了“曹冲”一词,表达更具有指向性,让学生一看题目就明白,这是曹冲在称象。除此以外,对曹冲的年龄表述,人教版教材中是“7岁”,在统编本教材中表述改为“七岁”。
  4.注重学生情感激发
  人教版教材与统编本教材都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强调通过生活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尽可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并且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温度。如《树》这篇课文,在具体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通过多媒体呈现各种树的外形,以便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就是这些树大多是教师通过百度搜索出来的,与学生生活认知相距甚远。教师可以换个角度,在课前让学生在生活中搜索课文中所提到的树,然后借助手机进行拍摄,制作成课件。这样在课堂中学生见到自己所拍摄的树木照片,会更有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十分浓厚。
  二、基于统编本教材“变化”对比下的教学策略
  将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进行对比,除了“不变”,还有更多的“变化”。这里的“变”,不仅是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的简单调整,还有编者意图、教学策略、教学目的的改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主动与编者积极对话,以便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在与人教版教材的对比中,根据统编本教材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准确落实语文要素,在推促课堂教学趋向精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要素。具体来说,方法策略形式可以多样,但核心与方向不能改变,针对统编本教材的“变化”,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方向。
  1.着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除了课内阅读,更多依賴于课外阅读积累。课标针对每一学段有明确的课外阅读量。如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更注重课外阅读,并且积极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对此还专门开设相应栏目,一年级为“和大人一起读”,二年级为“我爱阅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精神,积极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课外阅读,以便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可以每天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或者建议家长每周定期开展亲子阅读,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等等。目的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养成爱读书、读整本书的习惯,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2.着力培养传统文化认同
  传统优秀文化是语文教学的根。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教材中选编优秀古诗文的篇数大幅度增加,目的是让学生徜徉在传统文化之中。以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涉及传统文化的文章就很多。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贯彻课标精神,落实编者意图,不仅重视教材内传统文化的教学,还要积极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传统文化书籍,在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量、拓展阅读视野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其认同感。
  3.着力突出学生个性感悟
  开展语文课程教学,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学生,而是让其更具有人文素养,更有文化内涵。换句话说,对语文学习,不是需要学生被动学习,而是鼓励他们进行主动感悟。尤其是在作业这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了大量修改。对机械抄写的习题全部删除,对不好操作的习题加以修改,目的是契合学生实际,便于他们进行个性操作。如《坐井观天》这一篇课文,人教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为“分角色朗读课文”,而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却更加细化具体,不仅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还要求读好相应句子,而且三个句子的语气都不一样。同样是抄写词语,人教版教材中只是简单的“抄一抄”,而在统编本教学中是开放型题目,要求学生交流小鸟的争吵,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想法。这对于他们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主动与编者进行对话,并在与人教版教材对比中发现并理解统编本教材的不同,调整教学思路,采取合适策略,在课堂教学走向精彩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语境是读者理解语言文字必不可少的语言环境。着眼于语境的意义、功能和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现文本情景,丰富词语含义,让学生掌握文本理解的语境化策略。通过语境,架设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桥梁,实现文本本真意义与学生理解主观意义的视界融合。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标点符号,放置于不同语境下,就具有不同意义。语境是破译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密码。  一、关注语境意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单个语言文字
所谓悟读,就是理解性阅读,是对文本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是读者充分理解文本引申义,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阅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情感诵读、角色演读、语言赏读、拓展阅读等,为学生营造悟读氛围,让学生产生悟读思维,提升学生的悟读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情感诵读,营造学生悟读氛围  诵读是实现悟读的重要途径。所谓诵读,未必要声音洪亮,而应急缓有致,多种感官参与,全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短时高效已然成为阅读教学的总体追求。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的阅读方法已经不能胜任高效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内容出发,抓住重点段落教学。所谓“重点段”,一般来说是指文本中最能表达文章主旨或者文本语言特色的段落,它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密相连,也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与突破点。  一、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重点段落内的关键词一般有着揭示段意、概括写作主旨、暗示作者写
【摘要】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立足社会并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高淳中专钳工技能教学以三段式技能训练模式夯实了学生技能基础,满足了部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技能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15-02  【作者简介】丁金水,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13
最近听了几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看得出来,大家对此次上课非常重视,都希望借此机会好好磨炼与展示一下自己。有的不仅借鉴了名师的教案设计,还融入了自己的备课思考;有的为了与众不同,突出个人的主张,逐字逐句书写教案;有的为此还悄悄地借着其他班级学生试上教学内容……从那整齐书写的教学设计、精心准备的课件、充满期待又略显紧张的情绪,不难看出他们的敬业与认真。他们仿若去赴一场盛大的宴会,精装细扮,想把惊
【教材简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生命 生命》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三件小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是一篇抒发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有限,在理解生命的意义上有难度。因
提到文本阅读,我们都会想到只有深读、细读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不然,文本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方式的阅读所指向的训练方向也完全不同。教师应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质、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汲取信息,在浏览泛读中提升概括能力  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浅显、语言浅近的文本,如简单的童话寓言故事,明了的科普类读物等。阅读这一类文本就需要教师从文本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出发
读与写相辅相成,读与写之间的良性互动是读写结合的重要联通手段。然而,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至今没有完全理解课标的教学理念,仍然将阅读课与习作课视作各自独立的课程类型,导致在语文教学的设置上明显存在读就是读、写就是写,彼此根本没有结合,甚至还出现严重的割裂。其主要原因如下:  1.“累積”被忽视  学生掌握知识和累积知识主要通过阅读,通过一定知识“量”的积累,实现知识“质”的飞跃,即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语文来源于生活,教材受篇幅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要放眼于社会和生活,树立一种大语文观。统编本教材针对这种“受限”的不足,编排了“阅读链接”栏目,旨在对教材文本进行拓展和延伸。  一、选编“阅读链接”的理念  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鼓励学生课内、课外进行大量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并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去,增加储备量,拓展知识面,为终身学习奠定基
观察是习作的第一步,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发现习作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应用于日常习作中。利用观察活动对学生习作进行系统指导,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质量。由于生活条件限制,学生在习作视野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创设情境则能够弥补这一缺陷,进而对学生的观察形成有效的指导作用。本文将探讨如何结合农村小学特点进行习作的情境创设,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从观察意识的培养、观察素材的提取、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