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uji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数学教师都认为,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大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但是,大多数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只面向“尖子生”,对中下学生就只有放弃。而导致应用题难以教学的因素是有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对应用题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入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数学语言,即使把应用题读得滚瓜烂熟,也不知从何开始,怎么去解答。为此,只能用题目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而且教育教学中也揭示出,此时小学生的思维正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过度和发展。按照“《小学数学探究教育》实验教学,根据应用题的知识和它所包括的智力因素,设计B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模式应是:分析→抽象→综合→概括。”顺向上思维对应用题的理解是肤浅的、简单的,不能深刻领悟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以致于对题目意思产生歧义,从而导致整体出错,对随意变换的句式也只有望而退却。再加上教师本身也存在着对应用题教学许多不利因素,如:缺乏经验,不善钻研教材等。这样,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阻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应用题教学内容几乎占了小学数学课总量的一半,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难点。要想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攻克应用题这一关。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攻破这个难点呢?现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根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实际,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一、思想上必须重视应用题教学
  
  1、教师对应用题的教学提高认识
  据调查,我乡的大多数数学教师,由于应用题教学难度较大,缺乏经验,不求上进,片面地认识,加之数学教学关键在学生,学生对应用题感到头痛,老师再怎样上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应用题时,不下功夫,照本宣科,学生也只能跟着葫芦画瓢,学来学去,应用题的类型多了,什么加法应用题、减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除法应用题、乘除混合应用题、四则混合应用题,特别是高年级,导致学生模棱两可,无从下手,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做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应用题的教学,从自己做起,端正教学思想态度,把应用题教学作为重点来抓,必须下很大的功夫,不能敷衍了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2、帮助学生排除解答应用题的思想负担
  小学应用题是师生教与学中的最大难点,对师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教师怕讲,学生怕学。这样,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对学生带来的危害更是无法估量。因此,数学教师应做以下几点:
  ⑴讲清学习应用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用题是揭示数学概念、性质、法则以及数量关系的重要手段。
  ①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并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⑵告诉学生应用题并不可怕,它好比我们拿着锄头挖地。“锄头”相当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挖地”相当于应用题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掌握方法,很简单。
  ⑶鼓励学生学好应用题,对学习应用题充满信心。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
  使学生学好应用题,应先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没有兴趣,学好就是空谈了。所以,在教学应用题时,从学生身边的一些事例开始,注意直观教学,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如小学低年级教学加法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做的:“小朋友喜欢吃苹果吗?”小朋友一起回答:“喜欢。”这时,我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苹果放在两个盆子里,又问学生:“小朋友,谁能说说这两个盆子里各有15个苹果?”小朋友会边观察边回答:“第一个盆子里有7个苹果,第二个盆子里有8个苹果。”我又接着问:“那么,谁又能说说两个盆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小朋友纷纷举手抢着回答:“一共有15个苹果。”这时,我就加以总结,“现在我们把刚才的话,用文字写出来,怎么写?”我边引导边板书:“老师有一些苹果放在两个盆子里,第一个盆子里有7个苹果,第二个盆子里8个苹果,一共有多少苹果?(15个)用式子表示:
  7+8=15(个)
  口答:一共有15个苹果。
  此时,我们抓住学生特点,进行鼓励学生,“今天小朋友学得很好,很认真,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发奖品。”于是,把15 个苹果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试算类似的加法应用题,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让学生在愉快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收效不少。
  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由条件和问题的组成。所谓条件,就是已知数量和已知数量间的关系,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间的关系的词句,应用题的条件是解答应用题的依据。所谓问题,就是指要求的未知数量,它是解答应用题的目标。
  解答应用题是利用已知条件解答问题,从问题到条件,是把文字转化算式的过程,这一个过程是逻辑思维过程,也是创造性的活动的过程。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有相应的“条件”。寻找“条件”的过程,是分析推理的过程,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才能正确地解答应用题。因此,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品质。
  ⑸把例题具体化,简单化。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直接把教材中的例题照搬在黑板上教学,或者干脆不动,直接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因为教材中的例题,几乎都不是思考直接“答案”摆在你面前了,最多让你算出结果,写出答案而已。这样,往往就出现“不劳而获”、一教就会、一做就错等现象,学得不牢固,不扎实。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讲应用题例题时,应该从练习中找出类似的题来做为例题教学,或者是自编的题做为例题教学。然后,把例题转化为具体化、简单化,如教学相应时,叫两位学生上来表演,两个人面对面,从规定地点(甲乙)同时向同一个地点向对走来,直到相遇,并强调“同时”、“相遇”等关键术语。由于两人在相同的时间里,速度不同,所以各自所走的路程不同。利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接着提出问题:“甲乙间的距离(路程)有多少千米?”这样,学生很明显地知道,甲乙的路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甲所走的路程,另一部分是乙所走的路,这样,就把比较抽象复杂的应用题转化为具体化、简单化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同时达到了教学目的,使教学最优化。
  ⑹把握应用题中的关键术语词,如:“比、是、占、相当于,增长、减少、单位、几分之几”等,还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先出示一道分数应用题,让学生练习,然后,把“几分之几”变成“百分之几”让学生找出两者不同的地方。(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相同点(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都是分数)反而推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于是,在此基础上再把“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在分析过程中突出了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确定谁和谁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仍用除法计算,只是结果要化成百分数。这样,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就知识,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好处。
  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学生有了信心和勇气,有了兴趣和乐趣,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能说有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所必要的条件,但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创新了。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精选例题例子,由一种解法引伸出多种解法,由单向思维扩张为多向思维,由一般数学模型引发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把他成功的经验概括成这样的公式:勤奋+学习方法+效率=成功。美国的心理学家哈洛也曾指出:“为了促进学习,学习者应当了解和掌握怎样学。”由此可见,教会学生“怎样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古人说;“善学着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着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体现在学生的主题作用的发挥上。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实现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678712云南省陇川县清平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郭沫若先生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夸美纽斯说。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拓宽识字渠道 倡导生活识字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时,荧  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地闪烁……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例如我们在学习时不必要逐个讲解,
期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
期刊
在知识经济时代,处处充满竞争。而竞争的实质则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教育就是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所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充分发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主动持久的认识事物,并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知觉过程。它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是作文教学中“思考”、“表现”、“评价”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有物可言”——就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而具体的内容要靠平时的观察获得。著名教育家袁微了说
期刊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少年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并使其不断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下面,我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创新欲望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又争强好胜,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有些习作,特别是身边的人来激发学生的荣誉
期刊
教材文本不单单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工具,也是学生积累情感的园地,更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发展、作文起飞的双翼。  以教学十一册语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我首先从课题入手,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课文为何要以他们为题?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的议论,得出这样的结果:我发现这个课题里有一对反义词“精彩”和“糟糕”;我还发现课题是课文中的爸爸和妈妈话语的引用,课文用这两句话为题是为了说
期刊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进步,无论科学与技术如何发达,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中小学教育,也就是基础教育,总是站在国民教育的最前沿和重要地位。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所决定的。把学生推向课堂活动舞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有所得,为此,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大
期刊
【内容摘要】“自主、合作、探究”这是新课程强调的新的学习方式,它体现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平等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互学的关系,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学习质量。  【关 键 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关注交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创新教学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来蕴涵在感性之中,一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
期刊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