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变革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新媒体对社会各方各面的影响日益加深,对于高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新媒体对其有利也有弊,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对高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变革。文章首先概述了素质教育、新媒体以及高效德育工作的内涵及联系;其次指出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机遇;再次表明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困惑;最后针对这些挑战,笔者提出了素质教育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变革方向,即构建新的德育工作运行模式、建设新媒体德育教育平台以及德育工作中借助新媒体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023—02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覆盖率的扩大,多媒体的应用日渐增多,传媒发生变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增强,信息交互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师生利用新媒体增进了沟通交流,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对师生固有的习惯、思维方式产生着影响,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较多的问题,亟待变革。因此本文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德育工作的变革方向,期望可以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素质教育、新媒体以及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及联系
  (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新时代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与基础教育相辅相成,以提升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为目标,从而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从人的主体性出发,注重开发人的各种潜能,从而健全其人格个性。从素质教育的教育内涵来说,主要包括对人的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社会公德、世界观、人生观、劳动观、终生学习观以及审美观的培育。本文主要探究素质教育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高校的德育工作,故而主要是多媒体环境下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完成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二)新媒体。新媒体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数字化传播媒介,当前的环境是“万物皆媒”的环境,这些数字化的媒体通过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以及娱乐服务,从而加深了人与人之间在媒体上的交流。多媒体的及时性、共享性等优势,满足了高校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的需求,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等,所以高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也应当适应当前的时代。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学府,知识更新的前沿,加之大学生的特性,因此高校是社会变革的“易感地带”,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高校更应当调整其德育工作方向与方式,从而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对其道德方面施以影响的活动。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品质、道德习惯等的方面的素质,从而使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德育工作的教学原则是使学生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实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实现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影响的统一,故而德育工作内容较多,工作范围较大,从其模式上来说,学生的德育模式主要为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以及情感德育模式三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影响的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应当对其德育形式进行调整。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机遇
  (一)新媒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平台。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而这一开放性使各种信息传播更为方便,从而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平台的扩展提供条件。具体来说,因为新媒体主要依托数字技术,而当前计算机、移动端等均融于数字技术中心,故而这一庞大的网络体系使得信息的容量翻倍增大,为学生了解各种知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新媒体当前在高校中覆盖率也极大,所以高校德育工作能够借助新媒体,吸纳更多的资源,从而实现创新,最终促进自身的改革与进步;另外,通过新媒体,高校德育工作也能够传播更多正确的思想等,而且不必受限于各种现实规则,同时还没有各种繁琐程序的制约,故而借助新媒体进行各种思想、理论以及政策的传播,能保障传播的时效性;最后,由于新媒体依托于网络,所以具有无限空间性,在不同的场合,均能进行各种德育信息的传播,从而使高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传播途径。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借助多媒体的高校德育工作主要是在理论宣传方面传播更加有效,所提供的是“理论化”的平台,实践平台则需要高校借助多媒体进行创新。
  (二)新媒体丰富高校德育工作形式。新媒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且极为便捷,应用方便,故而能够使高校的德育工作形式得到丰富。具体来说,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为主,部分高校则还有座谈会、学生讨论等形式,来使学生的德育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但这一方式已经日渐不适合当前的时代,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多是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博客、网络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这一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尤其是各种网络企业借助新媒体,开发了诸如贴吧、微博等交流平台,并且维护合理,宣传力度较大,而且在其中还能发布诸如语音、图片等信息,使信息的传播以及他人接受更加方便。所以新媒体能够使高校的德育工作形式增加,如也开发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平台,使學生交流学习更加便捷,以及更加有吸引力,这样便能更快的使各种德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增加,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工作。
  (三)新媒体能够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自主性。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有较强的互动性,而这种互动性能使高校的德育工作自主性增强。具体来说,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所有的人均可以在新媒体上发表自己的想法,也能在新媒体上自主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等,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脱离多年将学习作为一切中心之一的环境,开始一种新的、多样的生活模式时,对独立的追求心理有所深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从新媒体中“猎奇”,探索新媒体中更多的内容。故而学校德育工作部门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正确的思潮和主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潜移默化”则要求学生德育工作能够充分的渗透到学生思想之中,而不必规定何时何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等,只需要借助新媒体发布相关的德育活动信息便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影响的目的。故而可以说,新媒体使高校德育工作的自主性得到了提升,更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困惑
  (一)固有的德育工作运行模式与新媒体发展不符。在新媒体环境之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其固有的德育工作运行模式与新媒体发展不符,具体表现在其存在形态以及运行模式上。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加,信息源的丰富性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又大大地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会视野,促进了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创造性和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其行为一般情绪下会较为理性。但在某种强烈的情绪体验控制、支配和影响下,最显著特点是为学习、生活、工作的环境中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刺激所左右,满足自己需要的刺激一出现,就显得非常高兴;一旦发现满足不了自己的需要,就会异常地失望或愤怒。其行为又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化,不仅“跟着感觉走”,而且“跟着情绪走”。这些情况,会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度提升,然而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只是针对生活空间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等的教育,对学生心理层面道德的教育較少,尤其是没有从新媒体的角度出发,没有向“虚拟空间”方面进展,学生容易在网络中道德失范,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受到不良引导,从而可能出现更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
  (二)传统德育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媒体的互动性。新媒体环境之下,“互动”是最主要的特点,然而当前的德育教育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互动性,较为滞后于新媒体时代。例如传统的德育工作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或者辅导员单方面的“德育教育灌输”,对学生教育的最终结果如何等并没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考察,故而德育教学效果较差。另外一种德育工作方法则是公开讨论或者辩论,这种教学方式在当前部分高校中有开展,但是并不普遍。不可否认,该种方法是一种较佳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不过假如借助多媒体,该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在大学普及。因为多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加之“弹幕”的出现,学生们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充分的互动,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因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方法不够合理,亟待改善,因其无法与当前的新媒体环境相契合。
  四、素质教育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变革方向
  (一)提升整体素养,构建新的德育工作运行模式。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一种活动,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课堂。对于高校德育工作中对学生心理道德的教育较少,没有从新媒体的角度出发,没有向“虚拟空间”方面进展这一问题,为了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高校必须要构建新的德育工作运行模式。具体来说,需要从内在以及外在两方面来处理。从内在的需求出发,增强大学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成熟一致性,使其独立性逐渐强化。其次思想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也使其独立性存在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所以高校在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时候,需要重视大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新媒体将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从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从外在的载体着手,主要是利用新媒体,对其固有的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有许多的优点,即便是在新媒体时代,也有其闪光之处,所以只要对其进行优化,例如“讲座”,可以尽量实现“网络化”,从而使德育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
  (二)提升德育的渗透性,建设新媒体德育教育平台。素质教育要求以生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特点。博客、论坛等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阵地,这些平台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逐渐成熟的时期,还避免不了种种障碍和问题,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和曲折,当遇到各种问题时,大学生习惯在网络中找解决的办法,而这些办法可能有些不够合理,甚至有些与社会道德观本身便有冲突,从而使高校德育工作教育难度提升。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高效构建更加全面的德育工作体系,可以建设德育教育平台,向大学生传达积极的德育信息,从而使大学生在这一平台的潜移默化之下,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
  (三)加强德育文化建设,借助新媒体营造良好氛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其更加注重以文化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大,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用于网络上的时间相对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各部门应当加强联系,构建合理的网络德育文化氛围,从而保障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高校应打造一批德育工作者,他们应当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时代责任感,同时具备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特长,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能通过新媒体载体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人文、社科等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提高文化素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等)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更应当从网络文化环境因素着手,拓展德育内容,其中要包括道德品质、道德习惯等内容,牢固把握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加强新媒体文化教育,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五、结语
  新媒体对高校德育工作有利有弊,而从整体情况上来看,高校的德育工作仍然较为滞后于当前的时代,所以笔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在本文中提出了高校德育工作变革的方向,希望可以给予高校教育系统相关人员一定的启发,优化高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翻译文化学派属于西方翻译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冯骥才《西式幽默》的短文对洋老师平时的行为以及一件具体的事——评选作文这两个方面来体现老师的“怪”,以此为线索对他的外貌和平时的行为表现以及面部表情进行描写。鉴于中西思维差异,本文从文化翻译学视角鉴赏刘士聪先生对《西式幽默》的翻译。  关键词:文化翻译学;中西思维差异;西式幽默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都在逐渐实施俱乐部教学的模式,所以,本文主要针对了实际应用的结果和情况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由此得出,当每一个学校在公共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在运用俱乐部教学模式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俱乐部教学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和有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俱乐部;教学;研
期刊
摘要:爱情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注重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享乐,爱情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秋天的童话》和《初恋50次》出发,通过对中西方爱情观进行论述,进而对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秋天的童话;初恋50次;传统爱情观;西方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反复评述的民族性和边缘性问题,论述了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的来源。  关键词:文化的定位;第三空间;后殖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038—02  霍米·巴巴1949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受到的是印度学校的教育,据说他的血统中还有波斯人的成分。这种“混杂”的身份
期刊
摘要:本文聚焦于教师因素与跟高中生有效英语学习的良性关系,不仅会对高中有效英语学习的要素进行探讨,还将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从素质修养、专业知识、教学策略、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态度五个方面对高中英语有效学习中的教师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本文也会对如何在高中生有效英语学习中把控好教师因素发表一些浅见。  关键词:有效学习;有效课堂;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
期刊
摘要:“意象”这个词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美学概念,但是在当代油画艺术领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意象表现融入到风景油画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景意象油画的发展是不仅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的传承,同时也是对传统西方油画的创新和发展,为风景油画赋予了更强的生机。从审美趣味来看,这是风景油画的创新表现方式。中国现当代的风景意象油画巧妙的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绘画精神的根本性,具有当代世界油画的高水准气质,这大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在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关注。相对于传统的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再进行干预处理的机制,在高校中建立系统的危机预警干预体系就更为重要。本文就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进行简单的分析,为建立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提出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当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蓬勃发展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社团管理、社团资源配置、社团人员配置、社团发展思路等依旧存在问题。经过对现状的探析发现,规范社团机制建设、注重社团活动评价、明确社团活动理念、加快创新创业类社团转型是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能使学生社团在高校校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对个体创新创业能力高要求的时代,培养一批高素质、勇于创新的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本文着眼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简要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改革路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下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和主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信息时代下的高校管理工作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围绕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规范、指导、咨询、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的过程。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