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思维在课堂上放飞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表面上是数学知识讲解传授,实际上却是学生数学思维在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主动搭建平台,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一、基于细节推理,培养学生演绎思维


  相比其他学科,数学语言比较严谨,具有很强的推理性。《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针对数学教学,不少教师更关注数学语言的逻辑性、表述的严谨性,还有其中所强调的推理方法。但教师在强调逻辑推理时,却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数学语言中的逻辑性、表述的严谨性,乃至其中所渗透的数学方法或知识,都是客观存在的,而数学思维,却更多是主观生成的。
  例如,针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概念,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根据角的大小,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根据边的形状,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接着,让学生任选一种类型,用量角器测量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并计算三个角的度数和,然后再计算其他类型的三角形的度数和;在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度数和都是180°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通过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在学生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同时,也从中获取相应的演绎归纳经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数学学习有一定的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学点拨,让学生推理,并从一些现象和微小的变化中推理出其发展趋势。对于数学思维来说,演绎与归纳是其重要特征。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呈现相关数学推理细节,让学生通过具体参与,从中获取演绎归纳经验,继而推促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基于逻辑论证,培养学生分析思维


  分析与综合能力,是教学思维的重要特征,在具体数学现象中的体现就是逻辑论证。通过逻辑论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中理解数学方式以及数学概念,而且还能从中渗透分析与综合思维,帮助学生获取经验,继而推促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逻辑论证,帮助他们通过分析思维训练,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一支钢笔23元,一个文具盒比一支钢笔少5元,买一支钢笔和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一题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通过倒推法,帮助他们经历从问题到条件这一体验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买一支钢笔和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一问题,前提是要了解“一个文具盒”与“一只钢笔”的价格。通过已知条件得知钢笔的价格是23元,而文具盒的价格比钢笔“少5元”,即“23元-5元”,从中求出文具盒的价格,然后就可求出一共需要多少元。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问题的解决,但在这个过程中,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当教师关注论证的逻辑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就会因经常参与这样的思维经历而获得丰富的思维经验。在具体解题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逻辑论证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以便获取丰富的思维经验,在实现数学思维发展的同时,有效发展个人数学素养。

三、基于建模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用数学视角,将学生眼中的“现实世界”的现象,通过提炼,变成相应的数学模型。当前数学教学中,建模活动的运用已经非常频繁。对于教师来说,不仅应关注相关问题的解决,而且还要通过建模活动,将其演变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在推促学生进行抽象与具体思维活动的同时,也能为其数学思维发展创造条件。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抽象与具体”经验的获取,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若通过手机导航、GPS定位、图书馆图书的排序等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这些都是按照由左到右进行定位,肯定无法解决“具体位置”的问题。对此,教师可将学生生活中位置确定这一现象从中整合,继而构建成数学模型。教师先帮助学生建立位置确定的数学策略,引导学生从中梳理观察位置,即从右向左数是第几排,从前往后数是第几列,等等,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观察顺序确定现实生活中的位置;接着,让学生用“→”“↑”表示方向,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原始坐标雏形。
  通过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经过抽象提取,变成抽象概念,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更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基于问题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疑问是一切学问的起点,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质疑,不拘泥于课堂固定思考模式;而是借助问题质疑,推促他们发散思维,继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考习惯,最终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助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内化学习内容,而且还能让其数学思维得以有效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且加以引导,继而推促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针对“一根钢管,截去[25]米,还剩[25],请问这根钢管多少米”这一问题,如果直接让学生理解,他们很容易被已知条件所迷惑。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作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或者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质疑。可以根据“截去[25]米”提问:“还剩下多少米?”但结合题意会发现这个问题没有价值。也可以根据“还剩[25]”引导学生逆向提问,即“截去多少?”自然其答案为[35],对此教师可以再次顺着问题进行追问:“那截去的[35]为多少米?”这样一来学生很快理清了题意。这种思维方式属于在隐藏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属于一种卓越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数学习题来说,教师不用着急让学生解题,而是先让他们围绕已知条件,多读几遍,以便能够真正读懂题意。而针对一些有歧义或者容易让学生误解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继而通过质疑帮助他们理清题意,在助力问题解决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促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逆向思考,继而从中整合、质疑,挖掘习题中所隐藏的问题,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要意识到,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主动搭建平台,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从中渗透数学思维,以便在学生学到相应数学知识的同时,推促其数学思维的发展,继而为其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李堡镇丁所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生命教育的任务,探寻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发挥其人文性,注重人文关怀。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末,“生命教育”出现在我国教育视野中,但国内教育理论界对其内涵的阐释还未达成一致。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认为:“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是教育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中不乏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元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渗透式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一、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通常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对学生提出
期刊
音乐欣赏水平,作为人的素质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情操、素养。笔者结合中职教学实际,对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做一探析。  一、立足思维创新,拓宽学生创新视野  没有创新就没有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基础的艺术鉴赏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曲家的巧妙构思,感知艺术创意,继而加深对音乐创新的认识,有效拓宽创新视野。  比如,贝多芬的《命運》交响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主要用一个中心
期刊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说:“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具有严谨性、逻辑性与抽象性等特点,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更谈不上“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之美”主要表现为抽象美、方法美、符号美、公式美、结构美、数形美、奇异美、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以及和谐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
期刊
小学数学应用题涉及求和问题、相遇问题和行船问题等各方面,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相应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走出数学应用题的“雷区”。一、凝聚生活要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无时无刻不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入生活要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是将数学知識具体化的重要方法。  
期刊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也是人类接受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成果,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挖掘数学教材,感悟数学文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脚步的不断加快,数学教材的编排也在不断地改进
期刊
写作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不仅可以助力学生理解文本主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研读现行教材,有不少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或名著节选。由于篇幅关系,或者艺术表达的需要,不少内容、字句之间,都留有一定的空白。而这些空白,恰恰给随文练笔搭建了平台。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文本留白,积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想象,在填补
期刊
叶澜老先生曾经说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鉴于此,本文基于课堂“错误”,结合学生实际,分析了充分整合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一、正确对待错误,辩证看待学生错误  何谓错誤,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结论与教学结论或学习方法相违背。由于学生的个人认知、基础、思维方式都有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經验出发,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对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模式进行了以下探讨。一、创建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
期刊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赋予小学英语教学的时代使命,是素质教育赋予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那么,小学英语教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借助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一、构建开放模式,培养语感能力  小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素材单一陈旧,没有新意。在信息时代,网络和移动载体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小学生的思维观念更加开放,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教师只有革新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