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实践是高职高专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抽样选取了对重庆市医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动态跟踪调研的数据,就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培养所起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改进护生社会实践,以此为载体更好地促进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完善,提出一点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社会实践;护生;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23-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抽样选取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50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研究对象时综合考虑了参与调研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的频率、类别、年级等因素,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在调查方法上,广泛查阅了相关资料,采用了自行设计的3组问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问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评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职业素质培养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存在的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态度、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责任感、爱心、个人意志品质、社交能力等方面提升的效果评价;护生对专业知识及运用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人文关怀意识、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评价。通过随机抽查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搜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社会实践对高职高专院校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效果评价
(一)社会实践对强化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意识的作用
职业意识即从业者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影响和社会条件下,在专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从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社会实践对强化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意识有很明显的效果。我们通过对抽样整体及参与活动的频率和内容多少分成一般群体和密集群体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1.职业的热爱和认可度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增进对职业的热爱和认可度情况调查表明,30.5%的同学选择很大,39.5%的同学认为较大,只有1%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另通过t检验,活动密集群体与一般群体在社会实践对增进职业热爱和认可度方面有显著差异。护生在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了解及社会对护理职业的评价和认可。
2.个人意志品质及责任感和爱心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个人意志品质的正向引导情况,68.5%的学生认为很大和较大,3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对促进自身责任心和爱心方面,81%的学生认为很大和较大,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同时,通过t检验,在个人意志品质方面从t检验得出P值为0.023<5%,两对照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护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在与服务对象的接触和了解过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责任心和爱心的提升。
3.人文关怀意识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及沟通能力方面调查情况如下,近80%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自我人文关怀和照顾意识,约60%的学生认为对沟通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通过对高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密集群体及低年级一般群体对比分析,在对沟通能力的提升一项上存在明显差异,密集群体高于一般群体。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在医疗服务及护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动作、对病情的解释等非技术性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虽然,通过临床实践,护生在人文关怀意识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有一定效果,而且大多数学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进一步加强。
4.职业仪表仪容及社交能力
对护生职业仪表仪容及社交能力的提升情况如下,76.5%的同学认为有较大的提升,68.5%的同学认为对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的改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高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密集群体及低年级一般群体对比分析,在对职业仪表仪容的改善和规范方面,高年级活动密集群体略高于低年级一般群体。
(二)社会实践对提升高职高专护生职业能力的作用
职业能力指从业者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力。一般是由从业者个性化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经过学习、训练等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综合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决定,并与任职岗位融合后产生的,包括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两个重要方面。
1.对提升护生专业技能及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的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近60%的护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在提升护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方面,52%的护生认为作用明显,约46%的护生认为效果一般。由此,经常性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能快速、理性地适应临床环境,并与病人直接、有效沟通,从而第一时间传达病人的需求,有效弥补了课堂教育偏重于技能操作和理论指导而与临床环境脱节的缺陷。
2.护患沟通技巧及卫生宣教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68.5%的护生认为社会实践对护生护患沟通技巧有促进作用,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而就卫生宣教能力这一项做调查时,69%的护生认为有明显的提升,30.5%的护生选择效果一般;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61%的护生认为能在活动中增进自身法律意识。护生能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利用法律保护病人并自我保护,这对于护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当前护理教育急需改善和强化的课题之一。
三、强化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培养作用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科学的护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
1.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要使护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职业素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践内容核心,学校可将教学计划内实践和教学计划外实践统一起来,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护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实施,按学生所在不同年级、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根据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服务内容也呈循序渐进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模式,促进社会实践课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发挥实践育人的整体效应。 2.加强专业资深教师对护生社会实践的指导
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决定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评价反馈能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应组织、鼓励资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对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实效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组建由专业指导老师、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是护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优构建模式。该模式将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交际能力、时间因素等,使团队中各成员真正实现角色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3.进一步完善护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建设
评价体系建设是护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则是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采集护生社会实践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护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及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的促进方面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方向和途径,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指导功能,总结经验,完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践基地对护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可通过定期座谈、活动效果评价表等形式进行;二是学校设立学生社会实践获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认定办公室,按参与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学分认定;三是本人参与的专业社会实践心得或调研报告;四是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
(二)坚持“三个结合”,积极探索护生社会实践的新形式和新思路
1.坚持社会实践活动与加强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强化护生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才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护生可以运用知识去认知社会,将所学知识同社会现实进行验证,变理想为现实,变浮华为理性,培养其踏实的作风、严肃的学风,通过亲身的体验,对护理工作的性质、护理工作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坚定了学习信心,进一步稳固职业思想,从内心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同时,增强自身对基层国情、民情的了解,了解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加深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2.坚持护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社会实践必须照顾到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要求,即社会实践的主体感不感兴趣和有没有收益,实践的对象有没有接受实践主体行为的需求和市场。因此,社会实践必须突显专业特色,使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在活动中实现双赢。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通过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进行医疗服务、卫生常识的宣传等等,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从实效性上看,护生的每一次专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志愿护理服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社区义诊等都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使护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质,同时服务了当地群众,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27.
[2] 周作霞.护理实践的社会情境构建与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1):76-77.
[3] 葛芳芳,黄聆之.浅谈新时期护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职业技术,2011,(6):49.
[4] 周静,杨春苔.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J].全科护理,2010,8(1B):174-175.
[责任编辑 王 佳]
关键词:社会实践;护生;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23-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抽样选取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50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研究对象时综合考虑了参与调研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的频率、类别、年级等因素,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在调查方法上,广泛查阅了相关资料,采用了自行设计的3组问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问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评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职业素质培养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存在的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态度、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责任感、爱心、个人意志品质、社交能力等方面提升的效果评价;护生对专业知识及运用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人文关怀意识、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评价。通过随机抽查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搜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社会实践对高职高专院校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效果评价
(一)社会实践对强化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意识的作用
职业意识即从业者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影响和社会条件下,在专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从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社会实践对强化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意识有很明显的效果。我们通过对抽样整体及参与活动的频率和内容多少分成一般群体和密集群体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1.职业的热爱和认可度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增进对职业的热爱和认可度情况调查表明,30.5%的同学选择很大,39.5%的同学认为较大,只有1%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另通过t检验,活动密集群体与一般群体在社会实践对增进职业热爱和认可度方面有显著差异。护生在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了解及社会对护理职业的评价和认可。
2.个人意志品质及责任感和爱心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个人意志品质的正向引导情况,68.5%的学生认为很大和较大,3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对促进自身责任心和爱心方面,81%的学生认为很大和较大,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同时,通过t检验,在个人意志品质方面从t检验得出P值为0.023<5%,两对照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护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在与服务对象的接触和了解过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责任心和爱心的提升。
3.人文关怀意识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及沟通能力方面调查情况如下,近80%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自我人文关怀和照顾意识,约60%的学生认为对沟通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通过对高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密集群体及低年级一般群体对比分析,在对沟通能力的提升一项上存在明显差异,密集群体高于一般群体。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在医疗服务及护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动作、对病情的解释等非技术性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虽然,通过临床实践,护生在人文关怀意识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有一定效果,而且大多数学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进一步加强。
4.职业仪表仪容及社交能力
对护生职业仪表仪容及社交能力的提升情况如下,76.5%的同学认为有较大的提升,68.5%的同学认为对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的改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高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密集群体及低年级一般群体对比分析,在对职业仪表仪容的改善和规范方面,高年级活动密集群体略高于低年级一般群体。
(二)社会实践对提升高职高专护生职业能力的作用
职业能力指从业者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力。一般是由从业者个性化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经过学习、训练等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综合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决定,并与任职岗位融合后产生的,包括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两个重要方面。
1.对提升护生专业技能及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的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近60%的护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在提升护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方面,52%的护生认为作用明显,约46%的护生认为效果一般。由此,经常性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能快速、理性地适应临床环境,并与病人直接、有效沟通,从而第一时间传达病人的需求,有效弥补了课堂教育偏重于技能操作和理论指导而与临床环境脱节的缺陷。
2.护患沟通技巧及卫生宣教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68.5%的护生认为社会实践对护生护患沟通技巧有促进作用,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而就卫生宣教能力这一项做调查时,69%的护生认为有明显的提升,30.5%的护生选择效果一般;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61%的护生认为能在活动中增进自身法律意识。护生能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利用法律保护病人并自我保护,这对于护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当前护理教育急需改善和强化的课题之一。
三、强化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培养作用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科学的护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
1.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要使护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职业素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践内容核心,学校可将教学计划内实践和教学计划外实践统一起来,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护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实施,按学生所在不同年级、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根据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服务内容也呈循序渐进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模式,促进社会实践课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发挥实践育人的整体效应。 2.加强专业资深教师对护生社会实践的指导
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决定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评价反馈能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应组织、鼓励资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对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实效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组建由专业指导老师、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是护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优构建模式。该模式将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交际能力、时间因素等,使团队中各成员真正实现角色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3.进一步完善护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建设
评价体系建设是护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则是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采集护生社会实践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护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及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的促进方面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方向和途径,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指导功能,总结经验,完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践基地对护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可通过定期座谈、活动效果评价表等形式进行;二是学校设立学生社会实践获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认定办公室,按参与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学分认定;三是本人参与的专业社会实践心得或调研报告;四是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
(二)坚持“三个结合”,积极探索护生社会实践的新形式和新思路
1.坚持社会实践活动与加强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强化护生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才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护生可以运用知识去认知社会,将所学知识同社会现实进行验证,变理想为现实,变浮华为理性,培养其踏实的作风、严肃的学风,通过亲身的体验,对护理工作的性质、护理工作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坚定了学习信心,进一步稳固职业思想,从内心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同时,增强自身对基层国情、民情的了解,了解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加深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2.坚持护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社会实践必须照顾到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要求,即社会实践的主体感不感兴趣和有没有收益,实践的对象有没有接受实践主体行为的需求和市场。因此,社会实践必须突显专业特色,使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在活动中实现双赢。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通过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进行医疗服务、卫生常识的宣传等等,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从实效性上看,护生的每一次专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志愿护理服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社区义诊等都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使护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质,同时服务了当地群众,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27.
[2] 周作霞.护理实践的社会情境构建与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1):76-77.
[3] 葛芳芳,黄聆之.浅谈新时期护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职业技术,2011,(6):49.
[4] 周静,杨春苔.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J].全科护理,2010,8(1B):174-175.
[责任编辑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