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情感教育的文献综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1年我国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三大课程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后,各级各类学校及教师纷纷在其教育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实施和研究。本研究综述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的三个数据库所能检索到的2001年—2014年的情感教育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时间段限定在2001年—2014年6月,共检索到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245篇,期刊论文8853篇(其中2001年—2010年,十年间期刊论文有3723篇,2011年至今三年之间则有5130篇)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研究的发展随着新世纪教育的发展已逐渐被人们关注。而期刊论文在各种各样类型的期刊如《考试周刊》《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教学研究》《中国成人教育》《科教文汇》《新课程》及各大学校的学报上均有发表,各期刊发表的数量不集中。由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的博士学位论文库和优秀硕士论文库收录的论文只是追溯至1999年,而分别以1980-1990和1991-2000为时间段,则只能分别检索到期刊论文84篇和547篇,所以在这两个时间段内不能检索到相关的博士和硕士论文的数据。
  二、关于情感的内涵
  朱小蔓《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道德和情感教育的哲思》一书中,从我国古代的思想宝库里,论述情感方面内涵的说法有从“情与性”“情与欲”“情与波”等方面阐述了情感的,哲人荀子对“情与性”方面的解释认为情感是人性的体现,是人的欲望的一种感应,是欲求满足与否的反映。东汉王充对“情与欲”方面的解释了情感与需要的关系。南朝梁代经学家贺晹对“情与波”方面认为情感是由外物影响而激起的一种心理的波动状态。
  现代思想文库里和心理学描述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情感”的解释为:“对外界刺激肯定和否定的心理反映。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心理学则更为形象地将其认定为人们内心活动的一种情感体验,如《心理学大辞典》就将“情感”定义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的心理反映。如“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了前述古代的关于“情与性”“情与欲”“情与波”的说法。
  基于以上对情感本质属性和定义的梳理,我们还可以讲情感分为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两类,积极情感主要包括自信的、活跃的、充满热情的、快乐的、兴高采烈的、感激的、精神充沛的等等情感状态,一定条件下他们能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从而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生活的热爱。消极情感主要包括焦虑的、害怕的、紧张的、内疚的、战战兢兢的、恼怒的、自卑失望的,这些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更会影响学生日常的生活习常。
  三、关于情感教育的内涵
  目前,关于情感教育的内涵仍然没有统一的界定。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英国沃里克大学关于情感教育研讨会上的代表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情感心理学》一书的作者雅科布松认为:“情感教育应当理解为在对人施加专门影响的过程中形成人的各种情感,所施加的专门影响要根据社会为教育青年一代而提出的各项任务去促成情感发生特定方向上的变化,表现出新的品质,导致新的情感的形成和原有情感的消除”。
  朱小蔓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鱼霞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劳动态度和习惯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张志勇则认为:“情感教育即情感領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曹松林认为:“情感教育即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品质,提高其自我、环境及两者之间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或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8]
  宫艳丽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挥他的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全面发展的人”。
  综合以上学者对情感教育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侧重点和重心都不一样,都有一定的合理和缺憾之处,但都论述了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凸显地位,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一定的活动使学生发生情感学习领域上的变化,注重自主意识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重视情感教育有利于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渠道,同时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推动学科教育的发展,情感教育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全能发展,能捕着到学生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甚至是其他领域的健康发展,并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关于情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情感教育的目标:一是引导人体验本能性情感。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曾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因此,引导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亲情友情爱情,对于构建人完整的情感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培养人具有社会性情感品质。社会性情感包括了人的自尊自爱、同情心、期望、羡慕、自卑、羞愧等,同时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等高级社会性情感。人的高级社会情感是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满足个体社会性需要的情感,它反映了个体人的社会属性,并通过个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三是发展人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情感教育是一门理念,它不是傳统的具体的技巧和知识,它更重要的是培养人对情感的表达和调控,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训练个体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例如宣泄情感,恐惧、悲伤、受委屈、不被重视而产生的心理不安,通过与他人诉苦或转移注意力而得到宣泄,有益于身心的发展,否则,因得到不到合适的消除途径而积累为情感垃圾,极不利于身体健康和人格完善。
  情感教育的内容:人的情感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障,情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把握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形成一个清晰明朗的思维模式指导他们生活学习,根据情感教育目标,情感教育内容可分归纳为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爱情教育、道德感教育、理智感教育、审美感教育,注重培养形成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及加强自我情感调控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自身健康积极发展。
  五、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情感教育的实施和培养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和基础教育课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但综合各方面的研究仍发现尚存在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大多以理性分析,知识灌输为主,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当今社会背景的模型下对学生的教育则忽视情感因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目标落实欠缺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落实欠缺到位,学校设置总体目标没能摆脱提高升学率忽略学生个人情感教育发展的困境。杨岚《我国情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开篇提出情感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的软肋。近年来中小学教育逐渐走入应试教育魔圈,并影响到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使创造性和多元智力倾向在题海战术和标准答案的研磨中钝化窒息,并且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应试教育过度偏重认知训练而忽略情感成长,再加上现代科技理性辖制,人文精神低迷,会造就一些有知识没文化、有头脑没心灵的机械化的畸形发展的群体。
  (二)高考体制终究不敢摆脱
  高考体制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制度下虽使一部分教师能积极创造情感教学情境,但却不能逃脱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导向而忽略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王晓鸥提到情感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缺失的原因是由于高考体制的制约、家庭教育的危机、学生自身的心理阻碍、社会文化的影响。王雪梅提到高三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忽视情感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忽略学生情感发展、只关注分数,忽视学生心理感受。
  (三)家长教育欠缺科学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阻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当代独生子女群体和单身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情感的质量不高,父母关系模式不协调,父母行为方式和观念体系的变更,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是影响学生情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李慧基于对小学生情感发展现状提到我国小学生各类型情绪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大背景下,很多孩子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出现自私、自我中心、抑郁、焦虑、人际交往能力差等各种问题。有关调查显示,小学生中13.9%存在抑郁症状,35.4%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学生为9.6%。超过50%的儿童存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适应性差、情绪失调等问题。
  (四)教师情感教育的缺失
  当代教师情感教育的缺失,教师在家庭、社会、科研工作、教学工作、教师专业发展和社会性工作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不能权衡学生情感教育的发展。张淑燕提到我国当代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情感教育的性质趋于手段化、情感教育的现实载体科学化与技能化、情感教育的方式局限于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目的偏离了主体应有的价值追求、情感教育的内容忽视了个体现实的情感问题。叶海智《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专门谈及了网络学习环境中情感交流缺失的表现形式:网络课件中的情感缺失、师生交互过程中的情感缺失、网络交流空间设计中产生的情感缺失、网络的虚拟性导致的情感缺失、师生关系异化、人与人之间与社会的冲突。
  六、情感教育实施的策略
  (一)注重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走向
  注重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走向,迎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明确教师的情感教育价值方向以便更好地实行教育教学。杜会红提到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二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致使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教学情感,那么学生就会丧失了学习生物的信心和兴趣;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王雪梅提到要热爱、关注每位学生;丰富教学内容,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提升自信。
  (二)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重视家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支持和培养。吴冬晓提到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营造民主、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情感交流;重视综合素质教育。袁霞提到现代未成年人家庭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环境潜移默化法、言语说服教育法、奖惩长善救失法、实践锻炼习惯养成法、榜样示范人格塑造法。
  (三)转变教学模式
  正确认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在教学中带入情感教育。叶海智 《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谈及要在思想和观念,机制和政策两大方面即以科学人文教育思潮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建立和完善促进现代信息如网络、课件的情感互动机制,保证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制作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有效地贯彻情感互动的思想和理念。吴冬晓提到净化社会风气和网络环境,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冯文娟提到电化教学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借助这些多媒体以音乐渲染情景,用图片画面呈现情景,使学生耳濡目染比较久远的场景或者不曾熟悉的事物,把文字、口头语言和画面、声音的视听效果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以更立体、形象的感觉,有效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认知信息的传递和接受。
  七、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教育生产大国,注重情感教育的作用,培养具有强烈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的人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高尚的人才的重要举措。为此,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说,我们应该加强学校情感教育、重视家庭情感培养和创造有利健康的社会环境,具体地应该体现为从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应提升教师班主任自身情感素养、形成正确合理的评价、应构建多样化的校园情感教育新载体;及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营造民主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情感交流、重视综合素质教育;最后应该营造有利于个体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大社会的情感教育力量。
其他文献
一、问题行为描述与家庭情况了解  我在一年前开始担任6年级某班的班主任,该班有42名学生,在整体上,班风较好,但一个男生(以下称A生)的学习成绩与日常行为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  根据我的观察,将A生的在校表现分为了三个类别,并根据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第一类是课堂行为,第二类是人际关系,包括与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最后一类为其他行为。尽管对于很多行为问题学生而言,其在校的多方面表现都是紧密
期刊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外出、计划生育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选择趋于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偏远农村小学的班级学生数越来越少了,各年级逐步呈现出班级人数30人左右的小班化倾向。这种自然形成的“小班化”,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是我们搞好教学的一个优势:第一,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从作业、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时间和空间;第二,有利于对学生的作业面批面
期刊
想办出一所高质量优质的幼儿园,就必须对幼儿园进行优质的教育管理。优质幼儿园是幼儿园中的一面旗帜,是向社会、家长、学生做出的质量保证。对家长来说,选择一所优质幼儿园,就是选择了优质的幼儿教育,它不仅可以使幼儿园提升办学质量,而且可以为幼儿园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一所优质的幼儿园要拥有优质的软件,它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质的教学质量、良好的办学效益,以及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一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存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多年来,人们一直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但是课堂上看到听到的仍然是学生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被动状态没有真正消除。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
期刊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他们身上具有不可低估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中学阶段能否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今后进入高校继续学习和参加社会劳动的发展水平。因此,弄清楚什么是自主学习,什么是能力,明确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涵义,帮助中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并创造良好条件以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探索高效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期刊
师者,何也?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教育劳动是从事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一种特殊劳动,就是培养延续人类文明的有用之才,即‘教书育人’”。教育与一般社会活动相同,都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有组织地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教育
期刊
当前,我们英语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人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平庸,甚至最后被迫放弃,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有这一定的关系。评价学生是课堂的重中之重,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目的能否顺利达成,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学生是否健康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
期刊
一、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机构和家长资源的涵义  校外教育在《校外教育学》中的被定义为:中小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校外教育机构、社会文化教育单位和各群众团体,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活动和自己动手、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实践,使他们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良好发展所受的教育。  本文所指的校外教育机构主要是指少年宫、活动中心、少年之家、教辅中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就一定会学好化学这门功课。以下是我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的经历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做名有吸引力的教师  初中生的孩子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对身边事
期刊
众所周知,《学记》中所提之“教学相长”,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是教师在整个传承并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己也在进行学习,教与学两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而现代教育中,我们所提的“教学相长”,则基本上偏向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其实,就学习的主体而言,确实应以学生为本。即便如此,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规律依然存在。而学生学习效益的高低,也早已成为衡量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