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后进生形成自学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如何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一)心理方面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对待后进生时,教师更要以宽容、尊重、信任、关爱的态度温暖他们迷失的心灵,努力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寻找他们的优势,用鼓励的语言与肯定的目光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对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小小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夸奖,多多奖励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长处。
  (二)课堂方面
  课堂应该是欢声笑语、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教师应积极建立平等、和谐、互助的新型堂课。加强在教学技巧方面的变化多样,如:新颖的导语、别致的板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态等。成功的使用教学技巧可以及时抓住后进生的注意力,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创设情景教学模式,大胆地以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表演、语言展示情境达到以境引趣的目的。
  二、如何向学生传授先进、正确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一餐之鼎、教人以渔、终生受益”无论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老师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超前学习
  1、全册预习,单元预习。指导后进生在拿到书后先阅读“序言、课本目录、单元提示等”,清晰了解全书结构及学习目标。运用画知识树做到对全册知识点的整理归纳。
  2、单课预习时要学会做预习笔记。每学习一课要从整体上知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课文中的质疑的地方,指导后进生理解分析课文,把无法理解的问题找出来,先联系旧知识,思考答案,不懂的做出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课时用心听讲,求得透彻的认识。指导后进生预习课文后,尝试独立做课后题,在课后习题中不懂处做记号,上课问老师。
  总之,预习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需要,良好的预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学习方法
  后进生上课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要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一是要学会听:听刚上课老师讲的话,这是对上节课的总结、对这节课的要求。听老师将要下课讲的话,这是对本课的总结,对课后复习的要求,对新课预习的要求。二是要学会想:用自己在预习中对课文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比较。别人被提问回答时,要积极思考,自己心中也要有一份答案,与他人的比较。三是要学会记。记新;记规律;记易错易混;记疑;记方法;记分散知识;记提纲;记教材没有老师补充的;记重难点;记老师归纳总结的。 教会学生用心积累,善于积累生活知识,聚少成多,逐步提高。
  (三)复习方法
  艾宾浩斯曲线告诉我们初次识记的内容在不重复学习的情况下一小时后会忘记56%,两天后会忘记72%,所以要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1)复述法是指对识记过的内容通过回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大致内容。也可运用复述法可对着镜子模仿老师进行自我讲授。(2)过电影法是指闭上眼睛,用回忆方式对当天所学的知识及学知识时的场景在眼前再现,适用于每天临睡前复习课堂所学知识。(3)整理归类法多指一段时间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总结,多伴随列表法,提纲法,错题本法,结构图法等。同时,也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有计划地复习。
  以往的后进生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上课,无正确方法的课堂,失去重复学习的环节,最终导致的厌学,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而一旦使他们提高了学习兴趣,掌握了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让他们对自己正确定位,最终必将形成较强的语文课内自学能力。
其他文献
目前,新课改实施的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各科教师都将高效课堂作为了自己对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目前,语文教学的状况不算太好,教师经常为教学效率的低下而感到苦恼。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相关的经验,现对此进行一些浅显的研究与论述。  一、更新观念,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期刊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毛泽东书写长征豪情的名诗,它曾在以前的初中语文课本上作为讲读课出现,现在新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中仍保留有;在新版的初中历史课本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将《长征》诗的第一句作为课题,同时又把全诗作为该课引文的重要内容介绍,足见这首诗的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难题。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主题粗俗,内容宽泛,层次混乱,语言贫乏,读来如同嚼蜡。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摸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细心观察,参与课内外活动,鼓励学生积累与思考,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没有一定
期刊
一、引言  作文教学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是最薄弱的环节。《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教学现实却是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教师要学生交作文,学生就敷衍、搪塞,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写作欲望,农村初中更是如此。总之,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
期刊
《祝福》是鲁迅1924年创作的小说,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中。小说通过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突出了彻底反封建的主题。作为鲁迅小说十分经典的代表作,高中语文教材虽历经若干次改版,但一直都将它收入小说教学单元。对于这一课的教学,一般的教法是紧紧抓住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依照介绍作者、背景
期刊
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已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
期刊
怀一颗虔诚之心观看了省专家老师《记承天寺夜游》的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过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老师对切入点和主问题的巧妙把握,对文本细腻深刻的解读,对课堂环节的艺术处理,都给了我深深地启发和触动。  前段时间,我也曾经执教过苏轼的这篇短文的公开课。当时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查找资料,细研文本,经过一次次的讨论修改,从千头百绪到清晰明了,期间的繁琐艰辛不必言说。但讲完之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感觉还是肤浅,对
期刊
那次赛课,没有获奖,但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近期,读了一篇文章《这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说,退休之后的大反思,让我明白了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于永正老人,他说,退休后才经常想,如果时光倒退十几年,让我再教一届小学生该有多好。“如果时光老人,再给我十几年的时间,让我重教一年级,上课时,我会关注每一位学生,不再只是关注教案教学。”“如果让我再教一届学生,我会让学生从我这里体会到
期刊
“是最后的花了/最后的花了/最后的春天”——《梦园》  在既不忙于“谋生”也不急于 “谋求真理”的时候,顾城发现“我就是真理”。“植物呵,你这绿色的孩子/等来的要是秋天呢?”如果只是一棵普通的植物,当然摆脱不了春荣秋枯的命运,可是“你是常春藤,你拥抱着整座森林,使所有落叶飞上枝头”(《梦痕》)不论怎样的时代换迁,春天却永驻诗人之心。 这便是中国佛教所说“无所驻处是真心”。  “大地上长麦子/也长诗
期刊
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提问是否有效。因此,实施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  可是,现今教学提问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提问过于简单,提问缺乏目的性,提问过于笼统,提问的形式单一,提问不平等,等等。为了探索“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的途径,我特意制做了观察量表,从问题内容、提问方式、候答时间、学生回答的维度,对一位老师课上的提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