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w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小切口静脉点状剥脱术与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情况。
  方法:针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效果虽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手术切口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3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小切口静脉点式剥脱术对于大隐静脉曲张的综合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根治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点式剥脱术 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96-02
  大隐静脉曲张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症,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传统根治术只能采用多切口分段切除术或长切口剥除术,手术创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易感染,术后瘢痕明显。我院近年来开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为探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与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性手术的优缺点,本研究对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5年至2012年间于我院以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160例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回顾性分析依据,将接受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组80例中男患者46例,女患者34例,平均(51.2±2.4)岁,病程3.5-30年;对照组80例中男患者51例,女患者39例,平均(50.1±2.3)岁,病程3-2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方法[1]。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小腿胀痛,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伴有脱屑、湿疹样、溃疡、出血、浅静脉炎等并发症。体检: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结果为阳性者共106例,深静脉通畅测试结果均呈阴性;交通支瓣膜功能测试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征。辅助检查:术前均行下肢血管彩超。两组患者的诊断方法一样。排除深静脉不通、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
  1.3 手术方法。术前病人站立,使用龙胆紫在曲张静脉皮肤处作标记,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手术方法:切开腹股沟韧带下部的皮下脂肪层,找寻大隐静脉主干,将大隐静脉近端的各个分支进行分离,并逐个进行结扎、切断,在距股静脉近处0.5厘米地方钳夹并切断大隐静脉,使用贯穿缝合结扎法,将静脉剥离器自大隐静脉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插入,并沿小腿方向逐步推入,至内踝上部时开一小孔,行大隐静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则在剥离器上进行结扎,扯出大隐静脉。并分段另作切口去除曲张静脉团。观察组手术方法:腹股沟切口同传统手术方式,结扎切断大隐静脉主干及分支。于患肢内踝处开0.5厘米切口,找寻大隐静脉起端,将大隐静脉的远端进行结扎,至近端插入剥脱器到腹,股沟大隐静脉穿出,将其与大隐静脉进行结扎固定并将无菌绷带结扎牢靠与剥离器头端,将剥离器由远及近经上端切口抽出,无菌绷带保留在隧道内,利用无菌绷带的直径,起到剥离大隐静脉,隧道内止血的作用。在术前标注的曲张静脉表面隔5-10cm长度作0.3cm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找到迂曲的静脉并剥除。最后点状皮肤切口可不予缝合,抽出无菌绷带,缝合内踝处及腹股沟处切口,棉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度适宜。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160例患者康复出院后进行两年的随访,复发者即为无效。对照组80例患者,痊愈7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观察组80例患者中痊愈7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虽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其他指标。对照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90±1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8±7)d,术中出血(100±25)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6cm,术后伤口感染12例。观察组10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40±12)min,平均住院时间(6±5)d,术中出血(50±15)mL,手术切口小,除腹股沟切口外,其余切口平均长0.4厘米,术后无一例伤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结果可知,传统的大隐静脉根治术虽疗效确切,但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瘢痕明显。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将大隐静脉进行高位结扎的同时切断了其深、浅静脉的交通支,解决了深浅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引发的血液反流,解除了因多发性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引发的静脉曲张,并利用绷带的直径,减少剥离大隐静脉主干的离断现象,以及隧道内止血,不需要外加压迫止血,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点状皮肤切开几乎无疤痕形成。该术式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切口瘢痕小,下肢皮肤美观等优点。总而言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小切口静脉点式剥脱术对于大隐静脉曲张的综合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根治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波涛,吕明创.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41-42
  [2] Carradice D,Mekako A,Hatfield J.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concomitant or sequential phlebectomy after endovenous laser therapy for varicose veins[J]. Br J surg,2009,96( 04):369 -37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家属行为对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对306例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家属行为与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密切相关。  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注意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根据病情组织并指导家属配合抢救,防止因操作不当加重病情或损伤;应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向家属解释抢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后续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神经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为明显,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脑积水病患接受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提高分流成功率的策略。  方法:选择31例脑积水病患,采用腹腔分流术为其施治,回顾分析分流失败现象,总结失败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结果:本次研究的31例病患中,5例(16.13%)首次分流失败,分别为感染(1例)以及分流管脱落(2例)、堵塞(1例)、外露(1例),医师调整、更换分流管,加固分流管的接头部位,改变穿刺位置之后,分流可顺利实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原因及我院制定预防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修改策略。  方法:对我院预防措施制定前后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预防措施制定实施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制定实施后收治共282例,对照组为制定实施前收治286例,分析措施制定前后两组再出血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  结果:两组经手术治疗,共20例发生再出血,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5.24%,明显高于研究组1
期刊
摘要:目的:两种用药方案在酒渣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酒渣鼻患者50例,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试验组(27例,口服多西环素+液氮擦拭)和对照组(23例,口服甲硝唑+维A酸软膏擦拭),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结果:试验组27例患者治疗愈显率达到92.59%,对比对照组(65.2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无严重不良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9例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或者家属意愿,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术后3-6个月时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组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同时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病率情况。  
期刊
摘要: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主要有手腕疼痛肿胀,尤其以掌屈活动受限。骨折移位严重者,可出现餐叉状畸形,即腕部背侧隆起,掌侧突出。我们采用背侧小切口进行植骨,植骨量足够,并压紧压平,掌侧锁定板固定,达到了前后柱都稳定的效果;锁定接骨板按照设计,为内固定支架,AO锁定接骨板一般都有一定的角度,不需要作预弯,角度不合适的应适当的预弯,该板远端的3个螺钉通过钉和板的锁定,起到钉板一体化的作用,可以很好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首先对血糖进行控制,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压下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期刊
摘要: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极为常见,治疗方法繁多,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常用方式。通常采用前外侧入路,因肱骨中下段的解剖特点,固定不牢固致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以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多见;后侧入路因桡神经与肱骨后方的解剖关系“复杂”而较少应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对4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病人,作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上述两种入路作对照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 肱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结肠低张充气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结肠癌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高度怀疑结肠癌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结肠低张充气平扫及加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及表现。  结果:27例患者中,结肠息肉7例,结肠癌14例,结肠炎症3例,结肠良性狭窄1例,结肠外病变2例。多层螺旋CT检出全部14例结肠癌,检出率100%。  结论:通过结肠低张充气后肠管充分扩张结合增强,使病变形态、大小清楚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