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华中师范大学德育所组织的一次教育培训会上,发起了一场关于“转化后进生是谁的责任”的公开辩论。
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德育所的专家与培训者——三所学校的近200位老师的交流与讨论。大礼堂的舞台上,六位中小学老师代表和两位专家先后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表达自己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其中一位教初中的X老师问,几乎每个班上都有一两位不爱学习、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怎么办?
他提问后,德育所的专家W先生回答说,要以家长的心态来对待他们,换位思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另一位专家D先生激动地站起来说,教育学生,包括转化后进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不可推诿的责任。好学生大体都是自学成才的,因为他们已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即使老师不教,他们也可以自己教育自己,然而,后进生、学困生、待优生则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不仅如此,D先生还以他的教育经验与课堂观察为例,提出了一个极富挑衅性的话题,那就是现在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缺乏个别指导的教学,它不仅转化不了后进生,甚至本身就在不断地制造后进生。他针对那位老师的问题,反问道:请问X老师,你对学困生究竟采取了什么教育措施?
D先生的发言与提问,立即引起了会场上中小学老师的骚动。大家议论纷纷,指责现在的家长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批评家长不懂教育,不理解老师的辛苦。有的老师甚至激动地反问D专家:“如果你是中小学老师,你怎么做呢?”
一场火药味颇浓的公开辩论就此上演。在场的中小学老师认为D先生不了解、不体谅他们的辛苦;D先生则认为中小学老师们习惯了应试教育,没有为转化后进生付出应有的努力,反而在推诿自己的教育责任。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舞台上的一位教小学的L老师突然站出来,她激动地讲述了自己孩子的故事:因为先天原因,她的儿子在智力上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刚上一年级,他就跟不上学习进度,成了班上的后进生。他的班主任骂他笨,揪他的耳朵,使他对上学产生了恐惧。他常对妈妈说,耳朵好疼,不想上学了,不要读书了。L老师十分心疼,但由于自己和儿子的班主任是同事,她不好意思让儿子换班……熬过了一年级、二年级,终于换了一位新班主任。新的班主任特别关心她的儿子,稍有进步就鼓励他。儿子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仅能够跟上班上同学的学习进度,而且特别喜欢上学,对新班主任特别感恩。一天,他对妈妈说,长大后要把挣的钱分一半给班主任。说到这里,L老师已经泪流满面。她还说,这位优秀的班主任就在会场!随着这位班主任起身,会场上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L老师的讲述,把会场的讨论引向了高潮,她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无疑是倾向于同意D先生的,甚至可以说为D先生的观点给出了一个实证。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的中小学也确实存在班额过大的情况,一个老师精力顾不过来,无法开展个别指导。后来D先生在补充发言中也承认了这一点,并提出要想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实行小班化教学。他提出,中小学老师要实行教学重点的转移,即从关注优等生转向关注中等生、后进生,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
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德育所的专家与培训者——三所学校的近200位老师的交流与讨论。大礼堂的舞台上,六位中小学老师代表和两位专家先后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表达自己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其中一位教初中的X老师问,几乎每个班上都有一两位不爱学习、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怎么办?
他提问后,德育所的专家W先生回答说,要以家长的心态来对待他们,换位思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另一位专家D先生激动地站起来说,教育学生,包括转化后进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不可推诿的责任。好学生大体都是自学成才的,因为他们已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即使老师不教,他们也可以自己教育自己,然而,后进生、学困生、待优生则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不仅如此,D先生还以他的教育经验与课堂观察为例,提出了一个极富挑衅性的话题,那就是现在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缺乏个别指导的教学,它不仅转化不了后进生,甚至本身就在不断地制造后进生。他针对那位老师的问题,反问道:请问X老师,你对学困生究竟采取了什么教育措施?
D先生的发言与提问,立即引起了会场上中小学老师的骚动。大家议论纷纷,指责现在的家长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批评家长不懂教育,不理解老师的辛苦。有的老师甚至激动地反问D专家:“如果你是中小学老师,你怎么做呢?”
一场火药味颇浓的公开辩论就此上演。在场的中小学老师认为D先生不了解、不体谅他们的辛苦;D先生则认为中小学老师们习惯了应试教育,没有为转化后进生付出应有的努力,反而在推诿自己的教育责任。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舞台上的一位教小学的L老师突然站出来,她激动地讲述了自己孩子的故事:因为先天原因,她的儿子在智力上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孩子。刚上一年级,他就跟不上学习进度,成了班上的后进生。他的班主任骂他笨,揪他的耳朵,使他对上学产生了恐惧。他常对妈妈说,耳朵好疼,不想上学了,不要读书了。L老师十分心疼,但由于自己和儿子的班主任是同事,她不好意思让儿子换班……熬过了一年级、二年级,终于换了一位新班主任。新的班主任特别关心她的儿子,稍有进步就鼓励他。儿子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仅能够跟上班上同学的学习进度,而且特别喜欢上学,对新班主任特别感恩。一天,他对妈妈说,长大后要把挣的钱分一半给班主任。说到这里,L老师已经泪流满面。她还说,这位优秀的班主任就在会场!随着这位班主任起身,会场上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L老师的讲述,把会场的讨论引向了高潮,她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无疑是倾向于同意D先生的,甚至可以说为D先生的观点给出了一个实证。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的中小学也确实存在班额过大的情况,一个老师精力顾不过来,无法开展个别指导。后来D先生在补充发言中也承认了这一点,并提出要想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实行小班化教学。他提出,中小学老师要实行教学重点的转移,即从关注优等生转向关注中等生、后进生,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