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总会吸引全球关注。今年又是美国大选年,刚进入2月,总统候选人的党内初选就拉开帷幕。3月1日,迎来“超级星期二”,两党同时在12个州举行选举,其中包括重要票仓德克萨斯。“超级星期二”过后,起初略显扑朔的选情逐渐清晰。民主党方面,希拉里优势明显,已获1055票,接近所需得票的半数,桑德斯居第二位。共和党方面,特朗普得302票,拥有较大优势,克鲁兹和卢比奥占据第二、第三位。不出意外,下一届总统将从以上5位竞选者中产生。
这一轮美国总统大选,注定是一次特别有看点的选举。一般而言,现任总统参与选举时,总统具有一定优势,竞争相对较少。现任总统奥巴马任职已满两届,这次该换人了,竞争自然激烈。几乎每次换人大选,都会有特别看点。换人只是影响看点的表层因素,深层的影响因素在于其特殊的时机和背景。本次大选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第一次总统换人大选,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内部,出现了复苏迹象,发达国家中美国一枝独秀,但又矛盾重重,后劲不足。外部,美国既想继续维护并尽可能延长其全球霸主地位,巩固其领导权威,但面对危机之后的一系列新变化,又感到势单力薄。当下的美国,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面临一系列的选择困难。经济社会现实必然折射到民众的情绪之中,并最终通过总统选举宣泄出来。体味一个多月以来的历次总统初选,不难发现美国民众复杂而矛盾的内心。
源于对美国社会日益明显的不平等的不满,对僵化的华盛顿政府的厌恶,美国民众甚至已经非常愤怒。
总统初选开始的一个月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超级星期二”的选举中,特朗普势不可挡地拿下6个州,遥遥领先其他两位共和党候选人。作为商界大亨、超级富豪,特朗普被称为是本届选举中“最随意,最任性”的一位竞选人。温和的批评者说他率真、坦诚。激进的批评者指责他根本不靠谱,说话太过于随意。他公开声称要禁止所有的穆斯林进入美国,多次公开指责他的对手“愚蠢”,甚至还嘲弄福克斯新闻女主播凯利因为生理原因而情绪不稳。可就是这么一位不怎么“靠谱”的候选人,却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有这么多人支持,根本原因就是公众认可他是华盛顿政治核心的“圈外人”。普遍的一种情绪认为,美国政府的一切都已经糟糕透顶,必须来个大的改变,否则没有出路。故而,不少民众宁愿把票投给一个“圈外人”,尽管他对政治几乎是一无所知,甚至有些冒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一项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者主要来自社会下层,绝大多数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下层民众受经济社会变动影响最为直接,情绪自然也最为激烈。
这种愤怒情绪,也使德克萨斯参议员克鲁兹成为受益者。与特朗普一样,克鲁兹也因其“极端路线”而赢得一定的选票,暂居共和党竞选第二位。
比起民众的愤怒,被特朗普指责为“建制派”的共和党精英们的愤怒可能更甚,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一个离经叛道的作秀者成为共和党的候选人。70后的政治新秀卢比奥自然而然得到了共和党当权派们支持。
愤怒的情绪甚至直接造成了杰布·布什悲剧出局。初选开始前,杰布·布什一度被舆论认为是很富竞争力的人选。布什家族称得上是美国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世家,其父、兄均曾担任美国总统,家族中还培养出多位议员和州长,他本人也曾任佛罗里达州长。显赫的家族背景给他的竞选戴上了炫目的光环。初选正式开始前,杰布·布什还是撒金最多的竞选者。按照常规,竞选人投入越大,越容易赢得支持。但这次完全不同了,总统初选刚刚开始,杰布·布什就连遭失败。预感前景渺茫,2月20日,杰布·布什黯然宣布退出竞选。有舆论嘲讽说他太胖,形象不佳,不如父兄帅气,不易为美国民众接受。戏言背后,是美国民众对传统政治精英们的不满。
当前微弱的经济复苏主要表现在金融和虚拟经济中,实体经济还很脆弱,大批蓝领工人和企业人士还难以感受到经济复苏的效应,最为直接的感受是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不平等加剧,这也是最能触动民众情绪的因素。一部分民众怀着愤怒的情绪把选票投给特朗普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民众焦急地期待着更为深刻的变革。这种对现实充满焦虑的心态,造就了另外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现象——“社会主义者”的崛起。
对于美国经济的前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金融大锷巴菲特认为,美国经济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活力,美国的下一代可以过上比以往更好的生活。相反,现年74岁,这次选举中年龄最大的民主党竞选人桑德斯认为,美国经济一直为少数大资本家操纵,中产阶级已经消亡。也是基于这一断言,桑德斯一直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
桑德斯出身草根,家庭贫困。有消息爆料,在竞选国会议员前,他曾长期依靠政府失业救助金维持生活。一直到现在,他的身价也不过区区30万美元。桑德斯形象欠佳。镜头前,一头白发总是显得很凌乱,衣着也并不整洁,甚至有些不合身。他的政治表现也很平常,尽管在国会已经任议员25年之久,但只提出几项议案,根本算不上是一位真正有影响的议员。因为这些,桑德斯没少受到媒体的冷嘲热讽。但桑德斯表现并不逊色,“超级星期二”之后,他已获得428票。民调显示,支持桑德斯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普通工薪阶层收入增长有限,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一直徘徊,导致人们对未来信心不足,充满忧虑。这种心态下,自称“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自然而然会得到年轻人支持。从现在的选票来看,桑德斯明显落后于希拉里。但在一个被公认为没有社会主义传统的美国社会中,“社会主义者”能够有如此不俗的表现,也是现实使然。
尽管充斥着愤怒和焦虑,但整体上,美国政治还算是比较稳定。历史地比较,美国大选也曾多次面临这样的困境,美国政治成熟的制度安排,美国社会稳定的价值认同,都在发挥着作用,民众情绪的波动,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美国政治的走向。于是,就只留下对现实的无奈。正是这种无奈,成就了希拉里·克林顿。
希拉里曾经是美国第一夫人,还曾担任小布什政府国务卿,十余年中,一直居于美国政治的中心,备受人们关注。因而自她宣布参与总统竞选,就一直是呼声很高的热门人物。回溯希拉里的政治生涯,可能最让她得分的是处理“家事”。1998年,克林顿总统卷入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性丑闻。当时作为第一夫人的希拉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她最终选择了妥协,维系了自己和克林顿的政治前途,尽管一度被指责背离了她所倡导的女权主义理想,但冷静理性地应对这一事件为她赢得了一定的声望。除去处理这一“家事”之外,在其他政治活动中,希拉里似乎并没有什么过人表现。
早在克林顿第一届任期之初,希拉里曾力推国家医疗保健改革,但最终未获国会通过,不了了之。1996年,又涉嫌“白水事件”,不得不出庭作证,之后,选择闭门蜇伏,以避非议。2008年,希拉里曾参加总统竞选,最终不敌奥巴马,铩羽而归。随后,就任奥巴马政府国务卿。任职期间,曾因美国驻班加西领馆遇袭事件而受到共和党的批评。去年底,又被爆任职国务卿期间,通过私人邮箱发送邮件,涉嫌泄密。诸多事例说明,希拉里虽然一直活跃于美国政坛,但未必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政治家。另外,年龄偏高,女性身份,或多或少会有一定负面影响。近日,马塞诸塞州又有人指责克林顿为她非法拉票,认为干扰了选举公正,并联名请求逮捕克林顿。
然而,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对于手持选票的美国民众而言,更多的可能就是一种别无选择的无奈。与特朗普饱受党内高层诟病的窘困相比,希拉里的这些麻烦要少得多。相较于特朗普只能依赖中下层民众的现状,希拉里不仅得到了一些认同美国现状的普通民众的支持,而且更为美国精英群体接受。因此,除了在新罕布尔州败于桑德斯外,希拉里在其他州都一路高歌,遥遥领先,最有希望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如果最终选举成功,她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尽管“超级星期二”已过,但其他州的初选仍将继续,一直持续到6月。初选之后,各党还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本党候选人。直到11月8日举行总统选举,最后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不过氤氲于美国民众之中的种种愤怒、焦虑和无奈,将会伴随本届大选,在特定情况下,还可能诱发戏剧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