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生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等特点使得小学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索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生动活泼发展的基础教育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小学英语教学作为英语教育中的奠基石,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的启蒙上,注重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教育观念的改变、明确教育目的、改善教学方法,促进个体发展。生态教育观念的提出有效的弥补了目前小学英语教育的不足,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教育生态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下的教育观。其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把教育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三方面。
一、知识观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与中立性,认为知识是独立于个体存在的客观真理,是千篇一律的确定解释。它忽视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导致的对不同知识理解的偏差,忽视了不同经验导致的对知识构建方式的不同。
生态教育观念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而是最终内化成为学生的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英语教学主要包括三大类知识,字母、单词、句子。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英文字母与汉字、部首对应、英文单词与中文词语对应、英文句子与中文句子对应,通过学生已有的中文知识,来具体讲授英文知识,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组成的异同更好的了解英语,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语言的使用方法与情境。以“Where does he work?”为例,在讲授这句话的过程中,先根据对应的中文“他在哪儿工作”逐词翻译成英文“He where work”,再通过一个找不同的游戏,让同学们找出翻译的英文句子与实际英语句子的异同,即单词顺序的不同,比中文多了个does,最后再通过这个实例讲解语法知识,提出在疑问句中,疑问词通常放在最前面,对应中文中提问的部分,剩下的句子成分按照正常陈述句的顺序,并最后在疑问词后,根据人称添加合适的助动词,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英语语言最基础的逻辑思维,提升语感培养,为之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后,同学们能根据上课所学举一反三,掌握了“How does he go to work?”等句子的学习,也掌握了更好的做题方法。
二、学习观
传统的学习观突出教师的课堂讲授,认为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导致了填鸭式教学。教师一味的讲授知识,学生只是无意义的记忆知识并应付考试,理解了老师讲授的某个句子、某个单词,却很难理解句子与单词的变化,无法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学得慢忘得快。
生态教育观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明确意义构建网络的方式获得的,是将新学的知识与旧有的經验结合起来,用旧有的经验解释新学的知识。
教学实践中,7-12岁的学生其思维具有一定弹性,能根据具体的事物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运算,但必须与其熟悉的物体相关联,其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例如对单词apple的学习,学生会首先想到平时经常吃的苹果,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具象印象,再将这个印象与apple这个单词对应,最终在看到苹果后能反应出其英文apple。其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旧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更好的完善了旧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手段的利用,更多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与经验,注重事实性与技能性训练,帮助学生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将所学知识添加到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去。如在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打招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明确,最基础的“你好”对应着英文中的“Hello”,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有一段时间没见面的小伙伴打招呼方式“你最近怎么样”,引出所学内容“How are you?”。这种引入方式更好的帮助同学们了解所学内容的使用场景,而不是单纯的记住这样的一组问答,同时也加深了对“hello”的学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问候用“hello”即可。
三、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是单纯的聆听者、接受者。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多选择教师主讲式教学,以语言讲述为主,简单结合课堂活动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较为枯燥,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
生态教育学习观必然导致教学观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的背景经验,而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和起点,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并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在社会文化的参与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生态教育观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情境,提供意义构建的条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生态教育观念的提出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很多不足,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不同可能导致教学效率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这一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找到平衡的度,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能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二者相辅相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质量。
一、知识观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与中立性,认为知识是独立于个体存在的客观真理,是千篇一律的确定解释。它忽视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导致的对不同知识理解的偏差,忽视了不同经验导致的对知识构建方式的不同。
生态教育观念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而是最终内化成为学生的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英语教学主要包括三大类知识,字母、单词、句子。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英文字母与汉字、部首对应、英文单词与中文词语对应、英文句子与中文句子对应,通过学生已有的中文知识,来具体讲授英文知识,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组成的异同更好的了解英语,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语言的使用方法与情境。以“Where does he work?”为例,在讲授这句话的过程中,先根据对应的中文“他在哪儿工作”逐词翻译成英文“He where work”,再通过一个找不同的游戏,让同学们找出翻译的英文句子与实际英语句子的异同,即单词顺序的不同,比中文多了个does,最后再通过这个实例讲解语法知识,提出在疑问句中,疑问词通常放在最前面,对应中文中提问的部分,剩下的句子成分按照正常陈述句的顺序,并最后在疑问词后,根据人称添加合适的助动词,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英语语言最基础的逻辑思维,提升语感培养,为之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后,同学们能根据上课所学举一反三,掌握了“How does he go to work?”等句子的学习,也掌握了更好的做题方法。
二、学习观
传统的学习观突出教师的课堂讲授,认为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导致了填鸭式教学。教师一味的讲授知识,学生只是无意义的记忆知识并应付考试,理解了老师讲授的某个句子、某个单词,却很难理解句子与单词的变化,无法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学得慢忘得快。
生态教育观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明确意义构建网络的方式获得的,是将新学的知识与旧有的經验结合起来,用旧有的经验解释新学的知识。
教学实践中,7-12岁的学生其思维具有一定弹性,能根据具体的事物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运算,但必须与其熟悉的物体相关联,其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例如对单词apple的学习,学生会首先想到平时经常吃的苹果,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具象印象,再将这个印象与apple这个单词对应,最终在看到苹果后能反应出其英文apple。其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旧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更好的完善了旧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手段的利用,更多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与经验,注重事实性与技能性训练,帮助学生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将所学知识添加到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去。如在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打招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明确,最基础的“你好”对应着英文中的“Hello”,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有一段时间没见面的小伙伴打招呼方式“你最近怎么样”,引出所学内容“How are you?”。这种引入方式更好的帮助同学们了解所学内容的使用场景,而不是单纯的记住这样的一组问答,同时也加深了对“hello”的学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问候用“hello”即可。
三、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是单纯的聆听者、接受者。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多选择教师主讲式教学,以语言讲述为主,简单结合课堂活动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较为枯燥,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
生态教育学习观必然导致教学观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的背景经验,而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和起点,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并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在社会文化的参与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生态教育观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情境,提供意义构建的条件,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生态教育观念的提出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很多不足,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不同可能导致教学效率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这一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找到平衡的度,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能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二者相辅相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