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第七条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授予,它直入文本,学思结合,读思结合,以求得对文本精彩而独到的解读,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记录,体现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从而让学生习得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独立阅读的能力。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的需要。特别是高年段语文阅读,老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批注式阅读”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悟、所得等简明扼要地写在文本相应的空白处,或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应注意的字、词、句、段作相应的圈点勾画,来提高学习能力,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一、批注的方法
批注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两类。
1.批注
默读思考,对文本内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画。常用的符号主要有:①圈字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查出读音,标在字上。②框词注解——用方框框出文中的词语,不理解的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意思,记在旁边。③波浪线“”或直线“”,画在文章精彩和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④三小角“△△△”,标在文章重点领会的词语或优美词语下面的着重号。⑤“//”用来划分段落,“/”用来划分层次。⑥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⑦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邊。
2.文字批注
边读边想,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下,能够围绕重点难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文字批注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力求简洁明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文字批注可以写在文章的天头、地脚、行间、旁空等处。我们根据批注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为疑难问题的提岀与理解,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夹批为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语境含义等,脚批为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和想象拓展等。
二、批注式阅读的指导
阅读批注可以贯穿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三个阶段。教师通过在这三个阶段对学生的批注能力进行不断的训练,并在反馈中了解学情,点拨渗透,激励表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到解决,能力得以提升,视野获得拓展,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一)课前预习性批注落实
课前预习阶段的批注,教师可结合预习单,让学生预习。课前预习时,学生刚接触课文,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的面也最广。如:课文的内容,精彩语句,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特殊的标点、字词句段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自主批注,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上课前,教师先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批注情况,及时的反馈,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对批注保持久的兴趣。老师作为欣赏者与鼓励者,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独立思考、思维的创造性,及时肯定学生,并不吝表扬,如展板学生课前批注的书注。教师对学生预习成果进行归类、统计,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难点疑点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学习效果更有效。
(二)课堂探究式批注强化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入评点批注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讲读重点段落之前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评点批注,让学生既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又有相对的自主选择权更提供了合作探究空间。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这些批注,既是检验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思想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产生新思想的过程。
(三)课后拓展文本批注提升
一篇文章学完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深受感染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或情感。假如教师此时能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便会文思泉涌,跃跃欲试。比如:在教完《桥》这篇课文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 学生奋笔疾书后交给我一张张使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如:“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您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三、批注式阅读的评价。
批注式阅读必须进行经常性的训练。为了保证这种批注阅读的可持续性,我们还应采取相应的评价策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坚持对学生批注阅读检查反馈,展示交流。主要采用教师定期检查或轮流抽查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有两个重要的标准:一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二是质量,看学生是否有较为精彩的批注。
上课前,教师先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批注批注情况,及时的反馈,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对批注保持久的兴趣。老师作为欣赏者与鼓励者,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独立思考、思维的创造性,及时肯定学生,并不吝表扬。学生影响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对优秀的批注,教师要积极利用,将批注作品展示出来,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要把学生完整的课文阅读批注再展板一次,也就是把学生最终的阅读批注成果展示,进行点评,让学生有成就感。
批注式阅读教学,只有以生为本,照顾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情感态度、思考角度,真正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亲近文本的机会,循序渐进,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
一、批注的方法
批注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两类。
1.批注
默读思考,对文本内容中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画。常用的符号主要有:①圈字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查出读音,标在字上。②框词注解——用方框框出文中的词语,不理解的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意思,记在旁边。③波浪线“”或直线“”,画在文章精彩和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④三小角“△△△”,标在文章重点领会的词语或优美词语下面的着重号。⑤“//”用来划分段落,“/”用来划分层次。⑥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⑦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邊。
2.文字批注
边读边想,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下,能够围绕重点难点,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文字批注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力求简洁明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文字批注可以写在文章的天头、地脚、行间、旁空等处。我们根据批注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为疑难问题的提岀与理解,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夹批为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语境含义等,脚批为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和想象拓展等。
二、批注式阅读的指导
阅读批注可以贯穿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三个阶段。教师通过在这三个阶段对学生的批注能力进行不断的训练,并在反馈中了解学情,点拨渗透,激励表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到解决,能力得以提升,视野获得拓展,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一)课前预习性批注落实
课前预习阶段的批注,教师可结合预习单,让学生预习。课前预习时,学生刚接触课文,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的面也最广。如:课文的内容,精彩语句,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特殊的标点、字词句段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自主批注,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上课前,教师先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批注情况,及时的反馈,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对批注保持久的兴趣。老师作为欣赏者与鼓励者,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独立思考、思维的创造性,及时肯定学生,并不吝表扬,如展板学生课前批注的书注。教师对学生预习成果进行归类、统计,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难点疑点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学习效果更有效。
(二)课堂探究式批注强化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入评点批注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讲读重点段落之前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评点批注,让学生既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又有相对的自主选择权更提供了合作探究空间。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这些批注,既是检验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思想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产生新思想的过程。
(三)课后拓展文本批注提升
一篇文章学完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深受感染后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或情感。假如教师此时能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便会文思泉涌,跃跃欲试。比如:在教完《桥》这篇课文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 学生奋笔疾书后交给我一张张使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如:“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您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三、批注式阅读的评价。
批注式阅读必须进行经常性的训练。为了保证这种批注阅读的可持续性,我们还应采取相应的评价策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坚持对学生批注阅读检查反馈,展示交流。主要采用教师定期检查或轮流抽查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有两个重要的标准:一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二是质量,看学生是否有较为精彩的批注。
上课前,教师先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批注批注情况,及时的反馈,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对批注保持久的兴趣。老师作为欣赏者与鼓励者,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独立思考、思维的创造性,及时肯定学生,并不吝表扬。学生影响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对优秀的批注,教师要积极利用,将批注作品展示出来,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要把学生完整的课文阅读批注再展板一次,也就是把学生最终的阅读批注成果展示,进行点评,让学生有成就感。
批注式阅读教学,只有以生为本,照顾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情感态度、思考角度,真正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亲近文本的机会,循序渐进,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