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变,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单一与僵化需要摒弃。本文通过“唤醒,探究,建模,运用”四步教学并结合教学实际对于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近年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受到了数学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老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重视。但是,多年来计算教学的偏见,导致传统的低中年级数学计算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則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那么,该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唤、探、建、用”四步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唤---唤醒学生数学智慧,激活数学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不在于传授计算知识,更要唤醒数学智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是计算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需要精心设计与有效实施,此环节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唤醒学生相关生活经验的有效做法,设计典型的练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我们应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在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景,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到旅游区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唤醒内心深处的数学智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探--探究数学算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计算教学,算理和算法是精髓与主线,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则无法保证正确的运算结果。所以 “算理”与“算法”要紧相随。在自主探索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尝试创新,建立让学生经历、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自觉地分析、推理、修正,从而理解算理,逐步学会“多中择优,优中择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究可以使学生不只是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而是及时概况和提炼出算理,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直观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教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出示9+2=?的算式时,一般来说,学生都能很快地得出和是11,但是,教学9加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计算出正确结果,重要的是揭示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这样边操作边口述过程,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加1得11,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将口述操作的思维过程在算式上展现出来,通过9加几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到教学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应用“凑十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三、建--利用建模思想提炼结构,优化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计算问题需要更加灵活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的语言、符号和方法,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让学生分析自己算理是否合理、方法是否灵巧,进行概括和归纳并归类,整理成有条理的系统的知识的过程,这种简化过程的方法就是数学建模,小学数学建模不再是单纯的数学建模,而是一种方法或者说一种教学形式,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例如,在口算与笔算的对应联结中建构算法模型,口算与笔算之间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与组合,先学口算的算法模型,打下迁移基础,口算可根据课题的内容,教师准备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当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后,教师应将两者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此分析,启发学生踊跃说出计算规律,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和理解中经历,从而使新的计算模型从已有的口算和笔算经验中自然生长出来,生成极具迁移性的基本笔算模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用数学的能力,从而优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用--多样化练习,巩固运用,使计算课进一步延伸
建构以后的模型是否真正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否把掌握的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更易接受的算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就要设计多样化练习,巩固运用,让学生逐步掌握最佳算法,发展自我,建立自信。练习设计的典型与否,对模型的巩固、拓展与深化作用不可低估。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用环节中,可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第一环节直接运用竖式计算,巩固建构的模型如173×42,54×145。第二环节运用纠错练习,细化、优化、内化模型。第三环节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模型的空间,如一套书是24元,买135套需多少元?等此类综合练习。第四环节设计一些挑战性练习,深化对模型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总而言之,在以后的的计算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呼唤高效的计算课堂,继承和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努力使学生学得快乐、算得准确,并且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本文系南乐县教育局2018年度“三分建构”课题《小学数学低中年级“四步计算课”模式研究》成果部分内容,立项编号:NLXSFJGKT044)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近年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受到了数学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老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重视。但是,多年来计算教学的偏见,导致传统的低中年级数学计算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則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那么,该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唤、探、建、用”四步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唤---唤醒学生数学智慧,激活数学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不在于传授计算知识,更要唤醒数学智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是计算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需要精心设计与有效实施,此环节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唤醒学生相关生活经验的有效做法,设计典型的练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我们应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在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景,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到旅游区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唤醒内心深处的数学智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探--探究数学算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计算教学,算理和算法是精髓与主线,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则无法保证正确的运算结果。所以 “算理”与“算法”要紧相随。在自主探索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尝试创新,建立让学生经历、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自觉地分析、推理、修正,从而理解算理,逐步学会“多中择优,优中择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究可以使学生不只是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而是及时概况和提炼出算理,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直观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教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出示9+2=?的算式时,一般来说,学生都能很快地得出和是11,但是,教学9加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计算出正确结果,重要的是揭示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这样边操作边口述过程,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加1得11,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将口述操作的思维过程在算式上展现出来,通过9加几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到教学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应用“凑十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三、建--利用建模思想提炼结构,优化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计算问题需要更加灵活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的语言、符号和方法,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让学生分析自己算理是否合理、方法是否灵巧,进行概括和归纳并归类,整理成有条理的系统的知识的过程,这种简化过程的方法就是数学建模,小学数学建模不再是单纯的数学建模,而是一种方法或者说一种教学形式,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例如,在口算与笔算的对应联结中建构算法模型,口算与笔算之间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与组合,先学口算的算法模型,打下迁移基础,口算可根据课题的内容,教师准备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当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后,教师应将两者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此分析,启发学生踊跃说出计算规律,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和理解中经历,从而使新的计算模型从已有的口算和笔算经验中自然生长出来,生成极具迁移性的基本笔算模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用数学的能力,从而优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用--多样化练习,巩固运用,使计算课进一步延伸
建构以后的模型是否真正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否把掌握的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更易接受的算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就要设计多样化练习,巩固运用,让学生逐步掌握最佳算法,发展自我,建立自信。练习设计的典型与否,对模型的巩固、拓展与深化作用不可低估。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用环节中,可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第一环节直接运用竖式计算,巩固建构的模型如173×42,54×145。第二环节运用纠错练习,细化、优化、内化模型。第三环节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模型的空间,如一套书是24元,买135套需多少元?等此类综合练习。第四环节设计一些挑战性练习,深化对模型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总而言之,在以后的的计算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呼唤高效的计算课堂,继承和发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努力使学生学得快乐、算得准确,并且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本文系南乐县教育局2018年度“三分建构”课题《小学数学低中年级“四步计算课”模式研究》成果部分内容,立项编号:NLXSFJGKT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