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当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利用课堂,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并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使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却独立阅读,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阅读的面要宽,阅读的量还要大。有了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语文的语感、丰厚的语言积累就能形成。那么,语文素养的也就随之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关键词]阅读能力 兴趣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尼克拉耶娃曾说过:“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不仅能使人变的智慧,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还能净化一个人的灵魂,使人变得高尚。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当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提出均衡营养,不仅要吃细粮,还要尝试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全面。阅读的面要宽,阅读的量还要大。因为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很难发生质的飞跃,也就是语文的语感、丰厚的语言积累就不可能形成。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也就无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爱为学问之始
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爱即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一件事感兴趣了,他才愿意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所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学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还用担心他读书不用心吗?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的兴趣,学生才会专心地去读书。
(一)投其所好。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好奇心很强。他们喜欢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书籍。我就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经常利用午写时间给他们讲一段故事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书带来的巨大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巧设悬念。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言语而未能”的境地,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学生当然不肯罢休,必然想方设法要达到“心求通,口言语”。如:我教授的《惊弓之鸟》一课,即将结束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明白本课所要阐述的道理:遇事要冷静,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慌张。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大雁死后,它的女儿小雁将更羸、魏王告上了法庭,说他们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大雁之死到底是谁之过?请你们来当律师替更羸、魏王辩解。请大家从课文中寻找理论依据。”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的热情就会大增。
(三)成之榜样。“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因此我经常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朱自清,老舍,冰心、法布尔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让名人的魅力感染学生。每月在班里评出读书小博士,利用早读时间请读书小博士讲自己读过的有趣的故事。小学生荣誉心强,每个人都想当读书小博士,与大家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所以就必须课下认真阅读。这样榜样的作用就覆盖了全班,带动全班积极投入到阅读中来。
二、重视课堂有效性,提高课内阅读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这样就能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去阅读。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根据课堂实际灵活恰当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如范读、领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比赛读、评价读、表演读等等,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并与他们一起朗读、表演,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用灵活多变的阅读形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创设人人想读、个个爱读的良好氛围。
(二)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有效阅读。
大凡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会抓要点去阅读,不懂阅读的技巧。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凭借教材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所以读书读其精华部分,上课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斟酌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作者的意图,也就是说学会触摸重点语句背后的温度。锻炼学生的语言概况能力和品词析句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有效阅读,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打开想象的大门,让思想之船得以远航。
阅读,用想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孩子的世界里充满着神奇,孩子的想象更是我们大人无法比拟的,只有打开孩子的想象大门,那么他们才会不受拘束地迸发创新的灵感。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三、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教材内容虽然经典、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学生在年龄不断增大、识字量不断增加之时,在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对课外书有一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能更自然地由课内阅读转向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之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资源、去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训练延伸到课外阅读学习。如我们学完了叶圣陶的《荷花》一文,我可以推荐孩子们去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学《燕子》之后,让孩子们读一读老舍的《小麻雀》……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培养阅读意志。学期初始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其次,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重视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制作读书卡,读书小报,采蜜集,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设计版面、编排布局、筛选加工,有利于锻炼孩子们搜集、整理、处理资料的能力。再次,培养认真积极的课外阅读态度。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使自己通过课外阅读真正的有所收益。
总之,课内外阅读训练学习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成功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毛艾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2]吳立岗.《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研究的融合》
(作者单位:西安市莲湖区中华世纪城小学)
[关键词]阅读能力 兴趣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尼克拉耶娃曾说过:“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不仅能使人变的智慧,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还能净化一个人的灵魂,使人变得高尚。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当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提出均衡营养,不仅要吃细粮,还要尝试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全面。阅读的面要宽,阅读的量还要大。因为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很难发生质的飞跃,也就是语文的语感、丰厚的语言积累就不可能形成。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也就无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爱为学问之始
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爱即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一件事感兴趣了,他才愿意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所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学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还用担心他读书不用心吗?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的兴趣,学生才会专心地去读书。
(一)投其所好。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好奇心很强。他们喜欢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书籍。我就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经常利用午写时间给他们讲一段故事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书带来的巨大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巧设悬念。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言语而未能”的境地,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学生当然不肯罢休,必然想方设法要达到“心求通,口言语”。如:我教授的《惊弓之鸟》一课,即将结束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明白本课所要阐述的道理:遇事要冷静,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慌张。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大雁死后,它的女儿小雁将更羸、魏王告上了法庭,说他们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大雁之死到底是谁之过?请你们来当律师替更羸、魏王辩解。请大家从课文中寻找理论依据。”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的热情就会大增。
(三)成之榜样。“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因此我经常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朱自清,老舍,冰心、法布尔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让名人的魅力感染学生。每月在班里评出读书小博士,利用早读时间请读书小博士讲自己读过的有趣的故事。小学生荣誉心强,每个人都想当读书小博士,与大家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所以就必须课下认真阅读。这样榜样的作用就覆盖了全班,带动全班积极投入到阅读中来。
二、重视课堂有效性,提高课内阅读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这样就能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去阅读。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根据课堂实际灵活恰当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如范读、领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比赛读、评价读、表演读等等,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并与他们一起朗读、表演,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用灵活多变的阅读形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创设人人想读、个个爱读的良好氛围。
(二)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有效阅读。
大凡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会抓要点去阅读,不懂阅读的技巧。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凭借教材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所以读书读其精华部分,上课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斟酌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作者的意图,也就是说学会触摸重点语句背后的温度。锻炼学生的语言概况能力和品词析句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有效阅读,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打开想象的大门,让思想之船得以远航。
阅读,用想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孩子的世界里充满着神奇,孩子的想象更是我们大人无法比拟的,只有打开孩子的想象大门,那么他们才会不受拘束地迸发创新的灵感。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三、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教材内容虽然经典、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学生在年龄不断增大、识字量不断增加之时,在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对课外书有一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能更自然地由课内阅读转向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之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资源、去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训练延伸到课外阅读学习。如我们学完了叶圣陶的《荷花》一文,我可以推荐孩子们去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学《燕子》之后,让孩子们读一读老舍的《小麻雀》……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培养阅读意志。学期初始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其次,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重视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制作读书卡,读书小报,采蜜集,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设计版面、编排布局、筛选加工,有利于锻炼孩子们搜集、整理、处理资料的能力。再次,培养认真积极的课外阅读态度。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使自己通过课外阅读真正的有所收益。
总之,课内外阅读训练学习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成功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毛艾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2]吳立岗.《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研究的融合》
(作者单位:西安市莲湖区中华世纪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