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中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稳定性差,发展空间小,就业流失率大等诸多现象。本文针对中职生在就业中存在的稳定性差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从职业指导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理念;;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进行有效的跟踪服务等以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学校和学生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 就业稳定性 策略 职业指导
一、当前中职生的就业现状和思考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使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笔者从2004年以来一直参加职中的招生就业工作,在校生人数从原来的不到5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282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得到了社会、家庭、学生和用工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但是,经过这几年我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发现,相当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典型的“稳定性”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思想不稳定。有一种“这山看着那山高”的思想,频繁调换单位和岗位,这样对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形成极为不利;
第二,适应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工作环境,人文环境,气候环境难于适应;
第三,缺乏工作积极性,难于形成较强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难于提升,工作一段时间自我感觉发展空间小,前途渺茫,以至主动或被动地失去工作。
针对中职学生的就业出现的稳定性差的表现,经过我调查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方面,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就业思想和职业态度引导不到位。教师对职业教育内涵理解不到位,没有紧紧围绕专业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实作过程中没有形成较好的职业氛围,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学没有与就业现状紧密联系,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形成适应就业岗位的思想和职业态度。
另一方面,学生对职业理解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过高。中等职业教学是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初、中级劳动者,学生刚刚毕业参加工作还是一个学习、锻炼、提高的过程,而用工单位则是一个选择、培养、提拔重用过程。部分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薪水、工作环境要求过高,理想和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形成消极的就业竞争思想,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迹象,导致就业不稳定。
第三方面,部分就业学生综合素质差,难于胜任岗位工作。
从以上造成毕业学生稳定性差的各种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毕业学生稳定性差己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毕业生的发展,很难真正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下面我就从职业指导的角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二、适合中职生特点的职业指导模式探讨
职业指导应贯穿于中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人的职业兴趣、能力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发展过程,因而就业指导应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需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设专职职业指导老师,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并辅以讲座、专题报告、心理咨询等手段,健全职业指导网络体系。
以职业指导机构为中心。学校全体员工,包括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课教师、专业课老师、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都应参与到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来。
开展中职学生职业指导的过程。
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专业选择指导,为职业定向打下基础。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不分专业,统一开设公共课。通过专业选择指导课、开设讲座、专题报告、个别咨询等方式,让学生知己知彼,知己是了解自身性格特点,找出自身职业兴趣、潜在职业能力等;所谓知彼是指全面认识各个专业的特点、专业相关的职业群及社会需求状况。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状况选择专业,调整专业,使其职业意向和专业方向相符合,从而避免了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专业,为学生以后职业定向打下基础。
对中期学习阶段的学生,重点指导其完善和提高职业能力,为顺利就业作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第一学年下学期和第二学年加强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在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行技能课题训练,到生产企业一边实习,一边生产实践,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到单位就能直接上岗。同时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树立守时观念、服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学生学好技能,完善自我,做好职业能力的储备工作。
第三学年,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面试技巧,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特长、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分析自已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就是好职业、好单位"的择业观。指导学生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脚踏实地、高谋低就"的就业意识,形成"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求职心理,提高心理素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在此过程中重点关注弱势学生的职业辅导教育工作。对就业有自卑感没有信心,有恐惧感害怕走向社会的和有严重、较严重就业焦虑症的少数学生,职业指导机构和老师应重点关注,对这些学生指定就业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就业辅导,使他们走出心灵误区,快乐自信地择业就业。
就业后的动态管理,须继续跟踪服务。学校派遣老师护送学生到就业单位,确保安全。设专职老师对就业学生跟踪管理服务。给每一位就业学生发放联络卡,联络卡上告诉学生工作生活上遇到问题时,请及时联络老师,老师会为他们排忧解难,会为他们出谋划策。建立健全就业学生、就业单位档案资料,掌握就业学生相关信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难免会因环境的不适应、工作岗位不合适或认为待遇偏低、人际关系没处好等原因,产生想家和动摇的念头。职业指导机构就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学生就业稳定工作。通过就业单位和就业学生中的联络员,定时电话联系,及时掌握就业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学生稳定工作。或派老师到单位回访就业学生,配合用人单位作一些协调工作,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安心工作,提高就业稳定率。
职业指导是使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以及转换职业的一门科学。中职生从迈进职业学校大门的第一天起,就要为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在未来的职业大舞台上实现理想、创造人生价值做好准备。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强调针对性,要注重对社会、企业的研究,要找准就业者与企业的结合点、切入点,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这个结合点、切入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的职业指导工作整体规划,从而不断拓展学校职业指导的内容和视野。
[参考文献]
[1]张维中.《职业指导 踏上征程 》www.people.com.cn
[2]陈志刚.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6,(11).劳动出版社
[3]谈卫兵.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劳动出版社
【关键词】中职学生 就业稳定性 策略 职业指导
一、当前中职生的就业现状和思考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使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笔者从2004年以来一直参加职中的招生就业工作,在校生人数从原来的不到5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282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得到了社会、家庭、学生和用工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但是,经过这几年我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发现,相当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典型的“稳定性”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思想不稳定。有一种“这山看着那山高”的思想,频繁调换单位和岗位,这样对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形成极为不利;
第二,适应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工作环境,人文环境,气候环境难于适应;
第三,缺乏工作积极性,难于形成较强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难于提升,工作一段时间自我感觉发展空间小,前途渺茫,以至主动或被动地失去工作。
针对中职学生的就业出现的稳定性差的表现,经过我调查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方面,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就业思想和职业态度引导不到位。教师对职业教育内涵理解不到位,没有紧紧围绕专业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实作过程中没有形成较好的职业氛围,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学没有与就业现状紧密联系,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形成适应就业岗位的思想和职业态度。
另一方面,学生对职业理解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过高。中等职业教学是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初、中级劳动者,学生刚刚毕业参加工作还是一个学习、锻炼、提高的过程,而用工单位则是一个选择、培养、提拔重用过程。部分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薪水、工作环境要求过高,理想和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形成消极的就业竞争思想,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迹象,导致就业不稳定。
第三方面,部分就业学生综合素质差,难于胜任岗位工作。
从以上造成毕业学生稳定性差的各种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毕业学生稳定性差己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毕业生的发展,很难真正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下面我就从职业指导的角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二、适合中职生特点的职业指导模式探讨
职业指导应贯穿于中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人的职业兴趣、能力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发展过程,因而就业指导应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需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设专职职业指导老师,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并辅以讲座、专题报告、心理咨询等手段,健全职业指导网络体系。
以职业指导机构为中心。学校全体员工,包括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课教师、专业课老师、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都应参与到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来。
开展中职学生职业指导的过程。
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专业选择指导,为职业定向打下基础。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不分专业,统一开设公共课。通过专业选择指导课、开设讲座、专题报告、个别咨询等方式,让学生知己知彼,知己是了解自身性格特点,找出自身职业兴趣、潜在职业能力等;所谓知彼是指全面认识各个专业的特点、专业相关的职业群及社会需求状况。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状况选择专业,调整专业,使其职业意向和专业方向相符合,从而避免了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专业,为学生以后职业定向打下基础。
对中期学习阶段的学生,重点指导其完善和提高职业能力,为顺利就业作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第一学年下学期和第二学年加强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在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行技能课题训练,到生产企业一边实习,一边生产实践,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到单位就能直接上岗。同时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树立守时观念、服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学生学好技能,完善自我,做好职业能力的储备工作。
第三学年,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面试技巧,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特长、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分析自已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就是好职业、好单位"的择业观。指导学生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脚踏实地、高谋低就"的就业意识,形成"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求职心理,提高心理素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在此过程中重点关注弱势学生的职业辅导教育工作。对就业有自卑感没有信心,有恐惧感害怕走向社会的和有严重、较严重就业焦虑症的少数学生,职业指导机构和老师应重点关注,对这些学生指定就业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就业辅导,使他们走出心灵误区,快乐自信地择业就业。
就业后的动态管理,须继续跟踪服务。学校派遣老师护送学生到就业单位,确保安全。设专职老师对就业学生跟踪管理服务。给每一位就业学生发放联络卡,联络卡上告诉学生工作生活上遇到问题时,请及时联络老师,老师会为他们排忧解难,会为他们出谋划策。建立健全就业学生、就业单位档案资料,掌握就业学生相关信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难免会因环境的不适应、工作岗位不合适或认为待遇偏低、人际关系没处好等原因,产生想家和动摇的念头。职业指导机构就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学生就业稳定工作。通过就业单位和就业学生中的联络员,定时电话联系,及时掌握就业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学生稳定工作。或派老师到单位回访就业学生,配合用人单位作一些协调工作,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安心工作,提高就业稳定率。
职业指导是使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以及转换职业的一门科学。中职生从迈进职业学校大门的第一天起,就要为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在未来的职业大舞台上实现理想、创造人生价值做好准备。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强调针对性,要注重对社会、企业的研究,要找准就业者与企业的结合点、切入点,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这个结合点、切入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的职业指导工作整体规划,从而不断拓展学校职业指导的内容和视野。
[参考文献]
[1]张维中.《职业指导 踏上征程 》www.people.com.cn
[2]陈志刚.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6,(11).劳动出版社
[3]谈卫兵.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劳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