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的101个想象

来源 :七彩语文·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片冬青树叶,它静静地躺在车篓里,像夏天黄昏时浮在天空中的月牙。对冬青,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它四季常青的生机与活力,告诉我们平凡生命的美好和伟大。
  冬青树的叶子原本是很美的,两旁弯弯曲曲的线条,像花边剪刀剪出来的花纹。而这片叶子上,却有一个小小的洞眼,难道是某只小虫子的杰作?可是,小虫子吃叶子,一般都是从叶子边上开始下口,“嚓嚓嚓嚓……”从左啃到右,再从右啃到左,就像割草机在割草。这个洞怎么在中间呢?而且这么小!
  遐想一
  春天的阳光唤醒了大地,一条小小的毛毛虫从卵里孵出来了。它睁开朦胧的睡眼,咦?自己正好就躺在这片冬青树叶上。它太饿了,便不顾一切地低下头啃起来。它很喜欢这个味儿,可它实在是太小了,啃了半天,也只不过在叶子的中间啃出了一个小洞,而肚皮已经滚圆滚圆。终于,它抬起上半个身子,向远处望了望,春天粉红的阳光,散发着花一样的香气……
  一片青翠的;落叶
  这是一片青翠的树叶,一片正诠释着生命激情的叶子,除了那个小小的洞眼,它的叶片饱满而新鲜。可它为什么这么年轻就会飘落下来,早早结束了生命?它遭遇了什么?
  我的猜想一
  正是冬青树开花结果的时节,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浓郁的芳香。棉絮一样的月白色小花谢了之后,冬青树丛中,缀满了绛红色的小果子,果皮上带着淡淡的白粉。
  孩子们中正流行一种小玩具,用笔管子和竹筷制成一种活塞式的小炮筒子,塞进一颗“子弹”,用筷子一捅,“啪”一声,“子弹”出膛,可以射得很远。而冬青树的果子就是最理想的“子弹”。孩子们常常扛着竹竿去打果子,往往会有很多无辜的叶子被打落下来。或许,这片叶子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猜想二
  “淅沥淅沥”“噼里啪啦”,小雨也好,大雨也罢,最近这段日子,难得见到阳光,天灰灰,地湿湿。暴烈的狂风撕扯着树木花草,倾盆的大雨“唰唰”地挥舞着长鞭。无数的叶子,在阴霾的天空下颤抖、呻吟,或许,就是在曾经的一场暴风骤雨中,这样前青翠的冬青树叶离开了枝头?又或许,是因为某只贪吃的小鸟……
  你怎么会到我这里?
  可是,小树叶啊,你怎么又会来到我这里?
  当我踏着雨后的一地落叶走到你的面前,看见你淘气地微笑着、耐心地等待着,你知道我一定会将你轻轻拈起。这世界有多少片的冬青树叶,像你?这世界又有多少的人,像我?最终却只是我遇见了你。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
  我想起昨天的下午,当一阵初夏的暖风扑上我的脸,我深深地吸进了一口饱含着树叶清香的空气。那时,也许你还在枝头簌簌地唱着歌吧?那树叶的清香,是不是有一缕也来自于你?
  我想起,今天早上,那场随着东风而来的细雨,它应该是先在你的叶片上敲出第一声音符,然后再落在我办公室的屋顶上,奏出轻柔的雨声吧?
  原来,我们在没有相遇之前,就已经分享着同样的时间和空间了。只是,那时,你不清楚,我也不曾想过。所以,亲爱的小树叶,我将你小心地夹进了我的书页,就在36到37页那篇美丽的童话间。
  从此,生命留在了童话问,留在了心间。
  一种蓬勃而独特的生命,总会在你的留意与眷顾中,时时彰显生命的活力与从容。就像我,只因尊重一种生命,于是就有了笔尖文字的流淌……你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因为喜欢一样东西而好奇地观察,或者荒唐地想象与它有关的一切?
  想象超链接
  我们周围,有多少美好的情意?又有多少美丽的传奇?这一切的一切,天马行空地想一想,再动手写成一个故事,是不是也很有趣?
其他文献
如何才能将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如何将课文作为例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文本互照的办法,让文章走向当下,走向碰撞,互为补充,互为注释,实现由教内容到教阅读的转变,让教学回归本真。  一、让文章走向当下  语文课本所选文章皆为经典,这样的文章往往离学生生活较远。  以《拿来主义》为例,学生一听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就敬而远之,更遑论亲之信之。那该如何应对这类看起来似乎有些“过时
期刊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整本书阅读教学随意,缺乏指导性,忽视学生的自主体验,整本书阅读的特性不能得以充分体现;二是整本书阅读课型单一,缺乏多元性,以学生自行阅读为主,教师停留在简单的提倡和粗糙的结果验收,没有过程指导,缺乏有效交流。  笔者以《红楼梦》为例,阐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定位和策略选择。  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定位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必修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部分“阅读方法指导”栏目,除介绍名著的内容之外,还以该书为例,谈到了某一种阅读方法及其在某一类书的阅读中的运用,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读书要领。如何在名著阅读这一庞大的工程中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对名著导读教学做到“放”“收”有度。  1.名著导读教学中的“放”是让学生读名著的目标明确、清晰。“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名著。根据名著的体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对
期刊
思维训练又被称作思维的教学,大意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方案和目标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一种提升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质量活动。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课前演讲是否也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方案?  笔者是南京一名中学教师,南京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是“三切四看”,“三切”为完全切题、基本切题、不切题,这“三切”决定文章是几类卷;“四看”为看选材、看结构、看语言、看立意,其中一项较好,可以上浮半档(3—4分),两项
期刊
《中国石拱桥》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茅以升系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等石拱桥的情况,其中列数字就是极为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它从数量方面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使阐述更加准确具体,也更科学,更富有说服力。  列数字所用的数据大致分为确数与概数两种。比如《中国石拱桥》中“(卢沟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
期刊
一篇文本的教学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看课堂的教学设计是否通过语文的方式合理组织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其次要理解编者的意图。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提示为:“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期刊
问题教学法旨在启发学生思维,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从文本出发。  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找到其中的重难点。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和文本的作者对话,了解作者的出发点,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其次要精準把握文本中的重点字词、语句、段落,引导学生拥有更科学的阅读思路。如在学习《醉翁亭记》的时候,教师就要从文本出发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
期刊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在第二单元学习目标中就明确提出“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那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推理是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语文学科又特别注重在生活中实践和运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其中合情推理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思路、发现结论。这与语文学
期刊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利用课文等语言载体,从阅读的内容出发,设计与阅读本身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  一、从“实际”出发,寻找以读促写教学的新角度  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帮助学生钻研文本,完成个性化的读与写,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桥梁。  学者龚启昌曾说:“一般教师们共同的缺点,总是把学生看作和自己一样,把自己所喜
期刊
《拾婴记》是一篇情节简洁的短篇小说,读起来颇有趣味,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  阅读之初,我曾猜想这是否是一部纯粹批判人情冷漠的作品,待我读过之后发现它还是一部唤醒美的作品。那份美不沾染一点儿尘埃,像清晨的阳光照亮了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庸常与麻木。被这种细腻而丰富的柔软紧紧包裹,我逐渐深陷并感知,它有母亲子宫中羊水般的温暖,有带着露珠的青草的芬芳,有嫩芽探出土壤喃喃细语般的生机勃勃。  《拾婴记》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