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准确掌握与灵活使用数学语言,已是现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语言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197-01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小学数学语言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词汇的意义
由于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特点,当一个学生理解数学术语、概念、图表、符号时,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准确含义,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数学因素。所以,数学语言学习中准确理解数学语言词汇非常重要。那么,在数学语言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数学语言词汇内涵的揭示,尤其是最具数学特性的数学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教学中既要注意语义解释,又要注意句法分析,强调数学语言的形式与所表达内容的正确联系,避免形式与内容脱节,防止数学学习上的形式主义。
2、注意数学语言的语义转换训练
加强数学语言及其自然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正确途径。数学中每一个符号所表示的不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日常观念,而是一个确定的数学概念,它来源于现实世界,但大多都是抽象的,对学生来说,心理距离还是较远的。自然语言是学生熟悉的,用这些语言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近,也容易理解。所以,数学教师应注意以自然语言来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即将数学语言译为自然语言,也即通常說的“通俗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学习数学语言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并解决问题,为此,又应注意将自然语言译为数学语言,即通常说的“数学化”练习。
3、注意分析数学句法特点和语言表达训练
数学语言的简约性使得数学中的句子呈现简约的特点,用较少的词语或图表刻画所描述的对象、法则和性质,使用嵌套关系缩短表达。如“5加3的和与2加7的和谁大”,这样的表达几乎简约到已经不能再简约的地步了,但这样的嵌套关系结构复杂、易混。简约可能会给学生学习理解和转换为形式化的语言或式子带来困难,所以,学习时教师应使用自然语言作出相应的补充、解释。嵌套关系不易分析、理解,这要求数学语言学习要注意熟悉数学句法特点,掌握句法分析技能。
4、加强数学阅读指导
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完成好与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在课堂上只顾讲和练,而忽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现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数学和读数学的机会,将学生阅读教材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
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语言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197-01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小学数学语言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词汇的意义
由于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特点,当一个学生理解数学术语、概念、图表、符号时,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准确含义,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数学因素。所以,数学语言学习中准确理解数学语言词汇非常重要。那么,在数学语言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数学语言词汇内涵的揭示,尤其是最具数学特性的数学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教学中既要注意语义解释,又要注意句法分析,强调数学语言的形式与所表达内容的正确联系,避免形式与内容脱节,防止数学学习上的形式主义。
2、注意数学语言的语义转换训练
加强数学语言及其自然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正确途径。数学中每一个符号所表示的不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日常观念,而是一个确定的数学概念,它来源于现实世界,但大多都是抽象的,对学生来说,心理距离还是较远的。自然语言是学生熟悉的,用这些语言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近,也容易理解。所以,数学教师应注意以自然语言来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即将数学语言译为自然语言,也即通常說的“通俗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学习数学语言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并解决问题,为此,又应注意将自然语言译为数学语言,即通常说的“数学化”练习。
3、注意分析数学句法特点和语言表达训练
数学语言的简约性使得数学中的句子呈现简约的特点,用较少的词语或图表刻画所描述的对象、法则和性质,使用嵌套关系缩短表达。如“5加3的和与2加7的和谁大”,这样的表达几乎简约到已经不能再简约的地步了,但这样的嵌套关系结构复杂、易混。简约可能会给学生学习理解和转换为形式化的语言或式子带来困难,所以,学习时教师应使用自然语言作出相应的补充、解释。嵌套关系不易分析、理解,这要求数学语言学习要注意熟悉数学句法特点,掌握句法分析技能。
4、加强数学阅读指导
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完成好与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在课堂上只顾讲和练,而忽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现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数学和读数学的机会,将学生阅读教材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
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