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好坏的最大镜子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清政府吓破了胆,急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准备进攻武汉。


  但民众似乎并不打算与统治者坐同一条板凳,就在清政府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北京老百姓纷纷奔向银行用纸币兑换银洋,市面一片狼藉。10月14日,翰林徐兆玮在日记里说:“金融恐慌已极,钞票纸票纷往取现,信成银行门口以警察守之,只放一人入内,恐人多受挤也。”宪政研究所总办恽毓鼎同日日记载:“市面大扰,银行、钱店纷纷兑取银洋,周转不灵,遂至接踵闭门,钞票竟成废纸,甚至大清银行钞票亦不收用,是无国家矣。”10月15日,郑孝胥日记这样写:“昨日,大清银行取银者数万人,市中不用大清钞票,金价每两五十余换……银圆每元值八钱余。”京师如此,地方的恐慌也好不到哪里去。10月17日,两江总督向内阁发出了这样的请代奏电:“窃鄂省事起,沿江一带市面紧急,风潮所及,裕宁官银钱局大受影响……惟市面自发行钞票以来,银元日少,洋厘愈高。平时钞票畅行,所放军饷搭用居其多数,现在票不信用,而新币尚未通行,非多备现洋,无以流通市面,更无以镇定军心。”上海现洋同样出现危机,10月17日,“信成、四明、兴业三银行暂停兑换”。(见黄炎培日记)
  武昌起义后,民众不信任政府的纸币,非要兑成金币、银币,首先反映的是其内心的生存焦虑。因为长期的专制统治,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老百姓很穷,积蓄极其有限,如果这点钱都靠不住,日子真不知如何过下去。
  危急时刻,清政府的官员更缺少应有的社会担当。其一,武昌事变初起,权贵就竞相挤兑金钱,无形中给民众一个不良的心理暗示。庆亲王在大清银行首提金币三十万两,摄政王的舅爷也抛售自己手中的大清银行股票。权贵们一方面提现洋,一面到外国银行寄存贵重物品。时人回忆说:“亲贵中之富有者,则以金钱宝钻之类,寄存英商汇丰银行。”“……花旗、汇丰、道胜、正金等外商银行以存款骤增,对新存户采取不计利息的办法。”其二,官员不守本职,只热衷于谋一家之出路,使民众觉得这样的政府很靠不住。吴宓日记载:武昌事变,“……京官眷属业已纷送出京,其逃避出京之人,日不可以数计”。王锡彤回忆说:“京中闻鄂讯,京官眷属出京者,途为之塞。”梅兰芳这样写:“南方籍的京官,纷纷携眷离京,北京东车站的站台上行李堆积如山,儿啼母唤,失物寻人,纷乱不堪。”满族亲王、公主也不甘人后,他们财产太多,跑不了太远的地方,纷纷赴天津避难。


  有人说:遭遇危难,国家之幸,幸在民心尚在;国家之祸,祸在人心沦丧。与当时的革命党人相比,清政府拥有土地、人口、资源等大量优势,但最后却被彻底打败了,证明了这句话确实是真理。
  判断一个时代的政治是否合理,标准有很多,比如政策的公开透明程度,比如经济发展指标,比如社会安定与否,但最后都要归结到人心上。换句话说,是否拥有人心,是一个时代好坏的最大的镜子。
其他文献
第四站:丹凤县文化局  从商鞅封邑遗址下来,我在古城村到处找“商鞅遗址保护站”,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走遍了整个村子,却始终没找到,无奈,只得再次返回村长家去请教,村长建议我到文化局去问,因保护站隶属于文化局。  于是我再次返回丹凤县。丹凤县的文物保护部门隶属于文化广播电视局,在一个小院子里办公,西面是平房。我敲开了文物保护执法队办公室的门,巧遇执法队张股长。张股长能讲普通话,沟通顺利了不少。  
期刊
前面是胸,后面是背,两侧是胁,说起来都是肋。孔颖达疏:“胁是腋下之名,其骨谓之肋。”胸腔由12对肋骨合围而成。肋骨后端与胸椎相关节,前端1至7肋藉软骨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8至12肋藉助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11、12肋前端游离,称发力,胸腔才能鼓荡如橐龠、风箱,保障肺的呼吸。肺本身没有力量,只能被动地随胸腔运动,胸腔扩张,肺随之进气。不论内因外因,只要胸膜腔进入空气,就会造成对肺囊
期刊
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有无相生”这些玄奥的道理后,老子渐渐把目光转向了社会现实当中。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道的根本体性和规律说了一番,归根结底还是要说我们人类社会应该怎样去治理。  老子的假想读者是谁呢?  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每个人说话或写文章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些听众和读者而发的,比如《论语》是孔子的“群弟子,记善言”的结果,拿今天
期刊
1788年2月22日,亚瑟·叔本华在但泽出生。这个地方,历史上曾经属于德意志,后来成为了波兰的领土。也许是上天注定,他将成为一个失去国籍、跨越国界的哲学家。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这是叔本华的经典名言,也是他一生命运的精彩写照。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始终以一种有异于常人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并且在充满主观、偏执、狭隘与自私的角度中,发现了世界另一面的真实。  叔本华的所思所
期刊
背景资料: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节日民俗形态,面临着更加深层意义的挑战。有人说:“过年不就是吃吗?我们现在天天过年。”也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鞭炮不能放了,娱乐只剩下一台春节晚会了。”物质生活丰富了,却找不到过年的感觉,人们失去以往盼望过年的情绪冲动。旧时的热闹与温馨在哪里?但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对传统文化产生厌倦,而是感觉我们在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做得太少,不能满足人们新文化需要,人们
期刊
人过中年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总是一刻不停地跑着,转着,身心俱疲,总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停下来,休息一下。初夏,得暇,与友人驱车前往一座寺院,想去寺院里好好地静静心。寺院的住持是一位有思想的朋友,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进入他的禅房,他正与一位湖北建筑商谈寺院工程的建设,寺院正在开工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学交流中心,尽管手续完备,但还是有些单位和个人制造了许多的麻烦,听了住持的介绍,寻求清静之心不免忿忿不平。住
期刊
在中国文化里,“隐”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概念。大多数的“隐”其实是“显”,低者以“隐”为“名”,如明代的陈眉公,时人讽为“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衙”,此即鲁迅所说之“帮闲”;中者以“隐”为“退”或“伏”,如谢安之“东山”、诸葛孔明之南阳,“隐”只是一种准备或潜伏的阶段,最终还是要达到“显”;高者可算是“渔樵闲话”之“渔樵”了。但是渔樵闲话起来,仍然是历史、政
期刊
一个朋友曾跟我讲过一次颇具浪漫色彩的经历。有一次他去青海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汽车抛锚了,手机也没有了信号,目之所见,全无人烟,一片荒野。司机满头大汗地修车,他实在无聊,一个人在黄昏时分行走,漫无目的。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忽然感觉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此时他忽然看见,天与地相接的地方,落日将整个天地漂染成一个玫瑰色的梦境,他在一瞬间惊得目瞪口呆。他跟我讲述的时候我看向他的眼睛
期刊
编者按:如是,现代生活的新隐士。与传统的隐居生活不同,她并非为了躲避都市灯红酒绿的热闹繁杂而客居深山,享受山水田园的恬静淡雅。而是一种“吾心安处便是家”的情怀,城市与山林一样,不过是心灵的一个据点。对她而言,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无需刻意追求,而是顺其自然的释放本性,如是而已。  终南山,这个历代有着贤达名仕隐居的名山,以前是如是经常采药的地方,那时对它早已是心向往之。山林是一个能量回归之所,它总是能
期刊
如同心灵鸡汤总是要将老禅师作为男主角拿出来讲述一番一样,论道说禅在明人小品文中已成风尚。张潮继承和发扬了谈禅的传统,在《幽梦影》中道家美学追求和佛禅的意趣可谓是随处可观。张潮善于利用清风明月、空林松风来引发禅意诗情,将其创作格调和对生命的体悟都牵涉进入别样的禅地画境。正如林语堂所言:“这是一部文艺的格言集,这一类的集子在中国很多,可是没有一部可和张潮自己所写的比拟。”而《幽梦影》中所展现出来的清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