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探究实验的深度引领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2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科版物理教材十分注重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对学生来说,科学探究实验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活动和目标,对教师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年的物理教学使笔者领悟到,组织好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的灵魂.本文就如何组织好学生探究实验,使得课堂高效化,谈谈关于中学物理实验的深度引领策略.
  物理课程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苏科版物理教材十分注重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对学生来说,科学探究实验是学习物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和目标,对教师来说,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约有五十个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每个活动都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和体验.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理在初二阶段是入门阶段,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以现象为主,老师会想方设法精心设计有趣而易做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师讲得多,做的也多,让学生切身去体验的却并不多,而且学生自己也顾虑多,对实验室准备的器材感到新奇又小心翼翼,生怕损坏或被伤着或被老师批评同学耻笑,无法放开手脚,往往弄得手忙脚乱,错误百出效果甚微.久而久之,随着内容的增多,实验的复杂,考试的压力,老师也开始简化程序,用课件、视频来代替探究,甚至背实验、背结论更不用说体验探究活动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孩子”,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是“狼”.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我们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分析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重视感性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加工,再对探究实验进行深度引领.
  1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育的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物理是初二的起始学科,但对学生来说,物理现象却并不陌生,在小学的科学课里已接触了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如在清水中慢慢加盐,下沉的鸡蛋会慢慢地浮起来;把电池和小灯泡连起来灯泡会发光等.所以在初二的第一节物理课上要特别重现这些物理实验的引领,使学生会去搜索已知的印象,积极地用一知半解的知识进行解释,老师不用做肯定和否定,而是表扬学生的积极回答然后抛出问题“真正的原因是不是这样呢”,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到底是为什么”的问题上.除此,老师还要展示一些学生似曾相识却又感到不可思议的奇妙现象:不再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起来了,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会通过探究去解决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认识,有些认识是正确的,也有些是错误的,而对于背后的道理并不是很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引导学生走向物理探究大门.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如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现象: (1)用冰保存食物时,食物是放在冰面上还是冰面下好呢?学生的认识是冰面上,因为他们看到很多人就是这样来保存的.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两杯初温相同等质量的热水将等量的冰块一个平铺在杯盖上,一个平铺在杯底放在同一个盒内盖上盒盖,过一段时间后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发现冰块放在杯底的水冷却得快,推翻了学生原有的认识;(2)夏天沙滩上沙子很烫,水凉快,水和沙子哪个吸热本领强呢?学生自然认为是沙子温度高所以沙子吸热能力比水强.老师让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取来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和容器放入等质量的水和沙子让学生加热使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结果加热时间长的是水,老师引导分析:加热时间越长,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水吸收的热量也越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大于沙子.再比较出每升高1 ℃吸收的热量水要比沙子多,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吸热本领大的温度变化较慢.从而解开了沙子为什么一加热温度会上升快的道理.从生活中的认识到扭转错误认识,探究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增强了探究意识.
  3 优化学生的探究过程
  学生的探究一般都要经历以下过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而我们在进行探究时,优化探究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理解规律.本文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中的《简单机械和功》一节《杠杆》教学为例,讨论学生的探究经历步骤.
  3.1 课前准备
  (1)在家里或身边找出一些简单常见的机械:螺丝刀、各种剪刀、钢丝钳、开瓶扳手、钓鱼竿、镊子、夹子等,知道他们的名称;(2)在家长的配合下了解其用途和使用方法;(3)亲自使用这些东西并仔细观察;(4)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观察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的一些部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5)鼓励与家长或同学去玩跷跷板.这样通过一些体验或游戏让学生对简单机械有一个感性认识,而这并不需要学生知道原理是什么,不过在使用和观察中学生脑子当中会逐渐开始形成问题:为什么我这么做就会产生如此的效果?
  3.2 学生探究
  第一步形成问题:观看跷跷板视频“小孩能把大人翘起来,大人可以跟小孩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让学生知道“杠杆平衡状态”,引导学生提出杠杆平衡条件是什么?
  第二步作出猜想:力的位置和大小.
  第三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根据图1所示装置讨论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方案.由于学生自己设计有一定的困难,老师边演示边追问引导:根据课本第3页实验步骤提出问题:(1)杠杆要在什么位置平衡?目的是什么?(2)通过什么来知道动力和阻力的大小?(3)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怎么测量?为什么?(4)实验为什么要求在三种情况下测出三组不同的数据?   第四步学生合作进行操作,老师边指导边提醒学生,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沟通交流,直至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测得数据.
  第五步分析数据找出它们的关系,得出规律.
  第六步交流评估,找出成功之处和不足.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相关信息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摸索探究,掌握探究的基本流程和思考方法.探究中既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也养成了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交流意识.
  3.3 生活体验探究
  将直尺用一个手指支起来,移动尺下手指的位置,直至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用另一手指按一下直尺的一端观察还是否能平衡;将一根胡萝卜放在手指上,使它平衡,再从这个平衡点把胡萝卜切成两半,猜想哪一段重,然后利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下两段的重力.
  设计目的:让学生利用日常物品来进行体验从而进一步说明杠杠平衡条件的本质.
  3.4 现象解释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引导学生判断能否实现.俗话“小小秤砣压千斤”、“四两搏千斤”就是这个道理.
  让学生试着作出解释(老师只做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补充,但必须注意解释的逻辑性:原理是什么,两个力的大小怎么会不一样).
  3.5 实际应用
  判断课本图中各种杠杆的类别,并说明理由.
  使用生活中的各类剪刀:裁衣的、理发的、剪铁皮的、修剪树枝的,体会各自的特点.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4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角度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阶段,探究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亲历探究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思考,进而有所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能够获得亲身感受,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时,要让学生在理解探究目的的前提下,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和发现、进行设想与验证并做好记录.记录是探究的信息载体,是表达交流、推测、分析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也是实验评价的依据,更是学生成长的足迹.探究中要重视记录,好的记录行为有利于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回忆和反思;有利于提高孩子有条理的研究能力.教会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忠实地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疑惑和收获,培养他们象科学家一样执著地进行研究探索.学生仅仅靠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锤炼也是非常有局限的.因此,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探究方法运用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思考、探究,同时养成注意搜集材料,通过观察、测量、实验等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或规律,这样的活动对提升学生乐于探究的能力会有更大的影响.
  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探究实验能够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是我国中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普遍认为初中物理课程比较难学.为了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学生不断地做物理题目,这种循环往复的物理学习模式,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缺乏物理教学创新意识,物理学习方式、方法简单.物理老师习惯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教授物理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做课后物理习题,这样整堂物理课下来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启迪点拨和评价反思三个环节,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学生的思维生成,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然而在教学中,给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已经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值得大家进行深层的探索与研究.  1在物理教学中造成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剖
[摘 要] 数学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多方面因素,当前小学整体数学学习状况都相对较为复杂,进度缓慢,学生理解较为吃力,对逻辑推理和运算的掌握情况都不是很好。这种现状会影响学生未来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利用逻辑思维能力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致使学生对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生变化,难以将平时课堂的学习内容恰到好处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课前的适当引导、合理的教学设计、适宜的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症状,那就是:学生在初二一开始时对物理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渐渐谈化,甚至到高中阶段,物理会变成学生最讨厌、最害怕的学科之一.究其原因,有很多种,其实,其中一种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专业素养的欠缺.这种欠缺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需要,物理也只是一种应试工具而已.鉴于这种
江苏省“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的开展今年已是五年之约的收官之年.其开展旨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一次彻底的教学变革,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多方面的渗透.笔者三次参加了县市级选拔赛,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间每次比赛均会经历数月的反复改稿、层层打磨.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压力之大,思维受制,可谓血泪与辛酸.尽管身心憔悴,但内心充实而愉悦:感叹自身教学理念和素养得到提
高中物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比较深奥、难懂,这对于压力本身就大的高中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创设富有活力的高中物理课堂,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营造自主合作的氛围,创建自主合作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优化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需要优化课堂设计,对教学的内容和环
橘子红了,苹果香了,金风送爽的收获季节,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二个教师节。欢庆、慰问、祝贺、奖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辛勤的园丁、光辉的红烛……,这些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以“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对物理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公式演算或实验原理,教师也多采用在黑板上进行简化、推理描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物理知识的理解.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这些产品和技术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网络、多媒体等引进学生的课堂中,帮助教师进行辅助性的教学,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1 E时代背景下的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成为物理学科教育的重任之一.就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言,我们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1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背景研究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会议突出强调,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统一认识是当务之急,深化改革是重点,狠抓落实是关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