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与“至爱”背后的思与行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fw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期间,幼儿居家隔离。园长妈妈通过微信公众号写了一封“信”给孩子们。短短几日,孩子们以不同的表征形式发来了各式各样的回“信”。在这些回“信”中,有95%的幼儿都强烈地表达了对幼儿园的思念,对回归幼儿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幼儿园里人、事、物、景的想念。
  一、分析解读,厘清教育价值
   我们试图透过儿童的作品表征,解读儿童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挖掘隐藏其中的教育契机。
   (一)儿童情感需求的外化表现
   回信中隐藏着儿童对“爱”的需求,包括伙伴情、师生情以及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园长的信强化了儿童的内在情感需求,同时促使幼儿外化表现为“回信”的自发行为。教师看到儿童表征背后的内心需求,探索此时开展教育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以专业的教育守护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程孵化的良好契机
   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寻找课程生长点是课程孵化的重要导向与依据,有助于儿童产生学习内驱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儿童对幼儿园的思念以及对幼儿园生活的渴望,蕴含着社会、健康、科学等多领域核心知识。从社会领域和健康领域来看,儿童能基于自我感知和体验,认识并理解分离、陪伴、想念等情感,调节自身情绪情感,感受对集体的爱与归属感。从其他领域来看,儿童需要表达、交流、分享等,以创设新的视角、独特的方式重新认识这个原本就熟悉的幼儿园,建构新的认知。
  二、课程孵化,践行课程理念
   (一)以课程理念勾勒活动框架
   我们通过开展“IN·爱”园本课程,践行“尚美、浸润、至爱”的课程理念。其中,“IN·爱”,取英文单词“in”的原意,意味着用一种融入、浸润的教育手段施加影响,让幼儿和教师浸润在爱的氛围里。同时,IN意指中文的“印”,有印刻痕迹的含义,烙上爱的印记,根植爱的种子。“尚美”和“至爱”互为起点,美通过爱一層层展现,爱借助美一步步升华,以美促爱,以爱润美,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浸润”是“IN·爱”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体现为无痕的教育状态,贯穿于课程方方面面。“IN·爱”课程强调儿童作为课程的内在主体,外在环境不断作用于内在主体,内外相互作用,实现身心合一的学习。
   在这一课程理念下,我们尝试勾勒活动的基本框架:
   1.目标导向。“IN·爱”课程基于美国哲学家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思想与理论指导,以培养有爱、能爱、慧爱的儿童为目标。当儿童有强烈的爱的情感需求时,正是促使其感受、体验、表达爱的良好契机。我们以此为导向,确定活动目标为:拉近分离产生的距离,唤起幼儿对在园美好生活的回忆。如此,从另一个视角丰富幼儿对幼儿园的了解与认知,鼓励幼儿体验并尝试声音的艺术表达与表现,在此过程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2.路径规划。弗洛姆认为,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一些基本要素,即关心、了解、尊重和责任。这四大要素被隐含和嵌入在“IN·爱”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中。我们基于四大要素规划活动路径,唤起幼儿对幼儿园美好生活的怀念,让美的画面与纯真的情感相互交织(见下图)。
   (二)寻适宜载体满足幼儿需求
   如何选择适宜的内容载体,达到“进入情境,移情共感”的目的,是活动实施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基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寻找解决策略。
   1.双重内涵体现美与爱的价值。“尚美”“至爱”是“IN·爱”课程内容架构的核心理念。这里所追求的“美”不仅指好看、好听、好吃等能够直接引起幼儿注意的、萌生幼儿兴趣的外显美,更包括言行、品格、自我体验、情感等内隐之美。孩子们最爱的幼儿园正迎着灿烂的春光肆意绽放它的美,如果能将此刻美景与孩子内心对幼儿园的情感相融合,所呈现的将是“IN·爱”课程所追求的兼具外显和内隐双重内涵的美的形态。
   2.视听媒体实现强烈代入感。教师有针对性地拍摄“多角度幼儿园全景”“早教园里遇见春”“我们的游乐园”等内容,记录静态下的幼儿园的美。然后,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挑选并匹配适宜的音乐,通过艺术加工剪辑,将其制作成视听媒体课件,给幼儿以强烈的代入感。
   3.适度留白产生亲密互动。教师根据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师幼互动方式。例如,教师适度留白,与孩子们相邀云上,开展“天使配音,期待你的声音”活动。当孩子们跟着镜头进入熟悉的园所场景时,自然会想起曾经在这些场景中的生活经历,移情共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IN·爱”教育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始了。
   (三)择现代工具支持表达表现
   如何帮助幼儿畅快表达?如何留下幼儿的表达内容?如何基于幼儿的原始表达给予其教育支持,促进幼儿发展?这些都是“IN·爱”课程实现爱的行动与表达的关键。
   1.开放性要求鼓励个性化表征。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考虑到设置不同时长的视频片段,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同时,教师要给予家长一些专业化建议,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性表达,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视频的题材、形式和内容不限。从结果来看,该形式较好地实现了幼儿的充分表达和个性化表征。
   2.信息技术运用提供工具支持。教师向家长推荐了可以支持幼儿轻松完成配音的APP软件。幼儿通过简单操作,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操作配音、欣赏作品、分享交流,满足了自主操作和充分探索的需求,获得了成就感。
   (四)创多层级平台促使交流分享
   “IN·爱”课程倡导爱需要被唤醒、被看到、被认同,更相信爱会因为被表达和分享而增强幼儿个体的积极体验。
   1.班级微信群实现亲密互动交流。班集体是幼儿除了家庭以外最熟悉的组织群体。班级里有专业的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自主交流和亲密互动的平台,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实现频繁互动学习,获得教育支持和发展。    2.微信公众号推送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各大媒体微信平台以及本地区的朗诵家协会平台上展示了幼儿的作品,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公众平台的阅读量和点赞量,尤其是留言区里真挚的鼓励与褒奖,都对幼儿自我体验和自我价值感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天使主播”故事书促使经验延续。我们利用“天使主播”活动,有意识地将幼儿的表征记录经验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将幼儿在“天使主播”中录制的故事以二维码的形式保存下来,配上相应的图片和文字,制作成故事书,再将故事书投放到班级区域中,供幼儿随时扫码聆听。同时,教师持续增加“天使播报”的故事,引导幼儿记录生活中美的、暖的、快乐的、有意义的人和事。
  三、评价反思,沉淀实践背后的教育价值
   (一)实现教育陪伴,满足儿童情感需求
   儿童内心对回归幼儿园生活有着强烈的愿望。“早教园里云赏春”天使配音活动让幼儿得以通过“云赏春”的方式充分满足内心情感。活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即使是小班幼儿参与率也达到了67%,单个班级最高参与率达84%。最后的配音作品有亲子对话、古诗朗诵、自编自唱、双语、方言等多种形式,更有兴奋激昂的、思念抒情的、调皮搗蛋的、浓情蜜意的、自豪骄傲的等不同版本。教师和家长不禁为孩子们精彩纷呈的表现啧啧称赞,为孩子们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与表达感动不已。孩子们在此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开发实施新途径,形成互联网+活动模式
   春天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季节性教育主题,蕴藏着探秘自然盎然生机以及万物复苏的独特教育契机。早教园里花园般的自然环境是全体师生为之眷恋和期待的美景,更是良好的教育资源。我们通过“云赏春”的形式支持幼儿邂逅别样的早教园里的春天,实现优质资源云共享和课程活动云实践,从而为“IN·爱”课程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实施路径,为教师在幼儿居家状态下开展活动提供了实践经验。
   (三)践行课程目标,促使儿童多项能力发展
   本次活动以赏心悦目的美唤起幼儿心底最真挚的爱,以美言爱,以爱润美,真正实现了“美通过爱一层层展现,爱借助美一步步升华”的目的。在美与爱的相互交织中,达到了“教育无痕,印爱于心”,促使幼儿从“有爱”向“能爱”至“慧爱”的递进式发展。幼儿在艺术表达与表现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活动结束后,幼儿获得了“天使小主播”的勋章,完成了《我们的天使主播故事》书籍制作。孩子们还常常一起欣赏和聆听各自的配音作品。这一形式被幼儿有意识地主动迁移和运用到其他活动中,记录到他们的“爱的故事”“游戏故事”中。“IN·爱”课程实践对幼儿当下和未来的兴趣培养与能力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以下简称《标准解读》)是一本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编写的教师工作系列丛书,这本书的编写者都是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有冯晓霞、刘占兰、李季湄、庞丽娟、虞永平等教授。《标准解读》主要从概述、幼儿园教师应该秉持的基本理念、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读。书中的一些
期刊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高质量的家园关系應该是双向互惠的,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儿童发展。家园共育应该是幼儿园和家庭怀着共同的使命,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也提出,要与家庭建立双向
期刊
爱尔艺术幼儿园的20年,凝练了以“爱你爱美爱自然”为宗旨的园本文化,确立了以“天生艺术家”为育人目标的美育理念,开发和建构了以“四名艺术”美育课程为特色的艺术化园本课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凸显中华美育精神。   多年以后,那个曾埋头流汗的小男孩站在荣誉面前,准会想起儿时在幼儿园里专注挖泥沙的那个遥远下午。旁边是挥舞的小铁锹,小朋友们在墙上涂
期刊
期刊
石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正因为它太常见了,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在一次远足活动中,小朋友们偶然发现了运河公园的草坪周围有一圈鹅卵石。鹅卵石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小朋友们开始了一场探索石头秘密的旅程……   在一次远足活动中,小朋友们在草坪上休整完毕后准备回幼儿园。这时,涵涵一眼发现了草坪上的鹅卵石,说道:“看,我这边有一块鹅卵石!”“哇,好漂亮的石头呀!”浩浩看到后说。“我这里也有一块呢!”浩浩惊喜地捡
期刊
如何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本园全面发展成为各幼儿园的重要课题。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从五个自主转身入手,重建园本教研活动新秩序。  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发展、丰富办园内涵的重要路径。践行“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园理念以来,我园在园本教研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行政的教研需求被放大,制度的过渡约束束缚了应有的教研活力,忽视教师内在需求的教研始终留不下自身的肌理,缺乏资
期刊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对下肢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的影响及其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关系。方法选取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喷他佐辛组(P组),每组
幼儿园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教育行为的桥梁,是教育目的落实到幼儿身上的中介。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个幼儿的权利,维护幼儿的生命健康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一位成人的义务和责任。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发展。我们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健康教育理论,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发扬本园、本地区的文化教育特色,
期刊
早期阅读是儿童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也是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开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童话书;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基于对绘本的研究,如何使幼儿的绘本阅读更有深度和广度,是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一、选择绘本:阅读背景调查   我园致力于研究幼儿的绘本阅读状况,在省级规划课
期刊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大脑特定区域蛋白蓄积以及神经元缺失为特点。有研究证实全身麻醉药物可引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细胞凋亡,而AD的发病及进展与ERS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药引发的ERS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对AD的影响。内容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