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关乎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特殊学生因为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导致其不能充分接受普通学校德育教育模式。如何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诠释。
(一)中小学确定德育教育目标依据【2】
1、客观依据
(1)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
(2)不同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3)各级各类学校不同阶段的特点
2、理论依据
(1)德育目的直接来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该理论既确定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又展现了人的未来发展方向。
(2)各种流派围绕的根本问题就是教育目的、教育的取向。
a、个体本位论:主要考虑人的发展、人的需要来确定德育目的(代表人物:杜威、卢梭)
b、社会本位论:在遭人与造公民之间选择造公民(代表人物:涂尔干)
c、科学主义:社会瞬息万变,教育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强调教育的功利性、适应性。
d、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要按人性化的需要来设计
(二)我国小学德育目标(1993年《小学德育大纲》)
1、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家、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3、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5、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三)德育的基本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德育教育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基础文明教育
4、劳动教育
5、法纪教育
6、心理教育(性教育)
7、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四)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如:报告、演讲、讨论谈话、读书指导、参观参加社会调查。
2、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来引导学生品德发展的方法。
6、自我修养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来使自身品质不断完善的方法。
二、特殊教育中的德育模式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3]。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指出: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由此可见,特殊教育的学生德育培养目标是远大的,内容是丰富的。如何结合学生实现这一德育目标呢?笔者认为:德育模式要根据特殊学生实际,立足目标小一点,内容实一点,距离近一点,切入深一点,方法新一点,手段活一点的方法来打造高效的特殊学校德育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应该实行分段育德和全员育德。分段方法:根据不同年级分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段来管理,不同阶段学生的侧重点不一样。全员:指全员参与。
(1)低段
指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以学生的生活自理和养成教育为重点。侧重训练学生的坐、立、行走、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叠被子、排队集合、认识红绿灯、上厕所、进教室认识学友、进寝室认识室友,把基本的吃喝拉撒睡搞清楚。
(2)中段
指四至六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文明、诚信教育为重点。学校思政老师、班主任老师、生活老师要以学生的校园礼仪、着装仪态、集礼仪、社交礼仪为抓手。教会学生要保持校园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着装得体,不穿奇装异服。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佩戴首饰。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学会打招呼。同学之间要友好,不偷盗、不欺凌。与老师交流要诚恳,表情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表达得体。学校少先队、值周老师、班主任要利用升旗仪式、集队、主题班会课把学生的文明礼仪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少先队要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模范作用,固化学生礼仪行为。体育老师要利用早晚集队、课间操和体育课的时间,抓好学生整队集合,让学生铭记于心,内化为行动。
(3)高段
指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主要以自立、自尊教育为重点。学校主要通过心理辅导课、生理课、主题班会课、学生演讲比赛、展板、黑板报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劳动技能课培养学生一种或几种生活技能,把学生逐步引向社会,走进家庭,成长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复杂的、持久的,如何更好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的,也更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只有不断探索与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真正走向融入社会,甚至建设社会。
参考文献:
【1】易连云,主编德育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
【2】易连云,主编德育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
【3】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4】刘守旗,丁勇,俞润生主编.教育的艺术[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0
(一)中小学确定德育教育目标依据【2】
1、客观依据
(1)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
(2)不同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3)各级各类学校不同阶段的特点
2、理论依据
(1)德育目的直接来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该理论既确定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又展现了人的未来发展方向。
(2)各种流派围绕的根本问题就是教育目的、教育的取向。
a、个体本位论:主要考虑人的发展、人的需要来确定德育目的(代表人物:杜威、卢梭)
b、社会本位论:在遭人与造公民之间选择造公民(代表人物:涂尔干)
c、科学主义:社会瞬息万变,教育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强调教育的功利性、适应性。
d、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要按人性化的需要来设计
(二)我国小学德育目标(1993年《小学德育大纲》)
1、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家、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3、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5、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三)德育的基本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德育教育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基础文明教育
4、劳动教育
5、法纪教育
6、心理教育(性教育)
7、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四)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如:报告、演讲、讨论谈话、读书指导、参观参加社会调查。
2、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来引导学生品德发展的方法。
6、自我修养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来使自身品质不断完善的方法。
二、特殊教育中的德育模式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3]。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指出: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由此可见,特殊教育的学生德育培养目标是远大的,内容是丰富的。如何结合学生实现这一德育目标呢?笔者认为:德育模式要根据特殊学生实际,立足目标小一点,内容实一点,距离近一点,切入深一点,方法新一点,手段活一点的方法来打造高效的特殊学校德育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应该实行分段育德和全员育德。分段方法:根据不同年级分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段来管理,不同阶段学生的侧重点不一样。全员:指全员参与。
(1)低段
指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以学生的生活自理和养成教育为重点。侧重训练学生的坐、立、行走、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叠被子、排队集合、认识红绿灯、上厕所、进教室认识学友、进寝室认识室友,把基本的吃喝拉撒睡搞清楚。
(2)中段
指四至六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文明、诚信教育为重点。学校思政老师、班主任老师、生活老师要以学生的校园礼仪、着装仪态、集礼仪、社交礼仪为抓手。教会学生要保持校园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着装得体,不穿奇装异服。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佩戴首饰。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学会打招呼。同学之间要友好,不偷盗、不欺凌。与老师交流要诚恳,表情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表达得体。学校少先队、值周老师、班主任要利用升旗仪式、集队、主题班会课把学生的文明礼仪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少先队要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模范作用,固化学生礼仪行为。体育老师要利用早晚集队、课间操和体育课的时间,抓好学生整队集合,让学生铭记于心,内化为行动。
(3)高段
指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主要以自立、自尊教育为重点。学校主要通过心理辅导课、生理课、主题班会课、学生演讲比赛、展板、黑板报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劳动技能课培养学生一种或几种生活技能,把学生逐步引向社会,走进家庭,成长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复杂的、持久的,如何更好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的,也更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只有不断探索与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真正走向融入社会,甚至建设社会。
参考文献:
【1】易连云,主编德育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
【2】易连云,主编德育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
【3】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4】刘守旗,丁勇,俞润生主编.教育的艺术[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