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资深学者对课堂教学这样描述:对学生来说,课堂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习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对教师来说,课堂是其职业生涯的最基本构成,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这个职业的感受、专业水平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课堂教学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活动。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不能在新形势下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将是目前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已远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了。然而,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完定义、定理等基本知识后就是习题练习,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等。学生学到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而只是如何去解题及解题技巧,根本没有应用的余地和空间,数学的应用只是纸上谈兵。
  可喜的是在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主线,看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同时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论对于广大数学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我们都将会注意到一个事实,在中考命题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应用性问题出现,这是教育目的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启示我们数学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实践与创新,多关注现代社会信息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逐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教学,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授课艺术,“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先看老师讲课”。一堂课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逐渐丧失。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倡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所谓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也是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自主学习时间的安排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学生能不能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能不能自主的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安排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使他们有思考和探究的余地。同时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用现代教育思想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挥和解决问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角色,不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教师只是在恰当的时候为学生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为解决问题寻求一个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灵窗口,让智慧的阳光照射进学生的心扉。
  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始就应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能力的大小不在于只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时安排一个“猜数”游戏: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数字卡(100以内的数),让学生用自己的卡数去乘以2再加上4然后说出结果,老师可以“猜出”学生所持卡数。如果某学生的结果是16,通过2x+4=16,得x=6,那么学生的卡数是6。当老师猜出几个学生的卡数后,学生会对此感到惊奇,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猜的,此时老师告诉学生只要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他们也可以很容易地猜出别人手上的卡数。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劲头十足地学完这节内容,老师也可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形象写照,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不同,每个人都有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日复一日地被动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和机会。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参与:“谁来回答他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你大胆地回答,说错了不要紧,大家都可以帮助你”等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可使用“你再想想,好吗”、“让我们来帮他一下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对新教材中诸如“思考”、“探索”、“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可以另选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视野和能力。
  四、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数学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手段,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可以利用网络这种无形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这样做不仅可以走出传统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数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将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创新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需要更新思维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实践,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参与意识,诵读是多种感官参与以声释义的活动,而巧妙的“引读”通过对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掌握,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尝试的几种“引读”方法:    一、激趣引读法    所谓激趣引读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对读或教师激
期刊
《魔鬼辞典》上对“名著”的解释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但人人又读不下去的作品。此言不谬,确实读名著不像读武侠、言情小说那样轻松。但不读又不行,因为按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规定,一个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名著要达到145万字(相当于10本初中语文课本的字数),那么,如何才能把名著读下去,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从中间向两边读的方法    面对厚厚的一本名著,一本正经稳坐在书桌前,摆开
期刊
“语文教育应给孩子以梦”,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理性认识排挤了感性体验,被动接受压抑了个性自由,孩子的梦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以至出现了一批“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老态龙钟”的儿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深思。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孩子们是梦的王子、公主,他们心中充盈着激情与幻想:“让老鼠成为猫的好朋友”、“我们坐着月亮在太空中遨游”……  而语文课,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的。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及语文中考改革的方向,使阅读教学已被广大师生重视,很多同学已开始读些课外书籍,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读书的目的性,不知如何去读书。因此,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一、在阅读教学中,训练语感,重视对学生进行形象性思维训练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形象思维的潜能
期刊
语文教学中,仅仅以课本中的文章为载体教会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及阅读分析方法是不够的,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检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完成课文教学任务后思考的问题。  俗话说:“打铁须趁热。”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分体裁、定时进行阅读分析专题训练(如进行说明文训练时,教师提前选好文章,每节课约备三篇——文章难度不一,数量也不一定,教师认真设置好题型,在课堂上组织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思维稚嫩、单一的现象,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先给出计算结果,再诱导学生设想各种不同算式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点向面多向发散,从而培养学生的辐射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次,我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与相应的除法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师:积是18的乘法算式有哪些?  生:(纷纷举手回答)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无疑是“主情”的,但也“崇理”。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去鉴赏批评中更多的是关注“情志”,对古典诗歌中的“哲理”分析和鉴赏重视不够(诗歌鉴赏教学中尤为突出)。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之实际,就会发现:一种带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对宇宙、人生、社会、历史、自我的哲理之思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存在于整个诗歌作品的建构及其发展史中。  哲理,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生活实践的不断观察、
期刊
我们在走进新课程,使用数学新教材的实验中,感到新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教材展现了学科的基本结构。经过实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自觉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近年来考生默写失分的原因,纠正他们在学习中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探究提高考生语文默写题分数的方法。  【关键词】朗读习惯 综合记忆法 整合记忆法 规范性行为    近三年来我省的高考语文试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有6分。绝大部分默写内容来源于高中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文章。当前有不少学生默写失分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学生不够重视课本,该背诵的课文不花时间背诵,更多地去关注各种复习资料;有的学
期刊
写字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它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优雅的写字环境,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去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通过欣赏,认识祖国文字的美,引发兴趣  中国的汉字形体从甲骨文发展到行书,这中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说一幅作品就是一种汉字的审美体现,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中找出一些漂亮的字进入教学课堂,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拓展学生对书法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