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电影边缘工种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选择。它的潜在命题是,如果并非真正的热爱电影,你撑不下去的。高成本,高强度,低回报,基本是对目前中国电影市场里的剧照师的真实写照。然而尽管如此,凭借着那些人文理想,还是有人坚持了下来。剧照在电影的边缘上,充当着一些人的梦想,成为一些人的骄傲。
  就像有着四十多年从业经历的美国女剧照师Mary Ellen Mark说:“在记录他们的过程中,我也一同经历着电影里最美妙的部分。”
  梦想照进现实
  Mary Ellen Mark的剧照摄影师生涯起始于1968年,那时,她刚刚结束在纽约街头反战游行的拍摄,获得第一份作为Still Photographer的剧照摄影工作——Arthur Penn导演的电影《Alice's Restaurant》。电影完成后,导演与演员们对她的作品赞不绝口,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在未来的40年里,Mark成为了这个行当里最出色的人,为超过100部电影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珍贵照片。最近,她出版了新书《Seen Behind the Scene》,每几张照片后就会有一段由当时剧组人员所写的文字,例如Francis Ford Coppola(现代启示录)——Tim Burton这样一些大名鼎鼎的名字。
  摄影,剧照,之于Mary Ellen Mark,已经不是电影的宣传手段中其中一个步骤那么单纯,它被看成一种追求甚至信仰。而她那样,富有情节,富有诗意,美妙的摄影集,是很多现在正在做剧照师的小伙子们的终极梦想。
  比如沈括。作为一名年轻的剧照师来说,沈括的起点有点儿高,他是幸运的。第一部作品是《画皮2》,紧接着又顺理成章被赵薇邀请去,参与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显然,像《画皮2》这样的大组,又是以视觉特效和主演造型打前阵,剧照师的待遇不会差。沈括透露,他目前知道的所有电影剧照师中,最高待遇能达到三个月15万,也据说就是在《画皮》的时候,除此之外,圈子中的平均待遇,基本维持在1.5—3万,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则还有几千块一个月的。但是,他没有直接透露自己在《画皮2》中的薪酬情况。
  沈括算是半路出家。家里早年开影楼,小时候就开始学习摄影的他考进了中戏的摄影系,但因为很多客观原因,毕业时他却选择了做海报设计,直到有一次,片方提供的剧照没有办法满足海报设计的需求,光线和构图都存在很多致命性的问题,沈括主动提出来,让我给你们拍一组剧照吧。
  两位剧照师一般会在开机之前半个月进组,从演员定妆开始一直到全片拍摄结束。尽管最终发布出来的数量很少,但是工作量却很大。“这跟渠道有关系,因为都是通过微博啊门户网站的首页,所以大家看到的并不太多。”沈括说,“今后片方需要做画册,需要的素材量很大。所以我们要一直跟到最后。”
  《画皮2》的剧照无疑为电影的成功票房做出了很大贡献。沈括镜头下的狐妖和法师们,除了丝丝到肉的化妆特效,表情也极具感染力。作为剧照师,他的优势和特长来自早先做海报设计的经验,因为了解后期海报制作时的技巧,所以他很懂把控照片的构图以及留白,甚至拍这张照片时会为电影后期的噱头有什么样的参考。
  “现在做剧照师,主要取决于我的个人喜好。”国内大部分的剧照师,尤其是年轻,入行尚短的剧照师们,需要在拍戏期间的三个月内,几乎每天跟剧组共同度过12小时工作时间,早上八点半起床,直至收工。但是,比起其他组里更辛苦而酬劳更低的人来说,他们应该感到优越。沈括说,现在,因为本着对电影的那点儿热爱,工作强度大不是事儿,报酬有限不是事儿,只要能做些跟电影有关的东西,其他都可以抛下。这大概也是所有剧照师还都奋斗在前线最大的心理宽慰。这个行业的规范化或者专业化起步很晚,存在一些问题是必然,沈括很清楚,相比细分化成熟的好莱坞,国内电影市场对剧照的需求远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数量,剧照师的平均专业水准也远没有达到高水平。高级人才的匮乏,使行业中的突破渺茫,成为剧照师始终徘徊在边缘工种的很重要的原因。
  入行三年至今,沈括对这项工作最深刻的记忆,来自电影人们对电影梦想的追求,就像他一样,他也希望自己可以拍很多年,然后把自己所有的作品集结成册,或收藏成展。他很喜欢夏康永的作品,《花样年华》拍摄之后出的画册集极美,他说,“希望我以后也可以出一本这样的画册,那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夏康永在前年的时候,转行做导演,拍了《全城热恋》。
  现在,沈括一年当中会有六个月的时间在组里,平均每部戏三个月,剩下的时间会接一些商业摄影的项目,这些远比剧照师的工作时间灵活,性价比也高。
  这应该是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职业
  相比沈括的梦想说,傅军要从容得多,客观的多了。他是中国最早一批的剧照师,也是现在国内业界公认的最好的剧照师之一,十几年的时间当中,傅军看着剧照师这个行业的各种进步,各种落后,也几乎看着中国电影史在这个阶段中的挣扎和蜕变。同时也就是沈括口中所说的,这个行当里拿最高薪酬的剧照大佬。
  傅军在进组之前,除了与片方谈报酬,谈时间,谈待遇,还会告诉对方自己的工作习惯,强调自己的工作从来是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也就是说,我要求食宿,要求自己支配自己的工作时间,我拿作品说话。”傅军会很明显的感受到,电影行业中对剧照师工作的漠视,所以凭借着自己的资历,他希望能为这个边缘工种多争取一些尊严和目光。
  十年前,他跟谢晋导演合作,谢晋很不习惯他的这种工作态度,傅军以“拿作品说话”征服了谢导,最后成为谢晋导演最喜欢合作的剧照师;《画皮》时,陈嘉上起初因为他的缘故,对内地的工作人员敬而远之,觉得他离电影很远,又很冷酷,最终却在他的剧照作品中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生命力,被点燃灵感。
  “早年拍电影的时候,广告商只看剧照,根本不看片子的。我有一张《鸦片战争》的剧照为电影带来了500万的投资。”尽管这样,剧照师在当时也还不受到重视。傅军说这有很多原因,毕竟,剧照是独立于电影之外的东西,在电影被认可和推崇的时候,剧照却早已不在大家关注的范围之中了。
  十几年来,他并不是没有想过去做导演或者其他行业,但是这份工作带来的乐趣,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明白。“做一个好的剧照师,要基本功扎实,眼快手快,要敏捷,要让你的剧照有故事。这儿没有你的空间,你也不能发声,要避免穿帮,在这种境况下你抓拍到好的作品,很刺激,也会很有成就感。”
  这几年,傅军觉得工作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与照片中的人越来越远。过去,往往是每拍完一部电影,就会自然的跟电影中的人成为很亲近的人,比如谢晋导演,比如姜文。那时候明星们对镜头从不拒绝,充满善意,而现在却是有些抵触。他说,现在你已经接触不到人了,哪怕他就在你跟前拍戏,你们也很难有真正的沟通,中间隔着片商,隔着助理,隔着经纪人,隔着你们对电影的认知。
  合作过的导演中,他最喜欢谢晋和姜文。当时,电影的营销和宣传还不成型,剧照的功能更为干瘪,但是年代久远之后,很少有人回看一些老电影,倒是一些老照片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所以一定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电影人,才会对剧照重视。”剧照的魅力也是这个时候才更凸显。
  前段时间的《太极》以及马上播出的《十二生肖》,都采用了国外的剧照师,这种趋势在国内的剧照师眼中却谈不上专业和构成一丝威胁。傅军觉得他们的剧照根本谈不上优秀,沈括觉得国内的摄影师会做后期,这是一个绝对优势。
其他文献
尽管在网络上,对于正版新《笑傲江湖》嘘声、骂声一片,但是显然这并不妨碍它的收视率持续一路飘红,自上映以来连续保持着45城收视率排行第一的位置,甚至创造接近2点的收视。这说明什么呢?第一,至少说明真正乖乖坐在电视机前追看剧集的收视群体绝对不是网络上那群人;第二,在追骂的同时,广大文青、愤青们也一集不落地把新《笑傲》追看完毕,成功贡献收视样本。这一情况,恍然间似曾相识!  没错,似曾相识!12年前,张
期刊
与舞台剧的渊源'  说到邹静之与戏剧的渊源,那得从最初的十年声乐讲起。“我最开始的理想就是想当一位歌唱家,学了十年声乐,而且十年如一日的练习,但是后来没成功。后来开始写诗、散文、随笔等等,大概是我从三十岁到四十多岁的时候。然后从四十岁到五十岁的时候,写了一些影视剧作品,虽然年头不长,但是写了不少,不能说有多大影响,但也算家喻户晓吧。后来更多的着重于舞台剧的创作了”,他说道。  不过,几年前,一位在
期刊
我曾经在大学里当过几年老师,还算敬业,因此曾很认真地琢磨过“怎么才能把课讲好”这个问题。根据我的观察和体会,那些讲课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除了学问功底和表达能力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有一种很强的要与人沟通的欲望与天性。站在讲台上,他们从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认真地去感知和触摸听众的脉动,然后用清楚明白、打动人心的方式来讲述内容,因此广受欢迎。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冯小刚也是那种具有强
期刊
青年,一直是电影市场的主力军。  追溯电影史,年轻人对青春电影的热爱几乎与电影同步产生:表现成长的烦恼、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浪漫又残酷的少年情怀、青春期荷尔蒙的冲动。  在过去30年的中国,青春电影一直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系,每一阶段的青春电影都有被割裂的迹象,80年代的青春电影,具有后文革时代充满理想主义的呐喊;90年代,充满打架斗殴的残酷青春开始亮相,到了新世纪,物质与思想的混乱同时占据主流,似乎每
期刊
这就是“日本之星”'  在音乐指挥界,尾高忠明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英国皇家在1997年特授予了他大英帝国勋章(CBE),1999年,他又凭借着对英国作曲家埃尔加作品的权威演绎和推广成就而获得了埃尔加奖章。日本媒体在评价尾高忠明时,曾将他称为当今指挥界的“日本之星”。  但是走下指挥台时,尾高忠明是一个温和的老人,带着日本人惯有的彬彬有礼。他去听中国钢琴师的演奏,斜倚在钢琴边,手肘撑在琴上,侧头微笑,
期刊
要做一名贤妻,底线是什么?不是挺老公,哄婆婆,斗小三,而是保住妻子这职称。男人没了,便做不成妻子,再贤也顶多是贤女,良母。而新婚燕尔的我,好景不长,隔年便面临失守这条底线。福兮?祸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他的生意在国内外接连受创。那时候他只有29岁,掩不住棱角的青春霸气,他一意孤行,最终面临全面溃败。一夜间他从众望所归到众矢之的,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兵败如山倒,树倒猢狲散,他不到30岁便
期刊
上个月,导演王竞奉上了一部中小成本佳作《万箭穿心》,淋漓尽致地描摹了武汉女人李宝莉的性格命运悲剧,电影浓情但不煽情,现实主义质地与戏剧冲突相结合,令无数观众看后心情五味杂陈。王竞说,李宝莉跟祥林嫂不一样,祥林嫂的悲剧更多归咎于社会,然而李宝莉的命运是她自己的,她的性格当中就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躁动的城市,泼辣的女人  《万箭穿心》拍摄前,王竞导演和剧组人员一起去了武汉看了景。在王竞心目中,武汉又
期刊
内地几十万网民今年年初在微博上表示过惊讶与困惑,“一只碗用30年,TVB真节约。”网民用一组影视剧中的截图证明了这只有“TVB第一道具”之称的印有公鸡图样的饭碗是一个怎样的“传奇”。这只“公鸡碗”的履历相当精彩,曾在约23部香港影视剧中出现过,包括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1987年版的《倩女幽魂》、周星驰1991年的《赌侠》、TVB1996年版的《西游记》,以及TVB2012年的《大太监》等
期刊
陈嘉上导演,那天华表奖您特意走向我说,您好,我好喜欢侯孝贤导演的《好男好女》。这么多年,一个台湾女演员没有背景慢慢地走,只是因为对电影依然充满自尊和信仰。但如您说演员被动,之后没有遇到好作品,我没有遗憾。谢谢您的鼓励,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热血作品,真的有累积,真的有人遇见。导演,谢谢您。  ——伊能静写于2011年华表奖颁奖仪式前后  如果不曾看过侯孝贤高峰时期的电影,你大概不知道伊能静曾在最好的年华
期刊
“机器人”(Robot)一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捷克科幻作家卡雷尔·恰配克(Karel apek)的《罗索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原文为“Robota”。这个词语创造之初即带有“奴隶”之意,强调了机器人之于人类的关系为主仆关系。1942年,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其小说《我,机器人》(I, Robots)中提到机器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