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幻想之旅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幻热”的大背景下,北京四中跨学科科幻研究团队自2016年起,从科幻作品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和主题引领的科幻综合活动两个方向,围绕“跨学科”“科幻作品整本书阅读”“科幻选修课程”三个关键词,和学生一起,经历科学与幻想的旅程,进行跨学科教学探索。
  关键词:科幻作品 跨学科教学 整本书阅读 科幻综合活动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促进中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的读写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批准号:DHA1903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年以来,刘慈欣的《三体》大火,科幻文学一改先前的小众关注,迅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也走进了中学生的阅读生活。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被选入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被教材列为推荐阅读篇目。作为2019年开年之作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被教育部列为向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片目。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作品,带来了一个或宏观或微观的全新时空、一场与众不同的视听和思维体验,并激发探索未知、想象未来的潜能,内容和内涵都十分丰富。
  科幻作品里包含了许多科学元素、科学思维,视角多元,价值观复杂,中学生应该怎样去理解?仅仅读读和看看吗?作为教材文本的科幻文学作品,还能按照一贯的方法来教学吗?
  2016年底,北京市第四中学4位不同学科的教师,自发组成了跨学科科幻研究团队,根据各自的学科专业和兴趣爱好,综合语文、物理、生物、历史4个学科,以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作品为载体,尝试跨学科实践,和学生一起进行科学与幻想的探索之旅。
  团队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科幻作品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二是主题引领下的科幻综合活动。本文将围绕“跨学科”“科幻整本书阅读”“科幻选修课程”三个关键词,梳理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一、 关于“跨学科”
  跨学科,不是学科的拼盘,而是学科的渗透和联结。“跨”的本身是要对学科知识、视角、方法进行统整。“跨”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整合,加深学生对问题、对世界的理解。
  因此,无论是科幻作品的整本书阅读,还是主题引领下的科幻综合活动,我们都在努力尝试实现学科之间的碰撞、激荡、融合,在阅读中“跨”,在活动中“跨”。在备课过程中,通常是团队4位成员一起对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作品进行深度研讨,从各自的学科角度提出观点和疑问,分析各自的学科学情,先互相启发,后汇合、精简,立足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贯通,立足学生真实能力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形成,整體设计课程和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二、 关于“科幻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涉及多种阅读策略,着力培养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思维的建构与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四个核心素养。
  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科幻作品包含了更复杂的科学元素,阅读理解的难度较大。学生实际阅读科幻作品时,遇到不懂的科学背景、科学知识,要么产生畏难情绪,放弃阅读;要么跳读,跳过科学部分,只看情节。事实上,科幻是以科学为基础展开的幻想,如果只是语文教师“单打独斗”,只从文学层面进行指导,很难解决学生的实际阅读问题,教学也会浮于作品的表面。
  用鲁迅先生的话说,科幻作品“经以科学,纬以人情”。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幻作品的整本书阅读时,人文和科学的学科合作、协同作战很有必要。在这个研究方向上,团队以语文的阅读策略、文学解读为经线,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视角为纬线,帮助学生生成立体全面的阅读体验。目前,团队已经尝试了《海底两万里》《三体》两本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下面以《海底两万里》为例,阐述教学过程。
  《海底两万里》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必读课文,情节难度不大,但细节颇丰。因此,我们在统一推进阅读进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断提出疑问,在学生阅读完全书后,在全年级开设一场跨学科讲座。《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名篇,涉及海洋、科技、历史、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而这场跨学科讲座只有90分钟,必须要进行学科统整。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科幻文学类型作品的阅读出发,从整体到局部,从科学到人文,从逻辑到想象,从方法到视角,统整教学目标:(1)梳理全书内容,关注全书的结构,从微观走向宏观;(2)了解科幻文学的一些特点,感受科学和想象的魅力;(3)对书中重要情节、人物做重点分析的同时,展现科学知识、逻辑、方法,激发探索和想象的兴趣;(4)知人论世,引发对道德和人情的思考。
  第二,以文学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以科学作为支线且适时引入,统整教学设计。文学主线拆解了两个关键词“科幻”与“小说”,构成两大部分:(1)从学生的争论“科幻中的科学是否有保质期”引出物理科学知识,着重讲解鹦鹉螺号,然后从“科学和幻想的关系”引出生物科学知识,梳理想象的过程;(2)从小说人物尼摩船长引出大航海时代与殖民主义,最后将所有内容总结为三个层面,即“人类的创造—鹦鹉螺号”“人类的探索—神秘大海”“人类的精神—尼摩船长”这三条支线,定格整本书的主题。主线如同一条滔滔向前的河流,支线如同三条汩汩汇入的小溪,顺流而下,带领学生经历科学与幻想之旅。
  整个讲座,除了主线上的“科”“幻”“人物”“主题”4个大问题外,每条支线也都由3—4个小问题构成。所有问题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理解程度不一的读书实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如选取学生读后感中的观点,节选作品中的精彩章节,激发讨论和思考。当然,还整合、归纳、提炼了学生中的众多知识疑难点,融入讲座中解答。
  主线大问题有内在逻辑,分支小问题也自成体系。
  比如,物理学科的3个问题:凡尔纳写作《海底两万里》时有潜艇了吗?鹦鹉螺号以钠为动力可行吗?我们现在能像尼摩船长一样,实现海底漫游吗?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凝练了学生读书时涉及鹦鹉螺号的疑问。顺着这三个问题,一步步推导,可梳理潜艇的发展史,探讨潜艇的动力、材料和结构,从而“预热”八年级的压强知识。   再如历史学科的4个问题:亚特兰蒂斯是否存在?维哥湾宝藏从何而来?尼摩船长是哪国来客?鹦鹉螺号诞生于什么时代?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来自分散的各个章节,但内在有一条历史线索:古代欧洲人的幻想—航海时代的争霸—殖民时代的抗争—科学时代的展望。
  当然,囿于讲座形式和容納人数的限制,教学方法无法统整设计。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团队发挥了各学科的优势,采用精读、讲解、讨论、实验、观影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90分钟的讲座力争做到不枯燥、不单调。
  更重要的是,讲座还呈现了教师本身的科学研究过程。生物老师为了回答“作品中诸多海洋生物,有些是不是凡尔纳编的?”这一问题,用荧光笔对书中出现的海洋生物一一做上标记,并在电子表格上做分类登记,统计出各类海洋生物421种,然后多方查证,存疑之处还向中科院专家请教。面对这样严谨的“求真”过程,学生不禁动容,教育在无形之中发生。
  三、 关于“科幻选修课程”
  如果说科幻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实践,还是以其他学科的视角和知识来辅助语文学科的话,那么,构建、实施科幻选修课程的过程,就是打通学科边界的尝试。
  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团队在三届八年级开设了三轮“科学与幻想之旅”综合选修课程。选修课仍以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片段为载体,读写、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何为科幻”“时空探索”“人工智能”“人体探秘”“未来世界”5个大主题的引领下,带着学生走进神奇的科幻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综合素养。
  每个大主题下再细分小主题,小主题下实现学科之间的关联。围绕小主题,又分阅读、指导和活动三种课型,每种课型都有作业或成果的展现和评价。整个课程约30课时,分上、下两学期,每周一次,每个学期13—15次,每次课50分钟,力图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以2019年秋季学期选修教学计划(13课时)为例,课程安排详见表1。
  “科学与幻想之旅”综合选修课程的特色之一,是用读写作为想象力培养的抓手。
  该课程精选了大量与科幻和科学相关的文本和影视作品,融入了语文学科的必读书和课外整本阅读书。比如“太空”主题下,文学涉及凡尔纳、阿瑟·克拉克、刘慈欣、刘宇昆等作家作品,影视涉及《月球旅行记》《2001太空漫游》《黑衣人》《星球大战》《银河系漫游指南》《千星之城》《E.T》等作品,学生有细读精读,也有泛读浏览。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作品的阅读,为想象插上了翅膀。同时,学生还要阅读科学文本,完成科幻小说的创作、科学小论文的撰写。读是输入,写是输出。比如“太空”主题下,学生创作了命题想象作文《未来之书》,做了关于火星的信息摘要,小组合作完成了一篇关于火星生存的报告,并在汇报时演讲。他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增强。
  “科学与幻想之旅”综合选修课程的特色之二,是设计激发想象力的学生活动。
  每个学期,精选一个大主题,设计一个有趣、有未来感的活动,鼓励学生想象、创造。比如,上学期是“火星移民”,下学期就是“未来城市”。以“火星移民”为例,前期用三节课进行导引:《飞向太空》一课,介绍人类探索太空的幻想史和科学史;《地外生命》一课,介绍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外星生命想象的来源;而《宇宙文明》一课,则用科学家的猜想起头,用文学家的回答收尾。三节课层层递进,展示广阔的太空图景和想象图景。然后,创设情境:50年后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由学生组成地球先遣队,前往火星,进行移民规划。学生一下子有了神圣感和责任感,也有了驱动力。学生分为三组:交通组,解决怎么去的问题;生存组,解决去了怎么活下来的问题;建设组,解决活下来后如何在火星上建设城市的问题。这样的情境与分组安排,既与前面的三节课环环相扣,又是太空内容的进一步发展。并且,我们鼓励学生在科学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以多种形式呈现成果,如科幻画、科学报告、科幻小说、科幻剧本,等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为学生提供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特意安排了一节在计算机房里上的文献检索课;指导小组进行任务单的设计和填写,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在汇报中设置答辩和点评环节,促进交流……科学的土壤里培育出了绚丽的想象之花,模型、图、小论文等各种学生作品在学校科技节中做了展示。很多学生了解到了之前没有学过的科学知识,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了培养。
  “科学与幻想之旅”综合选修课程的特色之三,是始终关注“立德树人”。
  不是所有的科幻作品都适合初中学生,所以要精选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在课程实施中,始终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学会思辨、关心社会、关怀人类的命运。比如,讨论科技快速发展的利弊,将记忆移植与阿兹海默症建立联系,等等。
  “探索真理,不止占有真理。畅想未来,才能创造未来。”我们还将和学生一起,经历科学与幻想的旅程,为看到更美的风景而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核心素养十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2]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张蓉芳,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刘宁,北京市第四中学物理教师。卓小利,北京市第四中学生物教师。魏鑫,北京市第四中学历史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书籍封面设计》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书籍封面设计,了解书籍装帧的一般知识。书籍装帧设计是设计性比较强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通过4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和思考兴趣,实现了人人主动创意设计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书籍封面设计》问题设计A4纸  《书籍封面设计》是岭南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设计·应用”类,旨在引导学生通
期刊
摘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稳定,各级各类学校开始有序复学。长久的居家生活已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影响。针对此情况,玉龙学校开展了一次全校范围的普查活动,旨在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业适应状态以及存在的适应困难,同时,给予老师、家长和学生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调查结果显示,玉龙学校学生整体复学适应状况良好,毕业年级适应状况优于其他年级,男生和女生在复学适应上表现出差异。此外,父母婚姻状况、亲子关系、是
期刊
摘要:华应龙老师两次执教《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一课,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学生,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课堂上,师生用数学的独特语言礼赞阅兵之美,用温暖的数据歌颂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发展进步,让人回味绵长:在经典的笑声里感受“真”的智慧,在温暖的数据中感受“善”的价值,在育人的大视野内感悟“美”的力量。  关键词: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故事》真善美  2019年11月底,终于有机会现场聆听华应龙老师2019版《阅
期刊
摘要:顾家漳老师一直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严实活乐,以实见长。严,即严格把握教学要求,每一节课都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进行严格训练。实,即教得朴实、教得扎实,不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求内容上的实实在在。活,即教学方法生动活泼,以教师教得“活泼”,求得学生思维“活跃”。乐,即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从而产生自觉学习的欲望。  关键
期刊
摘要:从著名小学语文教师支玉恒的一篇文章《说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获得关于数学教学的若干重要启示:如果说“用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是语文教学应当努力实现的一个境界,那么,数学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学生”。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更好地突出这样两个关键词:学生的“思”与教师的“引”。  关键词:数学教学支玉恒学生的“思”教师的“引”  笔者一直有这样一个看法:即使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也应经
期刊
一收到张祖庆老师的新书《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书中,祖庆老师从自身经历讲起,点破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三个阶段的成长路径:“职初教师踏踏实实学技术,骨干教师认认真真积经验,卓越教师风风火火做课程。”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也阐明了教师从职初迈向卓越的成长变化。  从“克隆”到创造  祖庆老师说:“ 年轻老师要学会‘克隆’名师课堂。模仿,是学习本领极为重要的途径。”  
期刊
【摘要】面对竞技体育的悲剧事件,剖析竞技体育悲剧的对象及其精神本质,阐释竞技体育悲剧美是一种催人奋进之美、积极之美的没学理念,发掘悲剧人物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与挫折和失败对抗的不懈精神带给我们的非凡意义。   【关键词】 竞技体育;体育悲剧;美学意义     体育悲剧美是体育美的基本范畴之一,而体育悲剧美又蕴涵着崇高的精神美——意志品质美。  在残酷的体育竞赛场上,人们往往只关注成功者
期刊
摘要:“学共九式”,从学材、课堂、师生三个方面,讲述文本解读之法、课堂教学之法和氛围营造之法,具体为:去蔽式、去伪式、去噪式、抛锚式、收放式、点睛式、观人式、听人式、破题式。“学共九式”在神不在形,在内不在外,在道亦在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解读“学共九式”  2020年寒假在家“闭关”期间,看了许冠杰主演的《笑傲江湖》,堪称经典。其中,风清扬在传令狐冲“独孤九剑”时说的一句话让我为之一振,原
期刊
摘要:《变化中的中国人》英文版于1911年出版,几乎与辛亥革命同时,距今已有一百余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该书作者爱德华·罗斯在这一时代行将结束时对它进行了真实记录。阅读这部百年前的著作,能感受到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教育、文化、社会之痼疾的深刻把握,以及他对中国人自我变革之美好前景颇具洞察力的前瞻远见。  关键词:《变化中的中国人》 文化视角教育改革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
期刊
摘要:《沟通的艺术》是畅销40年、再版15次的美国权威沟通教材。该书兼具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在理论研究中,立足世界,放眼全球,既总结了全球性普适的沟通规律,又给出了兼顾不同文化而产生的沟通原则,为沟通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样板。在实践研究中,不但列举了多种情境下的现实案例,还整合了来自热门电视、电影等丰富资料的自学素材,为沟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策略指导。该书有四个方面的特色:融入“共情”元素,由“里”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