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习总书记的倡导下,全民掀起了一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潮流。作为灌输知识、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理应照单全收,并举一反三,给公众做一个示范与榜样,但是一些理工类院校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由于理工类高校的学生、教师、学校这三个维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形成了一扇屏障,使得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困难重重,充满了挑战。
【关键词】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挑战
一、从理工类大学生自身维度而言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高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进行文理分科之后,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征更加明显。他们接触文学性质的知识越来越少,对文科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淡。在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文科性质的东西都属于空洞的,虚无缥缈的,是形式主义的象征;而理工科的专业性质要求他们有慎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能力,是实用主义的象征。多年文科传统的上课模式,只注重理论灌输,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令理工科学生兴趣全无。正是由于理工科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个人修养、情感价值观念的独特特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才充满挑战。理工科大学生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不感兴趣,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认识不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情感低落。他们从内心的固化思维中抵触这些政治思想理论知识,不愿意从心灵深处打开心扉尝试接触这些知识,去了解它,应用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政治理论知识更无法让这一群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从理工类高校教师维度而言
在理工类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而且相对于综合类,师范类院校来说,科研水平、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理工类高校仅仅依赖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来实现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这是不现实的。对于全校几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教师显得力不从心,对于理工科学生的课程,往往是一种形式主义,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意义。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才去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毫无创新,照本宣科,让理工科的大学生更加兴趣全无,上课无精打采,考试趋于应付。另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与深厚的哲学基础,无法科学的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上课只谈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思想理论工作决口不谈,而且有部分教师本身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更何谈对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德育”应该高于一切,先授予学生做人的道理,再提升其科研学术水平,这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理工类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三、从理工类高校整体维度而言
整个校园环境弥漫着一股“重理轻文”的氛围。校园文化缺乏政治思想理论的宣传,开展文学修养的活动更少之又少,这使得理工类院校文化底蕴更加匮乏。学校的相关领导更不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一味的注重发展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重点专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理工科人才;增添实践性强的课程;在管理方式上提升科研水平、项目经费,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培养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修养的提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方面的投入很少,包括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图书、活动等。领导在思维方式上重视理工类学科的专业发展潜力,发展特色精品课程,专业设计迎合市场需求,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培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只局限于在领导阶层进行培训、学习,而没有有效渗透到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广大学生为主题的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成为了一个漏洞,影响了理工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几方面对理工类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满挑战,培育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但是我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理工类院校一定能够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应理工类院校发展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 实现我国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能够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秦静波,重庆交通大学,硕士,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浅析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曹洁,科教导刊2010年19期.
[2]龚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2.
[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王晓辉,求是,2012(23):32-35.
[4]艾文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知、信、行、成”[J].红旗文稿,2014.7
【关键词】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挑战
一、从理工类大学生自身维度而言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高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进行文理分科之后,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征更加明显。他们接触文学性质的知识越来越少,对文科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淡。在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文科性质的东西都属于空洞的,虚无缥缈的,是形式主义的象征;而理工科的专业性质要求他们有慎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能力,是实用主义的象征。多年文科传统的上课模式,只注重理论灌输,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令理工科学生兴趣全无。正是由于理工科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个人修养、情感价值观念的独特特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才充满挑战。理工科大学生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不感兴趣,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认识不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情感低落。他们从内心的固化思维中抵触这些政治思想理论知识,不愿意从心灵深处打开心扉尝试接触这些知识,去了解它,应用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政治理论知识更无法让这一群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从理工类高校教师维度而言
在理工类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而且相对于综合类,师范类院校来说,科研水平、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理工类高校仅仅依赖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来实现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这是不现实的。对于全校几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教师显得力不从心,对于理工科学生的课程,往往是一种形式主义,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意义。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才去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毫无创新,照本宣科,让理工科的大学生更加兴趣全无,上课无精打采,考试趋于应付。另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与深厚的哲学基础,无法科学的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上课只谈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思想理论工作决口不谈,而且有部分教师本身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更何谈对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德育”应该高于一切,先授予学生做人的道理,再提升其科研学术水平,这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理工类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三、从理工类高校整体维度而言
整个校园环境弥漫着一股“重理轻文”的氛围。校园文化缺乏政治思想理论的宣传,开展文学修养的活动更少之又少,这使得理工类院校文化底蕴更加匮乏。学校的相关领导更不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一味的注重发展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重点专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理工科人才;增添实践性强的课程;在管理方式上提升科研水平、项目经费,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培养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修养的提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方面的投入很少,包括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图书、活动等。领导在思维方式上重视理工类学科的专业发展潜力,发展特色精品课程,专业设计迎合市场需求,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培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只局限于在领导阶层进行培训、学习,而没有有效渗透到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广大学生为主题的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成为了一个漏洞,影响了理工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几方面对理工类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满挑战,培育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但是我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理工类院校一定能够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应理工类院校发展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 实现我国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能够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秦静波,重庆交通大学,硕士,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浅析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曹洁,科教导刊2010年19期.
[2]龚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2.
[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王晓辉,求是,2012(23):32-35.
[4]艾文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知、信、行、成”[J].红旗文稿,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