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概述
(一)插图概念
插图属于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范畴。最基本含义是在文字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现代插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插图概念指用来论证和说明的绘画作品;广义的插图概念指可以作为说明和论证的视觉材料,如插画、图表、摄影等。
所谓教材的插图是根据课文主要情节或中心人物特点,为帮助读者(或学生)理解文意而绘制或摄制的图片。
(二)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选编原则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联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在心理发展初期,插图扮演着学生进行认知、联系、理解、表达的重要角色。小学教材插图的选编以美术专业的技能与技巧为载体,以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教材与教法研究、思维科学、智力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为创作为指导,将视觉认知与心理发展,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来完成教材的编写与美术创作。并且是组织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共同进行交叉的科研,通过具体实证取得教材编辑工作中的共识。
二、插图在五大版块中的具体运用
(一)识字、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有人指出,在小学低年级的教科书中,“插图可以说是小学教科书的生命,实在比课文还要重要些。”在小学低年级中,以识字教学为主,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插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活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辅助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图片,认准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口”时,出示课本图片微张的口,板书字形使学生记住。“转”,车转弯图画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借助这些图画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和字形。
(二)阅读理解教学中的运用
1.诗歌类课文的运用
巴甫洛夫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觉参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教师可以创设情景交融的画面,将学生引入诗歌表达的氛围中,使学生融入诗情画意之中。
第四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作者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是怎样的景色呢?结合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从诗中找景,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就是深的意思;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看到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会想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图文结合理解诗句,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融入课本中明艳的“暮春扑蝶图”。
2.散文类课文的运用
散文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在散文教学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第九册课文《火烧云》不过五百来字,却有如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体现了作家萧红匠心独具的语言艺术。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中,与作者一道“观察”,一同“赞叹”,读出自己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
3.故事类课文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较多的故事类课文,有童话、寓言、历史等故事,它们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有的表达了深刻的寓意,有的刻画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教学第十册《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体会晏子当时的情感与心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同为文中的“晏子”,实现学习主体的“我”向课文中的“晏子”的“对象化”之后,就容易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感情,课文中对晏子言行举止的描述很容易就会被学生理解并认同,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不只是认识了人性和情感,而且由于情感的震动和价值与态度的认同,更有利于人性和情感的产生和丰富,也就更有利于学生自身人性素养的生成,更利于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
(三)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看图说话是低年龄孩子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学生看着图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更为鲜明、深刻。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到二年级的教材中,这些精美的图片编排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他们往往喜欢这些图片,教师抓契机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接着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兴趣。第一册《识字一》有趣的游戏有三幅图,学生观察图片写写图中的人在干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游戏?这些游戏要怎么做?来进行练习。
(四)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
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在城市里的学生很少能领会到田园风光美景,由单元主题引入,引导学生回顾第六组课文,从教材插图把学生引入田园乡村,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回顾单元内容的情境中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激发起学生進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通过几组有关农村特点的图片把学生的思路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信息,为开展活动打开学生视野。把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教材插图中蕴藏着无限的教学资源,它决不是一种摆设和点缀,而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财富。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研读插图,科学地开发、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发他们想象,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让它为语文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插图概念
插图属于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范畴。最基本含义是在文字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现代插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插图概念指用来论证和说明的绘画作品;广义的插图概念指可以作为说明和论证的视觉材料,如插画、图表、摄影等。
所谓教材的插图是根据课文主要情节或中心人物特点,为帮助读者(或学生)理解文意而绘制或摄制的图片。
(二)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选编原则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联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在心理发展初期,插图扮演着学生进行认知、联系、理解、表达的重要角色。小学教材插图的选编以美术专业的技能与技巧为载体,以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教材与教法研究、思维科学、智力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为创作为指导,将视觉认知与心理发展,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来完成教材的编写与美术创作。并且是组织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共同进行交叉的科研,通过具体实证取得教材编辑工作中的共识。
二、插图在五大版块中的具体运用
(一)识字、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有人指出,在小学低年级的教科书中,“插图可以说是小学教科书的生命,实在比课文还要重要些。”在小学低年级中,以识字教学为主,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插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活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辅助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图片,认准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口”时,出示课本图片微张的口,板书字形使学生记住。“转”,车转弯图画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借助这些图画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和字形。
(二)阅读理解教学中的运用
1.诗歌类课文的运用
巴甫洛夫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觉参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教师可以创设情景交融的画面,将学生引入诗歌表达的氛围中,使学生融入诗情画意之中。
第四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作者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是怎样的景色呢?结合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从诗中找景,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就是深的意思;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看到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会想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图文结合理解诗句,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融入课本中明艳的“暮春扑蝶图”。
2.散文类课文的运用
散文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在散文教学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第九册课文《火烧云》不过五百来字,却有如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体现了作家萧红匠心独具的语言艺术。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中,与作者一道“观察”,一同“赞叹”,读出自己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
3.故事类课文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较多的故事类课文,有童话、寓言、历史等故事,它们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有的表达了深刻的寓意,有的刻画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教学第十册《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体会晏子当时的情感与心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同为文中的“晏子”,实现学习主体的“我”向课文中的“晏子”的“对象化”之后,就容易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感情,课文中对晏子言行举止的描述很容易就会被学生理解并认同,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不只是认识了人性和情感,而且由于情感的震动和价值与态度的认同,更有利于人性和情感的产生和丰富,也就更有利于学生自身人性素养的生成,更利于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
(三)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看图说话是低年龄孩子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学生看着图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更为鲜明、深刻。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到二年级的教材中,这些精美的图片编排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他们往往喜欢这些图片,教师抓契机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接着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兴趣。第一册《识字一》有趣的游戏有三幅图,学生观察图片写写图中的人在干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游戏?这些游戏要怎么做?来进行练习。
(四)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
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在城市里的学生很少能领会到田园风光美景,由单元主题引入,引导学生回顾第六组课文,从教材插图把学生引入田园乡村,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回顾单元内容的情境中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激发起学生進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通过几组有关农村特点的图片把学生的思路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信息,为开展活动打开学生视野。把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教材插图中蕴藏着无限的教学资源,它决不是一种摆设和点缀,而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财富。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研读插图,科学地开发、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发他们想象,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让它为语文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