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民族地区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有不断扩散的趋势,民族地区学生具有一定特殊性,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生活环境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每个民族地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若出现不理解、不尊重的情况便会产生冲突,在行为上表现为言语攻击或身体攻击等行为。因此,加强民族地区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预防策略研究有利于减少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民族地区;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7.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12-01
校园欺凌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构建“宽容而不纵容”的防范体系,预防和杜绝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我们责无旁贷。
一、学校
(一)加强心理知识普及。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生存在过度嫉妒、报复等不健康心理,不能良好控制自我情绪。而且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关注学生内心情感相对较少,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再加上当今时代受不良信息影响严重,导致学生内心冲突无法化解,极易演变成暴力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提升学生心理能力,加强心理知识普及是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对策。学校应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聘请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咨询辅导,开设心理辅导室或咨询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教授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关系,帮助学生积极化解矛盾,减少暴力倾向行为的产生,鼓励学生向校园暴力Say No,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允许他人的歧视和侮辱,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疏导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避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严抓安全管理,将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
中小学应将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列在学校首位,健全应急处理预案,建立早期预防、事中处理、事后干预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预防大于治理,要将学生的这种思想扼杀在摇篮中。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经常巡查校园周边环境、装置反暴力咨询电话,通过各种途径将校园欺凌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还学校一片净土,还学生一缕阳光。
二、家庭
在预防民族地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方面家庭和社会同样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尊重和模仿的对象,家庭环境、家长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思想性格、行为习惯形成,面对校园暴力现象,家长应树立起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意识,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告知孩子校园欺凌的种类和预防措施,让学生学会辨别并敢于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首先,家长应为孩子的行为发展做出榜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提升孩子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对于前青春期的孩子,应加强情绪管理指导,消灭校园欺凌的火牙;其次,坚决杜绝家庭暴力。研究指出经常受家庭暴力的孩子要么逆来顺受,要么产生攻击暴力行为。因此家庭中必須杜绝家庭暴力,讲规则、重沟通,减少家庭中暴力因素的接触,如暴力游戏、暴力视频等等,防止孩子学会模仿用暴力解决问题,家长应具有关爱的能力,不漠视也不暴力;再次,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告诉孩子怎样预防校园欺凌,不要独来独往,保证自身安全。及时发现孩子欺凌或被欺凌的苗头,并做出正确指引,向班主任或权威机构求助。若孩子遇到被欺凌,家长一定要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家族应正确面对校园欺凌,不参与不介入,要求老师和学校教育惩戒欺凌者,不能听之任之,任由孩子继续遭受伤害,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对抗孤立和欺凌。最后,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保持与班主任的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近况,关注孩子变化,减少欺凌或被欺凌现象的发生。
三、社会
社会层面可从加强文明社会的建设,制定校园欺凌相关立法,加强网络监管,成立专门的惩戒学校等方面减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行为发生。媒体和网络应积极传播正能量精神,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榜样人物,减少暴力等不健康信息的监管,对于校园周边环境经常实施整顿,依法打击黑网吧,对于组织、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校外人员进行严惩,为学生创造和谐、文明的成长环境,促进文明社会建设;应尽快制定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相关立法,让教师和学校面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有法可依,确定学校的教育惩戒权,规定学校教育惩戒的具体形式、遵循原则等等,以便更好地处理校园欺凌;还要加强网络监管,避免被欺凌者承受伤害雪上加霜,杜绝欺凌的重复发生;成立专门的惩戒学校,惩戒严重欺凌学生的行为习惯,将欺凌者安排到惩戒学校进行行为和心理矫正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预防民族地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携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便能防患于未然。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形成防控体系,促进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 尹力.我国校园欺凌治理的制度缺失与完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4):101-107.
[2] 沈国酰,王勇.校园欺凌与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范[J].教学与管理,2017(11):14-16.
关键词: 民族地区;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7.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112-01
校园欺凌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构建“宽容而不纵容”的防范体系,预防和杜绝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我们责无旁贷。
一、学校
(一)加强心理知识普及。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生存在过度嫉妒、报复等不健康心理,不能良好控制自我情绪。而且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关注学生内心情感相对较少,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再加上当今时代受不良信息影响严重,导致学生内心冲突无法化解,极易演变成暴力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提升学生心理能力,加强心理知识普及是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对策。学校应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聘请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咨询辅导,开设心理辅导室或咨询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教授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关系,帮助学生积极化解矛盾,减少暴力倾向行为的产生,鼓励学生向校园暴力Say No,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允许他人的歧视和侮辱,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疏导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避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严抓安全管理,将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
中小学应将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列在学校首位,健全应急处理预案,建立早期预防、事中处理、事后干预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预防大于治理,要将学生的这种思想扼杀在摇篮中。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经常巡查校园周边环境、装置反暴力咨询电话,通过各种途径将校园欺凌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还学校一片净土,还学生一缕阳光。
二、家庭
在预防民族地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方面家庭和社会同样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尊重和模仿的对象,家庭环境、家长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思想性格、行为习惯形成,面对校园暴力现象,家长应树立起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意识,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告知孩子校园欺凌的种类和预防措施,让学生学会辨别并敢于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首先,家长应为孩子的行为发展做出榜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提升孩子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对于前青春期的孩子,应加强情绪管理指导,消灭校园欺凌的火牙;其次,坚决杜绝家庭暴力。研究指出经常受家庭暴力的孩子要么逆来顺受,要么产生攻击暴力行为。因此家庭中必須杜绝家庭暴力,讲规则、重沟通,减少家庭中暴力因素的接触,如暴力游戏、暴力视频等等,防止孩子学会模仿用暴力解决问题,家长应具有关爱的能力,不漠视也不暴力;再次,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告诉孩子怎样预防校园欺凌,不要独来独往,保证自身安全。及时发现孩子欺凌或被欺凌的苗头,并做出正确指引,向班主任或权威机构求助。若孩子遇到被欺凌,家长一定要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家族应正确面对校园欺凌,不参与不介入,要求老师和学校教育惩戒欺凌者,不能听之任之,任由孩子继续遭受伤害,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对抗孤立和欺凌。最后,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保持与班主任的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近况,关注孩子变化,减少欺凌或被欺凌现象的发生。
三、社会
社会层面可从加强文明社会的建设,制定校园欺凌相关立法,加强网络监管,成立专门的惩戒学校等方面减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行为发生。媒体和网络应积极传播正能量精神,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榜样人物,减少暴力等不健康信息的监管,对于校园周边环境经常实施整顿,依法打击黑网吧,对于组织、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校外人员进行严惩,为学生创造和谐、文明的成长环境,促进文明社会建设;应尽快制定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相关立法,让教师和学校面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有法可依,确定学校的教育惩戒权,规定学校教育惩戒的具体形式、遵循原则等等,以便更好地处理校园欺凌;还要加强网络监管,避免被欺凌者承受伤害雪上加霜,杜绝欺凌的重复发生;成立专门的惩戒学校,惩戒严重欺凌学生的行为习惯,将欺凌者安排到惩戒学校进行行为和心理矫正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预防民族地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携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便能防患于未然。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形成防控体系,促进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 尹力.我国校园欺凌治理的制度缺失与完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4):101-107.
[2] 沈国酰,王勇.校园欺凌与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范[J].教学与管理,2017(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