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惧怕心理严重、阅读缺乏认真思考、阅读缺乏兴趣、缺乏必要的课外读物、学校及班级阅读氛围不浓厚等。鉴于存在的严峻形势,我觉得要想培养孩子们阅读的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并研究对策、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切实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 小学高年级 阅读教学 分析 对策 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论已经不能满足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和领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成为开展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认真分析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改进学生阅读学习的方式,研究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将成为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突破的重点。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年来,一直承担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农村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了解得比较透彻,他们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我们这些农村老师水平低、教法落后,但是学生的每次考试就是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就连说话、作文的能力也和城市小学生相差甚远。我认为,这些都是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水平低造成的。因为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说话、听话的能力,更决定了写作的能力;再者,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一个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小学阶段处于人生学习的最初阶段,我觉得,在这个阶段,除了要打好基础,过好阅读必备的字词关之外,就是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了。我们老师如果要想实现今天对孩子的“教”到明天的“不教”,那就需要我们从现在起就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爱读”、“我会读”。
通过这些年来我对自己所教的几届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加之与其他高年级语文老师的交流,我觉得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存在以下现状:
一、阅读惧怕心理严重
大多数小学生总以为阅读是件很难的事,这主要表现在考试或平时做阅读类练习时,大多数小学生看到题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害怕,哪怕是最简单的,总觉得自己不会,或者是自己理所应当不会,认为阅读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会做。这尤其表现在很多“学困生”的身上,他们的这种懼怕心里,导致了他们可能会做的题也不做或乱做,最终的结果就是语文成绩总是提不高。
二、阅读缺乏认真思考
阅读时不认真思考,这可能是大多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他们在阅读时,没有明确的目的,不知道该从文章中应读懂些什么。即便有时候老师布置了阅读的要求,他们阅读时,也不去认真思考,只是老等着老师和同学公布正确的答案,然后再一写了之。这种“等、靠、记”的依赖思想,使得好多小学生最终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哪怕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也任其埋没,变得没有独立的思想,只会随波逐流,因此在阅读方面,也永远不可能有进步。
三、阅读缺乏兴趣
就拿我现在所教的这个班来说吧,除了学习成绩较好的几个同学喜欢读书外,其他同学对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只是应付,没有从心底里爱上阅读。更别提是自觉、积极、主动地去读了,他们对阅读没有兴趣,不太明白阅读能带来的好处。
四、缺乏必要的课外读物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虽然学校也有图书室,但藏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量,加上图书质量和内容的限制,孩子们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家庭这一块,好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还有好多家庭经济不宽裕的,也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多读”又从何谈起呢?
五四、学校及班级阅读氛围不浓厚
我们学校缺乏读书的氛围,大多数的孩子们的课余时间都是在追逐嬉闹中度过的,很少有人把时间花在读书上,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和组织,缺乏这方面的指导。
鉴于以上这些方面的严峻形势,我觉得要想培养孩子们阅读的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消除学生对阅读的恐惧心理。
首先,在孩子们阅读的时候,不要提过多、过高的要求,不强加限制和指定,尽量让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只要是能让他们有所收获的书,都可以读。在阅读时,阅读的程度要由简到难,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多选择一些童话、寓言等有意思的内容让他们读或读给他们听。每天开放一个让孩子们表现自己阅读水平的窗口,利用早自习让他们向别人推荐好的词、句、段、篇,逐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在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为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打下基础。
二、是在班级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班级中从自我开始,每人每周制订一定的阅读量,再采取一些方法予以督促检查,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既在班级中树立了榜样,让榜样去影响更多的人,又让孩子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自觉地去阅读。
三、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孩子们推荐读物。
首先,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等方面的读物。其次,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与课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给孩子们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著名文章;学习叶圣陶的《稻草人》、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寓言二则》时,推荐孩子们阅读《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另外,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景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人际关系处理、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的读物。总之,所推荐的读物类型,尽可能广泛而多样,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开展导读系列活动
开辟专栏介绍。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墙报等空间开辟专栏,介绍新作,导读佳作。专栏由学生小组轮流创办,定期更换内容,所办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所学的课文。
组织专题讲座。根据“课外书屋”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采取讲座形式,引导学生正确领会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主题、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五四、是读与写有机地结合。
在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每周一篇。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摘抄,如摘抄精彩词语,优美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习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二是列提纲,如写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写读后感,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四是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小学生对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曲折已有一定的认识,写书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六五、是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课外阅读虽然多为自读,但适当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课外交流活动,一是对课外阅读具有促进作用;二是激发兴趣,学生读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通过交流,既使本课所储存的信息,得到了增长,又能使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七六、是确立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语文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贯彻这一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技能。从本质上讲,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强调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教师应当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自主读书,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
八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只有靠加强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在训练中,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其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训练是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其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能力。
总之,新课程下农村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与创新,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辅导,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全面提高農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标,为小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 小学高年级 阅读教学 分析 对策 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论已经不能满足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和领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成为开展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认真分析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改进学生阅读学习的方式,研究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将成为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突破的重点。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年来,一直承担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农村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了解得比较透彻,他们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我们这些农村老师水平低、教法落后,但是学生的每次考试就是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就连说话、作文的能力也和城市小学生相差甚远。我认为,这些都是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水平低造成的。因为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说话、听话的能力,更决定了写作的能力;再者,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一个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小学阶段处于人生学习的最初阶段,我觉得,在这个阶段,除了要打好基础,过好阅读必备的字词关之外,就是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了。我们老师如果要想实现今天对孩子的“教”到明天的“不教”,那就需要我们从现在起就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爱读”、“我会读”。
通过这些年来我对自己所教的几届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加之与其他高年级语文老师的交流,我觉得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存在以下现状:
一、阅读惧怕心理严重
大多数小学生总以为阅读是件很难的事,这主要表现在考试或平时做阅读类练习时,大多数小学生看到题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害怕,哪怕是最简单的,总觉得自己不会,或者是自己理所应当不会,认为阅读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会做。这尤其表现在很多“学困生”的身上,他们的这种懼怕心里,导致了他们可能会做的题也不做或乱做,最终的结果就是语文成绩总是提不高。
二、阅读缺乏认真思考
阅读时不认真思考,这可能是大多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他们在阅读时,没有明确的目的,不知道该从文章中应读懂些什么。即便有时候老师布置了阅读的要求,他们阅读时,也不去认真思考,只是老等着老师和同学公布正确的答案,然后再一写了之。这种“等、靠、记”的依赖思想,使得好多小学生最终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哪怕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也任其埋没,变得没有独立的思想,只会随波逐流,因此在阅读方面,也永远不可能有进步。
三、阅读缺乏兴趣
就拿我现在所教的这个班来说吧,除了学习成绩较好的几个同学喜欢读书外,其他同学对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只是应付,没有从心底里爱上阅读。更别提是自觉、积极、主动地去读了,他们对阅读没有兴趣,不太明白阅读能带来的好处。
四、缺乏必要的课外读物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虽然学校也有图书室,但藏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量,加上图书质量和内容的限制,孩子们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家庭这一块,好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还有好多家庭经济不宽裕的,也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多读”又从何谈起呢?
五四、学校及班级阅读氛围不浓厚
我们学校缺乏读书的氛围,大多数的孩子们的课余时间都是在追逐嬉闹中度过的,很少有人把时间花在读书上,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和组织,缺乏这方面的指导。
鉴于以上这些方面的严峻形势,我觉得要想培养孩子们阅读的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消除学生对阅读的恐惧心理。
首先,在孩子们阅读的时候,不要提过多、过高的要求,不强加限制和指定,尽量让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只要是能让他们有所收获的书,都可以读。在阅读时,阅读的程度要由简到难,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多选择一些童话、寓言等有意思的内容让他们读或读给他们听。每天开放一个让孩子们表现自己阅读水平的窗口,利用早自习让他们向别人推荐好的词、句、段、篇,逐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在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为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打下基础。
二、是在班级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班级中从自我开始,每人每周制订一定的阅读量,再采取一些方法予以督促检查,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既在班级中树立了榜样,让榜样去影响更多的人,又让孩子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自觉地去阅读。
三、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孩子们推荐读物。
首先,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等方面的读物。其次,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与课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给孩子们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著名文章;学习叶圣陶的《稻草人》、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寓言二则》时,推荐孩子们阅读《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另外,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景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人际关系处理、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的读物。总之,所推荐的读物类型,尽可能广泛而多样,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开展导读系列活动
开辟专栏介绍。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墙报等空间开辟专栏,介绍新作,导读佳作。专栏由学生小组轮流创办,定期更换内容,所办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所学的课文。
组织专题讲座。根据“课外书屋”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采取讲座形式,引导学生正确领会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主题、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五四、是读与写有机地结合。
在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每周一篇。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摘抄,如摘抄精彩词语,优美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习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二是列提纲,如写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写读后感,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四是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小学生对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曲折已有一定的认识,写书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六五、是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课外阅读虽然多为自读,但适当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课外交流活动,一是对课外阅读具有促进作用;二是激发兴趣,学生读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通过交流,既使本课所储存的信息,得到了增长,又能使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七六、是确立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语文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贯彻这一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技能。从本质上讲,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强调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教师应当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自主读书,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
八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只有靠加强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在训练中,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其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训练是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其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能力。
总之,新课程下农村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与创新,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辅导,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全面提高農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标,为小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